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临床用多功能呼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8587发布日期:2020-10-13 10:1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科临床用多功能呼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呼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科临床用多功能呼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患有呼吸器官疾病等原因造成呼吸困难的病患进行急救时,需要通过使用呼吸囊等按压呼吸装置对病患进行供氧并辅助病患建立自主呼吸。按压呼吸装置一般包括依次连接的呼吸面罩、单向阀、减压阀、球体和连接有氧气袋的进气阀组,通过交替对球体进行挤压和释放将氧气袋中的医用氧气由呼吸面罩向病患进行供给。

现有的按压呼吸装置操作方式不仅费力,且对转移中的病患使用按压呼吸装置时,医护人员需要一边随病床或担架上的病患进行移动一边操作按压呼吸装置,过程中,医护人员不仅劳动强度大,且医护人员侧身使用双手操作按压呼吸装置时,会对医护人员身体平衡和视野造成负面影响,医护人员或在随行过程中发生跌倒,不仅会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且跌倒的医护人员容易对病床或担架上的病患造成二次伤害,对医护人员和病患均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目前,为了方便按压呼吸装置的使用,通过将按压呼吸装置安装在可移动的支撑架上来实现对按压呼吸装置进行支撑定位和辅助移动,即无需医护人员手持按压呼吸装置操作并移动,从而达到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以及医护人员与病患风险的目的,但是,仍存在有以下弊端:

(1)支撑架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和运输,尤其是在现场急救时,且支撑架对于路况要求较高,难以在坑洼不平、狭窄或有较多障碍物等复杂路面上使用,导致其实用性降低;

(2)按压呼吸装置需通过呼吸面罩对病患进行供氧,即按压呼吸装置和呼吸面罩需与病患保持同步移动,显而易见的,现有的支撑架难以与病床、担架或轮椅上的病患保持同步移动,从而导致无法对移动中的病患进行急救供氧;

(3)呼吸面罩目前是通过人工按压方式与病患口鼻部贴合,以避免医用氧气外泄而导致供氧效果的降低以及医疗资源的浪费,而现有的支撑架等此类辅助装置不具备以上功能,造成呼吸面罩在使用时与病患口鼻部不贴合,不仅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且导致供氧效果降低,甚至延误病患的病情和急救,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科临床用多功能呼吸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呼吸装置难以配合移动中的病患进行使用而导致的无法使用对移动中的病患进行供氧急救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内科临床用多功能呼吸装置,包括安装有呼吸面罩的按压呼吸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按压呼吸装置和所述呼吸面罩的按压支撑部,所述呼吸面罩安装在所述按压支撑部上并与所述按压支撑部内的所述按压呼吸装置相连通,所述按压支撑部内安装有模拟按压机构,所述模拟按压机构基于病患呼吸状态来调整对所述按压呼吸装置的按压频率和按压幅度以适应性调节单次给氧量和给氧频率;

所述按压支撑部上安装有对其进行支撑和固定的随动支架,所述随动支架相对于所述按压支撑部的一端安装有用于对装置整体进行快速拆装的快速拆装机构,所述呼吸面罩通过自适应跟随调节机构来跟随病患头部动作;

所述自适应跟随调节机构包括多向随动回位组件和面罩按压贴合组件,所述按压支撑部通过所述多向随动回位组件活动安装在所述随动支架上,所述面罩按压贴合组件连接所述呼吸面罩和所述按压支撑部,所述面罩按压贴合组件通过所述按压支撑部支撑,且所述面罩按压贴合组件对所述呼吸面罩边缘施压以使所述呼吸面罩与病患口鼻部贴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拟按压机构包括一对模拟按压气囊,以及连接一对所述模拟按压气囊的涨缩气动机构,所述涨缩气动机构通过调节所述按压气囊的涨缩幅度和涨缩频率来调节所述按压呼吸装置的供氧量和给氧频率,所述按压呼吸装置位于一对所述模拟按压气囊之间,所述按压支撑部的两侧外壁上均安装多个与相应所述模拟按压气囊相连通的末端接头,多个所述末端接头在所述模拟按压气囊的长度方向上逐次排列,所述随动支架朝向所述按压支撑部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末端接头一一对应的多个分支通道,且所述随动支架相对于所述按压支撑部的一端开设有与多个所述分支通道相连通的主通道,所述分支通道与所述末端接头之间以及所述主通道与所述涨缩气动机构的接口之间均通过软管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涨缩气动机构包括活塞气筒,所述活塞气筒内滑动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气筒与所述主通道相连通,所述活塞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调节所述活塞往复运动的幅度和频率来调节所述模拟按压气囊的涨缩幅度和涨缩频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呼吸面罩相对称的两侧均安装有所述面罩按压贴合组件,所述面罩按压贴合组件包括均具有弹性的弹性下压杆和弹性蹄片,所述弹性下压杆一端固定安装在按压支撑部上,所述弹性蹄片安装在所述弹性下压杆相对于所述按压支撑部的一端,所述弹性蹄片贴合在所述呼吸面罩边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压支撑部的两侧均安装有所述随动支架,所述多向随动回位组件包括一侧安装在所述随动支架上的横向滑轨,以及安装在所述横向滑轨相对于所述随动支架一侧的竖向滑轨,所述横向滑轨和所述竖向滑轨上均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竖向滑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一侧中端安装在所述横向滑轨的所述滑块上,所述按压支撑部一侧的中端安装在所述竖向滑轨的所述滑块上,且所述横向滑轨和所述竖向滑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端座,所述横向滑轨和所述竖向滑轨的两端均安装有吸能回正弹簧,所述吸能回正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接,所述吸能回正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端座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滑轨相对于所述竖向滑轨的一侧通过短簧与所述随动支架连接,所述短簧轴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向滑轨和所述随动支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快速拆装机构包括一侧开口的u型夹持底座,所述u型夹持底座安装在所述随动支架相对于所述按压支撑部的一端,所述活塞气筒和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u型夹持底座相对于其开口的一侧,所述u型夹持底座相对于所述随动支架一端u型夹持底座体上贯穿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伸入所述u型夹持底座开口内的一端安装有动夹板,所述动夹板和所述u型夹持底座相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胶垫,所述螺杆相对于所述动夹板的一端安装有摇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杆一端的无螺纹段转动并轴向固定安装在所述动夹板的几何中心,所述动夹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在其宽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导向凸块,所述u型夹持底座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凸块一一对应的多个凸块滑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侧所述随动支架均通过摆动让位组件转动安装在相应所述u型夹持底座上,所述随动支架通过摆动让位组件在立起和放下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摆动让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u型夹持底座相对于所述摇柄一端的轴座,所述轴座上安装有摆动轴,所述随动支架端部开设有与所述轴座相配合的让位槽,且所述让位槽两侧槽壁上均开设有与所述摆动轴相配合的轴孔,立起的所述随动支架通过固定销与所述轴座进行固定,所述轴座和所述随动支架均贯穿开设有偏离所述摆动轴且与所述固定销相配合的销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随动支架包括立臂和悬臂,所述立臂一端设置有所述让位槽和所述轴孔,所述立臂的相对于所述让位槽的一端与所述悬臂连接,所述悬臂的相对于所述立臂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立臂一侧延伸并安装有所述短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呼吸装置整体通过随动支架安装在病患转移装置上,从而实现呼吸装置跟随病患进行同步供氧的目的,且通过多向随动回位组件和面罩辅助贴合组件的设置,保证了呼吸面罩始终能够与病患口鼻部良好的贴合,与随动支架功能相结合,能够适用于多种急救场景,尤其是在现场急救中,本实施例的呼吸装置在坑洼、狭窄或有较多障碍物等复杂面仍能正常的实现呼吸装置跟随病患同步供氧的功能,节约了医护人员资源,避免了医护人员在急救过程中随行而对医护人员和病患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整体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支通道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面罩按压贴合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向随动回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u型夹持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1-按压支撑部;2-随动支架;3-按压呼吸装置;4-呼吸面罩;5-模拟按压气囊;6-涨缩气动机构;7-布气接口;8-分支通道;9-主通道;10-软管;11-面罩按压贴合组件;12-多向随动回位组件;13-短簧;14-u型夹持底座;15-螺杆;16-动夹板;17-防滑胶垫;18-摇柄;19-导向凸块;20-凸块滑槽;21-摆动让位组件;

201-立臂;202-悬臂;

601-活塞气筒;602-活塞;603-驱动装置;

1101-弹性下压杆;1102-弹性蹄片;

1201-横向滑轨;1202-竖向滑轨;1203-滑块;1204-限位端座;1205-吸能回正弹簧;

2101-轴座;2102-摆动轴;2103-让位槽;2104-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科临床用多功能呼吸装置,包括安装有呼吸面罩4的按压呼吸装置3,以及用于安装按压呼吸装置3和呼吸面罩4的按压支撑部1,呼吸面罩4安装在按压支撑部1上并与按压支撑部1内的按压呼吸装置3相连通,按压支撑部1内安装有模拟按压机构,模拟按压机构基于病患呼吸状态来调整对按压呼吸装置3的按压频率和按压幅度以适应性调节单次给氧量和给氧频率;

按压支撑部1上安装有对其进行支撑和固定的随动支架2,随动支架2相对于按压支撑部1的一端安装有用于对装置整体进行快速拆装的快速拆装机构,呼吸面罩4通过自适应跟随调节机构来跟随病患头部动作;

自适应跟随调节机构包括多向随动回位组件12和面罩按压贴合组件11,按压支撑部1通过多向随动回位组件12活动安装在随动支架2上,面罩按压贴合组件11连接呼吸面罩4和按压支撑部1,面罩按压贴合组件11通过按压支撑部1支撑,且面罩按压贴合组件11对呼吸面罩4边缘施压以使呼吸面罩4与病患口鼻部贴合。

随动支架2相对于按压支撑部1的一端通过快速拆装机构安装在病床、担架或轮椅在下文统称为病患转移装置两侧扶手上,从而使随动支架2另一端的按压支撑部1悬吊在病患转移装置上病患的面部上方或前方,氧气瓶或氧气袋在下文统称为供氧装置与按压呼吸装置5的球体连通,按压呼吸装置5通过模拟按压机构驱动来对病患进行供氧。随动支架2通过快速拆装机构安装在病患转移装置上,从而实现呼吸装置整体随转移的病患同步移动进行供氧的目的,不仅同步供氧效果好,且无需人工推动或另外动力装置驱动来使呼吸装置跟随病患移动,有利于减小的呼吸装置整体的体积,从而便于呼吸装置整体的携带和运输。

其中,模拟按压机构具有多种按压模式或/和具有动态调节功能,以适应病患不同状态下的供氧需求,即模拟按压机构通过调节对按压呼吸装置3的按压频率来调节按压呼吸装置3的给氧频率,并通过调节对按压呼吸装置3的按压幅度来调节按压呼吸装置3单次供氧的输氧量,从而适应病患不同状态下的供氧的需求,以实现按需供氧和促进病患快速建立自主呼吸的目的。

另外,呼吸面罩4通过支撑在按压支撑部1上的按压贴合组件11通过对呼吸面罩4的边缘处进行试压,以模拟人工按压呼吸面罩,使得呼吸面罩4的边缘能够与病患口鼻部贴合良好。而按压支撑部1通过多向随动回位组件12与随动支架2连接,其作用在于,当病患头部动作时,设置的多向随动组件12使按压支撑部1和呼吸面罩4能够跟随病患头部一同动作,以保持呼吸面罩4与病患口鼻部的良好的贴合,从而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以及保证病患供氧急救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呼吸装置整体通过随动支架2安装在病患转移装置中,从而实现呼吸装置跟随病患进行同步供氧的目的,且通过多向随动回位组件12和面罩辅助贴合组件11的设置,保证了呼吸面罩4始终能够与病患口鼻部良好的贴合,与随动支架2功能相结合,能够适用于多种急救场景,尤其是在现场急救中,本实施例的呼吸装置在坑洼、狭窄或有较多障碍物等复杂面仍能正常的实现呼吸装置跟随病患同步供氧的功能,节约了医护人员资源,避免了医护人员在急救过程中随行而对医护人员和病患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

优选的是,模拟按压机构包括一对模拟按压气囊5,以及连接一对模拟按压气囊5的涨缩气动机构6,涨缩气动机构6通过调节按压气囊5的涨缩幅度和涨缩频率来调节按压呼吸装置3的供氧量和给氧频率,模拟按压气囊5设置有一对与按压呼吸装置3相适应的呈椭圆形,按压呼吸装置3位于一对模拟按压气囊5之间,按压支撑部1的两侧外壁上均安装多个与相应模拟按压气囊5相连通的末端接头7,多个末端接头7在模拟按压气囊5的长度方向上逐次排列,随动支架2朝向按压支撑部1的一端开设有与末端接头7一一对应的多个分支通道8,且随动支架2相对于按压支撑部1的一端开设有与多个分支通道8相连通的主通道9,分支通道8与末端接头7之间以及主通道9与涨缩气动机构6的接口之间均通过软管10连接,以便于壳体、随动支架2和涨缩气动机构6的拆装。

涨缩气动机构6交替地向模拟按压气囊5中泵入空气而后将模拟按压气囊5中的空气再抽出,当模拟按压气囊5中被泵入空气而扩张时,按压呼吸装置3被膨胀的模拟按压气囊5挤压而将按压呼吸装置3球体中的医用氧气通过呼吸面罩4供给病患呼吸,当模拟按压气囊5中的空气被抽出后失去对按压呼吸装置3球体的挤压力,按压呼吸装置3的球体在自身弹性以及供氧装置注入医用氧气的作用下重新鼓胀,循环往复,使按压呼吸装置3的球体不断涨缩,并通过按压呼吸装置3球体不断涨缩而将供氧装置中的医用氧气不断供给病患进行呼吸。

优选的是,按压支撑部1和随动支架2均由硬质的轻型塑性材料制成,例如碳纤维材料等,以减轻呼吸装置的整体重量。

一对模拟按压气囊5模拟人手按压按压呼吸装置3球体的过程,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按压呼吸装置3的涨缩频率,另一方面,在使按压呼吸装置3获得相同涨缩量时,避免按压呼吸装置3向单侧凹陷过大而导致按压呼吸装置3鼓胀速度变慢甚至无法完全鼓胀复位的弊端,有利于减小按压呼吸装置3、模拟按压气囊5和按压支撑部1的体积。

由于现有的按压呼吸装置3均呈椭圆形,按压支撑部1以及模拟按压气囊5均与按压呼吸装置3相适应的设置为椭圆形,且按压支撑部1由两部分壳体通过螺钉或卡扣等固定形成,以便于按压呼吸装置3和模拟按压气囊5的拆装替换。设置多个末端接头7和多个分支通道8作用在于,增加单位时间内涨缩气动机构6向按压呼吸装置3中泵入空气或抽取空气的速度,以适应对病患需要快速给氧的需求,而多个末端接头7在呈椭圆形模拟按压气囊5的长轴长度上分布,目的是减小气体流入模拟按压气囊5或由模拟按压气囊5流出的阻力,以进一步促进模拟按压气囊5和按压呼吸装置3的涨缩速度。且多个分支通道8通过同个主通道9连接,使得在向干瘪的模拟按压气囊5中充入空气时,模拟按压气囊5腔体较大且鼓胀阻力较小的中部能够更快速地充入空气,其原理是流体有向阻力较小的方向进行流动的趋势,即通过主通道9与多个分支通道8的配合实现自动分流的目的,避免了通过多个分支通道8同步向外部气囊中充入空气时,造成模拟按压气囊5腔体较小的两端较早的呈鼓胀饱和状态,从而导致后续流向模拟按压气囊5两端的空气需向其中部流动,即避免后续充入模拟按压气囊5中空气的流动路径延长,从而进一步利于提高模拟按压气囊5和按压呼吸装置3涨缩的频率,也避免模拟按压装置因气体流动阻力增加而导致功耗增加的弊端,从而达到技能的目的。

涨缩气动机构6包括活塞气筒601,活塞气筒601内滑动安装有活塞602,活塞气筒601与主通道9相连通,活塞602连接有驱动装置603,驱动装置603通过调节活塞602往复运动的幅度和频率来调节模拟按压气囊5的涨缩幅度和涨缩频率。

活塞气筒601设置在随动支架2上或水平安装在随动支架2与病患转移装置连接的下端或病患转移装置上,活塞602的驱动方式为公开的技术手段,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将活塞气筒601水平横向设置在随动支架2下端,以便于呼吸装置整体的拆装,且避免竖向设置而对医护人员操作造成阻碍。

驱动装置603优选的为电动缸,“电动缸是将伺服电机与丝杠一体化设计的模块化产品,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同时将伺服电机最佳优点—精确转速控制、精确转数控制、精确扭矩控制转变成精确速度控制,以及精确位置控制和精确推力控制,实现高精度直线运动系列的全新革命性产品。”电动缸一般性的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控制调节装置结合使用,医护人员通过对病患状态进行判断以确定呼吸装置的供氧模式,并通过控制调节装置对电动缸的工作参数进行调节,实现对活塞602运动进行高精度控制,以控制模拟按压气囊5和按压呼吸装置3的涨缩频率和幅度,即精确地控制氧气的供给频率以及单次给氧量大小,从而以适应病患不同状态下的供氧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上进一步优化的是,按压支撑部1上安装利于呼吸面罩4与面部贴合的面罩按压贴合组件11,呼吸面罩4相对称的两侧均安装有面罩按压贴合组件11,面罩按压贴合组件11包括均具有弹性的弹性下压杆1101和弹性蹄片1102,弹性下压杆1101一端固定安装在按压支撑部1上,弹性蹄片1102安装在弹性下压杆1101相对于按压支撑部1的一端,弹性蹄片1102贴合在呼吸面罩4边缘,且按压支撑部1通过多向随动回位组件12与随动支架2连接。

弹性的弹性下压杆1101提供弹性蹄片1102对呼吸面罩4向下的压力,并通过弹性蹄片1102增加对呼吸面罩4边缘处的施力面积,有利于柔性的呼吸面罩4与口鼻部皮肤贴合良好。弹性的弹性蹄片1102能够与更好的适应呼吸面罩4的边缘轮廓并与之贴合,有利于弹性下压杆1101提供的压力均匀的在呼吸面罩4边缘处分布,从而增加呼吸面罩4与病患口鼻部皮肤的贴合度,减小或避免医用氧气逸出而导致给氧效果下降的弊端。

其中,弹性下压杆1101和弹性蹄片1102优选的均由铜质等金属材质的薄型板条制成,弹性下压杆1101连接在弹性蹄片1102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且弹性下压杆1101和弹性蹄片1102均呈弧形,弧形的弹性下压杆1101和弹性蹄片1102具有更好的弹性,且弧形的弹性蹄片1102与呼吸面罩4外表面轮廓相适应。

并且,按压支撑部1通过多向随动回位组件12与随动支架2连接,通过多向随动回位组件12使病患头部发生非大幅度动作时,按压支撑部1能够随患者头部动作而相适应地升降、水平移动或摇摆,结合面罩按压贴合组件11,使得呼吸面罩4能够始终与病患口鼻部皮肤贴合良好,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关于多向随动回位组件12的具体叙述如下:

多向随动回位组件12包括一侧安装在随动支架2上的横向滑轨1201,以及安装在横向滑轨1201相对于随动支架2一侧的竖向滑轨1202,横向滑轨1201和竖向滑轨1202上均滑动安装有滑块1203,竖向滑轨1202相对于壳体的一侧中端安装在横向滑轨1201的滑块1203上,按压支撑部1一侧的中端安装在竖向滑轨1202的滑块1203上,且横向滑轨1201和竖向滑轨120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端座1204,横向滑轨1201和竖向滑轨1202的两端均安装有吸能回正弹簧1205,吸能回正弹簧1205的一端与滑块1203相连接,吸能回正弹簧1205的另一端与限位端座1204相连接。

竖向滑轨1202和横向滑轨1201相垂直,竖向滑轨1202安装在横向滑轨1201的滑块1203上,从而满足竖向滑轨1202以及安装在竖向滑轨1202上的按压支撑部1进行水平方向先后移动的要求,而按压支撑部1安装在竖向滑轨1202的滑块1203上,满足了按压支撑部1进行竖向往复移动的要求,即满足了在病患头部动作时呼吸口罩仍能与病患口鼻部较良好贴合的要求。且横向滑轨1201和竖向滑轨1202两端设置的用于驱使相应滑块1203进行复位的吸能回正弹簧1205,使得按压支撑部1随病患头部进行动作发生偏移后,在呼吸装置不在使用时按压支撑部1能够自动进行复位。

在上述实施例上进一步优化的是,横向滑轨1201相对于竖向滑轨1202的一侧通过短簧13与随动支架2连接,短簧13轴向的两端分别与横向滑轨1201和随动支架2固定连接。

短簧13即长度较短、直径较大且具有较粗钢材制成的吸能回正弹簧1205,短簧13具有伸缩量小和侧向偏移即侧向支撑效果较好的优点,应用于本实施中的短簧13,将随动支架2与横向滑轨1201进行连接,不仅能够对横向滑轨1201以及通过横向滑轨1201与随动支架2连接的部件进行支撑,且满足横向滑轨1201即按压支撑部1在任意方向上进行摆动和回正,以及在短簧13轴向上进行往复动作的要求,配合横向滑轨1201和竖向滑轨1202,大大增加了按压支撑部1即呼吸面罩4对病患头部动作的适应性,以进一步满足病患头部非大幅度动作时呼吸面罩4能够始终与病患口鼻部贴合良好的要求。

另外,随动支架2相对于按压支撑部1的一端安装有一侧开口的u型夹持底座14,活塞602针筒和驱动装置603安装在u型夹持底座14相对于其开口的一侧,u型夹持底座14相对于随动支架2一端u型夹持底座14体上贯穿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杆15,螺杆15伸入u型夹持底座14开口内的一端安装有动夹板16,动夹板16和u型夹持底座14相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胶垫17,螺杆15相对于动夹板16的一端安装有摇柄18。

u型夹持底座14一侧的开口供病患转移装置边缘卡入,且动夹板16位于卡入u型夹持底座14开口中的病患转移装置下方,通过转动摇柄18使螺杆15驱动动夹板16向病患转移装置移动,直至动夹板16和u型夹持底座14将病患转移装置边缘夹紧,即随动支架2通过与病患转移装置夹紧固定的u型夹持底座14与病患转移装置进行快速拆装,而动夹板16以及u型夹持底座14内壁上的防滑胶垫17不仅增加了u型夹持底座14和动夹板16与病患转移装置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u型夹持底座14夹持的稳固,且避免了硬质的u型夹持底座14和动夹板16对病患转移装置造成损伤。

按压支撑部1的两侧均安装有随动支架2,以增加对按压支撑部1支撑的稳定性,u型夹持底座14等部件与随动支架2相适应设置,两侧随动支架2均通过摆动让位组件21转动安装在相应u型夹持底座14上,随动支架2通过摆动让位组件21在立起和放下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即在呼吸装置使用时随动支架2为立起状态,从而将按压支撑部1支撑在病患面部上方或前方,而在需要快速转移病患时,通过向床头方向转动随动支架2,使两侧随动支架2以及按压支撑部1向床头一侧平放,以避免随动支架2和按压支撑部1对转移病患造成阻碍,且无需对呼吸装置整体进行拆装,便于对病患进行快速转移以及便于对下一病患快速使用呼吸装置。

其中,摆动让位组件21包括固定设置在u型夹持底座14相对于摇柄18一端的轴座2101,轴座2101上安装有摆动轴2102,随动支架2端部开设有与轴座2101相配合的让位槽2103,且让位槽2103两侧槽壁上均开设有与摆动轴2102相配合的轴孔,立起的随动支架2通过固定销2104与轴座2101进行固定,轴座2101和随动支架2均贯穿开设有偏离摆动轴2102且与固定销2104相配合的销孔。

螺杆15一端的无螺纹段转动并轴向固定安装在动夹板16的几何中心,动夹板16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在其宽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导向凸块19,u型夹持底座14的内壁设置有与导向凸块19一一对应的多个凸块滑槽20,通过导向凸块19和凸块滑槽20的设置防止动夹板16发生偏斜而卡死在u型夹持底座14的开口中。

螺杆15在动夹板16对病患转移装置夹紧后,通过螺杆15与u型夹持底座14上螺纹孔壁之间的摩擦力保持摇柄18固定,但摇柄18也可通过另外设置的结构进行固定,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螺杆15和摇柄18仅为举例说明动夹板16的被驱动方式,动夹板16的驱动方式不限于螺杆15和摇柄18。

轴座2101与让位槽2103配合对随动支架2在病患转移装置宽度方向上进行限位,且便于销钉的设置,轴座2101与u型夹持底座14一体成型,以增加轴座2101的强度。

其中,随动支架2包括立臂201和悬臂202,立臂201一端设置有让位槽2103和轴孔,立臂201另一端与悬臂202的伸缩筒相连接,悬臂202的一端向远离立臂201一侧延伸并安装有短簧13。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