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茯苓换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15588发布日期:2020-11-20 12:2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茯苓换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茯苓换位装置。



背景技术: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在茯苓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茯苓变色、变软、增强香味或减少刺激性,便于干燥;常使茯苓堆积放置,使其“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发的加工方法,叫做“发汗”。现有茯苓在发汗过程中,由于茯苓体型较大,翻堆需要人工搬运翻转,这不仅操作不便,而且极为浪费人工体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茯苓在发汗过程中,由于茯苓体型较大,翻堆需要人工搬运翻转,这不仅操作不便,而且极为浪费人工体力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茯苓换位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茯苓换位装置,包括有晒版机构、控制屏、收集台、错位翻堆机构和吸水机构;晒版机构与控制屏相连接;晒版机构与收集台相连接;晒版机构与错位翻堆机构相连接;晒版机构与吸水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晒版机构还包括有底架、第一台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二锥齿轮、第二台板、第三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三锥齿轮、第八传动轮、第九传动轮、第四锥齿轮、第十传动轮、第二传动杆、第三齿轮、第一插销板和第二插销板;底架一侧与第一台板进行滑动连接;底架另一侧与第二台板进行滑动连接;底架一侧与第一插销板进行滑动连接;底架另一侧与第二插销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插销板上方与第一台板和第二台板相互接触;第二插销板上方与第一台板和第二台板相互接触;第一台板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台板另一侧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台板下方与电机进行螺栓连接;电机输出轴与第一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通过转轴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通过转轴与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通过转轴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通过转轴与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台板一侧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台板另一侧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台板与第二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一侧与第十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另一侧与第三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通过转轴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通过转轴与第三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通过转轴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通过转轴与第四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底架与吸水机构相连接;底架与错位翻堆机构相连接;底架与控制屏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错位翻堆机构还包括有第五锥齿轮、第三传动杆、第十一传动轮、第一错位机构、第三台板、第四台板、第二错位机构、第五台板、第六台板、第三错位机构、第七台板、第八台板、第四错位机构、第十二传动轮、第四传动杆、第六锥齿轮、第五错位机构、第六错位机构、第十三传动轮、第五传动杆、第七锥齿轮、第十四传动轮、第六传动杆和第八锥齿轮;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三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通过支撑杆与第一错位机构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错位机构通过皮带与第二错位机构进行传动连接;第二错位机构通过皮带与第三错位机构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错位机构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错位机构通过支撑杆与第六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一侧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另一侧与第八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错位机构一侧与第三台板进行插接;第一错位机构另一侧与第四台板进行插接;第三台板与第四错位机构一侧进行插接;第四台板与第四错位机构另一侧进行插接;第四错位机构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错位机构通过支撑杆与第四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一侧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另一侧与第六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错位机构通过皮带与第五错位机构进行传动连接;第五错位机构通过皮带与第六错位机构进行传动连接;第五台板和第六台板一侧均与第二错位机构进行插接;第五台板和第六台板另一侧均与第五错位机构进行插接;第七台板和第八台板一侧均与第三错位机构进行插接;第七台板和第八台板另一侧均与第六错位机构进行插接;第六错位机构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错位机构通过支撑杆与第五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一侧与第七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另一侧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错位机构、第二错位机构、第三错位机构、第四错位机构、第五错位机构和第六错位机构均与底架进行焊接。

进一步的是,第一错位机构还包括有第十五传动轮、丝杆、固定板、从动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齿杆、第二齿杆、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一弹性件、第一限位杆、第二弹性件、第二限位杆、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三齿条、第四齿条、第五齿条、第六齿条、环形框、第一弹簧伸缩杆、第六齿轮、第二弹簧伸缩杆和第七齿轮;第十五传动轮内部轴心与丝杆进行转动连接;丝杆外表面与固定板进行旋接;丝杆外表面与从动架进行旋接;从动架与第一连杆进行转动连接;从动架与第二连杆进行转动连接;从动架与环形框进行焊接;第一连杆与第一齿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杆与第二齿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杆与第一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与固定板进行焊接;第二齿杆与第二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与固定板进行焊接;第一齿杆与第四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齿杆与第五齿轮相互啮合;第四齿轮内部轴心通过转轴贯穿于环形框与第二弹簧伸缩杆进行插接;第五齿轮相内部轴心通过转轴贯穿于环形框与第一弹簧伸缩杆进行插接;从动架一侧与第一弹性件进行套接;从动架另一侧与第二弹性件进行套接;从动架一侧与第一限位杆进行套接;从动架另一侧与第二限位杆进行套接;第一弹性件与第一限位杆进行套接;第二弹性件与第二限位杆进行套接;固定板一侧与第一齿条进行焊接;固定板另一侧与第四齿条进行焊接;固定板一侧与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进行焊接;固定板另一侧与第五齿条和第六齿条进行焊接;第一弹簧伸缩杆侧面设置有第六齿轮;第二弹簧伸缩杆侧面设置有第七齿轮;第三台板与第一弹簧伸缩杆和第六齿轮进行插接;第四台板与第二弹簧伸缩杆和第七齿轮进行插接;固定板与底架相连接;固定板通过支撑杆与第三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错位机构进行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是,吸水机构还包括有风机、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风机侧面下方设置有第一导流板;风机侧面上方设置有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一侧与第一支撑架进行焊接;第二导流板另一侧与第二支撑架进行焊接;风机与底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下方均与底架进行焊接;第一导流板两侧均与底架进行焊接。

进一步的是,第一错位机构、第二错位机构、第三错位机构、第四错位机构、第五错位机构和第六错位机构部件均相同。

进一步的是,固定板内上方两侧均设置有一个三角形环槽;固定板内下方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相对的一字型斜槽,并且三角形环槽和一字型斜槽之间贯通;固定板内下方中部设置有一个倒v字形槽。

进一步的是,底架两侧中部均设置有一个t字形槽,t字形槽相对一侧设置有一个滑槽;并且t字形槽下方一侧设置有一个一字型槽;第一插销板和第二插销板分别组合于滑槽内滑动,同时在t字形槽和一字型槽内限位移动。

进一步的是,当第一台板和第二台板同时往一侧移动,带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转动时分别与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啮合时,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转动,此时第七锥齿轮和第八锥齿轮同时不与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啮合;当第一台板和第二台板同时往另一侧移动,带动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转动时分别与第七锥齿轮和第八锥齿轮啮合时,第七锥齿轮和第八锥齿轮转动,此时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同时不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使用时先将茯苓换位装置放置在地面上,使其保持水平,接着接通电源;然后控制控制屏运行,然后将茯苓放置在晒版机构上,通过错位翻堆机构对茯苓定时进行错堆翻堆,往复操作,同时配合吸水机构将水汽吸附;提升发汗的质量;本发明实现了对体型较大的茯苓进行错堆翻堆配合发汗,同时可以对发汗产生的水汽进行吸附;减少工人的繁琐操作和体力消耗,同时提升茯苓处理后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错位翻堆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错位翻堆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错位机构、第三台板、第四台板和第四错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错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u区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晒版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晒版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晒版机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吸水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晒版机构,2:控制屏,3:收集台,4:错位翻堆机构,5:吸水机构,101:底架,102:第一台板,103:第一电动推杆,104:第二电动推杆,105:电机,106:第一齿轮,107:第二齿轮,108:第一传动杆,109:第一传动轮,1010:第二传动轮,1011:第三传动轮,1012:第一锥齿轮,1013:第四传动轮,1014:第五传动轮,1015:第二锥齿轮,1016:第二台板,1017:第三电动推杆,1018:第四电动推杆,1019:第六传动轮,1020:第七传动轮,1021:第三锥齿轮,1022:第八传动轮,1023:第九传动轮,1024:第四锥齿轮,1025:第十传动轮,1026:第二传动杆,1027:第三齿轮,1028:第一插销板,1029:第二插销板,401:第五锥齿轮,402:第三传动杆,403:第十一传动轮,404:第一错位机构,405:第三台板,406:第四台板,407:第二错位机构,408:第五台板,409:第六台板,4010:第三错位机构,4011:第七台板,4012:第八台板,4013:第四错位机构,4014:第十二传动轮,4015:第四传动杆,4016:第六锥齿轮,4017:第五错位机构,4018:第六错位机构,4019:第十三传动轮,4020:第五传动杆,4021:第七锥齿轮,4022:第十四传动轮,4023:第六传动杆,4024:第八锥齿轮,40401:第十五传动轮,40402:丝杆,40403:固定板,40404:从动架,40405:第一连杆,40406:第二连杆,40407:第一齿杆,40408:第二齿杆,40409:第一滑轨,404010:第二滑轨,404011:第四齿轮,404012:第五齿轮,404013:第一弹性件,404014:第一限位杆,404015:第二弹性件,404016:第二限位杆,404017:第一齿条,404018:第二齿条,404019:第三齿条,404020:第四齿条,404021:第五齿条,404022:第六齿条,404023:环形框,404024:第一弹簧伸缩杆,404025:第六齿轮,404026:第二弹簧伸缩杆,404027:第七齿轮,501:风机,502:第一导流板,503:第二导流板,504:第一支撑架,505:第二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实施例1

一种茯苓换位装置,如图1-12所示,包括有晒版机构1、控制屏2、收集台3、错位翻堆机构4和吸水机构5;晒版机构1与控制屏2相连接;晒版机构1与收集台3相连接;晒版机构1与错位翻堆机构4相连接;晒版机构1与吸水机构5相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茯苓换位装置放置在地面上,使其保持水平,接着接通电源;然后控制控制屏2运行,然后将茯苓放置在晒版机构1上,通过错位翻堆机构4对茯苓定时进行错堆翻堆,往复操作,同时配合吸水机构5将水汽吸附;提升发汗的质量;本发明实现了对体型较大的茯苓进行错堆翻堆配合发汗,同时可以对发汗产生的水汽进行吸附;减少工人的繁琐操作和体力消耗,同时提升茯苓处理后的质量。

所述,晒版机构1还包括有底架101、第一台板102、第一电动推杆103、第二电动推杆104、电机105、第一齿轮106、第二齿轮107、第一传动杆108、第一传动轮109、第二传动轮1010、第三传动轮1011、第一锥齿轮1012、第四传动轮1013、第五传动轮1014、第二锥齿轮1015、第二台板1016、第三电动推杆1017、第四电动推杆1018、第六传动轮1019、第七传动轮1020、第三锥齿轮1021、第八传动轮1022、第九传动轮1023、第四锥齿轮1024、第十传动轮1025、第二传动杆1026、第三齿轮1027、第一插销板1028和第二插销板1029;底架101一侧与第一台板102进行滑动连接;底架101另一侧与第二台板1016进行滑动连接;底架101一侧与第一插销板1028进行滑动连接;底架101另一侧与第二插销板102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插销板1028上方与第一台板102和第二台板1016相互接触;第二插销板1029上方与第一台板102和第二台板1016相互接触;第一台板102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1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台板102另一侧与第二电动推杆1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103与底架10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104与底架10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台板102下方与电机105进行螺栓连接;电机105输出轴与第一齿轮1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轮106与第二齿轮107进行啮合;第二齿轮107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1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108外表面与底架10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108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1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10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1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10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101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101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1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1011通过转轴与底架10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1011通过转轴与第一锥齿轮1012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101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1014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1014通过转轴与底架10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1014通过转轴与第二锥齿轮1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台板1016一侧与第三电动推杆1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台板1016另一侧与第四电动推杆1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1017与底架10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电动推杆1018与底架10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台板1016与第二传动杆102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1026一侧与第十传动轮102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1026另一侧与第三齿轮1027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102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1019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102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1022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101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1020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1020通过转轴与底架101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1020通过转轴与第三锥齿轮1021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102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1023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1023通过转轴与底架101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1023通过转轴与第四锥齿轮1024进行转动连接;底架101与吸水机构5相连接;底架101与错位翻堆机构4相连接;底架101与控制屏2相连接。

使用时先将茯苓放置在第一台板102和第二台板1016上,接着通过错位翻堆机构4的配合进行错堆翻堆,在错堆翻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电动推杆103和第二电动推杆104伸缩,第三电动推杆1017和第四电动推杆1018伸缩分别带动第一台板102和第二台板1016在底架101上往复移动,通过电机105转动第一齿轮106啮合第二齿轮107带动第一传动杆108带动第一传动轮109转动;第一传动轮109转动同时带动第二传动轮1010和第四传动轮1013分别传动第三传动轮1011和第五传动轮1014转动,第三传动轮1011和第五传动轮1014转动分别带动第一锥齿轮1012和第二锥齿轮1015转动,第一齿轮106啮合第三齿轮1027带动第二传动杆1026带动第十传动轮1025转动;第十传动轮1025转动同时带动第六传动轮1019和第八传动轮1022分别带动第七传动轮1020和第九传动轮1023转动,第七传动轮1020和第九传动轮1023转动分别带动第三锥齿轮1021和第四锥齿轮1024转动;当第一台板102和第二台板1016同时往一侧移动,带动第一锥齿轮1012和第二锥齿轮1015转动时分别与第五锥齿轮401和第六锥齿轮4016啮合时,第五锥齿轮401和第六锥齿轮4016转动,此时第七锥齿轮4021和第八锥齿轮4024同时不与第三锥齿轮1021和第四锥齿轮1024啮合;当第一台板102和第二台板1016同时往另一侧移动,带动第三锥齿轮1021和第四锥齿轮1024转动时分别与第七锥齿轮4021和第八锥齿轮4024啮合时,第七锥齿轮4021和第八锥齿轮4024转动,此时第五锥齿轮401和第六锥齿轮4016同时不与第一锥齿轮1012和第二锥齿轮1015啮合;则第一台板102和第二台板1016往一侧或者往另一侧移动时可以分别选择啮合第五锥齿轮401和第六锥齿轮4016,或者第七锥齿轮4021和第八锥齿轮4024转动;则可以带动错位翻堆机构4运行,在此过程中可以实现往复的错堆移动,配合错堆翻堆;当发汗好后,可以手动将第一插销板1028和第二插销板1029拉开,同时错位翻堆机构4收合好,在第一电动推杆103和第二电动推杆104伸缩,第三电动推杆1017和第四电动推杆1018伸缩使其第一台板102和第二台板1016接触位置同时移动到底架101两侧中部设置的t字形槽时,可以使其形成倒v字形的开口将茯苓滑动收集到收集台3内;实现了错堆移动,配合放卸茯苓;同时联动错位翻堆机构4运行。

所述,错位翻堆机构4还包括有第五锥齿轮401、第三传动杆402、第十一传动轮403、第一错位机构404、第三台板405、第四台板406、第二错位机构407、第五台板408、第六台板409、第三错位机构4010、第七台板4011、第八台板4012、第四错位机构4013、第十二传动轮4014、第四传动杆4015、第六锥齿轮4016、第五错位机构4017、第六错位机构4018、第十三传动轮4019、第五传动杆4020、第七锥齿轮4021、第十四传动轮4022、第六传动杆4023和第八锥齿轮4024;第三传动杆402外表面一侧与第三传动杆4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402外表面另一侧与第十一传动轮4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402外表面通过支撑杆与第一错位机构4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错位机构404通过皮带与第二错位机构407进行传动连接;第二错位机构407通过皮带与第三错位机构4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错位机构4010与第十四传动轮4022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错位机构4010通过支撑杆与第六传动杆4023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4023一侧与第十四传动轮4022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4023另一侧与第八锥齿轮402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错位机构404一侧与第三台板405进行插接;第一错位机构404另一侧与第四台板406进行插接;第三台板405与第四错位机构4013一侧进行插接;第四台板406与第四错位机构4013另一侧进行插接;第四错位机构4013与第十二传动轮4014进行传动连接;第四错位机构4013通过支撑杆与第四传动杆4015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4015一侧与第十二传动轮4014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4015另一侧与第六锥齿轮4016进行转动连接;第四错位机构4013通过皮带与第五错位机构4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五错位机构4017通过皮带与第六错位机构4018进行传动连接;第五台板408和第六台板409一侧均与第二错位机构407进行插接;第五台板408和第六台板409另一侧均与第五错位机构4017进行插接;第七台板4011和第八台板4012一侧均与第三错位机构4010进行插接;第七台板4011和第八台板4012另一侧均与第六错位机构4018进行插接;第六错位机构4018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4019进行传动连接;第六错位机构4018通过支撑杆与第五传动杆4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4020一侧与第七锥齿轮402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4020另一侧与第十三传动轮401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错位机构404、第二错位机构407、第三错位机构4010、第四错位机构4013、第五错位机构4017和第六错位机构4018均与底架101进行焊接。

第五锥齿轮401和第六锥齿轮4016被啮合时,分别带动第三传动杆402和第四传动杆4015分别带动第十一传动轮403和第十二传动轮4014转动;第十一传动轮403和第十二传动轮4014转动可以同时传动第一错位机构404和第四错位机构4013运行,第一错位机构404和第四错位机构4013运行同时配合第三台板405和第四台板406进行茯苓的翻堆;同样的,第一错位机构404传动第二错位机构407运行,第二错位机构407传动第三错位机构4010运行,第四错位机构4013传动第五错位机构4017运行,第五错位机构4017传动第六错位机构4018运行,第二错位机构407和第五错位机构4017运行同时配合第五台板408和第六台板409进行茯苓的翻堆;第三错位机构4010和第六错位机构4018运行同时配合第七台板4011和第八台板4012进行茯苓的翻堆;实现了多组同时对茯苓进行翻堆的效果,同时第三错位机构4010传动第十四传动轮4022带动第六传动杆4023带动第八锥齿轮4024空转,第六错位机构4018传动第十三传动轮4019带动第五传动杆4020带动第七锥齿轮4021和被啮合时空转,反之则第五锥齿轮401和第六锥齿轮4016空转;实现了对茯苓进行同时的翻堆,配合错位翻堆。

所述,第一错位机构404还包括有第十五传动轮40401、丝杆40402、固定板40403、从动架40404、第一连杆40405、第二连杆40406、第一齿杆40407、第二齿杆40408、第一滑轨40409、第二滑轨404010、第四齿轮404011、第五齿轮404012、第一弹性件404013、第一限位杆404014、第二弹性件404015、第二限位杆404016、第一齿条404017、第二齿条404018、第三齿条404019、第四齿条404020、第五齿条404021、第六齿条404022、环形框404023、第一弹簧伸缩杆404024、第六齿轮404025、第二弹簧伸缩杆404026和第七齿轮404027;第十五传动轮40401内部轴心与丝杆40402进行转动连接;丝杆40402外表面与固定板40403进行旋接;丝杆40402外表面与从动架40404进行旋接;从动架40404与第一连杆40405进行转动连接;从动架40404与第二连杆40406进行转动连接;从动架40404与环形框404023进行焊接;第一连杆40405与第一齿杆404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杆40406与第二齿杆404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杆40407与第一滑轨4040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40409与固定板40403进行焊接;第二齿杆40408与第二滑轨404010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404010与固定板40403进行焊接;第一齿杆40407与第四齿轮404011相互啮合;第二齿杆40408与第五齿轮404012相互啮合;第四齿轮404011内部轴心通过转轴贯穿于环形框404023与第二弹簧伸缩杆404026进行插接;第五齿轮404012相内部轴心通过转轴贯穿于环形框404023与第一弹簧伸缩杆404024进行插接;从动架40404一侧与第一弹性件404013进行套接;从动架40404另一侧与第二弹性件404015进行套接;从动架40404一侧与第一限位杆404014进行套接;从动架40404另一侧与第二限位杆404016进行套接;第一弹性件404013与第一限位杆404014进行套接;第二弹性件404015与第二限位杆404016进行套接;固定板40403一侧与第一齿条404017进行焊接;固定板40403另一侧与第四齿条404020进行焊接;固定板40403一侧与第二齿条404018和第三齿条404019进行焊接;固定板40403另一侧与第五齿条404021和第六齿条404022进行焊接;第一弹簧伸缩杆404024侧面设置有第六齿轮404025;第二弹簧伸缩杆404026侧面设置有第七齿轮404027;第三台板405与第一弹簧伸缩杆404024和第六齿轮404025进行插接;第四台板406与第二弹簧伸缩杆404026和第七齿轮404027进行插接;固定板40403与底架101相连接;固定板40403通过支撑杆与第三传动杆402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404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403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404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错位机构407进行传动连接。

所述,翻堆时第十五传动轮40401转动控制固定板40403上的丝杆40402转动,丝杆40402转动带动从动架40404带动第一连杆40405和第二连杆40406转动,同时环形框404023跟随往复移动,第一连杆40405和第二连杆40406转动同时带动第一齿杆40407和第二齿杆40408在第一滑轨40409和第二滑轨404010内滑动,滑动时第一齿杆40407和第二齿杆40408分别啮合第四齿轮404011和第五齿轮404012转动,第四齿轮404011和第五齿轮404012转动分别带动第一弹簧伸缩杆404024和第二弹簧伸缩杆404026在环形框404023上转动,转动时由于第一弹簧伸缩杆404024和第二弹簧伸缩杆404026在三角形槽的配合下会顺着槽移动,但是由于第一限位杆404014和第二限位杆404016是单向打开,在被第一限位杆404014和第二限位杆404016挡住时,第一弹簧伸缩杆404024和第二弹簧伸缩杆404026会同时带着第六齿轮404025和第七齿轮404027,第三台板405和第四台板406移动,在第六齿轮404025和第七齿轮404027触碰到第一齿条404017和第四齿条404020时,第三台板405和第四台板406被带动翻转,然后第一弹簧伸缩杆404024和第二弹簧伸缩杆404026移动到三角形最上方的槽内后,顺着垂直下滑,此时第三台板405和第四台板406会分别碰到第一限位杆404014和第二限位杆404016,同时第一弹性件404013和第二弹性件404015跟随转动,此时第一限位杆404014和第二限位杆404016打开,第三台板405和第四台板406分别在第一弹簧伸缩杆404024和第二弹簧伸缩杆404026的带动下往斜一字槽滑动,此时第一弹簧伸缩杆404024和第二弹簧伸缩杆404026移动到倒v字形槽的两侧,此时第六齿轮404025和第七齿轮404027分别触碰到第二齿条404018和第五齿条404021,当第三台板405和第四台板406分别在第一弹簧伸缩杆404024和第二弹簧伸缩杆404026的带动下从斜一字槽往上滑动时,第一弹簧伸缩杆404024和第二弹簧伸缩杆404026移动到倒v字形槽的上方,此时第六齿轮404025和第七齿轮404027分别触碰到第三齿条404019和第六齿条404022;则实现了带动第三台板405和第四台板406实现了双平行,v字形,八字形和一字型循环的翻堆效果。

所述,吸水机构5还包括有风机501、第一导流板502、第二导流板503、第一支撑架504和第二支撑架505;风机501侧面下方设置有第一导流板502;风机501侧面上方设置有第二导流板503;第二导流板503一侧与第一支撑架504进行焊接;第二导流板503另一侧与第二支撑架505进行焊接;风机501与底架10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架504和第二支撑架505下方均与底架101进行焊接;第一导流板502两侧均与底架101进行焊接。

风机501则可以通过第一导流板502;第一支撑架504和第二支撑架505上的第二导流板503配合,将风道压缩吸收;实现了高效的吸收水蒸气。

所述,第一错位机构404、第二错位机构407、第三错位机构4010、第四错位机构4013、第五错位机构4017和第六错位机构4018部件均相同。

可以同时实现错堆操作。

所述,固定板40403内上方两侧均设置有一个三角形环槽;固定板40403内下方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相对的一字型斜槽,并且三角形环槽和一字型斜槽之间贯通;固定板40403内下方中部设置有一个倒v字形槽。

可以配合带动第一弹簧伸缩杆404024和第二弹簧伸缩杆404026带动第三台板405和第四台板406的移动翻转。

所述,底架101两侧中部均设置有一个t字形槽,t字形槽相对一侧设置有一个滑槽;并且t字形槽下方一侧设置有一个一字型槽;第一插销板1028和第二插销板1029分别组合于滑槽内滑动,同时在t字形槽和一字型槽内限位移动。

可以配合实现打开第一台板102和第二台板1016进行卸料。

所述,当第一台板102和第二台板1016同时往一侧移动,带动第一锥齿轮1012和第二锥齿轮1015转动时分别与第五锥齿轮401和第六锥齿轮4016啮合时,第五锥齿轮401和第六锥齿轮4016转动,此时第七锥齿轮4021和第八锥齿轮4024同时不与第三锥齿轮1021和第四锥齿轮1024啮合;当第一台板102和第二台板1016同时往另一侧移动,带动第三锥齿轮1021和第四锥齿轮1024转动时分别与第七锥齿轮4021和第八锥齿轮4024啮合时,第七锥齿轮4021和第八锥齿轮4024转动,此时第五锥齿轮401和第六锥齿轮4016同时不与第一锥齿轮1012和第二锥齿轮1015啮合。

可以实现错位的联动。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