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骨凹陷骨折整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24629发布日期:2020-11-13 16:1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颅骨凹陷骨折整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骨凹陷骨折整复装置。



背景技术:

颅骨凹陷骨折常造成头部乒乓样凹陷,是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病,传统治疗方法是在凹陷区边缘部位切开头皮,牵开切口,在颅骨上钻孔后,经骨孔伸进骨橇或止血钳在硬脑膜外向外橇起陷入骨折部分,然后缝合头皮。该操作方式会在颅骨上残留一个骨孔,并在头皮上遗留永久性疤痕。

目前,中国专利号为“96216666.9”公开了一种婴幼儿颅骨凹陷骨折的整复,其结构包括弓形支撑架,支撑架弓顶正中有一个圆孔,圆孔中装有一个螺杆,螺杆前端为锥状自攻螺纹,后部为标准公制螺纹,锥状自攻螺纹与后部螺纹之间有一个对称突出的手柄,弓形支撑架弓外的后部螺纹上装有一个蝶形螺母。该装置使用操作较为简单,手术后头部基本不留疤痕。

但是实现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该装置旋转蝶形螺母时,需用手把持位于弓形支撑架下部的手柄,不仅不便于操作,而且若把持力度不恰当,使得螺杆无法相对于弓形支撑架上升,进而降低整复治疗效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颅骨凹陷骨折整复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需用手把持位于弓形支撑架下部的手柄,不仅不便于操作,而且若把持力度不恰当,使得螺杆无法相对于弓形支撑架上升,进而降低整复治疗效率和效果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颅骨凹陷骨折整复装置,包括承接件和杆体,所述承接件圆周侧壁均匀转动连接有若干组弧形支架,承接件中部开设有导孔,且承接件上部圆周侧壁设置有卡齿圈,承接件上侧卡接有盖体,盖体圆周内侧壁设置有与卡齿圈啮合卡接的卡齿槽,盖体中部开设有穿孔,穿孔圆周内侧壁对称设置有限位滑块,所述杆体从上向下依次穿过穿孔与导孔,且杆体圆周侧壁上下部分别设置有复位螺纹部和颅骨螺纹部,杆体圆周侧壁对称开设有与限位滑块滑动配合的限位滑槽,杆体顶部设置有与复位螺纹部螺纹配合的蝶形螺母。

更进一步地,所述承接件圆周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凹槽,凹槽顶侧内壁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弧形支架顶端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凹槽内,通过限位块,限制弧形支架与凹槽的转动角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支架底端均通过球型铰接有圆垫,圆垫均设置有带有防滑纹的硅胶垫,通过圆垫与弧形支架底端的球型铰接,使得弧形支架底端与患者头部不同的支撑角度,进而提高弧形支架支撑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杆体底端设置有锥部,锥部的底端设置有钝头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患者颅骨造成刺伤。

更进一步地,所述杆体顶端设置有挡板,对蝶形螺母以及盖体进行限位,使得的在使用该装置时,避免蝶形螺母以及盖体从杆体移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圆周外侧壁对称设置有耳瓣,便于移动以及转动盖体。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不仅通过盖体,实现杆体与承接件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只需转动蝶形螺母,即可实现杆体相对于承接件向上移动,实现对凹陷处颅骨的复位,便于操作,而且提高整复治疗效率和效果,同时该装置便于组装拆卸,进而便于该装置的清洗消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俯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仰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承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杆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承接件;2-杆体;3-弧形支架;4-导孔;5-卡齿圈;6-盖体;7-卡齿槽;8-穿孔;9-限位滑块;10-复位螺纹部;11-颅骨螺纹部;12-限位滑槽;13-蝶形螺母;14-凹槽;15-限位块;16-转轴;17-圆垫;18-钝头部;19-挡板;20-耳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颅骨凹陷骨折整复装置,参照图1-6:包括承接件1和杆体2,承接件1圆周侧壁均匀转动连接有若干组弧形支架3,承接件1中部开设有导孔4,且承接件1上部圆周侧壁设置有卡齿圈5,承接件1上侧卡接有盖体6,盖体6圆周内侧壁设置有与卡齿圈5啮合卡接的卡齿槽7,盖体6中部开设有穿孔8,穿孔8圆周内侧壁对称设置有限位滑块9,杆体2从上向下依次穿过穿孔8与导孔4,且杆体2圆周侧壁上下部分别设置有复位螺纹部10和颅骨螺纹部11,杆体2圆周侧壁对称开设有与限位滑块9滑动配合的限位滑槽12,杆体2顶部设置有与复位螺纹部10螺纹配合的蝶形螺母13。

其中,承接件1圆周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凹槽14,凹槽14顶侧内壁均设置有限位块15,弧形支架3顶端均通过转轴16转动连接在凹槽14内,通过限位块15,限制弧形支架3与凹槽14的转动角度。

其中,弧形支架3底端均通过球型铰接有圆垫17,圆垫17均设置有带有防滑纹的硅胶垫,通过圆垫17与弧形支架3底端的球型铰接,使得弧形支架3底端与患者头部不同的支撑角度,进而提高弧形支架3支撑的稳定性。

其中,杆体2底端设置有锥部,锥部的底端设置有钝头部18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患者颅骨造成刺伤。

其中,杆体2顶端设置有挡板19,对蝶形螺母13以及盖体6进行限位,使得的在使用该装置时,避免蝶形螺母13以及盖体6从杆体2移出。

其中,盖体6圆周外侧壁对称设置有耳瓣20,便于移动以及转动盖体6。

工作原理:先在颅骨凹陷处,通过骨锥螺旋穿刺形成锥孔,再将该装置通过弧形支架3,将承接件1架设在患者的头部处,同时通过弧形支架3与承接件1的转动连接,使得弧形支架3可根据实际架设点位,调节弧形支架3与承接件1的支撑角度,进而使得导孔4对准锥孔,之后一手按住弧形支架3,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按住杆体2的同时向上移动盖体6,使得限位滑块9沿着限位滑槽12向上移动,同时使得卡齿槽7脱离卡齿圈5,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松开,再用另一只手转动盖体6,通过两组对称的限位滑块9滑动配合在限位滑槽12内,则当转动盖体6时,带动杆体2的转动,进而通过颅骨螺纹部11,将杆体2下端螺旋进入锥孔内,并通过颅骨螺纹部11与锥孔的螺纹连接,实现杆体2与凹陷处的颅骨固定连接,之后再将盖体6向下移动,使得卡齿槽7与卡齿圈5啮合卡接,则实现盖体6与承接件1的相对固定,同时通过限位滑块9与限位滑槽12的滑动配合,实现杆体2可沿承接件1上下滑动,之后再向下旋转蝶形螺母13,通过蝶形螺母13与复位螺纹部10的螺纹配合,使得蝶形螺母13向下挤压承接件1,使得杆体2相对于承接件1向上移动,从而实现将凹陷处的颅骨向上拉起,即实现凹陷处颅骨的复位。

使用完毕后,可将杆体2相对于承接件1向上拔出,使得杆体2与承接件1分开,再将蝶形螺母13从杆体2底端螺旋取下,再将盖体6从承接件1上侧拔下,实现将各个部件拆开,进而便于清洗消毒;当需组装时,先将蝶形螺母13从杆体2底端螺旋向上,使得蝶形螺母13位于杆体2上,再将盖体6卡接在承接件1上侧,最后再将杆体2底端依次穿过穿孔8与导孔4,并使得限位滑块9滑入限位滑槽12内,即可实现该装置的组装。

该装置结构简单,不仅通过盖体6,实现杆体2与承接件1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只需转动蝶形螺母13,即可实现杆体2相对于承接件1向上移动,实现对凹陷处颅骨的复位,便于操作,而且提高整复治疗效率和效果,同时该装置便于组装拆卸,进而便于该装置的清洗消毒。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