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互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81957发布日期:2020-10-28 12:4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对象的人体模型数据,其中,所述人体模型数据为待检测端通过采集人体特征点数据所生成的;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人体模型数据得到待展示于虚拟现实场景中的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

展示所述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针对所述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进行数据交互,得到数据交互结果;

向所述待检测端的目标对象发送所述数据交互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虚拟现实场景中提供至少一种观察辅助工具;

所述针对所述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进行数据交互,得到数据交互结果,包括:

基于当前选取的观察辅助工具,针对所述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进行数据交互,得到所述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的观察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观察辅助工具包括测量工具、划线工具和标记工具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虚拟现实场景中提供至少一种手术工具;

所述针对所述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进行数据交互,得到数据交互结果,包括:

基于当前选取的手术工具,针对所述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进行数据交互,得到第二虚拟现实人体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和所述第二虚拟现实人体模型生成虚拟手术结果,所述虚拟手术结果包括手术方案和术后效果图中至少一项。

6.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包括:

通过摄像头采集人体特征点数据,根据所述人体特征点数据生成目标对象的人体模型数据;

将所述目标对象的人体模型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端,以在所述数据处理端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人体模型数据,生成展示于虚拟现实场景中的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以及针对所述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进行数据交互;

接收所述数据处理端发送的数据交互结果。

7.一种数据交互装置,包括:

模型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对象的人体模型数据,其中,所述人体模型数据为待检测端通过采集人体特征点数据所生成的;

场景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人体模型数据得到待展示于虚拟现实场景中的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

数据交互模块,用于展示所述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针对所述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进行数据交互,得到数据交互结果;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待检测端的目标对象发送所述数据交互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虚拟现实场景中提供至少一种观察辅助工具;

所述数据交互模块,用于基于当前选取的观察辅助工具,针对所述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进行数据交互,得到所述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的观察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观察辅助工具包括测量工具、划线工具和标记工具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虚拟现实场景中提供至少一种手术工具;

所述数据交互模块,用于基于当前选取的手术工具,针对所述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进行数据交互,得到第二虚拟现实人体模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虚拟手术结果生成模块,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和所述第二虚拟现实人体模型生成虚拟手术结果,所述虚拟手术结果包括手术方案和术后效果图中至少一项。

12.一种数据交互装置,包括:

模型数据生成模块,用于通过摄像头采集人体特征点数据,根据所述人体特征点数据生成目标对象的人体模型数据;

模型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对象的人体模型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端,以在所述数据处理端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人体模型数据,生成展示于虚拟现实场景中的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以及针对所述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进行数据交互;

数据交互结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端发送的数据交互结果。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交互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涉及计算机中的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接收目标对象的人体模型数据,其中,人体模型数据为待检测端通过采集人体特征点数据所生成的;根据目标对象的人体模型数据得到待展示于虚拟现实场景中的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展示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针对第一虚拟现实人体模型进行数据交互,得到数据交互结果;向待检测端的目标对象发送数据交互结果。本申请在保证用户隐私性的情况下,提高远程沟通的可操作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宇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0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