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储存功能的按摩美容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08703发布日期:2020-11-04 04:1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储存功能的按摩美容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美容仪相关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储存功能的按摩美容仪。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种各样的美容产品流行起来,以往的一些美容仪器实现的功能太过于单一,美容仪所具备的功能有待完善,且以往的美容仪不具有储存一些美容油液的功能,仅仅是一些简单的震动或者美白功能,还有这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储存功能的按摩美容仪,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储存功能的按摩美容仪,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储存功能的按摩美容仪,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的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左端壁上下对称滑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机体左侧外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左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机体外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右侧设置有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块右端贯穿向右延伸所述连接块至所述第一传动腔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左端弹簧连接有第一弹簧杆,所述第一弹簧杆左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左端固定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左端固定设置有按摩块,所述连接块左端设置有向左延伸且上下对称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两侧的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部滑动设置有通过弹簧与所述弹簧槽右端壁连接的第二弹簧杆,所述第二弹簧杆左端固定设置有万向节,所述万向节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左端固定设置有卡块,所述按摩块右端壁设置有向左延伸的环形的卡槽,所述第二连接杆延伸至所述卡槽内且所述卡块卡在所述卡槽内,所述按摩块内部设置有加热块,所述按摩块左端圆周阵列设置有按摩球,所述按摩块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按摩球间且位于所述加热块左侧的涂液槽,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弹簧杆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按摩块转动,所述按摩块转动的同时在所述万向节和所述联轴器的作用下始终贴合与皮肤表面;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震动装置,所述震动装置可带动所述连接块震动,从而带动所述按摩块震动;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震动装置下侧的储液装置,所述储液装置可存储美容油液且可在使用时挤压至所述按摩块左端面涂抹于皮肤表面并能够加快吸收;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震动装置右侧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为所述按摩装置和所述震动装置传递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震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左侧的第一套筒,上下两侧的所述连接轴右端对称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内转动设置有震动轴,所述震动轴端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震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偏心轮,所述震动轴外表面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偏心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之间的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和所述第一套筒之间通过支架互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使得所述第二锥齿轮和所述第一锥齿轮始终啮合;当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震动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偏心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震动轴震动,从而带动所述连接轴震动,从而带动所述连接块震动,从而使得所述按摩块震动。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震动装置下侧阵列的三个所述储液装置,每个所述储液装置结构功能相同,所述储液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下侧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通过管道与所述涂液槽连通,所述储液腔右端设置有连通所述机体外的储液口,所述储液腔顶壁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储液腔底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滑动设置有延伸所述储液腔且通过弹簧与所述储液腔左端壁连接的挤压板,所述挤压板顶部设置有通过弹簧连接并铰接在所述挤压板顶部的齿块,所述齿块可与所述齿条配合从而使得所述挤压板只能右移,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储液腔左侧的活塞腔,所述活塞腔与所述储液腔之间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部设置有单向开启的第一阀门,所述活塞腔内的气体只能压至所述储液腔内,所述活塞腔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左端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机体外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左端固定设置有通过弹簧与所述机体连接的按压块,所述活塞腔顶壁设置有与所述机体外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内部设置有单向开启的第二阀门,所述活塞腔内的气体只能从所述第二通道进入并只能从所述第一通道出。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右侧的电机,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电机右侧的第二传动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第二传动腔内,所述输出轴外表面固定设置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带轮,所述第二传动腔右端面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输出轴上侧且延伸至所述第一传动腔内与所述第一转轴花键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第一变速带轮,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花键配合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变速带轮右侧的花键轴,所述花键轴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变速带轮,所述第一变速带轮和所述第二变速带轮与所述带轮之间通过弹性皮带配合连接,所述花键轴右端固定设置有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传动腔右端壁连接的挡板,所述机体右端壁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右侧的旋钮,所述旋钮内部配合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二传动腔内与所述挡板接触的调节轴,所述旋钮转动时带动所述调节轴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所述挡板带动所述花键轴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带轮与所述第一变速带轮和所述第二变速带轮之间的传动比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转轴的转速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变所述按摩块的转速移动震动频率,从而达到调速的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储存功能的按摩美容仪,能够实现对皮肤按摩的同时还带有加热功能,同时该设备还设置有储存美容油液的腔室,可以随时的往皮肤上自动的涂抹,并且伴随加热以及震动按摩加快皮肤的吸收,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增强了美容效果,设备小巧方便可随身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储存功能的按摩美容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c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结合附图1-4所述的一种具有储存功能的按摩美容仪,包括机体10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10内部的第一传动腔63,所述第一传动腔63左端壁上下对称滑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机体10左侧外的连接轴15,所述连接轴15左端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机体10外的连接块16,所述连接块16右侧设置有按摩装置71,所述按摩装置71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块16右端贯穿向右延伸所述连接块16至所述第一传动腔63的第一转轴22,所述第一转轴22左端弹簧连接有第一弹簧杆25,所述第一弹簧杆25左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35,所述连接板35左端固定设置有联轴器36,所述联轴器36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7,所述第一连接杆37左端固定设置有按摩块29,所述连接块16左端设置有向左延伸且上下对称位于所述第一转轴22两侧的弹簧槽23,所述弹簧槽23内部滑动设置有通过弹簧与所述弹簧槽23右端壁连接的第二弹簧杆24,所述第二弹簧杆24左端固定设置有万向节26,所述万向节26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27,所述第二连接杆27左端固定设置有卡块34,所述按摩块29右端壁设置有向左延伸的环形的卡槽28,所述第二连接杆27延伸至所述卡槽28内且所述卡块34卡在所述卡槽28内,所述按摩块29内部设置有加热块33,所述按摩块29左端圆周阵列设置有按摩球30,所述按摩块29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按摩球30间且位于所述加热块33左侧的涂液槽32,所述第一转轴22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弹簧杆25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按摩块29转动,所述按摩块29转动的同时在所述万向节26和所述联轴器36的作用下始终贴合与皮肤表面;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63内的震动装置72,所述震动装置72可带动所述连接块16震动,从而带动所述按摩块29震动;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震动装置72下侧的储液装置73,所述储液装置73可存储美容油液且可在使用时挤压至所述按摩块29左端面涂抹于皮肤表面并能够加快吸收;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震动装置72右侧的传动装置74,所述传动装置74为所述按摩装置71和所述震动装置72传递动力。

有益地,所述震动装置72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22外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63内的第一锥齿轮21,所述第一转轴22外表面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21左侧的第一套筒19,上下两侧的所述连接轴15右端对称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63内的第二套筒13,所述第二套筒13内转动设置有震动轴12,所述震动轴12端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0,所述震动轴12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套筒13和所述第二锥齿轮20之间的偏心轮14,所述震动轴12外表面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偏心轮14和所述第二锥齿轮20之间的第三套筒17,所述第三套筒17和所述第一套筒19之间通过支架18互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架18使得所述第二锥齿轮20和所述第一锥齿轮21始终啮合;当所述第一转轴22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21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20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震动轴1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偏心轮1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震动轴12震动,从而带动所述连接轴15震动,从而带动所述连接块16震动,从而使得所述按摩块29震动。

有益地,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震动装置72下侧阵列的三个所述储液装置73,每个所述储液装置73结构功能相同,所述储液装置73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10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63下侧的储液腔53,所述储液腔53通过管道31与所述涂液槽32连通,所述储液腔53右端设置有连通所述机体10外的储液口56,所述储液腔53顶壁固定设置有齿条61,所述储液腔53底壁设置有滑槽54,所述滑槽54滑动设置有延伸所述储液腔53且通过弹簧与所述储液腔53左端壁连接的挤压板55,所述挤压板55顶部设置有通过弹簧连接并铰接在所述挤压板55顶部的齿块62,所述齿块62可与所述齿条61配合从而使得所述挤压板55只能右移,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储液腔53左侧的活塞腔52,所述活塞腔52与所述储液腔53之间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一通道58,所述第一通道58内部设置有单向开启的第一阀门60,所述活塞腔52内的气体只能压至所述储液腔53内,所述活塞腔52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块51,所述活塞块51左端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机体10外的活塞杆50,所述活塞杆50左端固定设置有通过弹簧与所述机体10连接的按压块49,所述活塞腔52顶壁设置有与所述机体10外连通的第二通道57,所述第二通道57内部设置有单向开启的第二阀门59,所述活塞腔52内的气体只能从所述第二通道57进入并只能从所述第一通道58出。

有益地,所述传动装置74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10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63右侧的电机11,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电机11右侧的第二传动腔38,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48延伸至所述第二传动腔38内,所述输出轴48外表面固定设置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38内的带轮47,所述第二传动腔38右端面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输出轴48上侧且延伸至所述第一传动腔63内与所述第一转轴22花键连接的第二转轴39,所述第二转轴39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38内的第一变速带轮40,所述第二转轴39外表面花键配合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变速带轮40右侧的花键轴43,所述花键轴43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变速带轮42,所述第一变速带轮40和所述第二变速带轮42与所述带轮47之间通过弹性皮带41配合连接,所述花键轴43右端固定设置有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传动腔38右端壁连接的挡板44,所述机体10右端壁转动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38右侧的旋钮46,所述旋钮46内部配合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二传动腔38内与所述挡板44接触的调节轴45,所述旋钮46转动时带动所述调节轴45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所述挡板44带动所述花键轴43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带轮47与所述第一变速带轮40和所述第二变速带轮42之间的传动比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转轴39的转速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变所述按摩块29的转速移动震动频率,从而达到调速的效果。

本实施例所述固定连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螺栓固定、焊接等方法。

整个装置的机械动作的顺序:当本发明的设备工作时,启动所述电机11,从而带动所述输出轴48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带轮47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变速带轮40和所述第二变速带轮4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转轴39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转轴2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弹簧杆25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按摩块29转动,所述按摩块29转动的同时在所述万向节26和所述联轴器36的作用下始终贴合与皮肤表面;在所述第一转轴22转动的同时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21转动,从而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20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震动轴1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偏心轮1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震动轴12震动,从而带动所述连接轴15震动,从而带动所述连接块16震动,从而使得所述按摩块29震动,达到按摩的效果;使用者可通过旋转所述旋钮46,从而使得所述调节轴45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所述挡板44带动所述花键轴43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带轮47与所述第一变速带轮40和所述第二变速带轮42之间的传动比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转轴39的转速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变所述按摩块29的转速移动震动频率,从而达到调速的效果;使用者可通过按压所述按压块49,从而使得所述活塞杆50带动所述活塞块51右移,从而使得所述活塞腔52内的气体进入所述储液腔53内从而使得所述储液腔53内的美容油液通过所述管道31流至所述涂液槽32内,在所述按摩块29的旋转和震动以及所述加热块33的加热下使得皮肤加快吸收,从而达到美容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