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中空管的医用取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2982发布日期:2020-09-23 01:2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中空管的医用取物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创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带中空管的医用取物器。



背景技术:

在微创手术中(尤其是硬管腔镜手术),通常需经由患者皮肤小切口或经由穿刺导管取出内部组织或病变器官。如何安全的便捷的取出腔内组织或病变器官,一直是困扰微创手术的难题。自硬管腔镜手术首次临床应用以来,国内外研制了多种腔镜手术专用取物袋。虽然所述取物袋的结构和使用方式各有差异,但总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单一取物袋。美国发明专利us5037379中披露了一种单边开口的带线取物袋,使用时需使用抓钳夹持取物袋体再经过穿刺导管或小切口进入患者体内。第二类,包含取物袋,导管和撑开机构的取物器械。us5465731,us5480404,us6383197等美国发明专利中披露了多种取物器械,其取物袋被卷起并收纳于导管之内,使用时所述取物器械经过穿刺套管进入患者体内,再推动其撑开机构将所述卷起的取物袋推出到导管之外,并由撑开机构将取物袋撑开,方便装入手术中切割的组织或病变器官。

到目前为止,由于带有撑开机构的取物器械制造成本高,导致带有撑开结构的取物器械使用成本高,在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国家的使用比例很低。单一取物袋制造成本较低,但由于单一取物袋临床应用时,难以将其经过穿刺器通道放入患者体内,通常容易造成单一取物袋进入患者体内前被二次污染,或者穿过穿刺通道过程中被器械损坏,造成意外破裂。设计和制造成本低廉,使用安全的取物器械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带中空管的医用取物器,包含取物袋,所述取物袋包含可打开和收拢的袋口以及从袋口延伸而成的袋体,所述袋口包含环绕的隧道;所述取物袋还包含扎线,所述扎线的远端包含滑动节,扎线的远端穿过隧道而其近端穿过所述滑动节,形成与袋口尺寸大致相同的扎线环,所述取物器还包括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包含轴线;所述中空管包含直径为d1的远端管部,直径为d2的中间管部和直径为d3的近端管部,其中d2>d1,d2>d3;所述中间管部包含多个狭长切槽,所述狭长切槽包含狭长边和短边,所述狭长边与轴线大致平行;所述狭长切槽沿着轴向间隔分布,形成行状狭长切槽,相邻的两个短边限定出横向筋,相邻的两个狭长边限定出轴向筋。

优选的,所述中间管部的外周依次形成第一行狭长切槽,第二行狭长切槽,第三行狭长切槽和第四行狭长槽。

优选的,第一行狭长切槽和第三行狭长槽相对于轴线对称,第二行狭长切槽和第四行狭长槽相对于轴线对称。而相邻的两行狭长槽在轴线方向错位分布,所形成的横向筋不对齐;垂直于轴线作任意虚拟截面与中间管部相交,其交线为多段线,不形成完整的环。

优选的,相邻的两个狭长边限定出轴向筋,相邻的两个短边限定出横向筋,轴向筋的宽度大于横向筋的宽度。

优选的,还包括横向筋切槽切除第一行狭长切槽中形成的横向筋,即组成第一行狭长切槽的单个狭长切槽被联通形成一条完整的封闭的切槽。

优选的,所述中空管的远端管部的初始直径等于中间管部的直径d2,经加热后由直径d2收缩为直径d1,所述中空管的近端管部的初始直径等于中间管部的直径d2,经过加热后由直径d2收缩为d3。

优选的,所述取物袋及扎线卷曲或折叠形成条状取物袋束,条状取物袋束可形成裹紧态取物袋束和蓬松态取物袋束两种状态,所述裹紧态取物袋束的最粗位置的外接圆直径为dj,其中dj>d1。

一种方案中,提出一种医用取物器,包含取物袋,所述取物袋包含可打开和收拢的袋口以及从袋口延伸而成的袋体,所述袋口包含环绕的隧道;所述取物袋还包含扎线,所述扎线的远端包含滑动节,扎线的远端穿过隧道而其近端穿过所述滑动节,形成与袋口尺寸大致相同的扎线环。所述取物器还包括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包含直径为d1的远端管部,直径为d2的中间管部和直径为d3的近端管部,其中d2>d1,d2>d3。

一种方案中,所述取物袋及扎线卷曲或折叠形成条状取物袋束,并收纳于中空管的中间管部之内。所述取物袋被严严实实的卷曲(或折叠)形成紧紧包裹的裹紧态取物袋束,所述裹紧态取物袋束的最粗位置的外接圆直径为dj,裹紧态取物袋束的长度为l,所述中间管部的长度为l2;其中,d2>dj>d1,而l≤l2。

又一种方案中,所述中空管的远端管部的初始直径等于中间管部的直径d2,经加热后由直径d2收缩为直径d1,所述中空管的近端管部的初始直径等于中间管部的直径d2,经过加热后由直径d2收缩为d3。一种具体的方案中,d2>10.9mm,d1<10mm,d3<10mm。

又一种设计方案中,所述中空管的材料和壁厚设计,使得所述中空管具有足够的柔性可任意弯曲和折叠。

一种方案中,所述取物袋可形成裹紧态取物袋束和蓬松态取物袋束两种状态,所述裹紧态取物袋束的最粗位置的外接圆直径为dj,所述蓬松态取物袋束最粗位置的外接圆直径为ds,其中dj>d1,ds≥1.5*dj。

又一种方案中,所述取物袋以蓬松态取物袋束的方式收纳在中间管部之内,其中d2≥ds。

附图说明

为了更充分的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取物袋100及拉线50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取物袋100及拉线的爆炸图;

图3是取物袋以平行隧道方式卷曲的示意图;

图4是取物袋以平行隧道方式折叠的示意图;

图5是取物袋卷曲(折叠)形成的条状取物袋束示意图;

图6是取物器10的透视图;

图7是取物器产品包1的简图;

图8是取物器10的临床应用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中空管200a示意图;

图10是中空管200a又一示意图;

图11是中空管200a图10局部放大图;

图12是中空管200a图10又一局部放大图;

图13是中空管200a临床应用示意图;

图14是中空管200b示意图;

图15是中空管200b局部放大图;

图16是中空管200c示意图;

图17是中空管200c局部放大图;

图18是中空管200e示意图;

图19是中空管200e又一示意图;

在所有的视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等同或类似的零件或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但是,应该理解所公开的实施方案仅是本发明的示例,本发明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因此,这里公开的内容不是被解释为限制性的,而是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以及作为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使用本发明的基础。

现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为方便表述,后续凡接近操作者的一方定义为近端,而远离操作者的一方定义为远端。

图1-5描绘了一种医用取物袋100的结构和组成。取物袋100包含可打开和收拢的袋口101,以及从所述袋口101延伸而成的封闭的袋体102。所述袋口101包含环绕袋口的隧道111。更细致的描述,所述袋体102从隧道111开始向远离所述袋口110的方向延伸至袋底105。所述袋体102由所述袋口101开始向远端逐渐减小。然而一个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想到,所述袋体101也可设计成其他任意形状。所述取物袋100通常由热塑性弹性体薄膜制成。适合制造取物袋的热塑性弹性体薄膜很多,包括但不限于tpee(聚酯热塑性弹性体),tpu(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tpae(聚酰胺类热塑性弹性体)等。取物袋临床应用时,通常盛装病变组织,经由患者皮肤小切口取出。为了防止取物袋对于患者的切口(创口)造成额外的不必要的损伤,通常所述取物袋的材质越软越好。但是,取物袋的材质越软,其强度越小,容易造成取物袋经由创口取出时被挤压破裂。优选的,所述取物袋的袋体的材质硬度hard,邵氏硬度80a≤hard≤邵氏硬度95a。通常,低于80a的材质强度不够,而高于95a的材质太硬,容易对患者的创口造成不必要的额外损伤。

所述取物袋100还包括拉线50。所述拉线50包含远端滑动节51和拉线近端53以及从近端延伸至远端的拉线绳54。所述拉线50的远端部分穿过隧道111而拉线近端53穿过所述滑动节51,形成与袋口尺寸大致相同的扎线环52。通过牵拉所述拉线近端53使所述拉线绳54在所述滑动节51中滑动可将所述扎线环52减小直到将所述袋口101收紧。

图3描绘了一种卷曲法形成条状取物袋束方法,先将取物袋100的隧道111对折压缩,且使取物袋100整体处于对折状态;然后将袋底105向袋口101方向把所述袋体102卷起来。这个过程中,袋底105首先形成一个小圆柱体,通过进一步卷起形成较大的圆柱体,直至卷起到与隧道紧贴在一起,形成条状取物袋束。此法是先以袋底卷曲,然而也可以隧道111为轴心卷曲形成。图4描绘了一种折叠法形成条状取物袋束的方法,先将取物袋100的隧道111对折压缩,且使取物袋100整体处于对折状态;再将袋底105向袋口101方向把所述袋体102进行折叠。这个过程中,袋底105通过折叠首先形成一个折叠段,通过进一步折叠,袋体102被多次折叠后形成褶皱型的褶皱体,并与隧道107紧贴在一起,形成条状取物袋束。图3-4描绘了以大致平行隧道的方式卷曲形成条状取物袋束的方法,然而可以按大致垂直隧道的方式卷曲形成条状取物袋束,还可以与隧道成锐角的方式卷曲形成条状取物袋束。其方法基本相同,可参考图3-4并结合前文很容易理解其卷曲方法,因此不再赘述。

现参考图6,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医用取物器,包含前述取物袋100和中空管200。所述中空管200包含直径为d1,长度为l1的远端管部210;直径为d2,长度为l2的中间管部230和直径为d3,长度为l3的近端管部250,其中d2>d1,d2>d3。所述中间管部230与远端管部210之间包含直径由d2渐变为d1的第一过渡管部220,所述中间管部230与近端管部250之间包含直径由d2渐变为d3的第二过渡管部240。

现结合图5和图6理解,当所述取物袋100被严严实实的卷曲(或折叠),形成紧紧包裹的条状取物袋束时,称为裹紧态取物袋束。所述裹紧态取物袋束的最粗位置的外接圆直径为dj,裹紧态取物袋束的长度为l。一种实现方案中,d2>dj>d1,而l≤l2,所述取物袋100及扎线50卷曲或折叠形成条状取物袋束,并收纳于中空管的中间管部230之内。

一种可选择的实现方案中,所述中空管包含两种状态,初始玻璃态和收缩高弹态,所述中空管处于初始玻璃态时的内径为d2,对处于初始玻璃态的中空管加热,可使其受热收缩转变成直径为d2,d3的收缩高弹态。一种详细的实施例中,所述中空管200用医疗级材料制成,例如医用级ldpe(低密度聚乙烯),hdpe(高密度聚乙烯),pvdf(聚全氟乙烯),fep(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等。所述中空管200的尺寸和壁厚可由被包裹的取物袋的尺寸定制,或者选择已经商业化的标准医用管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所述取物袋100和拉线50的热变形温度应高于将中空管200收缩为中空管200a的加热温度。所述取物袋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造而成,其热变形温度≥130℃,中空管由热塑性工程塑料制成,其受热收缩的温度控制为≤125℃。而所述拉线50由棉或尼龙制成,其受热变形温度远远大于125℃。

现参考图6-7,一种取物器产品包1,包含取物器10和灭菌包装袋800。所述取物器10封装在所述灭菌袋800中,经灭菌后提供给患者使用。

所述取物器产品包的制造方法有多种,一种取物器产品包1的制造步骤大体如下:

s1:首先将直径d2的玻璃态原材料剪裁至合适尺寸的中空管200;

s2:将取物袋100和拉线50卷曲或折叠形成紧紧包裹的条状取物袋束时并放入中空管200中的合适位置;

s3:将中空管的远端加热使其收缩形成直径为d1的远端管部,将中空管的近端加热使其收缩为直径为d3的近端管部;

s4:将所述取物器装入灭菌包装袋中并封口;

s5:采用环氧乙烷或辐照灭菌。

所述取物器产品包1的临床应用较为方便,一种取物器产品包1的使用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撕开灭菌包装袋,以无菌的方式取出所述取物器;

s2:将所述取物器的远端管部经过设置在患者腹壁的第一穿刺器通道插入患者体内,近端管部裸露在穿刺器外部;

s3:使用腔镜抓钳经由第二穿刺器通道插入患者体内,抓取远端管部向患者体内将中间管部经由第一穿刺器通道拉入患者体内;

s4:将腔镜抓钳切换成腔镜剪刀经过设置在患者腹壁的第二穿刺器通道插入患者体内,沿着第一过渡管部与远端管部的交接处将其剪断;

s5:将腔镜剪刀切换成腔镜抓钳,即抓钳经由第二穿刺器通道插入并抓取取物袋向患者体内将取物袋从所述中间管部中拉出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常规的推挤法从包覆取物袋的管材内部将取物袋推出来,因为取物袋太柔软,推挤取物袋时,推挤力量不能传递至另一端,通常导致取物袋局部压缩堆积,随着推进加深,堆积越来越多,造成堵死或破坏取物袋的案例。上述拉拽法拉出取物袋,柔软的取物袋不会向管内堆积,管内的取物袋越来越少,因而取物袋的释放更容易,不会造成取物袋堵死或损坏。

为了方便观察所述取物袋被收纳在中空管中的状态,一种优化的设计方案中,所述中空管采用透明塑胶材料制成。又一种优化的方案中,优化所述中空管200的材料和壁厚设计,使得所述中空管具有足够的柔性可任意弯曲和折叠。临床应用中,所述第一个穿刺器通道(91)和第二个穿刺通道(92)的设置位置和角度是不确定的,因此经由其拉动取物袋的方向也是不确定的。使用半刚性或柔性的可以任意弯曲的中空管,方便施加拉力。同时,中空管具有足够的柔性可任意弯曲折叠的中空管,方便容纳在患者体内。

又一种优化的实施方案中,当所述取物袋100被卷曲(或折叠)形成条状取物袋束,可形成裹紧态取物袋束和蓬松态取物袋束两种状态。所述裹紧态取物袋束的最粗位置的外接圆直径为dj,其中dj>d1,。而取物袋以蓬松态取物袋束的方式收纳在中间管部之内,其中d2≥1.5*dj。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当使用柔软的热塑性弹性体薄膜制造取物袋,若将其以裹紧态取物袋束收纳在内管中,经灭菌后长时间存储(目前的一次性医用产品的灭菌有效期通常为5年),裹紧态取物袋束被长时间存储后,适用时很难在患者体内,使用腹腔镜器械将其再次打开。某些太紧的包装,甚至优于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应力松弛效应,导致取物袋薄膜相互粘接,无法再次展开。因此以蓬松态取物袋束包装,具有极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到目前为止,所述取物袋或取物器通常设计为通过10mm规格穿刺器进入患者体内,不同厂家的10mm规格的穿刺器的通道孔径不同,但其孔径都处于10.5~10.9mm之间。现有技术的设计通常将取物袋或取物器设计成外径≤10.5mm。这种设计通常无法保障前述取物袋以蓬松态取物袋束的方式被收纳。

又一种改进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中空管以高流动性的塑料制成薄壁管,一种具体的设计方案中,中空管的管壁厚度ht≤0.1,使得所述中空管具有足够的柔性可任意弯曲和折叠。而与现有技术设计思想相反的,所述中空管的直径d2设计成大于11mm。根据被收纳的取物袋的大小,d2取值应足够大以使得取物袋以蓬松态取物袋束的方式收纳在中间管部之内,同时d2的取值应确保所述中间管部及其内部收纳的取物袋束受外周挤压可收缩至≤10mm。详细的尺寸设计可根据被收纳的取物袋大小,通过多次试验取得。所述远端管部的直径d1设计为小于10mm,方便直径插入并通过穿刺通道。

图9-12描绘了又一改进的中空管200a。所述中空管200a包含直径为d1,长度为l1的远端管部210a;直径为d2,长度为l2的中间管部230a和直径为d3,长度为l3的近端管部250a,其中d2>d1,d2>d3。所述中间管部230a与远端管部210a之间包含直径由d2渐变为d1的第一过渡管部220a,所述中间管部230a与近端管部250a之间包含直径由d2渐变为d3的第二过渡管部240a。

如图9,所述中空管200a的中间管部230a还包含多个狭长切槽260a,所述狭长切槽260a包含狭长边261a和短边263a。所述狭长切槽260a的狭长边261a与中空管的轴线大致平行。轴线方向视角,所述狭长切槽260a沿着轴向间隔分布,形成行状狭长切槽。相邻的两个短边265a限定出横向筋280a。相邻的两个狭长边261a限定出轴向筋270a。环向视角,所述狭长切槽260a以轴线为阵列中心,围绕中间管部外周环向均布,形成偶数个狭长切槽。本实例中,形成在中间管部外周形成了4个狭长切槽,即沿着轴线形成4行行状狭长切槽。在中间管部外周形成偶数个狭长切槽,主要为了方便制造。一种设计方案中,所述轴向筋270a的宽度大于横向筋280a的宽度。具体的设计时,使得轴向筋270a的宽度为横向筋280a宽度的3倍以上,使轴向筋的强度远远大于横向筋的强度。

与中空管200相同的,所述中空管200a包含两种状态,初始玻璃态和收缩高弹态,所述中空管处于初始玻璃态时的内径为d2,对处于初始玻璃态的中空管加热,可使其受热收缩转变成直径为d2,d3的收缩高弹态。所述中空管200用高流动性的医疗级材料制成薄壁管,一种具体的设计方案中,中空管的管壁厚度ht≤0.1,使得所述中空管具有足够的柔性可任意弯曲和折叠。而与现有技术设计思想相反的,所述中空管的直径d2设计成大于11mm。根据被收纳的取物袋的大小,d2取值应足够大以使得取物袋以蓬松态取物袋束的方式收纳在中间管部之内,同时d2的取值应确保所述中间管部及其内部收纳的取物袋束受外周挤压可收缩至≤10mm。详细的尺寸设计可根据被收纳的取物袋大小,通过多次试验取得。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取物器产品包1a(图中未示出,参考图7理解),包含取物器10a和灭菌包装袋800。所述取物器10a封装在所述灭菌袋800中,经灭菌后提供给患者使用。所述取物器10a和取物器10的结构和组成相近,将所述中空管200a替换所述中空管200,构成所述取物器10a。

简要的,所述取物器10a包含取物袋100,扎线50和中空管200a所述取物袋100及扎线50卷曲或折叠形成条状取物袋束,条状取物袋束可形成裹紧态取物袋束和蓬松态取物袋束两种状态,所述裹紧态取物袋束的最粗位置的外接圆直径为dj,其中dj>d1。所述中空管200a的中间管部230a的直径d2取值足以使得取物袋以蓬松态取物袋束的方式收纳在中间管部之内。所述中空管200a的远端管部210a的初始直径等于中间管部230a的直径d2,经加热后由直径d2收缩为直径d1,所述中空管的近端管部250a的初始直径等于中间管部230a的直径d2,经过加热后由直径d2收缩为d3。

所述取物器产品包10a的制造方法有多种,一种取物器产品包1a的制造步骤大体如下:

s1:首先将直径d2的玻璃态原材料剪裁至合适尺寸的中空管200a;

s2:分两次冲裁形成4条狭长切槽,从而形成轴向筋270a和横向筋280a;

s3:将取物袋100和拉线50卷曲或折叠形成紧紧包裹的条状取物袋束时并放入中空管200a中的合适位置;

s4:将中空管的远端加热使其收缩形成直径为d1的远端管部,将中空管的近端加热使其收缩为直径为d3的近端管部;

s5:将所述取物器装入灭菌包装袋中并封口;

s6:采用环氧乙烷或辐照灭菌。

所述取物器产品包1a的临床应用较为方便,一种取物器产品包1a的使用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撕开灭菌包装袋,以无菌的方式取出所述取物器;

s2:将所述取物器的远端管部经过设置在患者腹壁的第一穿刺器通道(91)插入患者体内,近端管部裸露在穿刺器外部;

s3:使用腔镜分离钳(93)经由第二穿刺器通道(92)插入患者体内,抓取远端管部向患者体内将中间管部经由第一穿刺器通道拉入患者体内(参考图8理解);

s4:将腔镜分离钳将部分的横向筋撕裂(参考图13理解);

s5:将腔镜分离钳将取物袋从所述中间管部中拉出来。

结合前文,所述取物器10a包装的取物袋束处于蓬松状态,因此对于中空管壁的反作用力横向,因此所述横向筋可以设计的比较薄弱,方便用分离钳较轻松的将其撕裂。所述横向筋宽度的具体取值,可通过实验法取得。所述轴向筋的宽度设计成壁横向筋宽,保证具有足够的轴向拉伸强度。同时,所述狭长切槽将中间管部的大部分区域切开,有利于在将取物器经由穿刺通道拉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的收缩变形,从而减小拉力,更方便临床应用。

图14-15描绘了又一改进的中空管200b。所述中空管200b与所述中空管200a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狭长切槽的设置。所述中空管200b包含直径为d1,长度为l1的远端管部210a;直径为d2,长度为l2的中间管部230b和直径为d3,长度为l3的近端管部250a,其中d2>d1,d2>d3。所述中间管部230b与远端管部210a之间包含直径由d2渐变为d1的第一过渡管部220a,所述中间管部230b与近端管部250a之间包含直径由d2渐变为d3的第二过渡管部240a。

所述中空管200b的中间管部230b还包含多个狭长切槽260b,所述狭长切槽260b包含狭长边261b和短边263b。所述狭长切槽260b的狭长边261b与中空管的轴线大致平行。轴线方向视角,所述狭长切槽260b沿着轴向间隔分布,形成行状狭长切槽。相邻的两个短边265b限定出横向筋280b。相邻的两个狭长边261b限定出轴向筋270b。其中,所述轴向筋270b的宽度大于横向筋280b的宽度。具体的设计时,使得轴向筋270b的宽度为横向筋280b宽度的3倍以上,使轴向筋的强度远远大于横向筋的强度。

环向视角,中间管部230b的外周依次形成第一行狭长切槽,第二行狭长切槽,第三行狭长切槽和第四行狭长槽。第一行狭长切槽和第三行狭长槽相对于轴线对称,第二行狭长切槽和第四行狭长槽相对于轴线对称。而相邻的两行狭长槽在轴线方向错位分布,所形成的横向筋280b不对齐。垂直于轴线作任意虚拟截面与中间管部相交,其交线为多段线,不形成完整的环。由于中空管200b与中空管200a相比,由于大致垂直轴线的方式不形成完整的环,当所述中空管替代200a用于取物器中时,有利于在将取物器经由穿刺通道拉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的收缩变形,从而减小拉力,更方便临床应用。用中空管200b替代中空管200a形成的取物器及产品包的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基本相同。

图14-15描绘了又一改进的中空管200c。所述中空管200c与所述中空管200b的结构基本相同。所述中空管200c由中空管200b切除第一行狭长切槽形成的横向筋280b形成。简单的说,所述中空管200c包含所述中空管200b,还包含横向筋切槽切除第一行狭长切槽形成的横向筋,即即组成第一行狭长切槽的单个狭长切槽被联通形成一条完整的封闭的切槽,而第二,第三,第三行狭长切槽为多个狭长切槽间隔组成的不完整的不连通的切槽。相似的,又一改进的中空管200d(未示出),包含中空管200a,还包括横向筋切槽切除其中一行的狭长切槽形成的横向筋。垂直于中空管200c(200d)的轴线作任意虚拟截面与中空管200c(200d)的中间管部相交,其交线为多段线,不形成完整的环。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取物器产品包1c(图中未示出,参考图7理解),包含取物器10c和灭菌包装袋800。所述取物器10c封装在所述灭菌袋800中,经灭菌后提供给患者使用。所述取物器10c和取物器10a的结构和组成相近,将所述中空管200c替换所述中空管200a,构成所述取物器10c。

所述取物器产品包10c的制造方法有多种,一种取物器产品包1c的制造步骤大体如下:

s1:首先将直径d2的玻璃态原材料剪裁至合适尺寸的中空管200c;

s2:第一次冲裁形成第一行狭长切槽和第一行狭长切槽,第二次冲裁形成第二行狭长切槽和第四行狭长切槽,从而形成轴向筋和横向筋;

s3:将第一行狭长切槽中的所有横向筋切除;

s4:将取物袋100和拉线50卷曲或折叠形成紧紧包裹的条状取物袋束时并放入中空管200a中的合适位置;

s5:将中空管的远端加热使其收缩形成直径为d1的远端管部,将中空管的近端加热使其收缩为直径为d3的近端管部;

s6:将所述取物器装入灭菌包装袋中并封口;

s7:采用环氧乙烷或辐照灭菌。

所述取物器产品包1c的临床应用较为方便,一种取物器产品包1c的使用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撕开灭菌包装袋,以无菌的方式取出所述取物器;

s2:将所述取物器的远端管部经过设置在患者腹壁的第一穿刺器通道(91)插入患者体内,近端管部裸露在穿刺器外部;

s3:使用腔镜分离钳(93)经由第二穿刺器通道(92)插入患者体内,抓取远端管部向患者体内将中间管部经由第一穿刺器通道拉入患者体内(参考图8理解);

s4:将腔镜分离钳将取物袋经由第一行狭长切槽从所述中间管部中拉出来。

结合前文,所述取物器10c包装的取物袋束处于蓬松状态,因此对于中空管壁的反作用力横向,因此所述横向筋可以设计的比较薄弱,因此合理的选择中空管的材料,壁厚,切槽宽度,及中间管部长度,使得取物袋以蓬松态标本袋束的方式容纳在中间管部,而不至于从第一行狭长切槽从中自动挤出。同时,采用腔镜分离钳的经由第一行狭长切槽可轻松的将所述标本袋从中间管部中拉出来。

图18-19描绘了又一改进的中空管200e。所述所述中空管200e与所述中空管200a的结构基相似。所述中空管200e包含直径为d1,长度为l1的远端管部210a;直径为d2,长度为l2的中间管部230e和直径为d3,长度为l3的近端管部250a,其中d2>d1,d2>d3。所述中间管部230e与远端管部210a之间包含直径由d2渐变为d1的第一过渡管部220a,所述中间管部230e与近端管部250a之间包含直径由d2渐变为d3的第二过渡管部240a。

所述中空管200e的中间管部230e还包含多个倾斜切口260e。所述倾斜切槽260e与中空管的轴线朝向近端方向形成锐角ang1。多个倾斜切槽260e分别从中间管部的两侧横向交替的切除其管壁,切割深度超过其管径的一半(即切割深度大于0.5*d2),形成多个近似“s”形状组成的弹簧状连接壁(如图18)。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取物器产品包1e(图中未示出,参考图7理解),包含取物器10e和灭菌包装袋800。所述取物器10e封装在所述灭菌袋800中,经灭菌后提供给患者使用。所述取物器10e和取物器10a的结构和组成相近,将所述中空管200e替换所述中空管200a,构成所述取物器10e。

所述取物器产品包10e的制造方法有多种,一种取物器产品包1e的制造步骤大体如下:

s1:首先将直径d2的玻璃态原材料剪裁至合适尺寸的中空管200;

s2:使用模具冲裁形成倾斜切口260e,从而构成多个近似“s”形状组成的弹簧状连接壁;

s3:将取物袋100和拉线50卷曲或折叠形成紧紧包裹的条状取物袋束时并放入中空管200a中的合适位置;

s4:将中空管的远端加热使其收缩形成直径为d1的远端管部,将中空管的近端加热使其收缩为直径为d3的近端管部;

s5:将所述取物器装入灭菌包装袋中并封口;

s6:采用环氧乙烷或辐照灭菌。

所述取物器产品包1e的临床与产品包1的临床应用相似,一种取物器产品包1e的使用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撕开灭菌包装袋,以无菌的方式取出所述取物器;

s2:将所述取物器的远端管部经过设置在患者腹壁的第一穿刺器通道插入患者体内,近端管部裸露在穿刺器外部;

s3:使用腔镜抓钳经由第二穿刺器通道插入患者体内,抓取远端管部向患者体内将中间管部经由第一穿刺器通道拉入患者体内;

s4:将腔镜抓钳切换成腔镜剪刀经过设置在患者腹壁的第二穿刺器通道插入患者体内,沿着倾斜切口将其剪断;

s5:将腔镜剪刀切换成腔镜抓钳,即抓钳经由第二穿刺器通道插入并抓取取物袋向患者体内将取物袋从所述中间管部中拉出来。

所述取物器产品包1e与取物器产品包1相比,由于所述中空管200e的中间管部为多个近似“s”形状组成的弹簧状连接壁(以后简称s型连接壁),使用抓钳向体内拉动取物器时,所述s型连接壁中受到偏心(偏转应力),使得所述中间管部同时被拉伸和压缩,更利于蓬松态的标本袋被压缩,更利于所述取出器经由穿刺通道进入患者体内。

已经列举的实施例中,包含不同的特征和使用方法,制造方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能够想到,不同的特征,使用方法和制造方法可以相互叠加,替代,产生新的方案。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取物袋及取物袋产品包,很好的解决了单一取物袋临床应用时,难以将其经过穿刺器通道放入患者体内,通常容易造成单一取物袋进入患者体内前被二次污染,或者穿过穿刺通道过程中被器械损坏,造成意外破裂等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当取物袋顺利进入患者体内并被释放到中空管之外,后续取物袋用于承接组织的操作方法属于公知技术,不再赘述。

已经展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很多不同的实施方案和实例。本领域的一个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通过适当修改能对所述方法和器械做出适应性改进。好几种修正方案已经被提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他修正方案也是可以想到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该依照附加权利要求,同时不应被理解为由说明书及附图显示和记载的结构,材料或行为的具体内容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