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耳道冲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498087发布日期:2020-10-13 09:2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耳道冲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漏耳道冲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耵聍栓塞是耳鼻喉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因耵聍堵塞外耳道,出现耳闷胀不适、听力下降或眩晕等症状。耳镜检查外耳道内有棕黑色团块,触感较硬,与外耳道壁之间可无间隙,处理的唯一办法就是取出耵聍。一般临床中用内窥镜配合镊子取出耵聍,但是在临床中,一些耵聍外壁与耳道内壁形成粘连,长期的粘连导致采用镊子等耵聍取出装置不能实现耵聍的顺利取出,这就要求使用冲洗装置对耵聍实施软化作业。临床上常用外耳道冲洗法进行治疗。外耳道冲洗法是用冲洗器置于外耳道口,将冲洗液向外耳道内冲洗的一种操作方法。采取冲洗后,可以通过负压吸取装置用于清除已软化的耵聍栓塞,清除某些耳道异物或脓液。

在给患儿耳内冲洗时,传统方式直接使用注射器伸入患儿的外耳道内部进行注射,然后让患者头部顺着冲洗方向歪向地面,等冲洗结束后,等待五到十分钟后再让患者反向歪头经药液自然滴出到垃圾桶中。目前的这种清洗方式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歪头姿势在操作中经常会发现患者出现不适,究其原因是高压的冲洗液对患者耳朵内腔形成高压冲洗作业,这种高压冲洗作业会使患者出现眩晕的感觉,但是不采取歪头的姿势又会使药液流出,否则就需要专门的接液体的容器接着药液,但是没有专门的冲洗装置,一般采用门诊中常见的注射器和托盘接药液,使用时一人使用针管进行冲洗,一人使用托盘接住流出物,至少需要两名人员才能完成冲洗;其次,传统的托盘与患者的脸部侧面以及耳朵下方贴合度不好,在接流出液体的时候,很容易导致液体洒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使用起来不方便;另外,由于高压冲洗作业对耳道容易产生不适感,特别是传统注射器给小口径给患者带来很高的高压不适感,一些耳膜穿孔的患者冲洗时甚至损伤耳道耳膜,容易产生抗拒心理,造成冲洗难以进行。

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舒适性高,改变传统耳道冲洗模式,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轻医护人员操作难度,节省医护人员资源,整体契合度高,液体控制严密,易于推广,使用方法简单易操作的防漏耳道冲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舒适性高,改变传统耳道冲洗模式,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轻医护人员操作难度,节省医护人员资源,整体契合度高,液体控制严密,易于推广,使用方法简单易操作的防漏耳道冲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诸多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漏耳道冲洗装置,包括围脖圈,所述的围脖圈的底部开口位置通过过度底圈与脖套圈的底部相连接,脖套圈纵向套装在围脖圈内侧,在过度底圈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道,在围脖圈的上部通过连接绳连接有缓冲冲洗装置。

所述的缓冲冲洗装置包括与连接绳相连接的注射器连接接头管,在注射器连接接头管的一侧连接有与注射器连接接头管为一体结构的缓冲给药管,在缓冲给药管的出口端安装有缓冲挡片,在缓冲挡片上开设有缓冲出液口,在缓冲给药管内开设有与注射器连接接头管连通的通孔,该通孔为圆柱形通孔结构。

所述的围脖圈的一侧开设有围脖圈开合口,在围脖圈开合口的内侧设置有围脖圈双面胶粘贴层,该围脖圈双面胶粘贴层的一侧与围脖圈开合口的内壁相连接,该围脖圈双面胶粘贴层的另一侧与围脖圈的外壁相连接,脖套圈的一侧设置有与围脖圈开合口相配合的脖套圈开合口,在脖套圈开合口的内侧设置有脖套圈双面胶粘贴层,该脖套圈双面胶粘贴层的一侧与脖套圈开合口的内壁相连接,该脖套圈双面胶粘贴层的另一侧与脖套圈的外壁相连接,在脖套圈开合口的底部连接有与脖套圈开合口为一体结构的防漏连接层,防漏连接层的另一侧与围脖圈开合口的底部连接为一体结构。

所述的脖套圈内壁设置有脖颈粘贴层,脖颈粘贴层的内壁为带有塑料薄膜的粘胶层,脖颈粘贴层的外壁与脖套圈的内壁通过粘贴的方式相连接,脖颈粘贴层的长度和宽度与脖套圈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脖套圈为圆柱形片状结构,脖颈粘贴层为圆柱形片状结构。

所述的过度底圈是底部为弧面的槽状结构,过度底圈的一侧与围脖圈的底部连接为一体结构,过度底圈的另一侧与脖套圈的底部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围脖圈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绳挂环,连接绳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绳挂环上。

所述的围脖圈呈漏斗状结构,围脖圈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开口,围脖圈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开口,围脖圈的底部开口内侧通过过度底圈与脖套圈的底部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围脖圈的底部开口的孔径小于脖套圈的直径。

所述的注射器连接接头管为圆柱形管状结构,注射器连接接头管的外侧设置有注射器接头连接孔,注射器连接接头管的内侧与缓冲给药管的外侧固定连接,缓冲给药管为一端粗另一端细的锥形管状结构,缓冲给药管的粗端与注射器连接接头管固定连接。

所述的排液管道的外侧端部安装有排液阀门。

一种如上所述的防漏耳道冲洗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将围脖圈套在使用者肩部靠上位置,并将脖套圈套在使用者的脖颈外侧位置,根据患者的脖颈直径对脖套圈实施固定,并将围脖圈的外侧连接紧固,使脖套圈、围脖圈以及过度底圈的底部形成一个底部以及外侧相对密封的空间,安装完毕后,使用者的耳部位位置位于脖套圈的上方,并且保证使用者的耳部位于围脖圈顶部内侧位置,然后将装盛有冲洗药液的注射器的出口端套装在注射器连接接头管内,将缓冲给药管的出口端对准使用者的耳孔部位,操作者单手持注射器推动注射器推杆,药液经注射器进入到注射器连接接头管内,并进一步进入到缓冲给药管,最终经缓冲挡片上设置的缓冲出液口出液到使用者耳孔内,冲洗液体经缓冲出液口分散后进入到使用者耳孔内腔,完成冲洗作业,整个冲洗过程患者头部采用自适应姿势完成,冲洗作业进行时的流出液体顺着患者耳朵位置朝下流,并最终落料至脖套圈、围脖圈以及过度底圈的底部形成的相对密封的空间的底部,冲洗作业完成后,使用者倾斜头部,将存留在耳内的液体依自重流出至脖套圈、围脖圈以及过度底圈的底部形成的相对密封的空间的底部,当完成液体收集作业后,通过排液管道将留存在过度底圈底部的液体排出到外部的容器中回收,最后将围脖圈以及脖套圈去掉。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首先,本发明摒弃了传统方式直接使用注射器伸入患儿的外耳道内部进行注射的冲洗方式,不需要采取歪头姿势即可完成冲洗,并且保证液体不会外漏,通过脖套圈底部的过度底圈以及围脖圈底部形成的相对密闭的空间对操作过程中外流的液体实施不间断回收作业,同时产品设置了缓冲挡片以及缓冲出液口,减缓了给药时的过分压力,在操作中患者不会出现不适感,提供了一套专门的冲洗装置,其次,克服了传统的采用托盘对漏液实施回收作业的弊端,整体与患者脖颈位置实施了高度的契合作业,并且患者无论采取何种头姿均不影响冲洗作业的实施,并且使用时医护人员一人单手即可完成冲洗作业,节省了医护资源,提高了冲洗效率,不必再要求患者配合各种头部姿势实施冲洗,方便快捷;另外,利用注射器连接接头管以及缓冲给药管配合缓冲挡片以及缓冲出液口,缓冲给药管为一端粗另一端细的锥形管状结构,缓冲给药管内开设有与注射器连接接头管连通的通孔,该通孔为圆柱形通孔结构,在操作过程中,经注射器出口位置给出的药液会进入到相对注射器的出口管径较大的注射器连接接头管内壁,然后经过缓冲给药管的相同孔径的通孔出药至缓冲挡片位置,并经缓冲挡片缓冲阻挡,最后才经过缓冲出液口出液,保证液体压力不会过大,同时保证药液进入耳孔内部对耵聍实施有效的软化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脖套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缓冲冲洗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所示,一种防漏耳道冲洗装置,包括围脖圈1,所述的围脖圈1的底部开口位置通过过度底圈3与脖套圈2的底部相连接,脖套圈2纵向套装在围脖圈1内侧,在过度底圈3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道9,在围脖圈1的上部通过连接绳6连接有缓冲冲洗装置。所述的缓冲冲洗装置包括与连接绳6相连接的注射器连接接头管7,在注射器连接接头管7的一侧连接有与注射器连接接头管7为一体结构的缓冲给药管8,在缓冲给药管8的出口端安装有缓冲挡片15,在缓冲挡片15上开设有缓冲出液口14,在缓冲给药管8内开设有与注射器连接接头管7连通的通孔,该通孔为圆柱形通孔结构。

所述的围脖圈1的一侧开设有围脖圈开合口11,在围脖圈开合口11的内侧设置有围脖圈双面胶粘贴层,该围脖圈双面胶粘贴层的一侧与围脖圈开合口11的内壁相连接,该围脖圈双面胶粘贴层的另一侧与围脖圈1的外壁相连接,脖套圈2的一侧设置有与围脖圈开合口11相配合的脖套圈开合口12,在脖套圈开合口12的内侧设置有脖套圈双面胶粘贴层,该脖套圈双面胶粘贴层的一侧与脖套圈开合口12的内壁相连接,该脖套圈双面胶粘贴层的另一侧与脖套圈2的外壁相连接,在脖套圈开合口12的底部连接有与脖套圈开合口12为一体结构的防漏连接层13,防漏连接层13的另一侧与围脖圈开合口11的底部连接为一体结构。

所述的脖套圈2内壁设置有脖颈粘贴层4,脖颈粘贴层4的内壁为带有塑料薄膜的粘胶层,脖颈粘贴层4的外壁与脖套圈2的内壁通过粘贴的方式相连接,脖颈粘贴层4的长度和宽度与脖套圈2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脖套圈2为圆柱形片状结构,脖颈粘贴层4为圆柱形片状结构。所述的过度底圈3是底部为弧面的槽状结构,过度底圈3的一侧与围脖圈1的底部连接为一体结构,过度底圈3的另一侧与脖套圈2的底部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围脖圈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绳挂环5,连接绳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绳挂环5上。所述的围脖圈1呈漏斗状结构,围脖圈1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开口,围脖圈1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开口,围脖圈1的底部开口内侧通过过度底圈3与脖套圈2的底部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围脖圈1的底部开口的孔径小于脖套圈2的直径。所述的注射器连接接头管7为圆柱形管状结构,注射器连接接头管7的外侧设置有注射器接头连接孔,注射器连接接头管7的内侧与缓冲给药管8的外侧固定连接,缓冲给药管8为一端粗另一端细的锥形管状结构,缓冲给药管8的粗端与注射器连接接头管7固定连接。所述的排液管道9的外侧端部安装有排液阀门10。

一种如上所述的防漏耳道冲洗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将围脖圈1套在使用者肩部靠上位置,并将脖套圈2套在使用者的脖颈外侧位置,根据患者的脖颈直径对脖套圈2实施固定,并将围脖圈1的外侧连接紧固,使脖套圈2、围脖圈1以及过度底圈3的底部形成一个底部以及外侧相对密封的空间,安装完毕后,使用者的耳部位位置位于脖套圈2的上方,并且保证使用者的耳部位于围脖圈1顶部内侧位置,然后将装盛有冲洗药液的注射器的出口端套装在注射器连接接头管7内,将缓冲给药管8的出口端对准使用者的耳孔部位,操作者单手持注射器推动注射器推杆,药液经注射器进入到注射器连接接头管7内,并进一步进入到缓冲给药管8,最终经缓冲挡片15上设置的缓冲出液口14出液到使用者耳孔内,冲洗液体经缓冲出液口14分散后进入到使用者耳孔内腔,完成冲洗作业,整个冲洗过程患者头部采用自适应姿势完成,冲洗作业进行时的流出液体顺着患者耳朵位置朝下流,并最终落料至脖套圈2、围脖圈1以及过度底圈3的底部形成的相对密封的空间的底部,冲洗作业完成后,使用者倾斜头部,将存留在耳内的液体依自重流出至脖套圈2、围脖圈1以及过度底圈3的底部形成的相对密封的空间的底部,当完成液体收集作业后,通过排液管道9将留存在过度底圈3底部的液体排出到外部的容器中回收,最后将围脖圈1以及脖套圈2去掉。

具体操纵时,脖套圈2内壁设置有脖颈粘贴层4,通过脖颈粘贴层4的内壁实施对患者脖颈位置外侧的固定粘贴,保证粘贴后脖套圈2的顶部内壁与使用者脖颈外壁之间形成一个粘贴紧密的结构,不会使液体通过脖套圈2内壁继续向下流,保证不会污染使用者脖套圈2内侧脖颈位置。脖套圈2以及围脖圈1的外径调节均是按照使用这的脖颈直径进行调节,因产品底部设置了过度底圈3,并且整体的调节连接位置的内侧均设置有双面胶粘贴层,保证了在调节外径后液体不会外漏,产品设计了排液阀门10,在整体冲洗过程中,排液阀门10处于关闭状态,等冲洗完毕液体完全流出后,打开排液阀门10将积存的液体排出到外部的收集容器中回收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