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2695发布日期:2020-09-11 21:2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毒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



背景技术:

厂区、住宅区、养殖场、学校等人流密集区或临时活动场所进出通道的消毒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中,可以看出,所有公共场所的进出通道都设立有专门的检测站,对来往人员的体温进行检测,并提供消毒液便于来往人员使用。

但仅仅是提供消毒液给来往人员进行局部身体和部分物品的消毒是不够彻底地。而且在很多时候,公共场所的人流量非常大,为了逐一进行体温检测和消毒往往需要长时间排队,长时间的排队等候也可能会使病毒得到传播。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在公共场所消毒不及时、消毒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可以作为公共场所的临时消毒仓,对来往人员和物品及时进行消毒,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其包括:

消毒仓和人员消毒系统;

所述消毒仓为矩形体,所述消毒仓包括顶板、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左侧板和所述第一右侧板,所述第一左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铰接,所述第一右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铰接;所述第三侧板包括第三左侧板和所述第三右侧板,所述第三左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铰接,所述第三右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铰接;

所述人员消毒系统包括第一消毒液喷雾组件和第二消毒液喷雾组件;所述第一消毒液喷雾组件和所述第二消毒液喷雾组件均包括依次连通的储液箱、输液管道和供液泵;所述输液管道上等间距开设有多个超声波雾化喷头;所述第一消毒液喷雾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所述第二消毒液喷雾组件设置于所述第四侧板的内侧;

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消毒池,所述消毒池用于容置鞋底消毒液。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内侧,靠近所述第一侧板处分别对应设置有进门激光发射器和进门激光接收器;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内侧,靠近所述第三侧板处分别对应设置有出门激光发射器和出门激光接收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为楔形板,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的厚度大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第三侧板的一端的厚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朝向所述第三侧板的一端设置有污水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左侧板或所述第一右侧板的内侧设置有体温检测器和预警提示灯;所述第一左侧板或所述第一右侧板的内侧还设置有指纹考勤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箱上设置有液位控制器,所述输液管道经所述液位控制器与所述储液箱连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消毒仓的所述顶板外侧设置有吊起挂钩;所述底板外侧的四个角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移动滚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到所述第三侧板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在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的平面上,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还包括物品消毒系统。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物品消毒系统包括第一滑动轨道、第二滑动轨道和消毒灯组;所述底板上所述消毒池的两侧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滑动轨道和所述第二滑动轨道;在所述第二侧板上至少设置有一组所述消毒灯组,所述消毒灯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消毒灯;对应地,在所述第四侧板上至少设置有一组消毒灯组,所述消毒灯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消毒灯;所述消毒灯包括红外消毒灯或紫外消毒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左侧板和所述第三右侧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扇。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以通过该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作为公共场所的临时消毒仓,对来往人员和物品及时进行消毒。具体的,使用时,第一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打开,人员从此进入消毒仓后打开人员消毒系统,消毒液从储液箱经输液管道流过,并通过输液管道上的多个超声波雾化喷头向消毒仓内喷洒消毒雾;同时第三左侧板和第三右侧板打开,人员从此走出消毒仓;在消毒仓内行走的过程中,消毒仓底部的消毒池可以对人员的鞋底进行有效的消毒。进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公共场所下的消毒效率低下以及效果差的技术问题,实现提高在公共场所下的消毒效率以及提高消毒效果的技术效果。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的进出口打开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消毒仓;101-顶板;102-底板;103-第一侧板;104-第二侧板;105-第三侧板;106-第四侧板;1031-第一左侧板;1032-第一右侧板;1051-第三左侧板;1052-第三右侧板;121-储液箱;122-输液管道;123-供液泵;130-超声波雾化喷头;110-消毒池;151-体温检测器;152-预警提示灯;153-指纹考勤设备;130-吊起挂钩;140-移动滚轮;161-第一滑动轨道;162-第二滑动轨道;160-消毒灯;170-散热扇;190-污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其包括:消毒仓100和人员消毒系统。

消毒仓100为矩形体,消毒仓100包括顶板101、底板102、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4、第三侧板105和第四侧板106;第一侧板103和第三侧板105相对设置,第二侧板104和第四侧板106相对设置。

第一侧板103包括第一左侧板1031和第一右侧板1032,第一左侧板1031与第四侧板106相铰接,第一右侧板1032与第二侧板104相铰接;第三侧板105包括第三左侧板1051和第三右侧板1052,第三左侧板1051与第四侧板106相铰接,第三右侧板1052与第二侧板104相铰接。如图2所示,图2是图1所示的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的进出口打开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人员消毒系统包括第一消毒液喷雾组件和第二消毒液喷雾组件;第一消毒液喷雾组件和第二消毒液喷雾组件均包括依次连通的储液箱121、输液管道122和供液泵123;输液管道122上等间距开设有多个超声波雾化喷头130;如图3所示,第一消毒液喷雾组件设置于第二侧板104的内侧,第二消毒液喷雾组件设置于第四侧板106的内侧。底板102上开设有消毒池110,消毒池110用于容置鞋底消毒液。

其中,消毒仓的顶板、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均包括内板材、中间层和外板层;内板层和外板层均采用玻璃钢板,中间层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采用这种三层结构方式隔热性能良好,可减少热量交换,还便于长久使用时在现场组装。

其中,消毒池内放置具有粉红色指示剂的专用过硫酸氢钾复合消毒剂,不低于0.2厘米,当消毒效果降低到无效时颜色指示剂由粉红色变为无色。

其中,超声波喷雾消毒是目前效果最好、安全性最高的带人喷雾消毒,要由于高压喷雾消毒。其原理是采用电子超频震荡(震荡频率超过人的听觉范围,对人体动物绝无伤害),通过雾化片的高频谐振,将药剂抛离水面而产生直径为1~10um的微细雾粒,悬浮时间长,散逸面积大而均匀,消毒体感好,无高压喷雾消毒的淋雨感,实现无死角消毒,使用寿命长。

可以理解,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可以作为公共场所的临时消毒仓100,对来往人员和物品及时进行消毒。使用时,第一左侧板1031和第二右侧板打开,人员从此进入消毒仓100后打开人员消毒系统,消毒液从储液箱121经输液管道122流过,并通过输液管道122上的多个超声波雾化喷头130向消毒仓100内喷洒消毒雾;同时第三左侧板1051和第三右侧板1052打开,人员从此走出消毒仓100;在消毒仓100内行走的过程中,消毒仓100底部的消毒池110可以对人员的鞋底进行有效的消毒。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侧板104和第四侧板106的内侧,靠近第一侧板103处分别对应设置有进门激光发射器(图中未示出)和进门激光接收器(图中未示出)。

可以理解,当有人员进入消毒仓100时,进门激光发射器所发射的激光将被该人员挡住,如此进门激光接收器便不能接收到激光光束,由此可以判断出消毒仓100内是否开始有人员进入。当判断出消毒仓100内开始有人员进入后,可以通过控制器自动开启人员消毒系统。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侧板104和第四侧板106的内侧,靠近第三侧板105处分别对应设置有出门激光发射器(图中未示出)和出门激光接收器(图中未示出)。

可以理解,当有人员走出消毒仓100时,出门激光发射器所发射的激光将被该人员挡住,如此出门激光接收器便不能接收到激光光束,由此可以判断出消毒仓100内是否有人员走出。结合进门激光发射器和进门激光接收器的判断,可以判断出消毒仓100内是否还有人员存在,当判断出消毒仓100内没有人员时,可以通过控制器及时关闭人员消毒系统,减少耗能。

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底板102为楔形板,该底板102朝向所述第一侧板103的一端的厚度大于底板102朝向所述第三侧板105的一端的厚度。底板102朝向第三侧板105的一端设置有污水槽190。

可以理解,人员在消毒仓100内行走的过程中,消毒仓100底部的消毒池110可以对人员的鞋底进行有效的消毒。由于消毒池110的设置,人员在行走的过程中也可能将消毒池中的消毒水踩在底板102的表面上,破环消毒仓100内的清洁卫生。当底板102为楔形时,底板102表面上的污水将顺着楔形表面流入污水槽中,经工作人员统一处理,不至于留在底板102上破坏消毒仓100的清洁卫生。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左侧板1031或第一右侧板1032的内侧设置有体温检测器151和预警提示灯152。

可以理解,第一左侧板1031或第一右侧板1032打开后,当人员进入消毒仓100之前将路过第一左侧板1031或第一右侧板1032。这样体温检测器151便可以对每一位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当判断出某位人员的提问不合格时可以及时通过该预警提示灯152报警,提示该人员不要进入消毒仓100。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左侧板1031或第一右侧板1032的内侧还设置有指纹考勤设备153。

可以理解,在一些公司门口设立该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员工在进行体温检测的同时,可以通过指纹考勤设备153对每位人员进行考勤。这样,不仅可以对每位员工上下班进行有效地消毒,还可以进行考勤工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储液箱121上设置有液位控制器(图中未画出),输液管道122经液位控制器与储液箱121连通。

可以理解,该液位控制器可以对储液箱121内的消毒液量进行实时检测。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消毒仓100的顶板101外侧设置有吊起挂钩130;底板102外侧的四个角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移动滚轮140。

可以理解,吊起挂钩130的设置便于该消毒仓100的装卸;移动滚轮140的设置有利于整个消毒仓100的短距离移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03到第三侧板105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如图3所示的x方向);在与第二侧板104平行的平面上,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如图3所示的y方向);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还包括物品消毒系统。

可以理解,该物品消毒系统主要针对的是来往人员的随身物品进行消毒。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物品消毒系统包括第一滑动轨道161、第二滑动轨道162和消毒灯组;底板102上消毒池110的两侧沿第一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轨道161和第二滑动轨道162;在第二侧板104上至少设置有一组消毒灯组,消毒灯组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消毒灯;对应地,在第四侧板106上至少设置有一组消毒灯组,消毒灯组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消毒灯160;消毒灯160包括红外消毒灯或紫外消毒灯。

可以理解,第一滑动轨道161和第二滑动轨道162可以通过电机沿第一方向进行滑动。滑轨上可以放置物料盘,将物品装入物料盘可轻松推入仓内沿第一方向从消毒仓100的进口移动至出口。红外加热消灯毒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可精准控制加热温度,可将温度控制在50~120℃,可满足物料、食品、包材、衣物、办公家具、器材等不通消毒温度需求。紫外线是指波长10~400nm的光线,具有灭菌作用。细菌吸收紫外线后,造成核酸和蛋白的交联破裂,杀灭核酸的生物活性,致病原死亡。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左侧板1051和第三右侧板105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扇170。

可以理解,当使用红外消毒灯时,散热扇170可以在加热过程种开启,有利于消毒仓100内温度快速达到均匀一致。当使用紫外消毒灯时,消毒完毕后可打开消毒仓100内的散热扇170使仓内臭氧快速散发掉。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以通过该车载式移动智能消毒通道作为公共场所的临时消毒仓,对来往人员和物品及时进行消毒。具体的,使用时,第一左侧板和第二右侧板打开,人员从此进入消毒仓后打开人员消毒系统,消毒液从储液箱经输液管道流过,并通过输液管道上的多个超声波雾化喷头向消毒仓内喷洒消毒雾;同时第三左侧板和第三右侧板打开,人员从此走出消毒仓;在消毒仓内行走的过程中,消毒仓底部的消毒池可以对人员的鞋底进行有效的消毒。进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公共场所下的消毒效率低下以及效果差的技术问题,实现提高在公共场所下的消毒效率以及提高消毒效果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