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女贞子提取物、含该提取物的颗粒剂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女贞子是属于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的成熟的果实,拥有固本培元、健康头发与眼睛的好处,用于肝脏和肾脏体虚、脑袋发昏、耳鸣、身体疲软、头发提早发白等疾病症状。女贞子水提物中的很多成分,例如多糖具有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防止过度氧化、延缓衰老等好处。国内对女贞子有关多糖研究进行了多篇报道。女贞子水提物中的多糖成分是女贞子具有多种功效植物物质的其中一种,最新的药理方面的研究表明了女贞子的多糖成分具有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防止过度氧化、延缓衰老等好处。经过中国近千年的使用历史,确定其为无毒的中药。女贞子质地坚硬,不利于服用,市场上目前也没有相关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亟待进一步改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提供女贞子提取物、含该提取物的颗粒剂及其制备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女贞子提取物,所述女贞子提取物是将女贞子果实粉碎成女贞子粉末,加水煎煮所述女贞子粉末,过滤后取滤液,得到待浓缩滤液,将所述待浓缩滤液浓缩得到所述女贞子提取物。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浓缩滤液的制备过程为:取50g粉末,并加入500ml水煎煮2.5h后,过滤分离获得滤液和滤渣;将所述滤渣再加入400ml水煎煮1.5h,过滤分离获得滤液和滤渣;将获得的滤液合并得到所述待浓缩滤液。
含上述所述的女贞子提取物的颗粒剂,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颗粒剂还包括乳糖粉和糊精。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所述的女贞子提取物的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比例取所述女贞子提取物、乳糖粉和糊精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向所述混合物中加入乙醇湿润剂后,干燥,得到所述颗粒剂。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女贞子提取物、乳糖粉和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2:1。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乙醇湿润剂的质量分数为70%。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干燥温度为60℃。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女贞子提取物、乳糖粉和糊精比例,乙醇湿润剂的质量浓度以及干燥温度值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用正交法确定女贞子水提物的颗粒剂的最优配比处方制备条件,以颗粒合格率综合评价为指标,探讨浸膏与辅料(乳糖粉、糊精)的比例、乙醇用量和干燥温度对女贞子颗粒剂质量影响。正交试验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实验观察数据相符,优化的女贞子水提物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方法简便,制剂质量得到加强。
本发明的试验证明:本发明的工艺方法中,其最优配比处方为按照浸膏:乳糖粉:糊精为1∶2∶1的比例混合均匀,以70%的乙醇溶液为湿润剂制成软材,过筛再以60℃干燥,整粒后便可得到女贞子颗粒剂。女贞子的水提物中的主要成分提取出来制备成颗粒剂,有利于服用,可更高效的利用吸收其营养成分,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本发明得到安徽省2019年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no.1908085mh290),安徽省教育厅2018年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外访学研修项目(no.1704f0704062)和安徽科技学院人才引进项目(no.spyj201602)资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试验材料:女贞子(采购于秦岭百草堂)。
本发明实施例的试验仪器:电热恒温干燥箱(江苏天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分析天平(江苏天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热套(江苏天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筛网(16目、40目、一号和五号)、研钵、蒸发皿、量筒(10ml)、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若干(实验室所得)。
本发明的试验试剂:本实验所用受试物为女贞子提取的多糖浸膏,即女贞子提取物。其他试剂:乳糖粉(上海吴成化学用品公司);糊精(江苏天成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乙醇(南京重生生物试剂公司);蒸馏水。
本发明的测定项目与方法:单因素试验:选取制备时浸膏与辅料(乳糖粉、糊精)比例、乙醇浓度、干燥温度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制备颗粒剂,以颗粒合格率为指标,判断各因素对颗粒剂成型效果的影响。颗粒剂合格率(%)=合格颗粒质量/颗粒总质量*100%。
实施例1、女贞子提取物的制备
1、女贞子样品的预处理
将女贞子成熟果实过水清洗两遍,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数小时待烘干后,用万能高速粉碎机粉碎成粉末,过40目筛得干燥的女贞子粉末,备用。
2、原料药的制备
通过以上处理后称取女贞子药材50g粉末,加500ml蒸馏水煎煮2.5h后提取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400ml蒸馏水煎煮1.5h,过滤后提取滤液,最终,合并提取的滤液,浓缩至适量,将浓缩液取出置于蒸发皿中进行蒸发,得女贞子浸膏,即为女贞子提取物。
实施例2、制备女贞子提取物的颗粒剂工艺优化:浸膏与辅料(乳糖粉:糊精)的确定
拟加入70%乙醇浓度、于干燥温度为60℃分别考察浸膏与辅料(乳糖粉:糊精)比例为1:1:1、1:2:1、1:3:1、1:1:2、1:1:3,从表1可以看出,按照处方1、2、3比例的制粒过程及颗粒性状较好,因此我们选择处方1:1:1、1:2:1、1:3:1作为正交实验的三个水平进行后续实验,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各组处方制粒的性状分析。
表1各组处方制粒的性状分析
实施例3、制备女贞子提取物的颗粒剂工艺优化-干燥温度的确定
拟加入浸膏与辅料(乳糖粉:糊精)比例为1:2:1,以70%乙醇浓度分别考察干燥温度为50℃、60℃、70℃、80℃、90℃,由表2可以看出,各组干燥温度制粒的性状分析,按照处方2、3、4干燥温度所得的颗粒性状考察,选择60℃、70℃、80℃的干燥温度制得的颗粒外观,大小均匀,水分含量效果较好,作为正交实验的三个水平进行后续实验。
表2各组干燥温度制粒的性状分析
实施例4、制备女贞子提取物的颗粒剂工艺优化-乙醇浓度的确定
拟加入浸膏与辅料(乳糖粉、糊精)比例为1:2:1、于干燥温度为60℃分别考察乙醇浓度为50%、60%、70%、80%、90%,由表3可以看出,各组乙醇溶液的溶度制粒的性状分析,按照处方2、3、4乙醇浓度所得的颗粒性状考察,选择60%、70%、80%的乙醇溶液制取的女贞子颗粒外观,过筛顺利,满足药典粒度的检查规定要求,作为正交实验的三个水平进行后续实验。
表3各组乙醇溶液的溶度制粒的性状分析
实施例5、制备女贞子提取物的颗粒剂工艺优化:浸膏与辅料比例、乙醇浓度和干燥温度
1、正交试验:根据以上单因素试验的结果,选取浸膏与辅料(乳糖粉、糊精)比例、乙醇浓度、干燥温度3个对制粒成型工艺影响较大的因素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得到不同配方的颗粒剂,以颗粒粒度合格率为指标,选择最佳辅料配比。按照l9(34)正交设计进行试验的结果。
具体的,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浸膏与辅料比例(a,女贞子浸膏∶乳糖粉:糊精)、乙醇(润湿剂)浓度(b)和颗粒的干燥温度(c)3个对制粒成型工艺影响较大的因素来考察制备颗粒剂。每个因素选择较佳的3个水平,制备得到不同配方的颗粒,以颗粒粒度合格率为指标选择最佳辅料配比。具体因素水平设计见表4。
表4正交实验因素水平
2、将女贞子浸膏按照表4与辅料混合均匀,融入一定体积乙醇润湿剂制软材,过16目筛制颗粒,后放入相对温度的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烘干,过一号和五号筛网整粒,待检查各项指标。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浸膏与辅料(乳糖粉:糊精)比例、乙醇浓度、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颗粒合格率为指标,将比例(a,女贞子浸膏∶乳糖粉:糊精)、乙醇浓度(b)、干燥温度(c)、误差(d)。进行l9(34)正交试验,选择最佳制备工艺。
按照l9(34)正交设计进行试验的结果见表5所示,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所示。(ss:离均差平方和;df:自由度;ms:均方差;f:均方比)
表5正交试验及结果
表6方差分析结果
从以上表格数据可以得到,三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b>c>a。通过综合以上因素,确定最优配比处方为a2b1c2,即:女贞子浸膏:乳糖粉:糊精用量的比例为1:2:1,乙醇浓度70%,干燥温度为60℃,通过颗粒剂的质量检查得出这种配比处方颗粒合格率符合药典要求且较其他配比处方最优,适合本发明的女贞子的颗粒剂工艺制备过程。
本发明的制备女贞子颗粒剂的最优工艺为:称取女贞子药材50g粉末,加500ml蒸馏水煎煮2.5h后提取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400ml蒸馏水煎煮1.5h,过滤后,合并滤液得到待浓缩滤液,将待浓缩滤液浓缩,并将浓缩液取出置于蒸发皿中进行蒸发,得女贞子浸膏,即女贞子提取物;以最优的配比处方比例即女贞子浸膏:乳糖粉:糊精的质量比为1:2:1,融入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制软材混合物,将上述软材混合物以干燥温度为60℃干燥,整粒,制得本发明的女贞子颗粒剂。
按将实施例5优化工艺制备得到的女贞子颗粒进行质量检测:
外观检查结果为色泽为深棕色,颗粒均匀,味甘、微苦涩;粒度检查结果取3个批次的颗粒,编号①、②、③,不过一号筛(10目)与能通过五号筛(80目)的颗粒重量占总颗粒重量的比例9%,符合国家药典对颗粒剂不能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能超过15%规定。
干燥失重检查结果取3份颗粒于80℃干燥至重量不变,湿重平均值为1.4%,符合国家药典规定的干燥失重少于2%。
溶化性的检查结果颗粒全部熔化,虽有轻微浑浊,但没有异物,符合颗粒剂检验标准。
本发明的女贞子颗粒剂制备工艺适合生产要求,质量检查方法方便且易于操作、产品合格率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