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02002发布日期:2020-11-27 13:1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以及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肥厚型心肌病(肥心病)是一种以室间隔和心尖部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全球患病率约为200/10万,中国约为80/10万。70%的肥心病患者在休息或运动时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30mmhg,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流出道梗阻将严重影响心脏射血功能,导致患者机体供血不足,发生黑朦、意识丧失等症状,并增加猝死风险。

目前除药物治疗外,hocm目前主流治疗方法有:外科室间隔切除术,经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外科间隔切除术虽即刻效果确切,但手术创伤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包括:可调弯鞘管、内鞘管、指引导丝以及标测导管;内鞘管和标测导管的外径均小于可调弯鞘管的内径;指引导丝的前端向后弯折;标测导管的前端设有可伸出的消融针;定位系统,与可调弯鞘管以及标测导管电连接,其中,指引导丝能沿股静脉运动至右心房,内鞘管嵌入可调弯鞘管后,可调弯鞘管和内鞘管能沿指引导丝运动至指引导丝的前端,随后移出内鞘管以及指引导丝,标测导管能沿可调弯鞘管进入右心室,并经打弯后对准心脏最肥厚的部分,消融针伸入室间隔肥厚部分并进行消融操作。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可调弯鞘管、内鞘管、指引导丝以及标测导管,能经股静脉将标测导管送至预设位置,随后消融针从标测导管内伸出,消融针伸入室间隔肥厚部分并进行消融操作,以实现消融,同时能减少创伤,减轻病人痛苦。

具体来说,指引导丝的前端向后弯折,能够防止指引导丝前端划伤,同时通过设置指引导丝,能将可调弯鞘管和内鞘管送至右心房,防止直接送入可调弯鞘管导致右心房被可调弯鞘管戳破,提高安全性。首先,将指引导丝沿股静脉运动至右心房,随后将内鞘管嵌入可调弯鞘管,内鞘管套于指引导丝外,以使可调弯鞘管和内鞘管沿指引导丝运动至指引导丝的前端,随后移出内鞘管以及指引导丝,标测导管能沿可调弯鞘管进入右心室,并经打弯后对准心脏最肥厚的部分,消融针从标测导管的前端伸出,消融针伸入室间隔肥厚部分并进行消融操作(灌注无水乙醇),以实现消融。

在可调弯鞘管和标测导管移动过程中,定位系统根据可调弯鞘管以及标测导管的信号对可调弯鞘管和标测导管进行定位,便于精准操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可调弯鞘管包括:把手部,把手部上连接有肝素盐水灌注通道;以及鞘管,固设于把手部的前端,肝素盐水灌注通道与鞘管内连通,鞘管上设有多对第一环形电极,每个第一环形电极均与定位系统电连接,鞘管以及内鞘管的前端弯折;第一打弯钢丝以及第一调弯滑块,第一调弯滑块滑动设置在把手部上,第一打弯钢丝设于鞘管的管壁内,且第一打弯钢丝的两端分别于第一调弯滑块以及鞘管的前部固定,其中,标测导管进入鞘管后,第一打弯滑块能带动鞘管向右心室打弯,并使鞘管的前端朝向室间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把手部的前端具有锥形部,第一打弯钢丝沿锥形部的轴线穿过锥形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鞘管的后端设有卡接部,卡接部的外径大于鞘管的内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标测导管包括:手柄部;以及导管部,固设于手柄部的前端,导管部设有多对第二环形电极,每个第二环形电极与定位系统电连接;第二打弯钢丝以及第二调弯滑块,第二调弯滑块滑动设置在手柄部上,第二打弯钢丝设于导管部内,且第二打弯钢丝的两端分别于第二调弯滑块以及导管部的前部固定;推进钢丝以及深度调整滑块,深度调整滑块滑动设于手柄部上,推进钢丝的两端分别于与消融针以及深度调整滑块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定位系统包括:电信号处理装置,与第一环形电极以及第二环形电极连接;多对电极片,电极片贴覆于人体表面;接线盒,与电极片连接;定位信号处理装置,与接线盒以及电信号处理装置连接;控制器,与定位信号处理装置以及电信号处理装置电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消融针上连接有第一电极丝以及第二电极丝,第一电极丝以及第二电极丝均与电信号处理装置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标测导管还包括:三个磁感应线圈,每个磁感应线圈均与电信号处理装置电连接,三个磁感应线圈两两垂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消融针的后端连通有无水乙醇灌注通道,消融针伸入室间隔肥厚部分后,消融针向室间隔最肥厚的部分灌注无水乙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消融针的后端与无水乙醇灌注通道通过软管连接并连通。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方法,包括:步骤s1,推动指引导丝由股静脉运动至右心房;步骤s2,配置好内鞘管于可调弯鞘管后,沿指引导丝将可调弯鞘管送至右心房,并移出内鞘管以及指引导丝;步骤s3,沿可调弯鞘管送入标测导管,标测导管经打弯对准室间隔最肥厚的部分,消融针伸入室间隔肥厚部分并进行消融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步骤s3具体包括:步骤s31,沿可调弯鞘管送入标测导管;步骤s32,利用标测导管构建右心室的三维几何曲面,并记录特征电位;步骤s33,标测导管经打弯对准室间隔最肥厚的部分,消融针伸入室间隔肥厚部分并进行消融操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可调弯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可调弯鞘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可调弯鞘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标测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标测导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标测导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标测导管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标测导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标测导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操作状态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操作状态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操作状态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操作状态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操作状态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操作状态图。

其中,图1至图1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可调弯鞘管,11把手部,12鞘管,13第一打弯钢丝,14第一调弯滑块,15锥形部,20内鞘管,21卡接部,30指引导丝,40标测导管,41手柄部,42导管部,43第二打弯钢丝,44第二调弯模块,45推进钢丝,46深度调整滑块,47消融针,50第一环形电极,60第二环形电极,70电极片,80电信号处理装置,90接线盒,100定位信号处理装置,110工作站,120显示器,130肝素盐水灌注通道,140无水乙醇灌注通道,150第一电极丝,160第二电极丝,170磁感应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18,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包括:可调弯鞘管10、内鞘管20、指引导丝30以及标测导管40;内鞘管20和标测导管40的外径均小于可调弯鞘管10的内径;指引导丝30的前端向后弯折;标测导管40的前端设有可伸出的消融针47,消融针47的后端连通有无水乙醇灌注通道;定位系统,与可调弯鞘管10以及标测导管40电连接,其中,指引导丝30能沿股静脉运动至右心房,内鞘管20嵌入可调弯鞘管10后,可调弯鞘管10和内鞘管20能沿指引导丝30运动至指引导丝30的前端,随后移出内鞘管20以及指引导丝30,标测导管40能沿可调弯鞘管10进入右心室,并经打弯后对准心脏最肥厚的部分,消融针47伸入室间隔肥厚部分并灌注无水乙醇。

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可调弯鞘管10、内鞘管20、指引导丝30以及标测导管40,能经股静脉将标测导管40送至预设位置,随后消融针47从标测导管40内伸出,消融针47伸入室间隔肥厚部分并灌注无水乙醇,以实现化学消融,同时能减少创伤,减轻病人痛苦。

具体来说,指引导丝30的前端向后弯折,能够防止指引导丝30划伤,同时通过设置指引导丝30,能将可调弯鞘管10和内鞘管20送至右心房,防止直接送入弯鞘10导致右心房被可调弯鞘管10戳破,提高安全性。首先,将指引导丝30沿股静脉运动至右心房,随后将内鞘管20嵌入可调弯鞘管10,内鞘管20套于指引导丝30外,以使可调弯鞘管10和内鞘管20沿指引导丝30运动至指引导丝30的前端,随后移出内鞘管20以及指引导丝30,标测导管40能沿可调弯鞘管10进入右心室,并经打弯后对准心脏最肥厚的部分,消融针47从标测导管40的前端伸出,消融针47伸入室间隔肥厚部分并灌注无水乙醇,以实现化学消融。

还需指出,在可调弯鞘管10和标测导管20移动过程中,定位系统根据可调弯鞘管10以及标测导管20的信号对可调弯鞘管10和标测导管20进行定位,便于精准操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可调弯鞘管10包括:把手部11,把手部11上连接有肝素盐水灌注通道140;以及鞘管12,固设于把手部11的前端,肝素盐水灌注通道140与鞘管12内连通,鞘管12上设有多对第一环形电极50,每个第一环形电极50均与定位系统电连接,鞘管12以及内鞘管20的前端弯折;第一打弯钢丝13以及第一条调弯滑块14,第一条调弯滑块14滑动设置在把手部11上,第一打弯钢丝13设于鞘管12的管壁内,且第一打弯钢丝13的两端分别于第一条调弯滑块14以及鞘管12的前部固定,其中,标测导管40进入鞘管12后,第一打弯滑块14能带动鞘管12向右心室打弯,并使鞘管12的前端朝向室间隔。

其中,具体地,鞘管12的管壁分为内外两层,且材质为具有一定柔性的聚乙烯材料,第一打弯钢丝13位于两层之间的间隙中。

本方案中,通过滑动第一条调弯滑块14,能使第一打弯钢丝13带动鞘管12弯折,以实现可调弯鞘管10的打弯。

同时,通过肝素盐水灌注通道140灌注肝素盐水能防止血栓形成。

同时,第一环形电极50为多对,当鞘管12弯折时,第一环形电极50的电流强度变化,以能计算出可调弯鞘管10的弯折位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把手部11的前端具有锥形部15,第一打弯钢丝13沿锥形部15的轴线穿过锥形部15。

本方案中,锥形部15能起到标识作用,第一打弯钢丝13弯曲时,能参照锥形部15了解第一打弯钢丝13的弯折角度,进而便于掌控鞘管12的弯折角度,防止鞘管12过于弯折损伤心腔内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内鞘管20的后端设有卡接部21,卡接部21的外径大于可调弯鞘管10的内径。

本方案中,内鞘管20的后端设有卡接部21,卡接部21的外径大于鞘管12的内径,以能对内鞘管20进行限位,控制内鞘管20在可调弯鞘管10内的滑动距离。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标测导管40包括:手柄部41;以及导管部42,固设于手柄部41的前端,导管部42设有多对第二环形电极60,每个第二环形电极60与定位系统电连接;第二打弯钢丝43以及第二调弯滑块44,第二调弯滑块44滑动设置在手柄部41上,第二打弯钢丝43设于导管部42内,且第二打弯钢丝43的两端分别于第二调弯滑块44以及导管部42的前部固定;推进钢丝45以及深度调整滑块46,深度调整滑块46滑动设于手柄部41上,推进钢丝45的两端分别于与消融针47以及深度调整滑块46连接。

其中,具体地,导管部42的管壁分为内外两层,且材质为具有一定柔性的聚乙烯材料,第二打弯钢丝43位于两层之间的间隙中。

本方案中,通过滑动第二调弯滑块44,能使第二打弯钢丝43带动导管部42弯折,以实现标测导管40的打弯。

同时,通过滑动深度调整滑块46,能控制消融针47的伸出,进而控制消融针47伸出的长度。

还需指出,第二环形电极60为多对,当导管部42弯折时,第二环形电极60的电流强度变化,以能计算出标测导管40的弯折位置。

值得说明的是,鞘管12的前端弯折,标测导管40进入鞘管12后,第一打弯滑块14能带动鞘管12向右心室打弯,并使鞘管12的前端朝向室间隔,便于导管部42伸向室间隔最肥厚的部分,能够减少导管部42折弯的要求,使导管部42能轻松折弯至需要的弧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消融针47可伸出导管部42末端的长度为7-9mm。针尖平面与针长轴角度为30°,直径2.5-3.5mm。在消融针47的针尖末端存在对称分布的两个侧孔,以方便注入无水乙醇,使范围大致保持以针尖为圆心的椭球形。

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在消融针47的针尖末端存在对称分布的四个侧孔。

尽管上文列举了侧孔数量的各种具体示例,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这些具体结构,在能够实现方便注入无水乙醇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侧孔的数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定位系统包括:电信号处理装置80,与第一环形电极50以及第二环形电极60连接;多对电极片70,电极片70贴覆于人体表面;接线盒90,与电极片70连接;定位信号处理装置100,与接线盒90以及电信号处理装置80连接;控制器,与定位信号处理装置100以及电信号处理装置80电连接。

本方案中,电信号处理装置80具有过滤心内心电信号中的干扰,放大心电信号后,能获取第一环形电极50以及第二环形电极60的电流强度,并输出至控制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消融针47上连接有第一电极丝150以及第二电极丝160,第一电极丝150以及第二电极丝160均与电信号处理装置80连接。

定位信号处理装置100连接有在x、y、z三轴立体定位坐标系中发放和接受高频电流的6个电极片70,定位信号处理装置100还具有用于分析处理定位数据的装置。6个电极片70分别贴附于前胸肩膀处,前胸剑突下,背部颈后以及背部髂后上嵴处附近。6个电极片70分为三对,三对电极片70发放的电流正交、垂直,限定出三条基本垂直的参考轴,此处称之为x轴、y轴和z轴。在每对电极片70的信号传输回路中,成对电极片70中的一个作为信号发送方,另一个作为信号接收方。发送方的信号强度为100%,接收方的信号强度为0,在这对电极片70之间的电流强度随发送距离呈线性衰减。这样电信号处理能够将导管部42以及鞘管12内部电极记录到的x、y、z不同方向上的高频电流强度的信息传输给定位信号处理装置100,控制器接收定位信号处理装置100的高频电流强度的信息,并可根据高频电流强度可计算出第一环形电极50和第二环形电极60在x、y、z三轴离体坐标系中的位置,进而能确定第一环形电极50和第二环形电极60的空间坐标,根据第一环形电极50和第二环形电极60的空间坐标,能确定导管部42以及鞘管12的位置;根据多个第一环形电极50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确定鞘管12的大致弯折状态;同理根据多个第二环形电极60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确定导管部42的大致弯折状态,进而能实现鞘管12和导管部42的管身在定位系统中显示。

控制器将电信号处理装置80和定位信号处理装置100的信息进行计算整合,通过导管部42前端的第二环形电极60电极与心腔的多个点接触,可记录到心腔内内壁的多个点坐标,将这些点通过曲面连接起来可得到标测心腔的三维构型,于此同时,鞘管12内电极分布区域也可传输至工作站110,使鞘管12管身也可在系统中显示。此外,当导管部42位置固定时,第一电极丝150以及第二电极丝160能分别于第二环形电极60形成电极对,消融针47在移动过程中,消融针47近端电极位置相对导管部42上的第二环形电极60也发生了偏离,因此也可将消融针47的位置现象。通过取点,可以确定消融针47的进针位置与进针深度。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指工作站110的控制器。

参见图10,还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与工作机电连接,用于显示标测导管40以及可调弯鞘管10的位置,以便于医生操作。

具体地,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鞘管12全长为115-120cm,其中可伸入体内部分的鞘管12总长为82-85cm。鞘管12直径为27-30mm,鞘管12为中空设计,中空管道直径25-27mm,为进出导管部42的通道,其与手柄末端连通。

环状电极位于鞘管12的内部嵌套层,嵌套层不在导管部42末端开口。每个电极均与金属导线相连,电极间相互绝缘,金属导线材料可选自铂、铜、铝、银等材质,金属导线通过焊点与尾线连接。尾线通过手柄下方进一步与电信号处理装置80相连。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管部42材质为具有一定柔性的聚乙烯材料。标测导管40全长约125-130cm,可伸入体内部分导管部42长度约为115-120cm,直径约为25-27mm。导管部42末端有4个标测电极,材质与鞘管12内电极相同,每个电极均与金属导线相连,电极间相互绝缘,金属导线材料可选自铂、铜、铝、银等材质,金属导线通过焊点与尾线连接。

尾线通过手柄下方进一步与电信号处理装置80相连。位于导管部42末端的电极为标测电极,主要起到标测单位和在三维定位系统内显像的作用,其中四个电极形成两个电极对,可同时显示单极和双极电位。

本方案中,第一电极丝150和第二电极丝160能与第二环形电极60(即环形电极)形成电极对,进而能标示出消融针47的伸出长度,进而能精准控制消融针47的伸出长度,便于保证消融效果。同时,同时消融针和第二环形电极构成的电极对也可显示肌肉内部的电位信息。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以及图13至图18描述本实施例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本实施例中,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参见图10,在治疗时,首先需要体外组装好可视化的可调弯鞘管10与内鞘管20后,将指引导丝30送入体内至右心房处,沿指引导丝30送入鞘管12与内鞘管20组合至指引导丝30末端,但保留指引导丝30前端的j型头端于鞘管12外(参照图13)。

将鞘管12内部进行排水排气后,撤出导丝和内鞘管20后沿鞘管12送入标测导管40,至标测导管部42头端稍伸出鞘管12前端(参照图14)。

滑动可调弯鞘管10把手部11的第一条调弯滑块14,使鞘管12前端打弯至三尖瓣环附近,标测导管40随鞘管12前端一同被动打弯(参照图15)。

固定把手部11不动,沿鞘管12送入导管部42至右心室内部,此时可通过打弯、旋转、进退将右心室心内膜面取点,构建右心室的三维几何曲面,并将某些特征性电位(希氏束电位、右束支电位)进行记录(参照图16)。

随后,导管部42打弯旋转使导管部42末端垂直贴靠于心室间隔最肥厚处,选取非束支电位走形处作为初始穿刺部位(参照图17)。

选定穿刺部位后,固定鞘管12与导管部42,滑动手柄部41的深度调整滑块46,使消融针47从导管部42末端伸出进入室间隔内部,至室间隔肥厚中央处时停止进针,沿手柄部41上的无水乙醇灌注通道注入无水乙醇,完成室间隔化学消融(参照图18)。

其中,消融针47与无水乙醇灌注通道通过软管连接,以在消融针47伸出时仍能与无水乙醇灌注通道保持连通。

其中,导管部42末端因为有穿刺针存在,从而导管部42末端不能进行打弯。因此鞘管12打弯段长度长于导管部42,导管部42的打弯段长度也长于穿刺针长度。为保证导管部42能够顺利进入右心室,需将导管部42送入鞘管12内部后,先进行鞘管12的打弯,确定导管部42的初始送入方向,再送入导管部42进入心室。

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定位系统为st.judemedical、atrialfibrillationdivision公司的ensitenavxtm导航和可视化系统。

尽管上文列举了定位系统的各种具体示例,但在能够实现定位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定位系统。

实施例2

参照11和图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导管部42内还设有三个磁感应线圈170,每个磁感应线圈170均与电信号处理装置80电连接,三个磁感应线圈170两两垂直。

本方案中,参照图11,在导管部42的前端,设置有三个方向彼此垂直的铜制磁感应线圈170,作为电流感受器,磁感应线圈与电信号处理装置通过金属导线相连。在患者下方有一磁场发生器装置,磁场发生装置包括三个磁场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磁场,导管部42在磁场内运动时即可产生在x、y、z轴方面唯一的电流信号,产生空间坐标。

本实施例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结构图参照图12。

定位信号处理装置100连接有6个电极片70,还具有用于分析处理定位数据的装置。6个电极片70分别贴附于左右前胸处,前胸剑突下,背部颈后以及左右背部磁场内部。6个电极片70两两一对,且三对电极片分别用于测量x、y、z轴上的感应电流。

导管部42在进入磁场后,能通过是三个磁感应线圈170进行定位,即确定导管部在磁场中的特定位置。同时对应磁感应线圈170位置处的第二环形电极60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6个电极贴片同时也会接受并记录电流变化,获得一组电流系数比(a1、a2、a3、a4、a5、a6),当导管部42的位置变化时,第二环形电极60产生的电流也对应变化,进而使电流系数比也产生改变,这样,便能够得到磁场空间中的特定位置与电流系数比的一一对应关系。

因此导管部42在磁场内移动时,将建立一定空间内的坐标数据。

具体来说,当具有第一环形电极50的鞘管12内的电极进入该磁场内,第一环形电极50切割磁感线,也会通过6个电极贴片获得相应的电流系数比(b1、b2、b3、b4、b5、b6),当与系统内的电流系数比进行比对并一致时,即可将鞘管12的空间位置信息计算出来,并在系统内进行显示。

其中,本实施例中,通过外置磁场发生器装置,一方面能避免身体内环境的干扰,同时能够制造近似线性的磁场区,进而提高定位精度。

当应用本方案进行消融时,导管部42需先在右心房及其他必要区域内,即鞘管12可能出现的区域内进行移动并重建,建立空间坐标数据,再将鞘管12和导管部42伸入右心室内完成实施例1的消融重建步骤。

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定位系统为biosensewebster公司的carto导航和定位系统。

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定位系统为northerndigital公司的aurora系统。

尽管上文列举了定位系统的各种具体示例,但在能够实现定位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定位系统。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消融针与外部消融能量发生仪连接,提供相应消融能量完成消融。消融能量发生仪包括但不限于射频消融仪、脉冲电场消融仪等。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方法(使用方法),包括:步骤s1,推动指引导丝30由股静脉运动至右心房;步骤s2,配置好内鞘管20于可调弯鞘管10后,沿指引导丝30将可调弯鞘管10送至右心房,并移出内鞘管20以及指引导丝30;步骤s3,沿可调弯鞘管10送入标测导管40,标测导管40经打弯对准室间隔最肥厚的部分,消融针47伸入室间隔肥厚部分并进行消融操作。

本方案中,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消融装置的方法,包括:步骤s1,推动指引导丝30由股静脉运动至右心房;步骤s2,配置好内鞘管20于可调弯鞘管10后,沿指引导丝30将可调弯鞘管10送至右心房,并移出内鞘管20以及指引导丝30,以防止直接送入弯鞘10导致右心房被可调弯鞘管1010戳破,提高安全性;步骤s3,沿可调弯鞘管10送入标测导管40,标测导管40经打弯对准室间隔最肥厚的部分,消融针47伸入室间隔肥厚部分并进行消融操作(例如为灌注无水乙醇),以实现化学消融。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步骤s3具体包括:步骤s31,沿可调弯鞘管10送入标测导管40;步骤s32,利用标测导管40构建右心室的三维几何曲面,并记录特征电位;步骤s33,标测导管40经打弯对准室间隔最肥厚的部分,消融针47伸入室间隔肥厚部分并进行消融操作。

本方案中,步骤s3具体包括:步骤s31,沿可调弯鞘管10送入标测导管40;步骤s32,利用标测导管40构建右心室的三维几何曲面,并记录特征电位。此时便于医生控制标测导管40的打弯角度,提高安全性。同时,通过构建右心室的三维几何曲面,还便于医生确认室间隔最肥厚的部分。步骤s33,标测导管40经打弯对准室间隔最肥厚的部分,消融针47伸入室间隔肥厚部分并进行消融操作(例如为灌注无水乙醇),以实现化学消融。

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进行消融操作为,消融针与外部消融能量发生仪连接,提供相应消融能量完成消融。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