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表缝合辅助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79859发布日期:2021-02-20 08:0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表缝合辅助单元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体表缝合辅助单元。


背景技术:

[0002]
伴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发展迅猛,手术缝合切口的方式也在不断升级。目前使用的最广泛的技术是传统的针线缝合,医生可以根据切口位置、形状的不同使用不同的缝合打结方式。但是存在非常明显的弊端。第一,医生使用针线缝合闭合伤口时,穿刺皮肤,完成伤口闭合,会造成皮肤新的创伤,拆线后会留下蜈蚣足疤痕;第二,医生使用针线缝合闭合伤口时,缝针在切口一侧从皮肤表面刺入,然后穿过皮肤内部,最后从切口另一侧皮肤表面穿出,缝合过程是不可视和不可控的,不能准确的掌控缝合深度和出针的位置,很难实现手术切口的精准对合,手术切口吻合精准度。
[0003]
第三,皮下针线缝合操作复杂,用时长,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降低了手术效率。第四,传统针线缝合方式,缝线缝针都进入皮下组织,并且在拆线之前,缝线会有很长的时间存留在皮肤上,提升了感染几率,额外增添了患者的不适。
[0004]
第五,传统拆除针线缝合线时,用无菌镊子将线头提起,在无菌剪刀将线头剪断, 然后再用无菌镊子将缝线从患者体内抽出,整个拆线过程中使用多种工具多,繁琐且复杂, 对医生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拆线患者无麻醉处理,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抽出缝线的过程中缝线体外的部分的会进入体内,容易将体外的细菌和污染物带入体内,造成感染。
[0005]
申请号为 cn201510006983.4,发明名称为:皮肤切开缝合器的专利文本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皮肤切口的医疗器材,降低了缝合的技术难度,但是这种皮肤缝合器存在不足。其一, 其仍在皮肤上通过穿刺皮肤进行缝合,仍会对皮肤的第二次伤害,无法降低感染几率。拆线后仍会有蜈蚣足疤痕;其二,无法实现皮肤手术切口的精准闭合,无法保证精准度。其三,缝线缝针仍需要进入从皮肤表面刺入皮下组织,并且在拆线之前,缝线会长期存留在皮肤内部,增加了感染几率,并且额外增加了患者不适。其四,整个拆线过程中使用多种工具多,繁琐且复杂,对医生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拆线患者无麻醉处理,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抽出缝线的过程中缝线体外的部分的会进入体内,容易将体外的细菌和污染物带入体内,造成感染。
[0006]
申请号为:cn201520501157.2。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皮肤缝合辅助固定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能在缝合时有利于刀口位置皮肤的临时固定以利于缝合,降低了缝合技术难度,但该专利在使用时仍有诸多问题。
[0007]
其一,其仍是传统针线在皮肤上进行缝合,无法避面对皮肤穿刺造成的二次伤害,无法降低感染几率,仍会存在蜈蚣足疤痕的问题。其二,缝线缝针都会穿刺进入皮肤内部, 并且在拆线之前,会长期存留在皮肤内部,增加了感染几率,额外增加了患者不适。其三, 拆线患者无麻醉处理,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并且,抽出缝线的过程中缝线体外的部分会进入体内,容易将体外的细菌和污染物带入体内,造成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使用范围广的体表缝合辅助单元,以克服现有的医用缝合辅助装置和缝合方法的二次创伤,对合精准度低,缝合效率低, 患者痛苦大,拆线留疤和拆线引起切口感染等问题。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体表缝合辅助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开设置的模块 a 和模块 b,所述模块 a 和模块 b 的背面涂覆有粘胶、并通过粘胶粘贴在患者皮肤上,模块 a 和模块 b 通过力学结构连接固定。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力学连接结构为,设置有固定端和固定结构的连接结构。或力学连接结构为两端固定的线,两线分别固定于模块 a(1)和模块 b(2)上,两线通过线结结构固定。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的力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力学连接结构为固定端为带有锯齿的弹性薄片,固定结构为:挤压锁合装置。
[0012]
或所述的力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力学连接结构为固定端为线,固定结构为: 线结固定结构。
[0013]
或所述的力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力学连接结构为固定端为线,固定结构为:卡线槽,非固定端线通过缠绕在卡线槽上固定。
[0014]
或所述的力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力学连接结构为固定端为线,固定结构为:棘突固定结构。
[0015]
或所述的力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力学连接结构为固定端为线,固定结构为:旋转固定装置或所述的力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力学连接结构为固定端为线,固定结构为: 粘贴结构或所述的力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力学连接结构为固定端为线,固定结构为:凹槽锁合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的力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和固定结构可以在同一模块,也可以分别在两个模块。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 分开设置的模块 a 和模块 b,所述模块 a 和模块 b 的背面涂覆有粘胶、并通过粘胶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在模块 a 和模块 b 上能通过力学结构相互连接。所述的力学连接结构为,设置有固定端和固定结构的连接结构。或所述的力学连接结构为两端固定的线, 两线分别固定于模块 a(1)和模块 b(2)上,两线通过线结结构固定。将切口无创闭合,能对切口产生稳定闭合力。传统缝合、皮钉和皮肤缝合辅助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是:缝合技术要求高、打结麻烦、拆线繁琐、会造成蜈蚣疤痕、增加病人痛苦、缝合效率低和感染几率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分开设置的模块 a 和模块 b,所述模块 a 和模块 b 的背面涂覆有粘胶、并通过粘胶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在模块 a 和模块 b 上能通过力学结构相互连接。所述的力学连接结构为,设置有固定端和固定结构的连接结构。或所述的力学连接结构为两端固定的线,两线分别固定于模块 a(1)和模块 b(2)上,两线通过线结结构固定。将切口无创闭合,能对切口产生稳定闭合力。所以既能实现无创闭合切口,降低缝合技术难度,减少缝合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消除患者拆线痛苦,消除蜈蚣疤痕,又能充分稳定闭合切口,使切口两侧皮肤的对合效果持久稳定,也保证了切口不受外力
影响,改善周围血液供应,促进切口愈合。
[0017]
2. 传统缝合、皮钉和皮肤缝合辅助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缝合方式,缝线缝针都进入皮肤内部,并且拆线之前会长期存留在皮肤内部,增加了感染几率,增加了患者不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模块 a 和模块 b 能通过力学结构相互连接。模块 a 和模块 b 粘贴在体外使用,连接、固定结构均设置于体外,不穿入皮肤内部。将皮下缝合升级为无创缝合,没有二次创伤,减少了患者痛苦,消除缝合后的蜈蚣疤痕;避免了传统缝合和皮钉缝合造成的皮肤穿刺,减少了患者不适,减少了感染几率。
[0018]
3. 分开设置的模块a 和模块b,所述模块 a 和模块b 的背面涂覆有粘胶、并通过粘胶粘贴在患者皮肤上,模块 a 和模块 b 能通过力学结构相互连接。现有的皮肤缝合辅助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是:无法充分暴露切口,会遮蔽切口,不仅不利于切口透气和分泌物引流,不利于医生对切口进行术后的换药消毒,清创难度高,感染几率大,而且不利于医生对切口感染和愈合指标的观察监测,不利于医生根据情况调整患者治疗方案,不利于患者切口愈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将模块 a 和模块 b 粘贴在切口两侧的皮肤上时,使两模块的边缘距切口边缘约0.5cm,当模块上连接结构拉紧后,能够充分暴露切口,避免遮蔽切口,不仅有利于切口透气和分泌物引流,有利于医生对切口进行术后的换药消毒,易于清创,减少感染几率,而且有利于医生对切口感染和愈合指标的观察监测,根据情况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加快患者切口愈合。
[0019]
4. 分开设置的模块a 和模块b,所述模块 a 和模块b 的背面涂覆有粘胶、并通过粘胶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在模块 a 和模块 b 上能通过力学结构相互连接。传统缝合、皮钉和皮肤缝合辅助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是:当切口周围受力过大或者过小时,医生无法根据切口周围愈合的情况调整松紧度,无法实现缝合力的可逆调节,无法避免操作不当带来的损失,会增加术后瘢痕,切口愈后不美观,患者依从性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两边过线孔能用于缝线穿过,然后通过打结或其他固定方式将切口无创闭合。能通过用新线按原来缝线路线穿入,然后更换原有缝线,实现随时根据切口愈合情况调整松紧度,实现缝合力的可逆调节,减轻切口周围受力,操作方便,减少操作不当带来的损失。尤其是对于前正中线开胸手术以及关节置换手术,有效避免和减轻术后瘢痕的发生,愈后更美观,患者依从性更高。
[0020]
5.分开设置的模块a 和模块b,所述模块 a 和模块b 的背面涂覆有粘胶、并通过粘胶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在模块 a 和模块 b 上均设有过线孔。传统缝合存在的技术问题是:传统拆线过程中,拆线的标准操作注意点繁多,操作流程为:首先消毒灭菌,然后用无菌镊子将线头提起,将无菌剪刀尖端紧贴一侧皮肤插入线头内部,将线头剪断,然后用无菌镊子夹住剪断后的缝线的长头端,将缝线按垂直于切口的方向,拉向缝线的短头侧,最后匀速轻柔地从患者体内抽出,会造成皮肤二次损伤,抽出后需要再次对切口消毒灭菌和换药,给患者产生较大的拆除痛苦和不适感。现有的皮钉缝合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是:在皮钉拆除过程中,消毒灭菌后,需要用专门的皮钉拆除器拆除皮钉,然后将皮钉从皮肉内拉出,会造成皮肤二次损伤,拉出后需要对切口再次消毒灭菌和换药,给患者产生较大的拆除痛苦和不适感。
[0021]
6. 传统缝合和皮钉共同存在的技术问题是:整个拆线过程使用工具多,繁琐复杂,拆除技术要求高。因为患者处于无麻醉状态,患者拆线痛苦大。而且, 缝线体外部分容
易将体外细菌和污染物带入体内,增加感染几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将体内拆线过程变成体外拆线过程,拆除时只需从皮肤上简单撕掉即可,无需使用任何无菌器械,不仅拆除过程简单快捷,技术要求低,而且完美消除了传统缝合和皮钉的拆除风险,因缝线不经过体内,没有二次损失,完全消除了患者拆线痛苦,降低了拆线过程的感染几率。
[0022]
7. 模块 a 和模块 b 粘贴在体外使用,两模块上过线孔有一个或多个。传统缝合、皮钉和皮肤缝合辅助装置都存在的技术问题是:伤口闭合的整个过程是不可视不可控的过程,闭合切口两侧皮肤的精准度较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缝针只进入模块不伤及皮肤,将缝针进入切口一侧皮肤,然后从皮肤里面穿过,最后从对侧皮肤出来不可视不可控的缝合过程简化为缝针直接穿过穿线孔的可视可控的简单穿孔缝合过程,精准控制了缝合深度和进针出针的位置,实现皮肤切口的精准对合,精准度高。
[0023]
8. 分开设置的模块a 和模块b 可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自由排列组合方式使用。传统缝合、皮钉和皮肤缝合辅助装置都存在的技术问题是:无法适合规则和不规则伤口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设置的模块 a 和模块 b 可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自由排列组合方式使用。不仅继承了传统针线缝合的优点,适合规则和不规则伤口使用,而且与现有缝合辅助专利结构相比,医生可以根据不同长短、形状的手术切口行最适合选择最适合患者切口的缝合方式和打结方式,有利于医生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选择,自由度高,个体化强。
[0024]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5]
图 1 是本发明一端线旋转固定,另一端固定结构为卡槽锁合结构的俯视结构图。图 2 是本发明一端线旋转固定,另一端固定结构为卡槽锁合结构的主视结构图。图 3、4、5、6 是图 1 的卡槽锁合结构的四种替代方案的细节俯视结构图。
[0026]
图 7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是薄片,另一端固定结构为挤压锁合结构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图。
[0027]
图 8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是有一定厚度的薄片,另一端固定结构为挤压锁合结构闭合状态的立体结构图。
[0028]
图 9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为线,另一端模块设置有孔,线通过穿孔打结固定的俯视结构图。
[0029]
图 10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为线,另一端模块设置有孔,线通过穿孔打结固定的主视结构图。
[0030]
图 11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为线,固定结构为卡线槽,线通过在卡线槽上缠绕打结实现固定的俯视结构图。
[0031]
图 12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为线,固定结构为卡线槽,线通过在卡线槽上缠绕打 结实现固定的主视结构图。
[0032]
图 13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为线,固定结构为另一种卡线槽,线通过在卡线槽上
缠绕打结实现固定的俯视结构图。
[0033]
图 14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为线,固定结构为另一种卡线槽,线通过在卡线槽上缠绕打结实现固定的主视结构图。
[0034]
图 15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为线,另一端固定结构为棘突或卡齿固定结构的俯视结构图。
[0035]
图 16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为线,另一端固定结构为棘突或卡齿固定结构的主视结构图。
[0036]
图 17、18、19、20 是棘突或卡齿固定结构的另外四种替代方案的细节主视结构图。
[0037]
图 21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为线,另一端固定结构为旋转固定装置的俯视结构图。
[0038]
图 22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为线,另一端固定结构为旋转固定装置的主视结构图。
[0039]
图 23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为线,另一端固定结构的图 21、22 的旋转固定固定结构的细节主视图。
[0040]
图 24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为线,另一端固定结构为粘贴固定结构的俯视结构图。
[0041]
图 25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为线,另一端固定结构为粘贴固定结构的主视结构图。
[0042]
图 26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为线,另一端固定结构为卡槽锁合装置的俯视结构图。
[0043]
图 27 是本发明一端固定端为线,另一端固定结构为卡槽锁合装置的主视结构图。
[0044]
图 28、29、30、31 是图 26、27 的卡槽锁合装置的四种替代方案的俯视结构图。
[0045]
图 32 是本发明固定端和固定结构可以设置在同一模块,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模块,通过线缠绕打结实现固定的俯视图。
[0046]
图 33 是本发明固定端和固定结构可以设置在同一模块,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模块,通过线缠绕打结实现固定的主视图。
[0047]
图中标记为:1-模块 a,2-模块 b,3-缝线,4-固定端,5-线结,6-切口,7-固定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49]
实施例一中,如图 1、2 所示,一种体表缝合辅助单元,其包括分开设置的模块 a1 和模块 b2,所述模块 a1 和模块 b2 的底面涂覆有粘胶、并通过粘胶粘贴在患者皮肤上, 一端线为可旋转的固定,另一端固定结构为卡槽锁合结构。如图 3、4、5、6 是图 1 的卡槽锁合结构的四种替代方案的细节俯视结构图。
[0050]
实施例二中,如图 7、8 所示,一端固定端是有一定厚度的薄片,另一端固定结构为挤压锁合结构,通过挤压锁合结构能将伤口稳定闭合。
[0051]
实施例三中,如图 9、10 所示,一端固定端为线,另一端模块设置有孔,线通过穿孔打结固定,实现将伤口稳定闭合。
[0052]
实施例四中,如图 11、12 所示,一端固定端为线,固定结构为卡线槽,线通过在卡线槽上缠绕打结实现固定,实现将伤口稳定闭合。
[0053]
实施例五中,如图 13、14 所示,一端固定端为线,固定结构为另一种卡线槽,线通过在卡线槽上缠绕打结实现固定,实现将伤口稳定闭合。
[0054]
实施例六中,如图 15、16、17、18、20 所示,一端固定端为线,另一端固定结构为棘突或卡齿固定结构,通过棘突或卡齿收紧缝线,实现将伤口稳定闭合。
[0055]
实施例六中,如图 21、22 所示,一端固定端为线,另一端固定结构为旋转固定装置(螺纹、螺旋齿轮等),通过旋转固定装置卡死或拧死固定缝线,实现将伤口稳定闭合。
[0056]
实施例七中,如图 24、25 所示,一端固定端为线,另一端固定结构为粘贴固定装置,如粘胶、贴膜或万能粘,通过粘贴在另一个模块上,实现将伤口稳定闭合。
[0057]
实施例八中,如图 26、27 所示,一端固定端为线,另一端固定结构为卡槽锁合装置,通过拉紧缝线和卡槽锁合装置,实现将伤口稳定闭合。图 28、29、30、31 是图 26、27 的卡槽锁合装置的四种替代方案实施例九中,如图 32、33 所示,固定端和固定结构可以设置在同一模块,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模块,通过线缠绕打结实现固定,实现将伤口稳定闭合。
[005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59]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