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椎牵引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5057发布日期:2021-01-26 15:2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椎牵引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脊椎牵引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脊椎在进行完手术之后,病人需要卧床进行长期的休息,而在可以下床行走之后,还需要穿戴辅助的脊椎保护装置,用于支持和保护脊椎。在康复的过程中,病人还会通过脊椎牵引装置来进行脊椎的牵引康复,而在此过程中,穿戴的脊椎保护装置需要进行穿脱,从而可以适配的坐上脊椎牵引装置,增加了病人的负担。如果可以设计一款穿戴装置和脊椎牵引装置相统一配套使用的装置,将会方便病人进行使用,为病人的脊椎康复减轻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脊椎牵引康复装置,通过穿戴机构供病人穿戴保护脊椎,牵引机构可适配穿戴机构令病人直接进行使用,不必脱下穿戴机构,方便病人的使用,以及达到复合保护和康复的效果。
[0004]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椎牵引康复装置,包括用于人体穿戴对脊椎进行支持保护的穿戴机构、以及用于人进行使用牵引脊椎的牵引机构,
[0005]
穿戴机构包括均为刚性的上支撑座、中支撑座、下支撑座,上支撑座和中支撑座之间通过上弹性部进行连接,中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之间通过下弹性部进行连接,上弹性部和下弹性部两者与中支撑座进行固定连接,上弹性部与上支撑座进行可上下滑移的连接并通过上弹性抵触件进行限位,下弹性部与下支撑座进行可上下滑移的连接并通过下弹性抵触件进行限位;上支撑座的两侧向外延伸设置肩带,中支撑座的两侧向外延伸设置腹部绑带,下支撑座的两侧向外延伸设置胯部绑带;
[0006]
牵引机构包括支架、牵引架和翻转座,牵引架包括主框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主框架上的上滑移架、中滑移架和下滑移架,主框架可上下滑移设置于支架上,主框架的下部可翻转的设置翻转座;主框架和翻转座通过驱动机构分别进行升降和翻转;
[0007]
上滑移架、中滑移架和下滑移架分别与上支撑座、中支撑座、下支撑座进行可拆卸的配合装配,上滑移架上设置有用于解除上弹性抵触件对上弹性部限位的上解除件,下滑移架上设置有用于解除下弹性抵触件对下弹性部限位的下解除件;上滑移架和下滑移架设置为通过驱动机构在主框架上进行升降,同步带动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进行上下位置调整。
[0008]
作为一种改进,上弹性抵触件包括上抵块和上弹性件,上弹性件于后方依靠弹力抵触上抵块,令上抵块压向上弹性部进行限位,当上滑移架和上支撑座进行装配时,上解除件进入上支撑座克服上弹性件的弹力令上抵块位移,解除对上弹性部的限位;
[0009]
下弹性抵触件包括下抵块和下弹性件,下弹性件于后方依靠弹力抵触下抵块,令下抵块压向下弹性部进行限位,当下滑移架和下支撑座进行装配时,下解除件进入下支撑座克服下弹性件的弹力令下抵块位移,解除对下弹性部的限位。
[0010]
作为一种改进,上抵块和下抵块均通过转轴可旋转的设置,上弹性件和上解除件在与上抵块配合时抵触于相对的两侧,下弹性件和下解除件在与下抵块配合时抵触于相对的两侧。
[0011]
作为一种改进,上支撑座、中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上均设置有螺纹孔,上滑移架、中滑移架和下滑移架上均设置有布置孔,各布置孔均穿设有紧固件,在螺纹孔和布置孔对应时,由紧固件螺旋至螺纹孔进行装配紧固。
[0012]
作为一种改进,布置孔内具有螺纹段,用于预安装紧固件。
[0013]
作为一种改进,上滑移架和下滑移架处的紧固件分别作为上解除件和下解除件,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处的螺纹孔分别延伸至上弹性抵触件和下弹性抵触件,令紧固件旋入螺纹孔到位时,作为上解除件和下解除件分别与上弹性抵触件和下弹性抵触件进行配合。
[0014]
作为一种改进,上滑移架、中滑移架和下滑移架在布置孔的周边设置有若干第一磁性件,上滑移架、中滑移架和下滑移架在螺纹孔的周边设置有与第一磁性件相对应配合的第二磁性件,用于令布置孔和螺纹孔进行预对位。
[0015]
作为一种改进,主框架上还设置有用于人进行手扶的左右两根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用于控制主框架升降、上滑移架升降、下滑移架升降、翻转座翻转的按钮。
[0016]
作为一种改进,主框架上还向前延伸设置有用于人进行手扶的左右两根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用于控制紧固件旋进旋出的按钮。
[0017]
作为一种改进,支架为方形框架,其后部向后延伸若干安装杆用于对外进行安装,其下部设置用于支撑于地面的底座,其上部设置用于人颈部套设的牵引套,该牵引套由牵引绳连接至支架上部,牵引绳的另一端绕过支架上部向下布置于主框架处。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平时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可以穿上穿戴机构用于对脊椎的保护,避免脊椎过度的弯曲或者承受身体过大的压力;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可依靠穿戴机构直接匹配牵引机构令病人身体定位在牵引机构上,省去了穿脱普通穿戴型脊椎保护衣物或支架时的繁琐过程,并在穿戴机构和牵引机构配合装配到位之后,可以解除穿戴机构上中下三个支撑位置的限位,便于病人对脊椎进行拉伸训练,其可以进行向上的牵引,亦或是在翻转座向下翻转后,令病人身体悬挂,依靠重力进行拉伸牵引,满足病人不同的康复训练需求;在解除穿戴机构上中下三个支撑位置的限位后,亦可以通过控制三个支撑位置的拉伸来进行牵引训练,并且可以调节三个支撑位置的间距,实现调节上下弹性部长度的效果,令穿戴机构在恢复正常穿戴状态时,上下弹性部可具有不同的脊椎限位效果,满足不同康复情况下的脊椎限位需求。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的穿戴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的牵引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本发明的牵引机构的侧面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2]
图4是本发明的穿戴机构和牵引机构相配合的侧面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24]
如图1、2、3、4所示,为本发明脊椎牵引康复装置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用于人体穿戴对脊椎进行支持保护的穿戴机构1、以及用于人进行使用牵引脊椎的牵引机构2,穿戴机构1包括均为刚性的上支撑座11、中支撑座12、下支撑座13,上支撑座11和中支撑座12之间通过上弹性部14进行连接,中支撑座12和下支撑座13之间通过下弹性部15进行连接,上弹性部14和下弹性部15两者与中支撑座12进行固定连接,上弹性部14与上支撑座11进行可上下滑移的连接并通过上弹性抵触件141进行限位,下弹性部15与下支撑座13进行可上下滑移的连接并通过下弹性抵触件151进行限位;上支撑座11的两侧向外延伸设置肩带111,中支撑座12的两侧向外延伸设置腹部绑带121,下支撑座13的两侧向外延伸设置胯部绑带131;牵引机构2包括支架21、牵引架22和翻转座23,牵引架22包括主框架220、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主框架220上的上滑移架221、中滑移架222和下滑移架223,主框架220可上下滑移设置于支架21上,主框架220的下部可翻转的设置翻转座23;主框架220和翻转座23通过驱动机构分别进行升降和翻转;上滑移架221、中滑移架222和下滑移架223分别与上支撑座11、中支撑座12、下支撑座13进行可拆卸的配合装配,上滑移架221上设置有用于解除上弹性抵触件141对上弹性部14限位的上解除件142,下滑移架223上设置有用于解除下弹性抵触件151对下弹性部15限位的下解除件152;上滑移架221和下滑移架223设置为通过驱动机构在主框架220上进行升降,同步带动上支撑座11和下支撑座13进行上下位置调整。
[0025]
本发明在使用时,将牵引机构2布置于病人所处房间中,穿戴机构1供病人日常穿戴,对术后康复中的脊椎进行保护;在佩戴时,病人首先将两侧肩带111套入手臂至肩部,如背包一般在肩部处进行定位,之后将腹部绑带121和胯部绑带131分别在腹部和胯部进行定位,以上三者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且可设置可调节长度的现有绑带结构,来适应不同体型人群的使用。在穿戴完毕后,上支撑座11、中支撑座12、下支撑座13分别位于脊椎上中下三个位置,在后部对脊椎进行支撑,之间连接的上弹性部14和下弹性部15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并可以在穿戴者施力时进行一定的弯曲,从而起到对脊椎支撑的作用,并且穿戴者可以进行一定的脊椎弯曲动作,在保护的同时不影响日常行动。穿戴机构1在具体生产使用时可在外部设置更为轻薄柔软的面料来实现穿戴者更好的穿戴舒适度,穿戴机构1的支撑座部分可以采用重量较轻的材质制造,降低穿戴者使用时的强度。
[0026]
牵引机构2一方面为病人提供了牵引康复的功能,另一方面为病人提供了调节穿戴机构1以及穿脱穿戴机构1的功能。
[0027]
首先是牵引康复的功能,穿着穿戴机构1的病人通过后部上中下三处支撑座与上中下三处滑移架的对位装配,令病人定位在了牵引架22上,该牵引架22可作为一个座椅的靠背,翻转座23在初始状态为与牵引架22呈90度夹角,供病人乘坐,可作为一个座椅的座位;依靠上下解除件在装配到位后将上下弹性抵触件抵触,来解除上下弹性部与上下支撑座的限位关系,从而令上支撑座11、中支撑座12、下支撑座13之间的限位状态解除,病人的脊椎不再被上中下支撑座所限制,此时可以进行牵引和拉伸的锻炼。主框架220可通过现有的传动机构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支架21,例如丝杆滑块结构、齿轮齿条结构等方式,通过外部连接的驱动机构例如电机,在启动后将主框架220上升,令病人所乘坐的牵引架22高度超过人的身高,之后再驱动翻转座23向下翻转,令病人的臀部逐渐失去支撑,病人可以悬挂进行对脊椎的牵引和拉伸,依靠重力实现脊椎锻炼康复的效果。翻转座23也是依靠驱动机构来控制动作,主框架220的升降、翻转座23的旋转,均可通过现有的驱动机构以及开关控制,
可由病人自身或者是家人辅助进行。
[0028]
在以上功能用法的基础上,上滑移架221、中滑移架222和下滑移架223也可以通过控制,进行在主框架220上的上下滑移,对病人的肩部、腹部、胯部进行上下拉伸牵引,起到机械性的牵引锻炼的效果;同上,上中下滑移架均可通过现有的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进行操作活动,依靠开关进行人为的控制。
[0029]
在此基础上,上中下滑移架的设置为病人提供了调节穿戴机构1以及穿脱穿戴机构1的功能。当在第一次使用穿戴机构1和牵引机构2时,可以将独立的穿戴机构1预先装配到牵引机构2上,然后令病人乘坐在牵引架22和翻转座23处,依据病人的身高体长状况调整上滑移架221、中滑移架222和下滑移架223的位置与病人肩部、腹部、胯部对应,然后再穿戴上肩带111、腹部绑带121和胯部绑带131,在整体位置调试到病人处于一个舒适的状态之后,将上滑移架221、中滑移架222和下滑移架223的位置记录,之后病人穿脱穿戴机构1时,上滑移架221、中滑移架222和下滑移架223可以恢复到该记录位置,便于病人便捷舒适的穿上;也便于病人在通过上中下滑移架进行牵引锻炼之后,穿戴机构1恢复到最佳的穿戴状态,该位置的记录可通过设置刻度手动调整,或者是更加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记录数据后对驱动机构进行自动调试完成,其均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穿戴机构1脱离牵引机构2时,上弹性抵触件141和下弹性抵触件151会复位重新对上弹性部14和下弹性部15进行抵触限位,令支撑座和弹性部的结构保持稳定,满足穿戴机构1的基本功能。
[0030]
本发明将现有的穿戴机构1和牵引机构2进行重新设计,令两者进行配合使用,更好的为病人提供了脊椎术后的保护和康复锻炼的可能,本发明在第一次进行调试使用后,将能良好的适应病人的身体体型状态,非常方便使用,两者的使用相互配合,省去了购置其他产品器械的费用以及使用各种产品器械不兼容时的繁琐,并且依靠其牵引拉伸的复合性功能,在方便使用的同时满足了脊椎术后康复锻炼的功能。
[0031]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上弹性抵触件141包括上抵块143和上弹性件144,上弹性件144于后方依靠弹力抵触上抵块143,令上抵块143压向上弹性部14进行限位,当上滑移架221和上支撑座11进行装配时,上解除件142进入上支撑座11克服上弹性件144的弹力令上抵块143位移,解除对上弹性部14的限位;下弹性抵触件151包括下抵块153和下弹性件154,下弹性件154于后方依靠弹力抵触下抵块153,令下抵块153压向下弹性部15进行限位,当下滑移架223和下支撑座13进行装配时,下解除件152进入下支撑座13克服下弹性件154的弹力令下抵块153位移,解除对下弹性部15的限位。
[0032]
如图4所示,在上滑移架221和上支撑座11进行装配时,上解除件142抵开上抵块143并进一步压缩上弹性件144,从而令上弹性部14不再被限位,上弹性部14和上支撑座11此时可以相对的上下活动,在驱动机构控制上滑移架221活动时,上支撑座11可以同步活动(上弹性部14以及连接着的中支撑座12未活动),从而实现了上支撑座11和中支撑座12对病人身体进行一定的牵引和拉伸,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同时在此状态下也可以完成对上支撑座11和中支撑座12所需位置的调整,达到调试穿戴机构1的效果,令穿戴机构1更适配病人的身体;在上滑移架221和上支撑座11脱离时,上弹性件144进行复位,依靠其弹性压迫力重新令上抵块143抵住上弹性部14完成限位。
[0033]
同理在下滑移架223和下支撑座13进行装配时,下解除件152抵开下抵块153并进一步压缩下弹性件154,从而令下弹性部15不再被限位,下弹性部15和下支撑座13此时可以
相对的上下活动,在驱动机构控制下滑移架223活动时,下支撑座13可以同步活动(下弹性部15以及连接着的中支撑座12未活动),从而实现了下支撑座13和中支撑座12对病人身体进行一定的牵引和拉伸,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同时在此状态下也可以完成对下支撑座13和中支撑座12所需位置的调整,达到调试穿戴机构1的效果,令穿戴机构1更适配病人的身体;在下滑移架223和下支撑座13脱离时,下弹性件154进行复位,依靠其弹性压迫力重新令下抵块153抵住下弹性部15完成限位。
[0034]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上抵块143和下抵块153均通过转轴可旋转的设置,上弹性件144和上解除件142在与上抵块143配合时抵触于相对的两侧,下弹性件154和下解除件152在与下抵块153配合时抵触于相对的两侧。
[0035]
如图4所示,通过转轴旋转的方式来布置上抵块143和下抵块153,可较好的利用上支撑座11和下支撑座13的内部空间完成结构上的配合,优选为转轴位于上抵块143和下抵块153的一端,而另一端的两侧设置上弹性件144和上解除件142、以及下弹性件154和下解除件152,实现空间上的良好布置以及抵触效果;上弹性件144和下弹性件154可优选为选择弹力较大的弹簧来实现,以其弹力难以被人以外力将弹性件从支撑座拉出为准,而在另一方面,穿戴机构1整体外部会包裹面料来保持外部舒适性,弹性件和支撑座的可活动位置被包裹在内,不易被人拉扯破坏其稳定性。
[0036]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上支撑座11、中支撑座12和下支撑座13上均设置有螺纹孔3,上滑移架221、中滑移架222和下滑移架223上均设置有布置孔4,各布置孔4均穿设有紧固件5,在螺纹孔3和布置孔4对应时,由紧固件5螺旋至螺纹孔3进行装配紧固。
[0037]
如图4所示,上支撑座11、中支撑座12和下支撑座13分别与上滑移架221、中滑移架222和下滑移架223的配合通过简单的孔轴方式进行对应和装配固定,可以良好的实现穿戴机构1和牵引机构2的安装;并且在第一次调试完成以及之后使用之后,上中下的位置固定,也有利于两者的反复拆装,并且较为便捷的拆装。作为优选,布置孔4内具有螺纹段41,用于预安装紧固件5。令紧固件5可以通过螺旋留在布置孔4的螺纹段41处,不必将其拆下,令拆装更加的便捷。
[0038]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上滑移架221和下滑移架223处的紧固件5分别作为上解除件142和下解除件152,上支撑座11和下支撑座13处的螺纹孔3分别延伸至上弹性抵触件141和下弹性抵触件151,令紧固件5旋入螺纹孔3到位时,作为上解除件142和下解除件152分别与上弹性抵触件141和下弹性抵触件151进行配合。
[0039]
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下,上解除件142和下解除件152可以统一成为上滑移架221和下滑移架223处的紧固件5,即省去了布置两组独立结构的繁琐,可以大大降低结构的复杂性,从而降低制造成本,零部件的减少也降低了故障风险以及维护成本。该实施方式下仅需令两处螺纹孔3分别对应上弹性抵触件141和下弹性抵触件151,在两处紧固件5旋入到位时,作为上解除件142和下解除件152去进行抵触,整合了零部件的功能。
[0040]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上滑移架221、中滑移架222和下滑移架223在布置孔4的周边设置有若干第一磁性件6,上滑移架221、中滑移架222和下滑移架223在螺纹孔3的周边设置有与第一磁性件6相对应配合的第二磁性件7,用于令布置孔4和螺纹孔3进行预对位。
[0041]
如图2、4所示,因为在装配的结构上,其位于穿戴者即病人的背部,在没有家人或
医护人员帮助时,对位可能存在困难,并且穿戴机构1在身上穿着一定时间后,其上下位置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变化,例如穿戴机构1和衣物的上下滑移,病人坐在翻转座23处时背部位置对应存在改变;故设置以上第一磁性件6和第二磁性件7后,穿戴机构1上的第二磁性件7会去吸附牵引机构2上的第一磁性件6,保证布置孔4和螺纹孔3的预对位,降低对位时所带来的时间浪费。作为优选,磁性件的布置方式可以设置为如图2所示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点,可以直接依靠磁性异性吸附完成对位,并且可以将滑移架和支撑座设置为非磁性材料制造,避免干扰。
[0042]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主框架220上还设置有用于人进行手扶的左右两根支撑杆8,支撑杆8上设置用于控制主框架220升降、上滑移架221升降、下滑移架223升降、翻转座23翻转的按钮9;支撑杆8上设置用于控制紧固件5旋进旋出的按钮9。
[0043]
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病人进行牵引机构2的使用,以及对锻炼过程中身体的支撑和保护,设置了支撑杆8,病人在使用牵引机构2进行悬挂牵引时,两手前臂可以支撑于支撑杆8处,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配合上支撑座11、中支撑座12、下支撑座13在身体上的多点支撑,可以在牵引的同时,保证安全性;对驱动机构的控制可以通过线路布置于支撑杆8上,以多组按钮9的形式来对各部件的活动进行控制,让病人可以自己进行牵引康复锻炼。当然,作为优选方式,还可以设置无线的控制板,来提供给家人或者医护人员在旁边辅助病人进行牵引机构2的调节。作为优选,紧固件5本身可通过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的设置并通过按钮9来进行自动化的旋进旋出,来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穿戴机构1和牵引机构2装配时的难度。
[0044]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支架21为方形框架,其后部向后延伸若干安装杆211用于对外进行安装,其下部设置用于支撑于地面的底座213,其上部设置用于人颈部套设的牵引套212,该牵引套212由牵引绳214连接至支架21上部,牵引绳214的另一端绕过支架21上部向下布置于主框架220处。
[0045]
如图2、3所示,支架21可设置为一个方形框架,整体厚度可以做到尽量小,减小占用的空间,向后延伸的安装杆211可通过紧固件安装于墙壁上,令整体靠墙固定,结构稳定且占用的空间较小,安装杆211的长度所形成的立体空间可用于牵引机构2中各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的布置空间,不影响使用者在前部的正常使用,优选为通过自动化的控制方式,不必再设置手柄或者其他工具来对机构进行手动调试位置,来提高使用舒适度和降低使用难度。底座213可设置为较大的贴地面积,配合安装杆211实现良好的整体稳定效果。并且在重力牵引的功能上,添加基础的颈部牵引套212,病人在乘坐于翻转座23处时,可将牵引套212套于脖子处,用手操作牵引绳214可以向上提拉颈椎,来实现对脊椎的向上牵引锻炼,为避免安全隐患,使用该牵引套212时可断开翻转座23的电源,避免误操作令翻转座23翻转而使人悬挂的情况出现,避免牵引绳214打结造成牵引套212勒颈。
[0046]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