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内路植入Schlemm管的牵张缝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55526发布日期:2021-01-05 21:4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内路植入Schlemm管的牵张缝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内路植入schlemm管的牵张缝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一类由病理性高眼压导致的视神经损害性疾病,控制眼内压成为青光眼治疗的主要手段。尽管抗青光眼药物、激光技术为控制眼内压提供了技术和可能,但是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相当部分的青光眼患者最终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目前,青光眼的主流术式是小梁切除术,但是青光眼滤过手术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和相对较高的并发症,如术后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以及手术失败、滤过泡瘢痕化等问题。

黏小管扩张成形术(canaloplasty)是新近发展的一种新的非滤过性抗青光眼手术方法,其通过扩张schlemm管及小梁网重建房水自然外流通道,增加房水外流降低眼压。具体的操作方法分为外路黏小管成形术(abexternocanaloplasty)和内路黏小管成形术(abinternocanaloplasty)两种方式。

外路黏小管成形术为经外路的缝线持久扩张,具体是从外路制作结膜瓣和巩膜瓣暴露schlemm管后,通过微导管绑定缝线,将缝线引入schlemm管内并结扎缝线,牵拉扩张schlemm管内壁及小梁网,从而增加房水外流,进而降低眼内压。内路黏小管成形术为经内路的临时粘弹剂扩张,具体是经透明角膜切口从内路将微导管引入schlemm管内,通过微导管向schlemm管和集液管腔内注入粘弹剂,扩张小梁网、schlemm管及集液管的管腔,从而增加房水外流,进而降低眼内压。

外路黏小管成形术虽然能引入缝线持久扩张schlemm管,但因需要制作结膜瓣及巩膜瓣,手术创伤大、手术操作复杂且费时;内路黏小管成形术从透明角膜缘微小切口入路,不触及结膜和巩膜,手术创伤小,但在前房的密闭空间内难以结扎缝线,仅通过向schlemm管和集液管腔内注入粘弹剂的方式进行扩张管腔,而注入的粘弹剂很快会随房水一起代谢流走,无法起到持久的支撑扩张作用,使长期手术疗效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经内路植入schlemm管的牵张缝线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经内路植入schlemm管的牵张缝线,所述牵张缝线为对折而成的双股线,所述双股线的末端间隔盘结有若干线结,最末端的线结处留有一段单股缝线,所述双股线的头端结扎形成一个大小可调的调节环。

优选的,所述双股线的末端盘结的线结间隔为1mm。

优选的,所述线结的个数为3-5个。

优选的,所述最末端的线结处的单股缝线长度为1cm。

优选的,所述牵张缝线为不可吸收缝线。

优选的,所述不可吸收缝线为10-0聚丙烯缝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述牵张缝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一段长缝线,对折成为双股线,在双股线的末端打结,将双股线绑在一起;

s2、另取一段缝线,在双股线的头端结扎,形成一个可调节大小的环;

s3、在双股线的末端间隔地用双股线自身制作若干线结,其中,最靠近头端的线结至头端的距离小于36mm,最末端的线结处留有一段单股缝线。

优选的,所述牵张缝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一段10cm的长缝线,将其中的9cm对折为双股线,在双股线的末端打结,将双股线绑在一起,剩余1cm缝线预留在线结外;

s2、另取一段缝线,在双股线的头端结扎,形成一个可调节大小的环;

s3、在双股线的末端用双股线自身制作3-5个线结,线结间隔1mm,其中,最靠近头端的线结至头端的距离小于36mm;

s4、剪除头端用于结扎的缝线两端的多余部分,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低温消毒后备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述牵张缝线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牵张缝线上预留的单股缝线绑定微导管的头端,所述微导管内带有导光纤维,使微导管的头端发出红色或闪烁的光,以显示微导管在schlemm管内的位置,与外路黏小管成形术使用的微导管一致;

s2、将绑有缝线的微导管头端插入前房,预置于鼻侧房角;

s3、在房角镜辅助下,将绑有缝线的微导管头端插入鼻侧schlemm管内壁切开处,进而于schlemm管腔顺行全周;

s4、微导管于schlemm管腔内走行全周后,从内壁切开口另一端穿出,眼内镊将带有调节环的缝线头端全部夹入前房;

s5、眼内剪剪断绑定在微导管上的缝线,眼内镊夹住剪断的缝线末端,使其固定于前房内,缓慢撤出微导管,边撤微导管边通过微导管向schlemm管腔内注入粘弹剂;微导管完全撤出后,缝线留存于schlemm管内;

s6、眼内镊于前房内穿过缝线调节环夹住缝线末端,将缝线末端套入调节环内,调节环沿缝线末端前行,于适宜松紧度位置上将调节环于线结处套紧,套紧后剪除多余缝线并将多余缝线从眼内取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针对外路黏小管成形术可持久扩张但创伤大,而内路黏小管成形术创伤小但不持久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设计具有调节环和间隔线结的特殊缝线,实现在前房的密闭空间内的缝线结扎,可经内路植入schlemm管,有效地实现以上两种技术优势的结合,同时避免以上两种技术的缺点,即依然使用微创的内路手术路径将缝线植入schlemm管内,并且提供持久的牵拉力实现管腔的持续扩张,保证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述牵张缝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眼内镊于前房内穿过缝线调节环夹住缝线末端;

图3是缝线末端套入缝线调节环内;

图4是调节环套紧。

附图标记:1-线结;2-调节环;3-单股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经内路植入schlemm管的牵张缝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一段10cm的长缝线,将其中的9cm对折为双股线,在双股线的末端打结,将双股线绑在一起,剩余1cm缝线预留在线结外;

s2、另取一段缝线,在双股线的头端结扎,形成一个可调节大小的环;

s3、在双股线的末端用双股线自身制作3-5个线结,线结间断1mm,其中,最靠近头端的线结至头端的距离小于36mm;

s4、剪除头端用于结扎的缝线两端的多余部分,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低温消毒后备用。

实施例2

一种经内路植入schlemm管的牵张缝线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牵张缝线上预留的单股缝线绑定微导管的头端;

s2、将绑有缝线的微导管头端插入前房,预置于鼻侧房角;

s3、在房角镜辅助下,将绑有缝线的微导管头端插入鼻侧schlemm管内壁切开处,进而于schlemm管腔顺行全周;

s4、微导管于schlemm管腔内走行全周后,从内壁切开口另一端穿出,眼内镊将带有调节环的缝线头端全部夹入前房;

s5、眼内剪剪断绑定在微导管上的缝线,眼内镊夹住剪断的缝线末端,使其固定于前房内,缓慢撤出微导管,边撤微导管边通过微导管向schlemm管腔内注入粘弹剂;微导管完全撤出后,缝线留存于schlemm管内;

s6、眼内镊于前房内穿过缝线调节环夹住缝线末端,将缝线末端套入调节环内,调节环沿缝线末端前行,于适宜松紧度位置上将调节环于线结处套紧,套紧后剪除多余缝线并将多余缝线从眼内取出。

实施例3

一种经内路植入schlemm管的牵张缝线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s1、预制缝线:缝线可于手术前在显微镜下制作或提前制作好,提前制作的需消毒后备用(建议使用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低温消毒)。

(1)选择10-0聚丙烯缝线。

(2)取10cm缝线,将其中9cm对折成双股,并在双股线的末端打结,将双股线绑在一起(以下称为缝线末端),结端上一根线多余的1cm预留出来用于与微导管绑定。

(3)另取约lcm的10-0聚丙烯缝线在双股缝线的头端结扎,使得其头端形成一个可调节大小的环(以下称为缝线头端)。

(4)在缝线末端线结的前端继续用双股线自身制作线结,形成间距约1mm的3-5个线结串,最前端的线结至头端的距离约35mm(即约短于schlemm管的周长36mm)。

(5)修剪缝线头端结扎环的缝线两端多余的部分。

s2、麻醉方法: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部分情绪紧张或较难配合的患者,推荐全身麻醉。

s3、确定手术区域:主切口首选颞侧,也可选择上方。

s4、手术设备摆放:选择颞侧主切口,术者座椅摆放于患者术眼颞侧,显微镜及超声乳化机的控制脚踏摆放于手术床头端。选择上方主切口,术者座椅摆放于患者头端,显微镜及超声乳化机的控制脚踏按术者习惯分别摆放于双脚处。

s5、贴膜、开睑:贴无菌贴膜,须充分暴露球结膜,选择可调节型开睑器。

s6、制作主切口:角膜缘内1mm用2.0mm×2.2mm穿刺刀做透明角膜主切口,避开角膜血管翳,减少出血,以免影响术中房角镜观察。

s7、缩小瞳孔:前房内注入卡巴胆碱液(与0.9%生理盐水1:1稀释)。

s8、加深并维持前房:注人黏弹剂。

s9、制作辅助切口:辅助切口位于主切口的逆时针方向(左利手可做在顺时针方向)距离120°-150°的位置。为避免术中在角膜外回撤微导管时退管对schlemm管内壁产生向内的切割力,建议侧切口的部位尽量与欲切开的小梁位置靠近。例如拟在3:00方位切开小梁网行穿管,则侧切口可做在4:00方位,方向朝向3:00方位。确定位置后于角膜缘内1mm用15°穿刺刀做透明角膜辅助切口,穿刺隧道尽量长,便于固定微导管。由于辅助切口还要用于眼内镊缝线打结,因此大小以能插入眼内镊(23g)为宜,为1.0-1.5mm。也可先做1.0mm切口以更好固定微导管,待需要缝线打结时再扩大切口。

s10、眼外固定微导管:微导管预先填充黏弹剂以排尽管内空气。用小贴膜将微导管固定于主切口侧的无菌手术单上,保证微导管呈弧形进入前房。同时,用小贴膜暂时固定微导管前端,使其前端位于视野中央,以便绑定缝线。

s11、缝线绑定微导管:利用双股缝线末端预留的1cm单股线,将缝线尽量绑定在微导管的最前端,且尽量靠近缝线的第1个线结。为避免穿管过程中缝线后滑,应尽量系紧并检查是否会滑动。确定不滑动后,剪除缝线末端多余部分。

s12、微导管预置:除去前端小贴膜,将微导管头端带缝线经辅助切口插入前房内,预置于主切口对侧房角的功能小梁网处。同时将缝线全部置于视野内,避免有粘连或牵拉影响缝线随管前行。

s13、调整显微镜倾斜度及患者头位:若从颞侧角膜缘做主切口,术中须调整显微镜倾斜度,酌情转动患者头位偏向术眼对侧,同时让患者术眼转向对侧,以利于通过房角镜观察房角结构;若从上方角膜缘做主切口,无需调整显微镜倾斜度,可同时调高手术床头端,降低脚端,酌情让患者向下颔首,以利于通过房角镜观察房角结构。

s14、schlemm管内壁切开:前房内注入适量黏弹剂,增加前房深度,角膜表面涂适量黏弹剂后放置房角镜,房角镜辅助下用内界膜钩或1ml注射器于主切口对侧房角的功能小梁网处切开小梁网及其后的schlemm管内壁,切开长度1-2mm。

s15、微导管及缝线插入:切开schlemm管内壁后迅速用前节镊在房角镜辅助下夹取预置的微导管头端,插人上述schlemm管内壁切开口的一侧断端,顺schlemm管走行,根据微导管头端的闪烁指示灯判断其是否在schlemm管腔内,同时观察缝线前进情况。当穿通遇到阻力或迷路时,可少许回退微导管,并推注少许微导管内的黏弹剂,以扩张管腔,解除阻力后继续向前送管走行。导管从对侧断端穿出后继续向前房前行直到缝线亦穿出断端,并可被夹持。

s16、调整缝线在眼内的位置:使用眼内镊将双股缝线的头端全部拉入前房并置于前房中央,使用眼内剪剪断微导管前端的缝线,房角镜下将缝线末端适当牵拉至前房中央。

s17、扩张并保留缝线于schlemm管:使用眼内镊夹住缝线末端,助手在眼外缓慢回撤微导管并注入黏弹剂,每个钟点位推注2格黏弹剂。注意回退时操作要轻柔,避免切开schlemm管内壁。微导管退出后撤出眼内。

s18、缝线结扎:无需使用房角镜,调大显微镜倍率后看清缝线两端,从主切口和侧切口各入一把眼内镊,将缝线末端套入缝线环内。助手持房角镜,在房角镜下术者用一把眼内镊夹住缝线头端的线结,用另一把眼内镊夹持缝线末端并往主切口方向牵拉,可以看到缝线逐渐被拉进,线环逐渐缩小,拉紧后将缝线头端的线结继续往前推至环套,在适宜松紧度位置的线结上套紧,此时线结可避免线环往末端滑动而降低缝线在schlemm管内的张力。

s19、使用眼内剪剪除缝线末端多余的缝线并从眼内取出。

s20、复位显微镜:根据主切口位置酌情复位显微镜及调正患者头位、眼位。

s21、恢复、冲洗前房:灌注/抽吸手柄进入前房吸除残留的黏弹剂及术中房角的出血。

s22、关闭角膜缘切口:水密切口。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