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姜黄素和氟尿嘧啶共载纳米口服乳的制备及其抗肿瘤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17288发布日期:2020-09-04 15: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姜黄素和氟尿嘧啶共载纳米口服乳,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姜黄素和氟尿嘧啶共载纳米口服乳按照质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姜黄素0.96-2.53份、5-氟尿嘧啶0.24-1.58份、聚乙二醇-40037.49-37.95份、中链甘油三酯26.17-27.08份、卵磷脂10.13-12.28份、吐温-8015.98-17.06份、乙醇0.002-0.009份、纯净水0.012-0.020份;

所述姜黄素和氟尿嘧啶共载纳米口服乳,平均粒径为106.20±3.93nm,zeta电位为-9.71±0.22mv,姜黄素包封率不低于95.0%,氟尿嘧啶包封率不低于3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姜黄素和氟尿嘧啶共载纳米口服乳,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姜黄素和氟尿嘧啶共载纳米口服乳按照质量份数包括的如下组分:姜黄素1.14份、5-氟尿嘧啶0.33份、聚乙二醇-40037.80份、中链甘油三酯26.51份、卵磷脂11.36份、吐温-8016.27份、乙醇0.005份、纯净水0.016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姜黄素和氟尿嘧啶共载纳米口服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配置水相:将水溶性辅料与5-氟尿嘧啶溶解于纯净水中;

2)配置油相:将姜黄素粉末溶解于油溶性辅料;

3)配置乳剂: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油相和水相,混合均匀,恒温密封或加压条件条件下充搅拌、乳化,即得姜黄素和氟尿嘧啶共载纳米口服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姜黄素和氟尿嘧啶共载纳米口服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条件为40-80℃,搅拌转速为500r/min-1500r/min,乳化时间为5-40min。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姜黄素和氟尿嘧啶共载纳米口服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辅料为15.98-17.06份吐温-80、0.002-0.009份乙醇,所述油溶性辅料为26.17-27.08份链甘油三酯、37.49-37.95份聚乙二醇-400、10.13-12.28份卵磷脂,所述纯净水0.012-0.020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姜黄素和氟尿嘧啶共载纳米口服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姜黄素1.14份、5-氟尿嘧啶0.33份、聚乙二醇-40037.80份、中链甘油三酯26.51份、卵磷脂11.36份、吐温-8016.27份、乙醇0.005份、纯净水0.016份,所述恒温条件为70℃,所述搅拌转速为850r/min,所述乳化时间为10min。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姜黄素和氟尿嘧啶共载纳米口服乳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姜黄素和氟尿嘧啶共载纳米口服乳在增加药物在癌细胞内分布的应用。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姜黄素和氟尿嘧啶共载纳米口服乳在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姜黄素和氟尿嘧啶共载纳米口服乳,并提供了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姜黄素、氟尿嘧啶联合水性辅料及油性辅料构建一种共载纳米口服乳,有效综合组合给药及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双重优势,对比单独使用姜黄素与氟尿嘧啶对肿瘤细胞作用效果,前者可以在协同增效的基础上,发挥纳米乳剂的作用,显著提高药物的抗肿瘤效果,浓集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显著提高两种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魏郁梦;皮超;赵领;赵仕杰;郭璞;傅少志;杨红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医科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7.02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