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9201发布日期:2020-10-13 09:30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婴幼儿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学雾化治疗领域,特别的,是一种雾化器。



背景技术:

婴儿初生时从母体携带的免疫力会在6个月左右大幅衰减,而自身的免疫力还没有完善,于是婴儿6-8个月大时会进入生病高发期,而婴儿疾病多以肺炎为主;由于婴儿体质较弱,无法使用药效过强的特效药,同时传统的液体、固体药物无法有效吞服,因此婴儿生病时只能够进行输液或雾化治疗;而输液疗法药物流遍全身,药效慢、副作用大,雾化治疗可谓是快速、高效、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

雾化器利用文丘里喷射原理,能够使液体药物形成细小、可吸入的颗粒,通过雾化吸入给药,使药物直接到达患者呼吸道及肺部,具有作用直接药效快、用药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雾化治疗主要用于发热、咳嗽、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能够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减轻呼吸道感染;这种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

目前传统的雾化器包括直筒型的筒体,筒体的下端设置有方便聚拢药液的漏斗型斗盆,斗盆的下端接入喷气管、筒体的上端旁接雾化面罩;使用时向筒体注入适量的药液,尽量保持筒体竖直以方便药液聚拢在斗盆位置,从而方便药液被充分使用。

但是由于雾化器在使用时会产生较浓的雾气且伴随较大的噪音,因此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会使婴幼儿产生明显的抗拒心理及反抗行为,很多时候雾化治疗并不能彻底进行;于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很多医护人员及家长会选择在婴幼儿熟睡状态下对其进行雾化治疗;由于婴幼儿睡觉时处于躺卧或侧卧姿势,雾化治疗时需要将筒体倾斜较大角度、甚至横置才能够使雾化面罩遮住婴幼儿口鼻;这种情况导致一定量的药物无法聚拢到斗盆被雾化,造成药物无法被充分使用,致使给药量不足、治疗效果明显下降;也使得婴幼儿的治疗周期明显拉长,甚至出现病情反复、恶化等情况。

除此之外,传统的雾化器雾化的药液和液体药液同处与一个腔体内,在使用过程中雾化的药液将遮挡视线,不利于观察剩余药液计量,只有暂停雾化治疗、等待雾化药物再次凝聚沉降后才能知晓剩余计量;无法实时知晓治疗进度,给医护人员及家长的治疗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幼儿雾化器,该雾化器通过全新的结构设计,打破了传统雾化器必须竖直放置才能正常雾化治疗的限制,实现任意角度倾斜,方便婴幼儿各种状态、姿态下的雾化治疗;有效保证给药量、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实时获取治疗进度,方便雾化治疗。

一种婴幼儿雾化器,包括本体、进气管、雾化面罩;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雾化面罩安装在本体的出气口;

在所述本体内设置一个倒扣的雾化碗及一个密封盖;所述雾化碗与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盖与本体活动连接;

所述雾化碗将所述本体内的空间分成两个腔室,其中一个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腔室称为雾化腔;在另一腔室中,所述密封盖、本体的侧壁、雾化碗所围成的区域形成药液腔;

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高压输气管相连,另一端贯穿所述密封盖后伸入所述药液腔并延伸至雾化碗的碗底;所述进气管的外管壁与雾化碗的内壁形状匹配,且进气管的外管壁与所述雾化碗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引流狭缝,所述引流狭缝与药液腔连通;在所述雾化碗上、靠近进气管管端的位置处开设有能够与所述引流狭缝连通的雾化孔;

在所述雾化碗的碗底设置弹性密封片,在进气管不通气的情况下,所述弹性密封片与进气管的管端相对接触并将该管端封闭,同时将雾化孔、引流狭缝隔断;在进气管通入高压气体的情况下,所述弹性密封片发生弹性弯曲,进气管的管端打开,同时雾化孔、引流狭缝连通;

所述密封盖呈空心环状,密封盖的外环壁与所述本体的内壁滑动密封接触,密封盖的内环壁与所述进气管的外管壁滑动密封接触;所述密封盖能够在本体的轴线方向往复滑动,所述药液腔的容积随之发生改变;

在进气管不通气的情况下,所述密封盖、弹性密封片使所述药液腔形成封闭腔体;在进气管通入高压气体的情况下,所述弹性密封片发生弹性弯曲,所述药液腔通过依次通过引流狭缝、雾化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在所述密封盖上设置常闭注液阀,仅当注液针头贯穿插入常闭注液阀时,常闭注液阀打开。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进气管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具体形式,进气管可以与本体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固定连杆将进气管、本体固定连接;还可以是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此外,进气管还可以通过与所述雾化碗固定连接以实现与本体的间接固定连接。

2.所述雾化碗与本体固定连接:雾化碗包括碗底、碗体、碗边,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是雾化碗的碗边与所述本体直接接触或通过连接件间接接触固定,也可以是雾化碗的碗体与所述本体直接接触或通过连接件间接接触固定。

3.进气管的外管壁与雾化碗的内壁形状匹配:该技术特征是指进气管的外管壁、雾化碗的内壁相对的部分彼此平行相对,两者在任意截面上的形状、凹凸、平直状态相似匹配。

4.进气管的外管壁与所述雾化碗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引流狭缝:进气管的外管壁的半径小于雾化碗内壁的半径,以此形成空隙;其中进气管可以是直筒型的圆管,也可以是直筒型的多边形管;此外进气管的外管壁还可以是半径逐渐减小的圆台型结构;而雾化碗的内壁与进气管的外管壁的形状保持相匹配。

5.在所述雾化碗上、靠近进气管管端的位置处:所述雾化孔开设在雾化碗上,具体的开设位置可以是在碗体,也可以是开设在碗底,只要保证雾化孔贴近引流狭缝的末端即可。

6.弹性密封片:弹性密封片的材质可以是橡胶、硅胶、弹性膜等。

7.常闭注液阀:该部件具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传统的橡胶塞,也可以包括硅胶密封片结构,还可以是具有密封塞的硬质通孔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外管壁、本体的内壁之间通过固定连杆相互连接固定;在本体的轴线方向上,固定连杆不遮挡所述常闭注液阀。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外管壁、雾化碗的内壁之间通过固定短柱相互连接固定;所述固定短柱不阻断药液在引流狭缝中流通。

作为优选,所述雾化碗的碗体边缘向外翻折形成碗边,该碗边与所述密封盖平行。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碗边与所述本体的内壁直接接触并将雾化碗、本体相对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上与雾化碗相对的部分外管壁,越靠近管端的位置其管壁半径越小,该外管壁形成形成逐渐收拢的圆台状;所述雾化碗的内壁与该外管壁平行相对;该结构下形成的引流狭缝向内收拢,引流狭缝中药液的流向与雾化孔中药液的喷出方向能够形成较大的折角;根据文丘里现象,该位置关系便于形成较大负压,提供药液抽吸效率,同时能够便于药液与高压气流接触后雾化颗粒的形成,有效提高药液的雾化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密封片由橡胶、硅胶、弹性膜中的一种或多种做成。

作为优选,在雾化碗上与所述常闭注液阀正对的外置处设置缓冲凹槽;在药液注入的初始阶段,密封盖与雾化碗相贴很近,缓冲凹槽的设置能够方便注射针头的彻底插入,同时便于药液顺畅进入药液腔中,减小初始阶段注液的液压。

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如下:使用注射针头插入常闭注液阀向药液腔注入适量的药液;随着药液的注入,密封盖被沿本体的轴线方向推移滑动,药液腔的容积增大;进气管不通气时,所述密封盖、弹性密封片将所述药液腔形成封闭腔体,此时药液封闭存储;该结构适合医护人员统一发放药物,而家长可以根据婴幼儿的状态灵活选择雾化治疗的时间,即使药液放置较长时间也能够避免污染,有效保证药液的洁净、有效、安全。

需要进行雾化治疗时,向进气管通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促使弹性密封片发生弹性弯曲,此时进气管的端口打开,引流狭缝及雾化孔之间连通;高压气流从雾化孔喷出时气流加速、气压降低,于是将引流狭缝中的药液抽吸而出,药液与高速气流混合被瞬间雾化,于是在雾化腔形成雾化的药雾,方便用户使用;随着药液被抽吸,药液腔的容积减小,密封盖则在气压差的作用下自动滑移并逐渐复位至初始状态。

本发明能够始终将药液储存在药液腔内,随着药液的使用自动缩小药液腔的容积,保证药液能够充分供给;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刻意保持本体呈竖直状态,药液仍能够持续的从引流狭缝中被吸出,从而保证持续的雾化治疗;正因如此,本发明能够适应婴幼儿的各种睡姿、体位,医护人员或陪同家属可以在不惊扰婴幼儿睡觉的情况下顺利完成雾化治疗,而且能够保证药液被充分使用,有效确保单次给药计量,进而确保治疗效果。

此外,在雾化治疗过程中,密封盖随着药液的抽吸自动的滑移,医护人员能够直观、清晰的观察到剩余的药液计量,从而方便了解、统计治疗进度、治疗效果;而陪同家属也能够直观的了解雾化治疗进度;从而进一步方便雾化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在未注入药液呈初始状态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在注入药液后未进行雾化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雾化碗处的放大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在进行雾化治疗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雾化碗处的放大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在未注入药液呈初始状态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婴幼儿雾化器,包括本体1、进气管2、雾化面罩3;所述进气管2与所述本体1之间通过固定连杆21连接,进气管2的外管壁、本体1的内壁分别与固定连杆21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雾化面罩3安装在本体1的出气口;除此之外,进气管2与本体1之间还可以有其他具体连接方式,比如进气管2外管壁、雾化碗4的内壁之间通过固定短柱相互连接固定;

在所述本体1内设置一个倒扣的雾化碗4及一个密封盖5;所述雾化碗4与本体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碗4的碗体边缘向外翻折形成碗边41,该碗边41与本体1直接接触固定,两者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该碗边41与所述密封盖5平行;所述密封盖5与本体1活动连接;

如图2、4所示,所述雾化碗4将所述本体1内的空间分成两个腔室,其中一个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腔室称为雾化腔11;在另一腔室中,所述密封盖5、本体1的侧壁、雾化碗4所围成的区域形成药液腔12;

所述进气管2的一端与高压输气管相连,另一端贯穿所述密封盖5后伸入所述药液腔12并延伸至雾化碗4的碗底;如图3、5所示,所述进气管2的外管壁与雾化碗4的内壁形状匹配,且进气管2的外管壁与所述雾化碗4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引流狭缝6,所述引流狭缝6与药液腔12连通;在所述雾化碗4上、靠近进气管2管端的位置处开设有能够与所述引流狭缝6连通的雾化孔42;

在所述雾化碗4的碗底设置弹性密封片7,弹性密封片7通过一支撑柱连接在所述碗底;所述弹性密封片7由橡胶、硅胶、弹性膜中的一种或多种做成;在进气管2不通气的情况下,所述弹性密封片7与进气管2的管端相对接触并将该管端封闭,同时将雾化孔42、引流狭缝6隔断,如图3所示;在进气管2通入高压气体的情况下,所述弹性密封片7发生弹性弯曲,进气管2的管端打开,同时雾化孔42、引流狭缝6连通,如图5所示;

所述密封盖5呈空心环状,密封盖5的外环壁与所述本体1的内壁滑动密封接触,密封盖5的内环壁与所述进气管2的外管壁滑动密封接触;所述密封盖5能够在本体1的轴线方向往复滑动,所述药液腔12的容积随之发生改变;

在进气管2不通气的情况下,所述密封盖5、弹性密封片7使所述药液腔12形成封闭腔体;在进气管2通入高压气体的情况下,所述弹性密封片7发生弹性弯曲,所述药液腔12通过依次通过引流狭缝6、雾化孔42与所述雾化腔11连通;

在所述密封盖5上设置常闭注液阀8,仅当注液针头贯穿插入常闭注液阀8时,常闭注液阀8打开;从本体1的轴线方向观察,所述固定连杆21不遮挡所述常闭注液阀8;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碗边41的与所述常闭注液阀8正对的外置处设置缓冲凹槽411;在药液注入的初始阶段,密封盖5与雾化碗4相贴很近,缓冲凹槽411的设置能够方便注射针头的彻底插入,同时便于药液顺畅进入药液腔12中,减小初始阶段注液的液压。

对本实施例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进气管2的外管壁与雾化碗4的内壁形状匹配:该技术特征是指进气管2的外管壁、雾化碗4的内壁相对的部分彼此平行相对,两者在任意截面上的形状、凹凸、平直状态相似匹配。

2.所述进气管2上与雾化碗4相对的部分外管壁,越靠近管端的位置其管壁半径越小,该外管壁形成形成逐渐收拢的圆台状;所述雾化碗4的内壁与该外管壁平行相对;该结构下形成的引流狭缝6向内收拢,引流狭缝6中药液的流向与雾化孔42中药液的喷出方向能够形成较大的折角;根据文丘里现象,该位置关系便于形成较大负压,提供药液抽吸效率,同时能够便于药液与高压气流接触后雾化颗粒的形成,有效提高药液的雾化效果。

3.常闭注液阀8:该部件具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传统的橡胶塞,也可以包括硅胶密封片结构,还可以是具有密封塞的硬质通孔结构。

4.进气管2的外管壁与所述雾化碗4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形成引流狭缝6:进气管2的外管壁的半径小于雾化碗4内壁的半径,以此形成空隙;其中进气管2可以是直筒型的圆管,也可以是直筒型的多边形管;此外进气管2的外管壁还可以是半径逐渐减小的圆台型结构;如图6中所示,所述进气管2上与雾化碗4相对的部分外管壁,越靠近管端的位置其管壁半径越小,该外管壁形成形成逐渐收拢的圆台状;所述雾化碗4的内壁与该外管壁平行相对;该结构下形成的引流狭缝6向内收拢,引流狭缝6中药液的流向与雾化孔42中药液的喷出方向能够形成较大的折角;根据文丘里现象,该位置关系便于形成较大负压,提供药液抽吸效率,同时能够便于药液与高压气流接触后雾化颗粒的形成,有效提高药液的雾化效果。

使用注射针头插入常闭注液阀8向药液腔12注入适量的药液;随着药液的注入,密封盖5被沿本体1的轴线方向推移滑动,药液腔12的容积增大;进气管2不通气时,所述密封盖5、弹性密封片7将所述药液腔12形成封闭腔体,此时药液封闭存储;该结构适合医护人员统一发放药物,而家长可以根据婴幼儿的状态灵活选择雾化治疗的时间,即使药液放置较长时间也能够避免污染,有效保证药液的洁净、有效、安全。

需要进行雾化治疗时,向进气管2通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促使弹性密封片7发生弹性弯曲,此时进气管2的端口打开,引流狭缝6及雾化孔42之间连通;高压气流从雾化孔42喷出时气流加速、气压降低,于是将引流狭缝6中的药液抽吸而出,药液与高速气流混合被瞬间雾化,于是在雾化腔11形成雾化的药雾,方便用户使用;随着药液被抽吸,药液腔12的容积减小,密封盖5则在气压差的作用下自动滑移并逐渐复位至初始状态。

本发明能够始终将药液储存在药液腔12内,随着药液的使用自动缩小药液腔12的容积,保证药液能够充分供给;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刻意保持本体1呈竖直状态,药液仍能够持续的从引流狭缝6中被吸出,从而保证持续的雾化治疗;正因如此,本发明能够适应婴幼儿的各种睡姿、体位,医护人员或陪同家属可以在不惊扰婴幼儿睡觉的情况下顺利完成雾化治疗,而且能够保证药液被充分使用,有效确保单次给药计量,进而确保治疗效果。

此外,在雾化治疗过程中,密封盖5随着药液的抽吸自动的滑移,医护人员能够直观、清晰的观察到剩余的药液计量,从而方便了解、统计治疗进度、治疗效果;而陪同家属也能够直观的了解雾化治疗进度;从而进一步方便雾化治疗。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