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69431发布日期:2020-12-29 13:07阅读:56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5g技术的成熟,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我们都可以与这个世界保持不间断的联系。可穿戴设备就是一种人与世界互联的重要手段,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用户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饮食等数据,通过数据可以了解自己是否健康生活。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有限,难以满足较长时间工作的需求。在可穿戴设备的电量较低的情况下,用户必须摘下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进而导致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模组检测中断。可见,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存在无法较长时间进行持续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可穿戴设备无法较长时间地进行工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部、连接带和可拆分模组,所述连接带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所述主体部包括功能模组和第一电池,所述可拆分模组与所述主体部可拆卸相连,所述可拆分模组包括第二电池,在所述可拆分模组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电池与所述功能模组电连接,在所述可拆分模组与所述主体部分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功能模组电连接,其中:

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按键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可拆分模组或所述主体部上,所述按键包括第一定位部,所述可拆分模组或所述主体部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按键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可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部转动至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可拆分模组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定位配合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所述按键受到外力的情况下,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部转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分离,且所述可拆分模组与所述主体部可分离。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对背景技术中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可拆分模组与主体部可拆卸相连,根据可拆分模组与主体部处于相连或分离的状态,功能模组由不同的部件为其供电。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按键组件,按键组件用于控制可拆分模组和主体部处于连接状态或分离状态,按键组件包括按键与第一弹性件,按键包括第一定位部,可拆分模组或主体部设置有第二定位部,随着按键的转动,可拆分模组与主体部的连接情况发生改变。

第一弹性件驱动第一定位部转动至第一位置,此时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定位配合,此时可拆分模组与主体部相连,第二电池能够为功能模组提供电量。当第二电池的电量耗尽时,第二电池拆卸下来进行充电,按键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可驱动第一定位部转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分离,进而可拆分模组与主体部可分离,第一电池与功能模组电连接,这样第一电池能够保证功能模组继续正常工作。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中可拆分模组包括第二电池,在可拆分模组与主体部相连的情况下,且第二电池与功能模组电连接,从而使得功能模组能够运行;在可拆分模组与主体部分离的情况下,分离后的可拆分模组能够去充电以补充电能,第一电池与功能模组电连接,从而使得功能模组能够继续运行,进而使得可穿戴设备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持续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在一种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可拆分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可拆分模组装配到主体部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可拆分模组从主体部脱离时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可拆分模组中按键帽与按键杆部拆卸相连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中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主体部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按键在一个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按键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可拆分模组与主体部分离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主体部、110-功能模组、120-容纳槽、130-铰接孔、140-第二定位部、150-定位凹陷;

200-连接带;

300-可拆分模组、310-第一显示屏、320-定位凸起;

400-按键组件、410-按键、411-第一定位部、412-按键帽、413-按键杆部、414-拨动块、415-铰接轴、416-按键本体、4161-容纳空间、4162-穿孔、420-第一弹性件;

500-连接轴;

600-第一紧固件;

700-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所公开的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部100、连接带200和可拆分模组300。

主体部100是可穿戴设备的主体部件,用于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基本功能,连接带200与主体部100相连,连接带200能够实现可穿戴设备在用户身上的佩戴。

主体部100包括功能模组110和第一电池,功能模组110是实现可穿戴设备功能的关键部件,功能模组110的种类和功能有多种,功能模组110可以作为控制部件,控制可穿戴设备正常工作,功能模组110也可以用来测量用户在穿戴可穿戴设备时的健康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功能模组110的种类和功能不作具体限制。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功能模组110为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生理数据,例如睡眠、呼吸等数据,进而有助于对用户的健康状况做出判断。下文所述的功能模组110均以传感器为例。第一电池能够作为功能模组110的供电部件,保障功能模组110正常工作。

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可拆卸相连,可拆分模组300包括第二电池,根据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不同的连接情况,可穿戴设备能够由不同的设备供电。在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相连的情况下,第二电池与功能模组110电连接,此时由第二电池为功能模组110供电,使得功能模组110能够进行工作。在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分离的情况下,第二电池不再为功能模组110供电,此时第一电池与功能模组110电连接,第一电池能够为功能模组110供电,进而功能模组110能够继续工作。

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按键组件400,按键组件400用于控制可穿戴设备的一些相关功能,按键组件400包括按键410和第一弹性件420,在装配过程中,按键410与第一弹性件420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按键组件400的结构。按键410转动地设置于可拆分模组300或主体部100上,通过转动,按键410可以在可拆分模组300或主体部100上活动,对于按键410的具体设置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按键410包括第一定位部411,可拆分模组300或主体部100设置有第二定位部140,本申请对于第二定位部140的具体设置位置不作限制。

通过第一定位部411与第二定位部140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之间的连接与拆卸。按键410与第一弹性件420相连,当按键410转动时,第一弹性件420随之发生形变,第一弹性件420的种类有多种,例如弹簧、弹性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第一弹性件420可驱动第一定位部411转动至第一位置,在第一定位部411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可拆分模组300通过第一定位部411与第二定位部140的定位配合与主体部100相连,此时由第二电池为功能模组110供电。当第二电池中的电量耗尽时,需要第一电池为功能模组110供电,而第二电池可拆卸下来并对其进行充电,此时,按键410受到外力的情况下,驱动第一定位部411转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一定位部411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定位部140与第一定位部411分离,且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可分离,接着由第一电池来确保功能模组110正常工作进而确保可穿戴设备能够有效地工作。

如图4至图6所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140为开设在主体部100上的定位凹陷,第一定位部411可伸至定位凹陷内,从而实现与其定位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对背景技术中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可拆卸相连,根据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处于相连或分离的状态,功能模组110由不同的部件为其供电。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按键组件400,按键组件400用于控制可拆分模组300和主体部100处于连接状态或分离状态,按键组件400包括按键410与第一弹性件420,按键410包括第一定位部411,可拆分模组300或主体部100设置有第二定位部140,随着按键410的转动,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的连接情况发生改变。

第一弹性件420可驱动第一定位部411转动至第一位置,此时第一定位部411与第二定位部140定位配合,此时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相连,第二电池能够为功能模组110提供电量。当第二电池的电量耗尽时,第二电池拆卸下来进行充电,在按键410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外力驱动第一定位部411转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第二定位部140与第一定位部411分离,进而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可分离,这样第一电池能够保证功能模组110继续正常工作。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中可拆分模组300包括第二电池,在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相连的情况下,且第二电池与功能模组110电连接,从而使得功能模组110能够运行;在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分离的情况下,分离后的可拆分模组300能够去充电以补充电能,第一电池与功能模组110电连接,从而使得功能模组110能够继续运行,进而使得可穿戴设备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持续工作。

为了使按键410的转动较为灵活,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之间的连接或拆卸操作较为轻松,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按键410可以为两个,两个按键410可以交叉设置,在具体的装配过程中,两个按键410通过穿过其交叉位置的连接轴500与可拆分模组300转动相连,第一紧固件600与连接轴500固定装配,防止按键410从连接轴500上脱落,第一紧固件600的种类有很多,可以是螺钉,也可以是螺栓、螺杆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第一弹性件420的一端连接于一个按键410上,第一弹性件420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按键410上。通过这种装配方式,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之间的连接结构较为稳定,在拆卸时的操作也较为方便。

此外,按键410可以包括按键帽412和按键杆部413,在具体的装配过程中,按键杆部413可以通过连接轴500与可拆分模组300转动相连,此种结构下,按键杆部413较容易形成较为细长的结构,有利于减少占用的空间,而按键帽412具有较大的面积,进而方便用户的操控。

具体的,按键帽412与按键杆部413的一端相连,按键杆部413的另一端包括第一定位部411,在第一弹性件420的驱动下,第一定位部411移动到第一位置,与第二定位部140定位装配,进而可以实现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之间的连接。第一弹性件420可以连接在两个按键410的按键杆部413之间,在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分离的情况下,用户给按键410施加力的作用,进而可以驱动第一定位部411转动至第二位置,通过上述方式,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之间的连接结构较为紧凑,二者进行连接与拆卸的操作也较为简单。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按键帽412可以与按键杆部413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按键帽412可以与按键杆部413可拆卸相连。在按键帽412与按键杆部413为一体式结构的情况下,按键410的结构简单,安装步骤较少,方便制造。在按键帽412与按键杆部413可拆卸相连的情况下,当某一零部件出现问题时,易于维修人员替换维修。

上文中,按键410可移动地设置。请参考图8至图13,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按键410可以转动地设置于主体部100上,可拆分模组300设置有第二定位部140,第一弹性件420可以连接于按键410与主体部100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部411移动到不同的位置,可以实现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之间的连接与拆卸。在第一定位部411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定位部140定位于主体部100与第一定位部411之间,此时按键410处于扣合状态,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相连,可拆分模组300中的第二电池为可穿戴设备提供电能。在第一定位部411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定位部411与第二定位部140避让配合,此时按键410处于打开状态,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处于分离状态,主体部100中的第一电池为可穿戴设备提供电能。

具体的,主体部100可以开设有容纳槽120,在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相连的情况下,可拆分模组300可至少部分位于容纳槽120内。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按键410设置在容纳槽120的第一端,第二定位部140设置在可拆分模组300的第一端,容纳槽120的第二端的侧壁可以开设有定位凹陷150,可拆分模组300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有定位凸起320,在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相连的情况下,定位凸起320与定位凹陷150在容纳槽120的槽口方向定位配合,从而实现对可拆分模组300的第二端的定位,按键410通过第一定位部411和第二定位部140之间的配合,从而实现对可拆分模组300的第二端的定位。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按键410还可以包括拨动块414,随着拨动块414的转动,可以驱动可拆分模组300进行移动。具体的,在给按键410施加力的情况下,按键410可以进行运动,拨动块414可随按键410转动,进而拨动块414可驱动可拆分模组300脱离主体部100。拨动块414的材质有多种,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拨动块414可以为硅胶材质,进而拨动块414具有一定的形变量,拨动块414可以随按键410转动并产生形变,进而可以驱动可拆分模组300脱离主体部100,驱动结束后,拨动块414恢复形变,不易受到碰损。

按键410可以包括铰接轴415,按键410通过铰接轴415可以转动地安装于主体部100上。通过上述方式,按键410的转动过程受到的阻力较小,转动较为轻松。

为了使按键组件400的结构较为稳定,按键410可以包括按键本体416和两个铰接轴415,两个铰接轴415可以更好地稳定按键本体416与主体部100之间的连接结构,两个铰接轴415与按键本体416相连,按键410可以通过两个铰接轴415与主体部100转动相连,第一弹性件420可以为套设在铰接轴415上的扭簧。在此种情况下,两个铰接轴415可以与主体部100的对应位置转动相连,在用户按下按键410时,会给按键410施加力的作用,用户施加的作用力能够克服扭簧的弹力,进而使得按键410发生转动,继而使得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分离;在用户安装可拆分模组300之后,可拆分模组300定位于主体部100与第一定位部411之间。在此种情况下,扭簧施加的弹力能够使得第一定位部411压紧可拆分模组300,进而使得可拆分模组300更稳定地处于主体部100与第一定位部411之间。

具体的,按键本体416与两个铰接轴415可以固定相连,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活动相连。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按键本体416可以开设有容纳空间4161和与容纳空间4161连通的两个穿孔4162,各铰接轴415可以移动地设置在一个穿孔4162中,铰接轴415通过穿孔4162伸出至容纳空间4161之外的部位套设有扭簧,此外,容纳空间4161内可以设置有第二弹性件700,第二弹性件700可以沿其伸缩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铰接轴415相连,主体部100开设有容纳槽120,容纳槽120的内壁开设有铰接孔130,铰接轴415与铰接孔130转动配合。通过上述方式,当给按键410施加力的作用时,按键410可以绕铰接轴415转动,拨动块414可以将可拆分模组300推出,当可拆分模组300需要放回可穿戴设备内时,按键410可以在扭簧的作用下转动,从而实现弹性复位,继而实现对可拆分模组300的弹性压紧。

与此同时,第二弹性件700能够使得两个铰接轴415在安装的过程中向着各自的穿孔4162中回缩,进而减小铰接轴415的伸出长度,继而方便使得铰接轴415伸至相应的铰接孔130中或从相应的铰接孔130中撤离,很显然,此种装配关系更有利于按键410的拆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拆分模组300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屏310,主体部100可以包括第二显示屏,第一显示屏310和第二显示屏均可以显示功能模组110检测出的数据信息以供用户观察。为了保证两个显示屏的显示色彩和亮度,显示屏可以选择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屏幕,当然也可以选择其它材质的屏幕,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根据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之间处于的状态不同,可穿戴设备中使用的显示屏不同,在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相连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屏310与功能模组110电连接,此时由第一显示屏310与可穿戴设备进行数据连接,功能模组110检测到的数据可以直接在第一显示屏310上显示,以便用户的查看。在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分离的情况下,第二显示屏与功能模组110电连接,此时由第二显示屏直接显示功能模组110检测到的用户的身体数据。此种结构的可穿戴设备具备较强的显示能力,无论可拆分模组300处于安装状态还是拆卸状态,均不影响显示。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相连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屏310覆盖于第二显示屏上。通过上述方式,第一显示屏310为第二显示屏提供一层防护,进而可以保护可穿戴设备中的精密部件,同时可穿戴设备的结构设计较为整齐、美观。第一显示屏310的材料有多种,由于第一显示屏310在外部,为了避免发生碰损,第一显示屏310可以选择材质坚固的材料,例如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转换)硬屏,当然可以是其它材质的显示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上文所述,在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相连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屏310与功能模组110电连接,第二电池可以为功能模组110供电,以保证功能模组110可以正常工作,在第二电池电量耗尽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二电池拆卸下来并为其充电,此时由第一电池为功能模组110供电。通过此过程我们可以知道,第二电池能够通过拆卸去充电来补充电能,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第一电池在供电的过程中也会耗电,也会存在电量耗尽的情况。基于此,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第二电池与功能模组110电连接的情况下,第一电池可以为可拆卸电池,第一电池能够被拆卸掉,进而去充电。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相连的情况下,第二电池与第一电池可以充电电连接,在此种情况下,第二电池能够在为功能模组110供电的同时,顺带可以为第一电池进行充电,进而补充第一电池的电能损耗。

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中,主体部100可以与连接带200形成穿戴空间,功能模组110设置在主体部100朝向穿戴空间的一侧,进而在用户穿戴可穿戴设备时,功能模组110可以接触到用户皮肤,有助于对用户的健康数据进行较为精确的检测。在可拆分模组300与主体部100相连的情况下,可拆分模组300连接在主体部100背离穿戴空间的一侧。通过背离的设置方式,可以避免功能模组110与可拆分模组300相互干扰,进而功能模组110可以有效地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有多种,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