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敷鼻炎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889630发布日期:2020-11-10 18:12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中药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敷鼻炎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鼻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过敏性鼻炎最为常见,在我国多个沙漠边缘地区,近几十年来广泛种植沙蒿以防风固沙治理当地沙漠环境,而这些地方成为了过敏性鼻炎的重灾区,例如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区。据有关报告显示在宁夏地区5~70岁常住居民ar患病率为13.06%,其中男性13.40%,女性12.77%。鼻炎尽管不会危及生命,在临床上所引起的鼻部症状(鼻痒、鼻塞、流清涕、阵发性喷嚏)、眼部症状(眼痒、灼热感、流泪、眼充血、结膜炎)及严重相关时引起的相关器官症状(支气管哮喘、中耳炎等)可导致睡眠紊乱、食欲减退、全身乏力、疲劳、情绪失调、注意力减退和学习障碍,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工作和学习,使生活质量下降。尤其儿童会因此影响学习成绩,严重者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甚至影响到颌面部发育。

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鼻炎的药物种类繁多,但治疗效果参差不齐。内服药治疗周期长,长期服用容易对人体的五脏六腑产生副作用;单一类的外敷中草药在配方上不够完善,治疗效果欠佳,治愈率较低。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外敷鼻炎膏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外敷鼻炎膏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服药治疗周期长,长期服用容易对人体的五脏六腑产生副作用;单一类的外敷中草药在配方上不够完善,治疗效果欠佳,治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外敷鼻炎膏,所述外敷鼻炎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细辛3~10份、黄芩5~15份、荆芥3~5份、防风3~10份、白芷5~15份、苍耳子3~10份、黄芪10~30份、白术5~20份、桂枝5~10份、石菖蒲3~15份、鹅不食草3~10份。

优选地,所述外敷鼻炎膏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细辛3~6份、黄芩5~10份、荆芥3~4份、防风3~6份、白芷5~10份、苍耳子3~6份、黄芪10~20份、白术5~10份、桂枝5~7份、石菖蒲3~10份、鹅不食草3~5份。

优选地,所述外敷鼻炎膏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细辛6~10份、黄芩10~15份、荆芥4~5份、防风6~10份、白芷10~15份、苍耳子6~10份、黄芪20~30份、白术10~20份、桂枝7~10份、石菖蒲10~15份、鹅不食草5~10份。

一种外敷鼻炎膏的制备方法,基于上述任意一种外敷鼻炎膏,包括如下步骤:

s1:对所述外敷鼻炎膏的原料进行配伍,将配伍后的所述外敷鼻炎膏的原料混匀后研磨成药粉备用;

s2:将所述药粉用筛网筛分,将通过所述筛网的过滤药粉装袋备用;

s3:将所述过滤药粉倒入杯体,在所述杯体中加入蜂蜜,在温度20℃-26℃的室温下搅拌10-15分钟后得药膏状的鼻炎膏,将所述鼻炎膏密封待用;

s4:将所述步骤s3中所得的所述鼻炎膏在温度为18℃-25℃的室温下放置至少72小时,即得所述外敷鼻炎膏。

优选地,所述过滤药粉与所述蜂蜜的重量比为3:1。

优选地,所述筛网的目数为10目。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外敷鼻炎膏以鼻炎由于鼻腔黏膜充血肿胀而导致的病灶为依据,在组份中加入细辛、黄芩、防风、白芷、苍耳子、黄芪、鹅不食草等可以通窍解热、消炎消肿的药材,能够有效减退患者鼻塞、打喷嚏、头痛、嗅觉减弱等症状,而且能够起到通窍的作用。在外敷鼻炎膏中加入的蜂蜜中含有过氧化氢类等抗菌成分,可以对鼻腔内进行抗菌。同时蜂蜜中还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在鼻腔内被吸收后能够改善鼻腔内的血液循环,舒张鼻腔内的血管。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外敷鼻炎膏的制备方法,效果如上。

由此可见,本申请提供的外敷鼻炎膏及其制备方法充分考虑了单味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制备成可以外敷的鼻炎膏,不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治愈率高,而且只需涂抹于鼻腔内,避免了内服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外敷鼻炎膏及其制备方法,可以解决内服药治疗周期长,长期服用容易对人体的五脏六腑产生副作用;单一类的外敷中草药在配方上不够完善,治疗效果欠佳,治愈率较低的的问题。

一种外敷鼻炎膏,外敷鼻炎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细辛3~10份、黄芩5~15份、荆芥3~5份、防风3~10份、白芷5~15份、苍耳子3~10份、黄芪10~30份、白术5~20份、桂枝5~10份、石菖蒲3~15份、鹅不食草3~10份。

具体的,本外敷鼻炎膏所采用的各原料组分的药性如下:

细辛:又名华细辛,细辛既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又能通窍,温肺化饮。

荆芥: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具有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的功效,能够起到抗炎镇痛,抗过敏的作用。

防风: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具有胜湿止痛,止痉,止风湿痹痛,止风疹瘙痒的功效,还可以起到抗菌、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白芷:具有治疗头痛鼻塞、燥湿止带、祛风止痒的功效,能够起到抗炎、抗菌的作用,可以治疗伤风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苍耳子: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疥癣的功效。同时具有抗菌的作用,能够治疗风寒,鼻塞,疼痛等症状。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敛汗,托疮排脓,利水消肿的功效。同时还具有以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能够治疗治疗水肿。

桂枝:桂枝的功效大致可以分为和营、通阳、利水、行瘀、补中、散寒等,同时具有扩张血管、抗菌、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具有加强温经通痹,通心开窍之功。

石菖蒲:具有化湿和胃、除痰开窍、去湿止痒、散寒除痹的功效,能够起到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抗菌、去湿的作用。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中药原料细辛、荆芥、防风、白芷、苍耳子、黄芪白术、桂枝、石菖蒲是已经提前预处理的中药材,它们可以直接作为本申请提供的外敷鼻炎膏的原料进行制备。在对中药原料预处理中包括有净选、洗药、切制、炮制等步骤,其中净选中使用的设备有筛药机、风选机、去石机,在洗药中使用滚筒式西药机、籽实类药材清洗机等设备,在切制中使用剁刀式切药机、转盘式切药机等设备,在炮制中使用炒药机、煅药炉等设备。

具体的,在对外敷鼻炎膏的原料按照重量份进行配料时,优选地,该外敷鼻炎膏,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细辛3~6份、黄芩5~10份、荆芥3~4份、防风3~6份、白芷5~10份、苍耳子3~6份、黄芪10~20份、白术5~10份、桂枝5~7份、石菖蒲3~10份、鹅不食草3~5份。在实际原料配伍时,外敷鼻炎膏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细辛6份、黄芩10份、荆芥4份、防风6份、白芷10份、苍耳子6份、黄芪20份、白术10份、桂枝7份、石菖蒲10份、鹅不食草5份重量份的原料。

对本发明提供的外敷鼻炎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外敷鼻炎膏的原料进行配伍,将配伍后的外敷鼻炎膏的原料混匀后研磨成药粉备用;

s2:将药粉用筛网筛分,将通过筛网的过滤药粉装袋备用;

s3:将过滤药粉倒入杯体,在杯体中加入蜂蜜,在温度20℃-26℃的室温下搅拌10-15分钟后得药膏状的鼻炎膏,将鼻炎膏密封待用;

s4:将步骤s3中所得的鼻炎膏在温度为18℃-25℃的室温下放置至少72小时,即得外敷鼻炎膏。

具体的,上述外敷鼻炎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外敷鼻炎膏的原料进行配伍,将配伍后的外敷鼻炎膏的原料混匀后研磨成药粉备用;

在实际配伍时,使用计量称等计量装置对需要的原料进行称取,将足量的原料放入容器内进行混匀,混匀后的原料放入研磨器中使用研磨棒、研磨机等工具进行研磨。研磨后的原料可以达到细胞破壁,加快释放和吸收的作用,能够提高药效。

s2:将药粉用筛网筛分,将通过筛网的过滤药粉装袋备用;

将s1中研磨成的药粉使用筛网进行筛分,优选地,步骤s2中的筛网的目数为10目。将通过筛网的药粉进行装袋,将未通过筛网的药粉留用,以备下次重复使用。

s3:将过滤药粉倒入杯体,在杯体中加入蜂蜜,在温度20℃的室温下搅拌10分钟后得药膏状的鼻炎膏,将鼻炎膏密封待用;

将袋中的过滤药粉倒入一杯体中,杯体的容量要保证能够容纳下制备的外敷鼻炎膏,在杯体中加入蜂蜜,蜂蜜具有舒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同时还起到抗菌、止咳的作用。根据多次实验验证结果确定,优选地,步骤s3中的过滤药粉与蜂蜜的重量比为3:1。在室内温度为26℃的情况下将杯体中的混合物进行搅拌10分钟,得到药膏状的鼻炎膏需要密封后待用。

s4:将步骤s3中所得的鼻炎膏在温度为18℃的室温下放置至少72小时,即得外敷鼻炎膏。

在实际制备时,将得到的药膏状的鼻炎膏在室内温度为18℃的空间内放置70小时。当过了放置时间后,得到本发明提供的外敷鼻炎膏。

具体的,在对外敷鼻炎膏的原料按照重量份进行配料时,优选地,外敷鼻炎膏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细辛6~10份、黄芩10~15份、荆芥4~5份、防风6~10份、白芷10~15份、苍耳子6~10份、黄芪20~30份、白术10~20份、桂枝7~10份、石菖蒲10~15份、鹅不食草5~10份。在实际原料配伍时,外敷鼻炎膏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细辛10份、黄芩15份、荆芥5份、防风10份、白芷15份、苍耳子10份、黄芪30份、白术20份、桂枝10份、石菖蒲15份、鹅不食草10份。

对上述外敷鼻炎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外敷鼻炎膏的原料进行配伍,将配伍后的外敷鼻炎膏的原料混匀后研磨成药粉备用;

s2将药粉用筛网筛分,将通过筛网的过滤药粉装袋备用;

将通过筛网的药粉进行装袋,将未通过筛网的药粉留用,以备下次重复使用。

s3将过滤药粉倒入杯体,在杯体中加入蜂蜜,在温度25℃的室温下搅拌15分钟后得药膏状的鼻炎膏,将鼻炎膏密封待用;

将袋中的过滤药粉倒入一杯体中,杯体的容量要保证能够容纳下制备的外敷鼻炎膏,在杯体中加入蜂蜜,为了提高药效,优选地,步骤s3中的过滤药粉与蜂蜜的重量比为3:1。在室内温度为26℃的情况下将杯体中的混合物进行搅拌10分钟,得到药膏状的鼻炎膏需要密封后待用。

s4将步骤s3中所得的鼻炎膏在温度为18℃-25℃的室温下放置至少72小时,即得外敷鼻炎膏。

在实际制备时,将得到的药膏状的鼻炎膏在室内温度为25℃的空间内放置72小时。当过了放置时间后,得到本发明提供的外敷鼻炎膏。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的外敷鼻炎膏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清洗过双手后,用小拇指粘取本鼻炎膏,涂抹在鼻腔内。(用小拇指是考虑到人的手指在涂抹过程中感觉舒适,不会伤及鼻腔膜,同时涂抹会均匀。如果用棉签涂抹,会因为用力轻重难以把握,容易引起鼻腔膜受伤和涂抹不均匀。)

其次,由于使用鼻炎膏后会出现流清涕、打喷嚏,所以在涂抹完成后,用药用棉球置入鼻孔。一方面减缓流清涕、打喷嚏状况,同时增加药膏在鼻腔停留的时间,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为了提高对症状严重患者的药效,优选地,在使用外敷鼻炎膏时每日至少涂抹三次,至少涂抹十天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在该外敷鼻炎膏时应避免在睡觉前使用,以免影响睡眠。在患者的鼻炎症状环节后,要坚持涂抹十天以上,从而对鼻腔膜进行修复,同时因为鼻炎对肺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坚持涂抹可以清痰止咳,让肺部更舒适。同时使用本外敷鼻炎膏的注意事项为:使用期间应经常佩戴口罩、使用期间应忌食辛辣食物、使用期间减少抽烟和饮酒。涂抹在鼻腔内的外敷鼻炎膏,直接在病灶部位采用外敷方式用药,既能达到发挥药效的作用,同时对患者的身体、工作、生活不会产生不良影响。针对就诊的鼻炎患者完整的资料统计,已经治愈的进行完整的跟踪反馈。在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就诊的鼻炎患者数据如下:确诊患者140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61例,年龄8-69岁,治疗时间最长为1个月,最短为10天,治疗后分别记录了10天、20天、30天、2个月、6个月、1年复诊的病情变化,有效率为97.32%。

案例一:患者男性,56岁,2017年患鼻炎,症状:鼻塞、鼻痒、干燥,尤其在夜间睡眠时鼻子堵塞、发痒、口舌干燥,需多次饮水达500毫升以上,严重影响睡眠,白天不能使用空调和电扇,目视阳光和灯光都会出现流清涕、打喷嚏。起床后就会不停流清涕、打喷嚏。引发头痛乏力,影响正常生活、工作。

该患者在使用本外敷鼻炎膏后,十五分钟后感觉鼻子通气有舒畅感,每日在鼻腔内涂抹3次,一周后夜间鼻炎症状逐渐消失,夜间喝水次数减少,鼻塞、鼻痒、口舌干燥逐步缓解。二十天后,只是在白天出现因气温变化感觉有鼻痒现象,三十天后,鼻炎症状消失,睡眠质量明显好转,头痛乏力得到很好的改善。半年后复诊,未再复发。

案例二:患者女性,50岁,患鼻炎多年,尤其在在春天的花粉季,和秋天的沙蒿季最为明显,经常在做饭时会因为呼吸到面粉而流清涕、打喷嚏,同时还伴随有头痛、嗜睡等病症。

该患者在使用本外敷鼻炎膏后,三天后鼻腔内的干燥感消失,流清涕、打喷嚏的数量和次数逐步减少,此后每天坚持早中晚外敷涂抹鼻炎膏,一个月后鼻炎症状消失,头痛、嗜睡症状明显好转,一年后复诊,未再复发。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外敷鼻炎膏以鼻炎由于鼻腔黏膜充血肿胀而导致的病灶为依据,在组份中加入细辛、黄芩、防风、白芷、苍耳子、黄芪、鹅不食草等可以通窍解热、消炎消肿的药材,能够有效减退患者鼻塞、打喷嚏、头痛、嗅觉减弱等症状,而且能够起到通窍的作用。在外敷鼻炎膏中加入的蜂蜜中含有过氧化氢类等抗菌成分,可以对鼻腔内进行抗菌。同时蜂蜜中还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在鼻腔内被吸收后能够改善鼻腔内的血液循环,舒张鼻腔内的血管。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外敷鼻炎膏的制备方法,效果如上。

由此可见,本申请提供的外敷鼻炎膏及其制备方法充分考虑了单味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制备成可以外敷的鼻炎膏,不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治愈率高,而且只需涂抹于鼻腔内,避免了内服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含本申请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实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