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场治疗装置的外缘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86813发布日期:2020-12-22 13:51阅读:82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场治疗装置的外缘电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主要涉及电场耦合负压治疗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场治疗装置的外缘电极。



背景技术:

急性皮肤软组织伤是创伤的主要伤类。由于伤情复杂、治疗不及时和护理疏忽等因素,易出现皮肤创面感染、血供障碍等,导致创面迁延不愈。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由于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管性疾病、压疮等导致的皮肤溃疡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创面血液循环差、创缘皮肤修复细胞增殖与迁移障碍等,往往形成慢性创面,致使创面难愈,严重影响患者外观与功能康复。

一定强度的持续或间歇性创面封闭负压引流,能通过持续引流作用避免创面感染,有效促进创面内皮细胞增殖、血管新生以及肉芽组织形成等,起到维持良好的创面微环境、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作用。目前,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中已得到良好应用。创面内源性电场是指创面愈合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创缘正常皮肤为正极、创面中心为负极的直流电场,该直流电场能促进创缘修复相关细胞增殖和向创面中心迁移、促进创缘神经向创面生长,从而在创面上皮化和创面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基于创面内源性电场促进创面愈合的原理,在创面施加一定强度的外源性电场,并使外源性电场的正极位于创缘、负极位于创面中心(模拟内源性电场),将起到加快急性和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

在电场施加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创面的特殊情况,对于外缘正电极的敷设,创缘的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确定,敷设面扭曲多变,常规的条状电极或环状电极无法匹配外缘构型,常导致电极与皮肤间翘边,虚接触等,围绕间隙过大或无敷设位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实现敷设路径自定义、敷设曲面自定义和敷设长度自定义的用于电场治疗装置的外缘电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场治疗装置的外缘电极,包括电源导线和电极条,所述电源导线和电极条电连接,所述电极条的侧沿呈间隔开设有便于电极条产生形变用以和敷设外缘构型匹配的形变避让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形变避让口对应的电极条区域面积小于形变避让口未对应的电极条区域面积。

所述形变避让口开设在电极条的一侧。

所述形变避让口开设在电极条的两侧。

所电极条在长度方向的同一位置两侧均设有形变避让口。

两侧的形变避让口在电极条的长度方向相互错位。

所述形变避让口的口径向电极条外侧逐渐变大。

所述形变避让口设置为三角形口。

所述形变避让口设置为梯形口。

所述形变避让口设置为弧形口。

所述电极条包括相互连接的通电层和导电层,所述通电层与电源导线电连接,所述形变避让口开设在通电层和导电层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用于电场治疗装置的外缘电极,使用时,先对创面做好必要的前处理,再将电极条跟随创面外缘仿形(此时形变避让口产生形变避让)逐段铺贴于皮肤,直至包围整个创面,剪除多余部分即可。较传统结构而言,该电极条通过形变避让口分隔为了“接触增益区(形变避让口两侧的电极条主体面积较大的区域)”和“形变适配区(形变避让口对应的电极条主体面积较小的区域)”,两种区间交替设置,其中“接触增益区”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占比更大,由于被“形变适配区”分割,区间内与皮肤接触更近似于平面,确保了接触的导电性能,而“形变适配区”,则与皮肤接触较小或不接触,区间内设置有适合平面内产生摆角的形变避让口,也设置有适合于空间扭曲的“形变适配区”,由此组成的“珠链式”电极具有敷设路径自定义、敷设曲面自定义和敷设长度自定义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电源导线;2、电极条;21、形变避让口;22、通电层;23、导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发明用于电场治疗装置的外缘电极的第一种实施例,包括电源导线1和电极条2,电源导线1和电极条2电连接,电极条2的侧沿呈间隔开设有便于电极条2产生形变用以和敷设外缘构型匹配的形变避让口21。使用时,先对创面做好必要的前处理,再将电极条2跟随创面外缘仿形(此时形变避让口21产生形变避让)逐段铺贴于皮肤,直至包围整个创面,剪除多余部分即可。较传统结构而言,该电极条2通过形变避让口21分隔为了“接触增益区(形变避让口21两侧的电极条2主体面积较大的区域)”和“形变适配区(形变避让口21对应的电极条2主体面积较小的区域)”,两种区间交替设置,其中“接触增益区”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占比更大,由于被“形变适配区”分割,区间内与皮肤接触更近似于平面,确保了接触的导电性能,而“形变适配区”,则与皮肤接触较小或不接触,区间内设置有适合平面内产生摆角的形变避让口21,也设置有适合于空间扭曲的“形变适配区”,由此组成的“珠链式”电极具有敷设路径自定义、敷设曲面自定义和敷设长度自定义的特点。

本实施例中,形变避让口21对应的电极条2区域面积小于形变避让口21未对应的电极条2区域面积。其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施例中,电极条2包括相互连接的通电层22和导电层23,通电层22与电源导线1电连接,形变避让口21开设在通电层22和导电层23上。通电层22与电源导线1相连,也与导电层23接触导电,同时由于通电层22的机械抗拉抗剪强度弱,通电层22亦为整个电极的机械稳定性进行补偿。通电层22和导电层23有机械连接与导电连接,导电层23与皮肤接触导电。整个电极与皮肤的贴合接触方式可采用至少两种方式:导电层23直接粘合于皮肤,或者在电极外侧加设其他粘胶将电极贴压于皮肤上。

本实施例中,形变避让口21开设在电极条2的两侧。该结构中,形变避让口21位于电极条2的两侧,能实现电极条2的敷设路径自定义、敷设曲面自定义和敷设长度自定义,两侧的形变避让口21进一步提高了形变能力。

本实施例中,所电极条2在长度方向的同一位置两侧均设有形变避让口21。即两侧的形变避让口21位置对应,其结构简单易行。

本实施例中,形变避让口21的口径向电极条2外侧逐渐变大。这样设置,保证的形变的可靠性和顺畅性。

本实施例中,形变避让口21设置为三角形口。其结构简单易行。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发明用于电场治疗装置的外缘电极的第二种实施例,该外缘电极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形变避让口21开设在电极条2的一侧。该结构中,形变避让口21位于电极条2的一侧,能实现电极条2的敷设路径自定义、敷设曲面自定义和敷设长度自定义。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发明用于电场治疗装置的外缘电极的第三种实施例,该外缘电极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两侧的形变避让口21在电极条2的长度方向相互错位。即两侧的形变避让口21位置相互错位,其结构简单易行。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发明用于电场治疗装置的外缘电极的第四种实施例,该外缘电极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形变避让口21设置为梯形口。其结构简单易行。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本发明用于电场治疗装置的外缘电极的第五种实施例,该外缘电极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形变避让口21设置为弧形口。其结构简单易行。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