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减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22959发布日期:2020-10-23 19:2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镜减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内镜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镜减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近年来,肥胖以及肥胖相关性疾病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为主的肥胖相关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负担。有效的减重措施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研发新的、高效的减重措施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减重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减重和减重手术。单纯的生活方式调整效果有限,不适用于重度肥胖者。药物减重的效果虽然略优于单纯生活方式调整,但是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多。目前减重手术仍然是实现高效减重的主要方法。通过外科手术减重效果显著,目前以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手术等为主。但是外科手术花费高、风险大,患者往往较难接受。

随着微创减重的需求日益增长,内镜减重应运而生。与外科手术减重原理类似,内镜减重通过减小消化道的容积或者影响食物吸收达到减重的效果。十二指肠-空肠袖状物(duodenal-jejunalbypasssleeve)模拟roux-en-y手术,通过将袖状物放置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从而将食物与肠道隔绝,影响食物的吸收,起到良好的减重效果。然而,发明人发现,由于该装置固定放置的缺陷,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会对十二指肠球部黏膜造成较大的损伤。此外,若装置随肠道蠕动发生位移,则对肠道黏膜造成更多更大的损伤,甚至导致胰腺炎的发生。这一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十二指肠-空肠袖状物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镜减重装置,其通过胃内占位和减少食物吸收发挥良好的减重作用,能够有效减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内镜减重装置。

一种内镜减重装置,包括:

依次串联连接的固定组件、弹性件和筒状体;

固定组件、弹性件和筒状体三者内部均中空且形成连续空腔;所述筒状体具有弹性且形状可与十二肠及以下的小肠形状匹配;

所述固定组件呈漏斗状,固定组件内设有螺旋形轨道,螺旋形轨道内可嵌入导丝,导丝用于支撑固定组件,以使得固定组件具有弹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内镜减重装置的工作方法。

一种内镜减重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

s1:将内镜减重装置放入消化道内,使得固定组件位于胃窦部,弹性件跨过幽门,筒状体位于十二肠及以下的小肠中;展开筒状体,将导丝置入螺旋形轨道内,关闭轨道锁扣;

s2:当胃窦蠕动及幽门收缩闭合时,收缩力作用于固定组件和弹性件,弹性件拉长,固定组件离开原来的位置,此时,胃窦和幽门处为压缩并拉长的弹性件,之后,当胃窦舒张及幽门开放时,固定装置在胃蠕动波的推动和弹性件的方向牵引下再次返回胃窦部位,此过程中的筒状体的位置会发生微移动;

s3:进食后,食物在胃内形成食糜,并随着胃的蠕动逐渐排空,食糜部分进入固定组件的空腔里,并逐渐下降至弹性件和筒状体的空腔中,最终,经过整个内镜减重装置后进入肠道内;

s4:上述步骤s2-s3的过程不停重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自然腔道的内径改变,不借助外力将装置固定在消化道内。通过固定组件自身的缓冲作用以及弹性件的长度改变,使得装置对黏膜的损伤降至最低。通过胃内占位和减少食物吸收发挥良好的减重作用,真正实现安全有效减重。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内镜减重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组件的俯视图。

其中,1固定组件、2弹性件、3筒状体、4内嵌导丝、5螺旋形轨道、6轨道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发明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发明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附图1给出了本实施例的一种内镜减重装置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1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一种内镜减重装置结构,其具体包括:固定组件1、弹性件2和筒状体3。

其中,弹性件2设置于固定组件1与筒状体3之间;

固定组件1、弹性件2和筒状体3内部形成连续空腔;其中,筒状体3具有弹性且形状可与十二肠及以下的小肠形状匹配;

所述固定组件1内设有螺旋形轨道5,螺旋形轨道5内可嵌入导丝4,所述导丝4用于支撑固定组件1,以使得固定组件1具有弹性。

在具体实施中,筒状体3为袖状物的透明结构。筒状体3为透明、柔软、对消化道黏膜无损伤的装置。当其处于肠道内时,不影响肠道的蠕动;当食物经过其表面时,不会黏附、停滞。其中,袖状物结构与肠道类似,可采用无生物毒性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等制作。

在具体实施中,固定组件1是中空结构,为了更好的与胃窦吻合,固定组件1的形状为漏斗状。

固定组件1包括外层的缓冲层和内层的支撑层。缓冲层表面覆光滑材料,以减小与粘膜间的摩擦;支撑层内设螺旋形轨道5,嵌入导丝前柔软可折叠,嵌入导丝后既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弹性。

如附图2所示,螺旋形轨道5的末端还设置有轨道锁扣6,轨道锁扣6用于封堵螺旋形轨道末端。轨道锁扣6关闭后防止导丝脱出。固定组件1位于内镜减重装置的头端,用于将整个装置固定在消化道内。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缓冲层由具有缓冲功能的材料构成,比如硅胶材料等。

在具体实施中,弹性件内设设定弹性系数的弹性材料,受力时可延长,不受力时缓慢收缩,对前端的固定组件有牵引作用。

通过弹性件的长度和形状的改变,能够适应消化道的蠕动,起到缓冲作用。例如:弹性件可采用波纹管或是长度和形状均可改变的结构来实现。

在体外时,装置处于初始状态—导丝4处于装置之外,装置折叠后体积较小。在消化内镜直视下,将设备放入消化道,固定组件1位于胃内,依据自身弹性形成适应胃窦的形状,弹性件2处于幽门处,筒状体3位于十二指肠。利用导管将筒状体3展开。将导丝4置入螺旋形轨道5内,关闭轨道锁扣6。进行造影及x线检查,观察装置的放置情况。

本装置随着胃肠道的蠕动位置会发现微小的变化。进食后,食物在胃内充分混匀形成食糜。一部分进入固定组件1的空腔中,一部分通过正常的路径进入十二指肠。当胃窦收缩、幽门关闭时,固定组件1和弹性件2受压、拉伸,固定组件1离开胃窦,向胃体方向移动。此时,胃窦和幽门粘膜不会与装置产生摩擦和碰撞。当胃窦舒张、幽门开放时,固定组件1和弹性件2的压力消失,固定组件1会随着胃的蠕动和弹性件2的牵引重新返回胃窦部。进入装置的食物会顺着空腔进入筒状体3,最终在筒状体3的末端进入消化道。

在装置应用的过程中定期利用消化内镜、x线观察其有无发生位置移动,有无产生副作用等。当装置在体内达到一定时间后,需在内镜直视下取出。通过将导丝取出、整个装置收至收纳袋,用内镜将其取出。

本实施例的内镜减重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

s1:将内镜减重装置放入消化道内,使得固定组件位于胃窦部,弹性件跨过幽门,筒状体位于十二肠及以下的小肠中;利用导管将筒状体展开,将导丝置入螺旋形轨道内,关闭轨道锁扣;

在具体实施中,步骤s1还包括:

在消化内镜直视下,进行造影及x线检查,观察内镜减重装置的放置情况。

s2:当胃窦蠕动及幽门收缩闭合时,收缩力作用于固定组件和弹性件,弹性件拉长,固定组件离开原来的位置,此时,胃窦和幽门处为压缩并拉长的弹性件,之后,当胃窦舒张及幽门开放时,固定装置在胃蠕动波的推动和弹性件的方向牵引下再次返回胃窦部位,此过程中的筒状体的位置会发生微移动;

s3:进食后,食物在胃内形成食糜,并随着胃的蠕动逐渐排空,食糜部分进入固定组件的空腔里,并逐渐下降至弹性件和筒状体的空腔中,最终,经过整个内镜减重装置后进入肠道内;

s4:上述步骤s2-s3的过程不停重复。

本实施例通过利用自然腔道的内径改变,不借助外力将装置固定在消化道内。通过固定组件自身的缓冲作用和弹性以及弹性件的长度改变,使得装置对黏膜的损伤降至最低。通过胃内占位和减少食物吸收发挥良好的减重作用,真正实现安全有效减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