一种四头筋膜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9697发布日期:2020-09-08 12:4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头筋膜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筋膜缝合器。



背景技术:

微创型内窥镜手术后,需要将穿刺孔内壁筋膜层缝合,现有技术实现缝合需求的方式主要有:

第一,人工针线缝合。

第二,双夹头筋膜闭合器缝合。

人工针线缝合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效率低下;双夹头筋膜闭合器缝合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缝合效率低,筋膜层缝合密实度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上述技术问题,同时给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全新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四头筋膜缝合器,包括:器身和夹头控制机构以及四个夹头;所述器身外部周边设置四个导引槽,所述导引槽内设有供穿引器的针体自由进出的通道,所述导引槽的下方设有出线孔;所述夹头控制机构与所述夹头活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夹头闭合或张开;所述穿引器上的缝线通过所述导引槽、所述出线孔进入所述夹头后,在所述夹头的阻力下脱离所述穿引器的嵌线槽。

具体地,所述夹头控制机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供所述穿引器的针体进出的导引孔;所述转盘设在所述器身的上方,与所述器身为可转动连接;所述转盘沿所述器身转动设定角度后可使所述导引孔与所述导引槽对齐。

替代地,所述夹头控制机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供所述穿引器的针体进出的导引孔;所述转盘设在所述器身的上方,与所述器身为一体连接,所述导引孔与所述导引槽对齐。

具体地,所述转盘内部设有凸起的约束台,约束台的上方设有第一锁止位,下方设有第二锁止位。

具体地,所述转盘的上方设有拉环,所述拉环的下方设有锁止杆;所述锁止杆的上端与所述拉环连接,中部设有外延臂,下部设有嵌槽。

具体地,所述器身内设有推拉杆,所述推拉杆的下端设有四个凸台,所述凸台通过连接销与下方的所述夹头活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凸台的四周设有摆杆;所述摆杆在上部通过约束件依附在所述器身的下端;所述约束件相对于所述器身固定不动,所述摆杆可绕所述约束件转动;所述摆杆的下部与所述夹头活动连接;所述摆杆的内侧设有嵌槽,在所述夹头闭合时,所述凸台落入所述嵌槽内。

具体地,所述夹头在第一销孔处通过第一连接销活动连接,在第二销孔处通过第二连接销活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夹头的下方设有窗口;所述窗口内设有硅胶塞,近外侧处设有进针孔,近内侧处设有出针孔。

具体地,所述夹头内侧设有方便所述夹头开闭操作的闭合斜面。

进一步地,在夹头上还设有回弹件和护套,回弹件设于夹头内侧近出针孔处并与夹头固连,护套设于回弹件内侧。腹腔筋膜的缝合通常是在没有气腹的条件下进行的,无气腹时平躺于手术床上的患者腹壁因其自身重力作用而下沉,从而使得腹腔内壁筋膜层与内脏组织近距离接触,在此情形下,若进针时对刺入深度控制不佳则极容易误伤患者内脏组织。而通过设置回弹件和护套则可以规避此风险的发生。

本发明提供的四头筋膜缝合器,包括:器身和夹头控制机构以及四个夹头;通过在器身外部周边设置四个导引槽,导引槽内设有供穿引器的针体自由进出的通道,导引槽的下方设有出线孔,再通过设置夹头控制机构与夹头活动连接,用于控制夹头闭合或张开,让穿引器上的缝线通过导引槽、出线孔进入夹头后,在夹头的阻力下脱离穿引器的嵌线槽,从而在缝合器深入微创切口一次的情况下,实现两根独立的缝合线的同时送线,采用两根独立的缝合线对微创切口筋膜层进行交错缝合,缝合更密实,更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创口疝气的形成,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临床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四头筋膜缝合器与穿引器配合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四头筋膜缝合器的整机示意图。

图3是图2四头筋膜缝合器的一剖视图。

图4是图2中夹头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穿引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和图4,一种四头筋膜缝合器的整机结构,包括:器身3和夹头控制机构以及四个夹头6;器身3外部周边设置四个导引槽3-1,导引槽3-1内设有供穿引器的针体自由进出的通道,导引槽3-1的下方设有出线孔3-2;夹头控制机构与夹头6活动连接,用于控制夹头6闭合或张开;穿引器上的缝线通过导引槽3-1、出线孔3-2进入夹头6后,在夹头6的阻力下脱离穿引器的嵌线槽13-1。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器身外部周边设置四个导引槽,导引槽内设有供穿引器的针体自由进出的通道,导引槽的下方设有出线孔,再通过设置夹头控制机构与夹头活动连接,用于控制夹头闭合或张开,让穿引器上的缝线通过导引槽、出线孔进入夹头后,在夹头的阻力下脱离穿引器的嵌线槽,从而在缝合器深入微创切口一次的情况下,实现两根独立的缝合线的同时送线,采用两根独立的缝合线对微创切口筋膜层进行交错缝合,缝合更密实,更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创口疝气的形成,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临床效果更佳。

实施例二:

参见图1、图2和图3,夹头控制机构包括转盘2;转盘2上设置有供穿引器的针体进出的导引孔2-1;转盘2设在器身3的上方,与器身3为可转动连接;转盘2沿器身3转动设定角度后可使导引孔2-1与导引槽3-1对齐。

本实施例中,通过转盘2设在器身3的上方,与器身3为可转动连接,可以在转盘2沿器身3转动设定角度后使导引孔2-1与导引槽3-1对齐,例如,转动90°。

一方面,可以满足转盘2与器身3的多种运动关系设置的选择。

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约束定位,使导引孔2-1与导引槽3-1对齐,确保针体带线可无阻塞进出。

实施例三:

参见图1、图2和图3,夹头控制机构包括转盘2;转盘2上设置有供穿引器的针体进出的导引孔2-1;转盘2设在器身3的上方,与器身3为一体连接,导引孔2-1与导引槽3-1对齐。

本实施例中,通过转盘2设在器身3的上方,与器身3为一体连接,可以在转盘2沿器身3转动设定角度后使导引孔2-1与导引槽3-1对齐,确保针体带线可无阻塞进出。另外,也使得操作简单。

实施例四:

参见图2和图3,转盘2内部设有凸起的约束台2-2,约束台的上方设有第一锁止位2-3,下方设有第二锁止位2-4。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锁止位2-3和第二锁止位2-4两个锁止位的设置,可以提供不同锁止状态的选择,让筋膜缝合器实现穿刺前后状态的变化。

实施例五:

参见图2和图3,转盘2的上方设有拉环1,拉环1的下方设有锁止杆7;锁止杆7的上端与拉环1连接,中部设有外延臂7-1,下部设有嵌槽7-2。

本实施例中,拉环1运动,带动锁止杆7的外延臂7-1在第一锁止位2-3和第二锁止位2-4里进出。

实施例六:

参见图2、图3和图4,器身2内设有推拉杆8,推拉杆8的下端设有四个凸台8-1,凸台8-1通过连接销10与下方的夹头6活动连接。

凸台8-1的四周设有摆杆5;摆杆5在上部通过约束件4依附在器身3的下端;约束件4相对于器身3固定不动,摆杆5可绕约束件4转动;摆杆5的下部与夹头6活动连接;摆杆的内侧设有嵌槽5-1,在夹头6闭合时,凸台落入嵌槽5-1内。夹头6在第一销孔6-4处通过第一连接销9活动连接,在第二销孔6-5处通过第二连接销10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推拉杆8上的四个凸台8-1对应四个夹头6活动连接,可以控制四个夹头6的张开或闭合。

实施例七:

参见图4,夹头6的下方设有窗口6-6;窗口6-6内设有硅胶塞11,近外侧处设有进针孔6-1,近内侧处设有出针孔6-2。夹头6内侧设有方便夹头6开闭操作的闭合斜面6-3。

本实施例中,硅胶塞11可以提供阻力,让缝线留在夹头6内。另外,闭合斜面6-3可以方便夹头6开闭操作,利于提高操作效率。

实施例八:

参见图1至图5,一种四头筋膜闭合器,包括闭合器ⅰ和穿引器ⅱ。

闭合器包括器身3,器身外部周边均布四个导引槽3-1,导引槽内设有供缝线穿引器的针体自由进出的通道,导引槽的下方出线孔3-2;器身的上方设有转盘2,转盘上设有一个导引孔2-1(转盘与器身可相对转动,转盘每次可转动90°并实现约束定位,使导引孔与导引槽对齐,确保针体带线可无阻塞进出。此处还有另一种实施方式,即转盘与器身为一体式结构,转盘上表面均布设有四个导引孔,该四个导引孔与器身上的四个导引槽一一对应),转盘内部设有凸起的约束台2-2,约束台的上方设有第一锁止位2-3,下方设有第二锁止位2-4。转盘的上方设有拉环1,拉环的下方设有锁止杆7,其中部设有外延臂7-1,下部设有嵌槽7-2,所述锁止杆的上端与拉环连接,下端与推拉杆8连接。所述推拉杆8设于器身内,其下端具有呈十字形的四个凸台8-1,每个凸台通过连接销10与下方设置的四个夹头6活动连接;凸台的四周设有摆杆5,其在上部通过约束件4而依附于器身的下端(约束件4相对于器身固定不动,摆杆可绕约束件转动),摆杆的下部通过第一连接销9而与夹头实现活动连接,每个摆杆的内侧设有嵌槽5-1,在夹头闭合时凸台刚好落入嵌槽内。所述夹头6,设置于闭合器的下方,均布设置有四个,每个夹头在第一销孔6-4处通过第一连接销9实现活动连接,在第二销孔6-5处通过第二连接销10实现活动连接,夹头的下方设有窗口6-6,窗口内设有硅胶塞11,窗口近外侧处设有进针孔6-1,窗口近内侧处设有出针孔6-2,夹头内侧设有方便夹头开闭操作的闭合斜面6-3。

穿引器ⅱ包括柄部12,其下方设有的针体13,针体的外表面可打标指示刺入深度的刻度线,所述针体的下部设有嵌线槽13-1,针尖并具有锋利的尖端。

以下是四头筋膜闭合器的工作原理说明:

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闭合器和缝线穿引器配合使用。首先由腹腔穿刺部位拔出穿刺器,将夹头处于闭合锁止状态的闭合器插入穿刺孔内合适深度(夹头完全深入腹部),然后沿着一个方向转动拉环,拉环将带动锁止杆转动,实现外延臂由转盘内的第一锁止位予以解除约束,进而向拉环施以向下的推力,此时锁止杆与推拉杆将伴随着拉环的下行而向下移动,与此同时,凸台离开嵌槽,摆杆绕约束件轻微张开,四夹头发生90°转动而完全打开,此时沿反方向转动拉环,带动外延臂进入第二锁止位,至此实现闭合器进入腹腔开孔、夹头打开与锁定操作;将四夹头已有效打开的闭合器向上提拉,直至闭合器夹头贴紧腹腔内壁;将第一根缝合线的一端嵌入嵌线槽,由导引孔沿着导引槽、经过出线孔出来后刺穿腹壁筋膜层,并由进针孔刺入窗口内设置的硅胶塞,而后由出针孔穿出,完成针体嵌线槽带线穿过硅胶塞的进针操作;然后轻轻拔出缝线穿引器,伴随着缝合线的一端在硅胶塞的阻拦下而由嵌线槽内脱出,完成送线与退针操作;将转盘转动180°(转盘与器身若为一体式结构,仅需选择对面的导引孔再施以进针穿刺),导引孔将与对面的导引槽保持对齐,此时将缝合线的另一端嵌入嵌线槽,再施以进针送线与推针操作,至此便完成了第一根缝合线的送线操作。接下来开展第二根缝合线的送线操作:将转盘转动90°(转盘与器身若为一体式结构,仅需选择其余两个未送线导引孔的任一个),取另一根缝合线并将其一端嵌入嵌线槽,按照上述进针操作完成送线;将转盘再次转动180°(转盘与器身若为一体式结构,仅需选择对面未送线导引孔即可),将第二根缝合线的另一端嵌入嵌线槽,按照上述进针操作完成送线。至此,已同时完成两根缝合线的送线操作即第一与第二缝合线的两端均已穿过腹壁筋膜层和硅胶窗而留在了夹头内侧,转动拉环将带动外延臂由第二锁止位脱离,提拉并反向转动拉环,外延臂顺利进入第一锁止位,同时四夹头完成闭合与固定动作,将闭合器由腹腔内轻轻拉出至体外,第一缝合线与第二缝合线的两端均拖拽至体外,将其由硅胶塞内拔出,每根缝合线的对应两端施以打结,于是就完成了同一个微创切口处筋膜层的双线紧密缝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