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可调节负压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61752发布日期:2020-12-04 13:5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可调节负压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次性的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国专利cn109173009a中公开了一种引流管防脱固定装置,并具体公开了:由固定底座、引流管固定套构成,所述的引流管固定套设在固定底座上,所述的引流管固定套为两个半圆管套,所述的两个半圆管套可通过绑扎带进行绑扎在一起;所述的引流管固定套的一个半圆管套的对接断面处上设有对接卡扣、另一个半圆管套的对接断面处上设有对接卡槽;所述的引流管固定套的套内壁上设有引流管固定倒刺,以防止因引流管因牵扯被拔出。所述的引流管固定套的外壁上部设有螺纹,所述的螺纹上设有引流管套固定圈套,所述的引流管套固定圈套上设有引流管套固定圈,引流管套固定圈套内设有内螺纹。采用上述专利的防脱固定装置,能够实现将引流管固定在人体上。但是上述专利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其固定套套在引流管上并固定再皮肤上之后,会对引流管有引导作用,即使引流管具有一定的柔性,也会导致引流管插入皮肤的部分发生部分角度改变导致引流管的位置发生位移。或者,当需要调整引流管的位置时候,由于固定套将引流管抱死导致不能进行位置调整。

在中国专利cn105079894b中公开了一种易固定引流管,并具体公开了:所述易固定引流管包括用于置入体腔用于引流体腔内气体或液体的引流管本体及埋置在引流管本体管壁内用于固定引流管的固定导丝。所述引流管管壁上沿固定导丝走向设置若干固定凹孔并贯穿多个固定凹孔设置用于临时容纳固定导丝的导丝埋置腔,所述固定导丝贯穿多个固定凹孔埋置在导丝埋置腔内,固定导丝能与引流管临时固定。手术中埋置引流管需要固定时可将缝线围绕固定导丝穿过与固定导丝交叉的固定凹孔两侧半孔并将锋线缝扎固定在周围组织上,使引流管位置不会移位,保证良好的引流效果。上述专利中存在的缺陷是:结构复杂,需要在引流管的管壁上设置固定凹孔,并且这样设置之后导致引流管制造成本提高。另外,上述专利中的固定导丝采用缝线缠绕固定并单独将固定导丝缝扎在引流部位周围组织并打结固定,这样一来,会导致引流管固定不稳固,并且拆线时较为复杂,对患者造成痛苦。

在中国专利cn205307563u中公开了波纹十字星引流管,并具体公开了:,所述一种波纹十字星引流管包括依次连接为一体的十字星型四凹槽侧吸式引流管段和十字星型四腔道引流管段。所述十字星型四凹槽侧吸式引流管段及十字星型四腔道引流管段内均设置四个支撑轴,所述四个支撑轴在所述十字星型四凹槽侧吸式引流管段及十字星型四腔道引流管段的中心位置汇聚。所述十字星型四凹槽侧吸式引流管段在四支撑轴的开放侧分别设置类圆弧型吸引外壁,相邻两支撑轴上设置的类圆弧型吸引外壁之间断离不相连接形成侧吸式引流口,相邻两支撑轴及两类圆弧型吸引外壁间形成侧吸式引流凹槽。所述形成侧吸式引流口的两相邻的类圆弧型吸引外壁边缘设置为若干个凸出部和凹陷部依次交替排列的波纹形边缘;所述两相邻的波纹形边缘的凸出部对应凸出部且凹陷部对应凹陷部,两对应凸出部之间间距小于两对应凹陷部之间间距,使侧吸式引流口形成狭窄裂隙与宽大裂口交替排列的结构。贯通依次连接为一体的十字星型四凹槽侧吸式引流管段及十字星型四腔道引流管段外侧壁设置若干冲洗管,所述冲洗管贯通十字星型四凹槽侧吸式引流管段的类圆弧型吸引外壁表面设置若干冲洗液出口。上述专利中存在的缺陷是:冲洗管以及冲洗口的设置不合理,这样设置的冲洗效果不佳。

在中国专利cn111135434a中公开了一种十字形冲洗引流管,并具体公开了:所述引流管本体两端开口的中空柱体结构,所述冲洗管本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体结构,所述冲洗管本体包括内部冲洗管、外部冲洗管;所述内部冲洗管设在所述引流管本体其内部,所述内部冲洗管其一端外侧环绕设置有十字形引流槽,所述外部冲洗管设置在引流管本体外侧。上述专利中虽然采用了中空的引流管,其冲洗液是从引流管尾端流出,冲洗效果差且冲洗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随时调整引流管位置且调整后保证引流管位置固定稳固、减轻患者痛苦的一次性可调节负压引流装置。

一次性可调节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一端为深入到人体内的插入管部分,另一端连接负压机构和集液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流管调节装置,所述引流管调节装置包括外套,所述外套底部具有环形外沿,所述环形外沿通过订皮方式与皮肤固定,所述外套的外壁为圆柱状,所述外套的内壁由所述环形外沿一端朝另一端为向外扩张的锥状;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外套相配合的调节塞,所述调节塞上部具有与所述外套的外壁相同的外径,所述调节塞下部具有与所述外套的内壁相配合的锥形外壁,在所述调节塞上设置有轴向的偏心孔,所述偏心孔的入口设置在所述调节塞顶面的偏心位置,所述偏心孔的出口设置在所述调节塞的底面的中心位置,且所述调节塞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引流管的外径;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锁紧套,所述锁紧套具有内螺纹,在所述外套与所述调节塞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锁紧套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外套的顶面为齿面,所述调节塞的上部底面为与所述外套的顶面相配合的齿面;所述锁紧套外周壁上设置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端部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活动套在所述引流管上;所述引流管为十字侧孔引流管,在所述引流管中部沿轴向设置有十字结构,所述十字结构具有中间柱,所述中间柱的外壁上沿轴向设有向外伸出的相互垂直的四条阻隔壁,四条阻隔壁将引流管分割为四个腔室,每个腔室的壁上沿轴向设置有引流孔,所述中间柱具有中空的内腔且内腔的尾部封闭,所述中间柱的头部由所述引流管的管壁斜向伸出,所述十字中间柱内设置有硬质的显像引导线,所述硬质的显像引导线由所述中间柱的头部伸入到中间柱的内腔之中,所述硬质的显像引导线的头部连接有柔性线段,所述中间柱的头部设置有可装卸的用于封闭的堵头,所述堵头将所述柔性线段由所述堵头与中间柱头部之间伸出引流管外。

优选的,所述外套为塑胶外套,所述外套底部设置的环形外沿为皮制环形外沿。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尾部为圆滑的钝性盲孔。

优选的,在所述外套的外壁上设置的外螺纹之下设置有限位凸台。

优选的,在所述锁紧套的外壁上设置有指套。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次性可调节负压引流装置,采用具有皮制环形外沿的外套,采用订皮机将环形外沿与皮肤固定,使得外套固定再皮肤上,免去缝合固定过程减少创伤。并且采用外套与调节塞的配合,调节塞上设置的偏心孔内插入引流管,通过调节塞相对于外套的转动实现引流管的大方向的位置调节,引流管的大方向位置调节完毕之后采用锁紧套旋紧在所述调节塞与外套的外壁上保证调节塞与外套的相对位置不变;锁紧之后通过硬质的显像引导线深入到十字结构的中间柱中,通过调整引导线的位置进而微调所述引流管再体内的位置;并且配合b超操作,根据引流情况调节引流管位置,达到准确走位,提高引流效果。调整完毕之后使得引导线头部连接的柔性线段由中间柱的头部伸出所述引流管,然后采用堵头将中间柱的头部堵上。若要再次进行调整,可将堵头去下,手拉柔性线段使得引导线部分伸出,手持引导线对引流管的位置进行调整。如果要进行大方位的调整,可将锁紧套拧松,然后手持调节塞转动,使得调节塞相对于所述外套的位置发生变化,调整完毕之后再采用锁紧套将调节塞和外套进行锁紧。并且,通过调节塞与外套之间的面齿的相互配合,可保证在转动调节塞时能够进行精确的调节,锁定时也避免因存在液体而导致锁紧塞与外套之间发生滑移进而影响调整后的引流管的位置。

另外,通过在锁紧套上设置的牵引线和套环,可将锁紧套和起套环在插管之前预先套设在引流管上,采用套环可避免锁紧套再引流管上任意滑动。并且通过设置在锁紧套上的指套,可以再锁紧套发生松动时,患者自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3中引流管调节装置结构简图一;

图2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3中引流管调节装置结构简图二;

图3为实施例2和实施例4中引流管调节装置结构简图;

图4为实施例1-4中引流管的插入管部分关于引流孔的结构简图;

图5为实施例1-4中引流管的插入管部分关于冲洗液孔的结构简图;

图6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8为图5的c-c剖视图。

标号说明:引流管1、插入管部分2、负压机构3、集液容器4、外套5、环形外沿6、调节塞7、调节塞上部8、调节塞下部9、偏心孔10、锁紧套11、牵引线12、套环13、十字结构14、中间柱15、阻隔壁16、引流孔17、引导线18、柔性线段19、堵头20、限位凸台21、指套22、外套上部分23、外套下部分24、环形橡皮套25、抱紧部26、冲洗液管27、冲洗液孔28、冲洗液孔入口29、冲洗液孔出口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2、4和6所示,一次性可调节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所述引流管1一端为深入到人体内的插入管部分2,另一端连接负压机构3和集液容器4,还包括引流管1调节装置,所述引流管1调节装置包括外套5,所述外套5底部具有环形外沿6,所述环形外沿6通过订皮方式与皮肤固定,所述外套5的外壁为圆柱状,所述外套5的内壁由所述环形外沿6一端朝另一端为向外扩张的锥状;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外套5相配合的调节塞7,所述调节塞7分为调节塞上部7和调节塞下部9,所述调节塞上部7具有与所述外套5的外壁相同的外径,所述调节塞下部9具有与所述外套5的内壁相配合的锥形外壁,在所述调节塞7上设置有轴向的偏心孔10,所述偏心孔10的入口设置在所述调节塞7顶面的偏心位置,所述偏心孔10的出口设置在所述调节塞7的底面的中心位置,且所述调节塞7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引流管1的外径;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锁紧套11,所述锁紧套11具有内螺纹,在所述外套5与所述调节塞7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锁紧套11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外套5的顶面为齿面,所述调节塞7的上部底面为与所述外套5的顶面相配合的齿面;所述锁紧套11外周壁上设置有牵引线12,所述牵引线12端部设置有套环13,所述套环13活动套在所述引流管1上。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引流管1为十字侧孔引流管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1的插入人体的插入管部分2内中腔之中沿轴向设置有十字结构14,位于人体外的引流管1未设置十字结构14。所述十字结构14具有中间柱15,所述中间柱15的外壁上沿轴向设有向外伸出的相互垂直的四条阻隔壁16,四条阻隔壁16将引流管1分割为四个腔室,每个腔室的壁上沿轴向设置有引流孔17,所述中间柱15具有中空的内腔且内腔的尾部封闭,所述中间柱15的头部由所述引流管1的管壁斜向伸出,中间柱15斜向伸出的部分未设置阻隔壁16。所述十字中间柱15内腔中设置有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所述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由所述中间柱15的头部伸入到中间柱15的内腔之中,所述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的头部连接有柔性线段19,所述中间柱15的头部设置有可装卸的用于封闭的堵头20,所述堵头20将所述柔性线段19由所述堵头20与中间柱15头部之间伸出引流管1外。其中,所述外套5为塑胶外套5,所述外套5底部设置的环形外沿6为皮制环形外沿6。在所述外套5的外壁上设置的外螺纹之下设置有限位凸台21。在所述锁紧套11的外壁上设置有指套22。

其中,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引流管1尾部为圆滑的钝性盲孔。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中间柱空腔的尾部为圆滑的钝性盲孔,而所述中间柱外壁、阻隔壁以及引流管内壁所构成的腔室的尾部为边缘圆滑的开口。

采用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肿瘤科的胸、腹腔负压引流装置,采用具有皮制环形外沿6的外套5,采用订皮机将环形外沿6与皮肤固定以使得外套5固定再皮肤上,免去缝合固定过程减少创伤。并且采用外套5与调节塞7的配合,调节塞7上设置的偏心孔10内插入引流管1,通过调节塞7相对于外套5的转动实现引流管1的大方向的位置调节,引流管1的大方向位置调节完毕之后采用锁紧套11旋紧在所述调节塞7与外套5的外壁上保证调节塞7与外套5的相对位置不变。

锁紧之后保证中间柱15的头部入口处高于所述调节装置。也就是说,所述中间柱15的头部入口不能被调节装置遮挡,也不能伸入到人体组织内部。中间柱15的头部入口必须位于人体外部,将引流管1的大方位调整完毕且调节装置实现固定之后,采用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深入到十字结构14的中间柱15中,通过调整引导线18的位置进而微调所述引流管1再体内的位置;并且配合b超操作,根据引流情况调节引流管1位置,达到准确走位,提高引流效果。调整完毕之后使得引导线18头部连接的柔性线段19由中间柱15的头部伸出所述引流管1,然后采用堵头20将中间柱15的头部堵上。若要再次进行调整,可将堵头20取下,手拉柔性线段19使得引导线18部分伸出,手持引导线18对引流管1的位置进行调整。如果要进行大方位的调整,可将锁紧套11拧松,然后手持调节塞7转动,使得调节塞7相对于所述外套5的位置发生变化,调整完毕之后再采用锁紧套11将调节塞7和外套5进行锁紧。

本实施例之所以能通过调节塞7进行大方向的调整是因为调节塞7位于引流管1刚插入人体的部分,通过转动能够控制引流管1的整个插入管部分2的插入方向,并且,通过调节塞7与外套5之间的面齿的相互配合,可保证在转动调节塞7时能够进行精确的调节,锁定时也避免因存在液体而导致锁紧塞与外套5之间发生滑移进而影响调整后的引流管1的位置。另外,通过在锁紧套11上设置的牵引线12和套环13,可将锁紧套11和起套环13在插管之前预先套设在引流管1上,采用套环13可避免锁紧套11再引流管1上任意滑动。并且通过设置在锁紧套11上的指套22,可以再锁紧套11发生松动时,患者自行调节。另外,本实施例中,可将所述引导线18头部的柔性线段19固定绑再所述堵头20上,避免因为柔性线段19进入到中间柱15的内腔之中而无法取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可以采用较细的可深入到中间柱15腔室内的金属材质的细线,这样一来既能够保证引导线18的强度便于微调引流管1位置,又能够保证引导线18够细有一定的韧性和柔性,能够从具有倾斜角度的中间柱15的开口处伸入到所述中间柱15的内腔之中,并作用于引流管1,引导起再体内进行微调。

实施例2:如图3、4、和6所示,一次性可调节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所述引流管1一端为深入到人体内的插入管部分2,另一端连接负压机构3和集液容器4,还包括引流管1调节装置,所述引流管1调节装置包括外套5,所述外套5底部具有环形外沿6,所述环形外沿6通过订皮方式与皮肤固定,所述外套5的外壁为圆柱状,所述外套5的内壁由所述环形外沿6一端朝另一端为向外扩张的锥状;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外套5相配合的调节塞7,所述调节塞7分为调节塞上部7和调节塞下部9,所述调节塞上部7具有与所述外套5的外壁相同的外径,所述调节塞下部9具有与所述外套5的内壁相配合的锥形外壁,在所述调节塞7上设置有轴向的偏心孔10,所述偏心孔10的入口设置在所述调节塞7顶面的偏心位置,所述偏心孔10的出口设置在所述调节塞7的底面的中心位置,且所述调节塞7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引流管1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的外套5的外壁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外套上部分23的外径大于外套下部分24的外径。其中,所述调节塞上部7的外径与所述外套上部分23的外径相同。所述调节塞7的顶部外沿设置有环形橡皮套25,所述环形橡皮套25由所述调节塞7的顶部边缘向下延伸并包裹住所述调节塞7的上部分,所述环形橡皮套25的底部边缘具有向内收的抱紧部26,且所述环形橡皮套25的轴向长度等于或略小于所述调节塞7的上部分的高度加上外套5的上部分的高度。其中,所述的抱紧部26为内径略小于橡皮套的部分,这样一来,可以使得抱紧部26具有更大的抱紧力。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外套上部分23的外壁以及底壁上设置有粗糙的摩擦面。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1为十字侧孔引流管1,在所述引流管1中部沿轴向设置有十字结构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1的插入人体的插入管部分2内中腔之中沿轴向设置有十字结构14,位于人体外的引流管1未设置十字结构14。所述十字结构14具有中间柱15,所述中间柱15的外壁上沿轴向设有向外伸出的相互垂直的四条阻隔壁16,四条阻隔壁16将引流管1分割为四个腔室,每个腔室的壁上沿轴向设置有引流孔17,所述中间柱15具有中空的内腔且内腔的尾部封闭,所述中间柱15的头部由所述引流管1的管壁斜向伸出,中间柱15斜向伸出的部分未设置阻隔壁16。所述十字中间柱15内设置有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所述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由所述中间柱15的头部伸入到中间柱15的内腔之中,所述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的头部连接有柔性线段19,所述中间柱15的头部设置有可装卸的用于封闭的堵头20,所述堵头20将所述柔性线段19由所述堵头20与中间柱15头部之间伸出引流管1外。

其中,所述外套5为塑胶外套5,所述外套5底部设置的环形外沿6为皮制环形外沿6。所述引流管1尾部为圆滑的钝性盲孔。

采用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肿瘤科的胸、腹腔负压引流装置,采用具有皮制环形外沿6的外套5,采用订皮机将环形外沿6与皮肤固定以使得外套5固定再皮肤上,免去缝合固定过程减少创伤。并且采用外套5与调节塞7的配合,调节塞7上设置的偏心孔10内插入引流管1,通过调节塞7相对于外套5的转动实现引流管1的大方向的位置调节,引流管1的大方向位置调节完毕之后。并且通过调节塞7与外套5之间的面齿的相互配合,可保证在转动调节塞7时能够进行精确的调节,引导引流管1到达需要引流的位置。通过转动的方式调节不但能够便于医护人员操作还能够避免因为大幅度动作进行调整对患者造成心理恐惧。当引流管1的大方向的位置调节完毕之后,采用将调节塞7上设置的环形橡皮套25,将其向下套在所述外套5的上部分,并使得环形橡皮套25的底部设置的抱紧部26抱住所述外套5的下部分或者与外套5的上部分的底壁接触。通过这样的方式,操作比锁紧套11更为简单快捷,并且无需转动,效果更加,且减少了一个零部件,避免零部件缺失造成的无法工作。

通过将环形橡胶套实现调节塞7与外套5固定之后,保证中间柱15的头部入口处高于所述调节装置。也就是说,所述中间柱15的头部入口不能被调节装置遮挡,也不能伸入到人体组织内部。中间柱15的头部入口必须位于人体外部,将引流管1的大方位调整完毕且调节装置实现固定之后,采用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深入到十字结构14的中间柱15中,通过调整引导线18的位置进而微调所述引流管1再体内的位置;并且配合b超操作,根据引流情况调节引流管1位置,达到准确走位,提高引流效果。调整完毕之后使得引导线18头部连接的柔性线段19由中间柱15的头部伸出所述引流管1,然后采用堵头20将中间柱15的头部堵上。若要再次进行调整,可将堵头20去下,手拉柔性线段19使得引导线18部分伸出,手持引导线18对引流管1的位置进行调整。如果要进行大方位的调整,可环形橡皮套25由外套5的头部取下,然后手持调节塞7或环形橡皮套25进行转动,使得调节塞7相对于所述外套5的位置发生变化,调整完毕之后再采用环形橡皮套25将外套5与调节塞7抱紧。

本实施例之所以能通过调节塞7进行大方向的调整是因为调节塞7位于引流管1刚插入人体的部分,通过转动能够控制引流管1的整个插入管部分2的插入方向,并且,通过调节塞7与外套5之间的面齿的相互配合,可保证在转动调节塞7时能够进行精确的调节,锁定时也避免因存在液体而导致锁紧塞与外套5之间发生滑移进而影响调整后的引流管1的位置。另外,本实施例中,可将所述引导线18头部的柔性线段19固定绑再所述堵头20上,避免因为柔性线段19进入到中间柱15的内腔之中而无法取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可以采用较细的可深入到中间柱15腔室内的金属材质的细线,这样一来既能够保证引导线18的强度便于微调引流管1位置,又能够保证引导线18够细有一定的韧性和柔性,能够从具有倾斜角度的中间柱15的开口处伸入到所述中间柱15的内腔之中,并作用于引流管1,引导起再体内进行微调。

实施例3:如图1、2、4、5、6、7和8所示,一次性可调节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所述引流管1一端为深入到人体内的插入管部分2,另一端连接负压机构3和集液容器4,还包括引流管1调节装置,所述引流管1调节装置包括外套5,所述外套5底部具有环形外沿6,所述环形外沿6通过订皮方式与皮肤固定,所述外套5的外壁为圆柱状,所述外套5的内壁由所述环形外沿6一端朝另一端为向外扩张的锥状;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外套5相配合的调节塞7,所述调节塞7分为调节塞上部7和调节塞下部9,所述调节塞上部7具有与所述外套5的外壁相同的外径,所述调节塞下部9具有与所述外套5的内壁相配合的锥形外壁,在所述调节塞7上设置有轴向的偏心孔10,所述偏心孔10的入口设置在所述调节塞7顶面的偏心位置,所述偏心孔10的出口设置在所述调节塞7的底面的中心位置,且所述调节塞7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引流管1的外径;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锁紧套11,所述锁紧套11具有内螺纹,在所述外套5与所述调节塞7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锁紧套11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外套5的顶面为齿面,所述调节塞7的上部底面为与所述外套5的顶面相配合的齿面;所述锁紧套11外周壁上设置有牵引线12,所述牵引线12端部设置有套环13,所述套环13活动套在所述引流管1上。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引流管1为十字侧孔引流管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1的插入人体的插入管部分2内中腔之中沿轴向设置有十字结构14,位于人体外的引流管1未设置十字结构14。所述十字结构14具有中间柱15,所述中间柱15的外壁上沿轴向设有向外伸出的相互垂直的四条阻隔壁16,四条阻隔壁16将引流管1分割为四个腔室,每个腔室的壁上沿轴向设置有引流孔17,所述中间柱15具有中空的内腔且内腔的尾部封闭,所述中间柱15的头部由所述引流管1的管壁斜向伸出,中间柱15斜向伸出的部分未设置阻隔壁16。所述十字中间柱15内腔中设置有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所述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由所述中间柱15的头部伸入到中间柱15的内腔之中,所述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的头部连接有柔性线段19,所述中间柱15的头部设置有可装卸的用于封闭的堵头20,所述堵头20将所述柔性线段19由所述堵头20与中间柱15头部之间伸出引流管1外。其中,所述外套5为塑胶外套5,所述外套5底部设置的环形外沿6为皮制环形外沿6。所述引流管1尾部为圆滑的钝性盲孔。在所述外套5的外壁上设置的外螺纹之下设置有限位凸台21。在所述锁紧套11的外壁上设置有指套22。

采用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肿瘤科的胸、腹腔负压引流装置,采用具有皮制环形外沿6的外套5,采用订皮机将环形外沿6与皮肤固定以使得外套5固定再皮肤上,免去缝合固定过程减少创伤。并且采用外套5与调节塞7的配合,调节塞7上设置的偏心孔10内插入引流管1,通过调节塞7相对于外套5的转动实现引流管1的大方向的位置调节,引流管1的大方向位置调节完毕之后采用锁紧套11旋紧在所述调节塞7与外套5的外壁上保证调节塞7与外套5的相对位置不变。

锁紧之后保证中间柱15的头部入口处高于所述调节装置。也就是说,所述中间柱15的头部入口不能被调节装置遮挡,也不能伸入到人体组织内部。中间柱15的头部入口必须位于人体外部,将引流管1的大方位调整完毕且调节装置实现固定之后,采用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深入到十字结构14的中间柱15中,通过调整引导线18的位置进而微调所述引流管1再体内的位置;并且配合b超操作,根据引流情况调节引流管1位置,达到准确走位,提高引流效果。调整完毕之后使得引导线18头部连接的柔性线段19由中间柱15的头部伸出所述引流管1,然后采用堵头20将中间柱15的头部堵上。若要再次进行调整,可将堵头20取下,手拉柔性线段19使得引导线18部分伸出,手持引导线18对引流管1的位置进行调整。如果要进行大方位的调整,可将锁紧套11拧松,然后手持调节塞7转动,使得调节塞7相对于所述外套5的位置发生变化,调整完毕之后再采用锁紧套11将调节塞7和外套5进行锁紧。

本实施例之所以能通过调节塞7进行大方向的调整是因为调节塞7位于引流管1刚插入人体的部分,通过转动能够控制引流管1的整个插入管部分2的插入方向,并且,通过调节塞7与外套5之间的面齿的相互配合,可保证在转动调节塞7时能够进行精确的调节,锁定时也避免因存在液体而导致锁紧塞与外套5之间发生滑移进而影响调整后的引流管1的位置。另外,通过在锁紧套11上设置的牵引线12和套环13,可将锁紧套11和起套环13在插管之前预先套设在引流管1上,采用套环13可避免锁紧套11再引流管1上任意滑动。并且通过设置在锁紧套11上的指套22,可以再锁紧套11发生松动时,患者自行调节。另外,本实施例中,可将所述引导线18头部的柔性线段19固定绑再所述堵头20上,避免因为柔性线段19进入到中间柱15的内腔之中而无法取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可以采用较细的可深入到中间柱15腔室内的金属材质的细线,这样一来既能够保证引导线18的强度便于微调引流管1位置,又能够保证引导线18够细有一定的韧性和柔性,能够从具有倾斜角度的中间柱15的开口处伸入到所述中间柱15的内腔之中,并作用于引流管1,引导起再体内进行微调。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引流管1的中间柱15的内腔可与冲洗液的容纳腔以及冲洗液泵连接。所述冲洗液管27的管头插入式与中间柱15的内腔实现连接,且在所述冲洗液管27的管头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圈,用以实现冲洗液管27与中间柱15内腔连接时的密封。所述中间柱15的内腔内壁经由所述阻隔壁16设置有通往引流管1外的冲洗液孔28。本实施例中的冲洗液孔28为扁状的喇叭形,所述中间柱15的内腔的腔壁上开设有椭圆形的冲洗液孔入口29,所述椭圆形的冲洗液口的长轴沿中间柱15的轴向。所述冲洗液孔28沿所述阻隔壁16的本体开设,并且穿过所述阻隔壁16到达引流管1外,所述冲洗液孔28在所述组隔壁内为斜向下开设且所述冲洗液孔28的轴向宽度由中间柱15内腔的腔壁向外逐渐扩大。采用这样的设置,当引流完毕需要对创伤部位清洗时,取下堵头20取出位于中间柱15内腔之中的引导线18,将冲洗液管27与所述中间轴的头部连接,然后通过冲洗液泵将冲洗液泵入到所述中间柱15的内腔之中。在冲洗液泵的加压作用下,冲洗液进入到中间柱15内腔后会由所述内腔腔壁上设置的冲洗液孔28释放出来。且由于冲洗液孔入口29设置为椭圆形,第一能够减少冲洗液进入到冲洗液孔28的水阻,第二能够引导更多的冲洗液由冲洗液孔28向外流出。并且通过扁形的且向下倾斜设置的冲洗液孔28,可对进入到冲洗液孔28内的冲洗液进行挤压,给与其一定的压力,使其由冲洗液孔出口30流出时能够具有一定的压力并飞溅而出,且这样的压力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样一来既能够通过轴向的一定长度的出口达到大面积的冲洗,又能够通过压力飞溅而出提高冲洗力。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冲洗液孔28沿周向设置有4组,每一组均分别与一个阻隔壁16相匹配,且每一组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冲洗液孔28。

实施例4:如图3、4、5、6、7和8所示,一次性可调节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所述引流管1一端为深入到人体内的插入管部分2,另一端连接负压机构3和集液容器4,还包括引流管1调节装置,所述引流管1调节装置包括外套5,所述外套5底部具有环形外沿6,所述环形外沿6通过订皮方式与皮肤固定,所述外套5的外壁为圆柱状,所述外套5的内壁由所述环形外沿6一端朝另一端为向外扩张的锥状;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外套5相配合的调节塞7,所述调节塞7分为调节塞上部7和调节塞下部9,所述调节塞上部7具有与所述外套5的外壁相同的外径,所述调节塞下部9具有与所述外套5的内壁相配合的锥形外壁,在所述调节塞7上设置有轴向的偏心孔10,所述偏心孔10的入口设置在所述调节塞7顶面的偏心位置,所述偏心孔10的出口设置在所述调节塞7的底面的中心位置,且所述调节塞7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引流管1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的外套5的外壁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外套上部分23的外径大于外套下部分24的外径。其中,所述调节塞上部7的外径与所述外套上部分23的外径相同。所述调节塞7的顶部外沿设置有环形橡皮套25,所述环形橡皮套25由所述调节塞7的顶部边缘向下延伸并包裹住所述调节塞7的上部分,所述环形橡皮套25的底部边缘具有向内收的抱紧部26,且所述环形橡皮套25的轴向长度等于或略小于所述调节塞7的上部分的高度加上外套5的上部分的高度。其中,所述的抱紧部26为内径略小于橡皮套的部分,这样以来,可以使得抱紧部26具有更大的抱紧力。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外套上部分23的外壁以及底壁上设置有粗糙的摩擦面。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1为十字侧孔引流管1,在所述引流管1中部沿轴向设置有十字结构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1的插入人体的插入管部分2内中腔之中沿轴向设置有十字结构14,位于人体外的引流管1未设置十字结构14。所述十字结构14具有中间柱15,所述中间柱15的外壁上沿轴向设有向外伸出的相互垂直的四条阻隔壁16,四条阻隔壁16将引流管1分割为四个腔室,每个腔室的壁上沿轴向设置有引流孔17,所述中间柱15具有中空的内腔且内腔的尾部封闭,所述中间柱15的头部由所述引流管1的管壁斜向伸出,中间柱15斜向伸出的部分未设置阻隔壁16。所述十字中间柱15内设置有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所述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由所述中间柱15的头部伸入到中间柱15的内腔之中,所述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的头部连接有柔性线段19,所述中间柱15的头部设置有可装卸的用于封闭的堵头20,所述堵头20将所述柔性线段19由所述堵头20与中间柱15头部之间伸出引流管1外。

其中,所述外套5为塑胶外套5,所述外套5底部设置的环形外沿6为皮制环形外沿6。所述引流管1尾部为圆滑的钝性盲孔。

采用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肿瘤科的胸、腹腔负压引流装置,采用具有皮制环形外沿6的外套5,采用订皮机将环形外沿6与皮肤固定以使得外套5固定再皮肤上,免去缝合固定过程减少创伤。并且采用外套5与调节塞7的配合,调节塞7上设置的偏心孔10内插入引流管1,通过调节塞7相对于外套5的转动实现引流管1的大方向的位置调节,引流管1的大方向位置调节完毕之后。并且通过调节塞7与外套5之间的面齿的相互配合,可保证在转动调节塞7时能够进行精确的调节,引导引流管1到达需要引流的位置。通过转动的方式调节不但能够便于医护人员操作还能够避免因为大幅度动作进行调整对患者造成心理恐惧。当引流管1的大方向的位置调节完毕之后,采用将调节塞7上设置的环形橡皮套25,将其向下套在所述外套5的上部分,并使得环形橡皮套25的底部设置的抱紧部26抱住所述外套5的下部分或者与外套5的上部分的底壁接触。通过这样的方式,操作比锁紧套11更为简单快捷,并且无需转动,效果更加,且减少了一个零部件,避免零部件缺失造成的无法工作。

通过将环形橡胶套实现调节塞7与外套5固定之后,保证中间柱15的头部入口处高于所述调节装置。也就是说,所述中间柱15的头部入口不能被调节装置遮挡,也不能伸入到人体组织内部。中间柱15的头部入口必须位于人体外部,将引流管1的大方位调整完毕且调节装置实现固定之后,采用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深入到十字结构14的中间柱15中,通过调整引导线18的位置进而微调所述引流管1再体内的位置;并且配合b超操作,根据引流情况调节引流管1位置,达到准确走位,提高引流效果。调整完毕之后使得引导线18头部连接的柔性线段19由中间柱15的头部伸出所述引流管1,然后采用堵头20将中间柱15的头部堵上。若要再次进行调整,可将堵头20去下,手拉柔性线段19使得引导线18部分伸出,手持引导线18对引流管1的位置进行调整。如果要进行大方位的调整,可环形橡皮套25由外套5的头部取下,然后手持调节塞7或环形橡皮套25进行转动,使得调节塞7相对于所述外套5的位置发生变化,调整完毕之后再采用环形橡皮套25将外套5与调节塞7抱紧。

本实施例之所以能通过调节塞7进行大方向的调整是因为调节塞7位于引流管1刚插入人体的部分,通过转动能够控制引流管1的整个插入管部分2的插入方向,并且,通过调节塞7与外套5之间的面齿的相互配合,可保证在转动调节塞7时能够进行精确的调节,锁定时也避免因存在液体而导致锁紧塞与外套5之间发生滑移进而影响调整后的引流管1的位置。另外,本实施例中,可将所述引导线18头部的柔性线段19固定绑再所述堵头20上,避免因为柔性线段19进入到中间柱15的内腔之中而无法取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硬质的显像引导线18可以采用较细的可深入到中间柱15腔室内的金属材质的细线,这样一来既能够保证引导线18的强度便于微调引流管1位置,又能够保证引导线18够细有一定的韧性和柔性,能够从具有倾斜角度的中间柱15的开口处伸入到所述中间柱15的内腔之中,并作用于引流管1,引导起再体内进行微调。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引流管1的中间柱15的内腔可与冲洗液的容纳腔以及冲洗液泵连接。所述冲洗液管27的管头插入式与中间柱15的内腔实现连接,且在所述冲洗液管27的管头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圈,用以实现冲洗液管27与中间柱15内腔连接时的密封。所述中间柱15的内腔内壁经由所述阻隔壁16设置有通往引流管1外的冲洗液孔28。本实施例中的冲洗液孔28为扁状的喇叭形,所述中间柱15的内腔的腔壁上开设有椭圆形的冲洗液孔入口29,所述椭圆形的冲洗液口入口29的长轴沿中间柱15的轴向。所述冲洗液孔28沿所述阻隔壁16的本体开设,并且穿过所述阻隔壁16到达引流管1外,所述冲洗液孔28在所述组隔壁内为斜向下开设且所述冲洗液孔28的轴向宽度由中间柱15内腔的腔壁向外逐渐扩大。采用这样的设置,当引流完毕需要对创伤部位清洗时,取下堵头20取出位于中间柱15内腔之中的引导线18,将冲洗液管27与所述中间轴的头部连接,然后通过冲洗液泵将冲洗液泵入到所述中间柱15的内腔之中。在冲洗液泵的加压作用下,冲洗液进入到中间柱15内腔后会由所述内腔腔壁上设置的冲洗液孔28释放出来。且由于冲洗液孔28的入口设置为椭圆形,第一能够减少冲洗液进入到冲洗液孔28的水阻,第二能够引导更多的冲洗液由冲洗液孔28向外流出。并且通过扁形的且向下倾斜设置的冲洗液孔28,可对进入到冲洗液孔28内的冲洗液进行挤压,给与其一定的压力,使其由冲洗液孔出口30流出时能够具有一定的压力并飞溅而出,且这样的压力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样一来既能够通过轴向的一定长度的出口达到大面积的冲洗,又能够通过压力飞溅而出提高冲洗力。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冲洗液孔28沿周向设置有4组,每一组均分别与一个阻隔壁16相匹配,且每一组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冲洗液孔28。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