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转运医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55550发布日期:2021-01-05 21:4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转运医用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转运医用床。



背景技术:

转运床是医疗救治环境中的重要设施之一,转运床是一种用于病人进行床与床之间的转运,以及将病人从手术台转运到病房和从救护车转运的专用医用床。转运车的运用,解决了病人进行手术后从手术台到病房的困难,减少了传统的手抬转移病人时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困难。各大医院都在使用,是医院的必备医用设备之一。

现有的转运医用床在结构上一般包括可以进行升降调节的床体,在床体上安装有床板,转移病患时,先将病患抬到床板上令其平躺或者侧卧,之后移动转运床至下一地点,再将病患从转运床上抬下来并放置在病床或者护理床上。简易的转运床则一般只包括床架和床垫,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同样涉及到前述的病患向转运床上的转移以及脱离转运床的转移活动,虽然转运医用床在结构和功能上在不断完善,但是仍然没有脱离对采用人工对病患进行搬移的操作方式的依赖,也就是说在本质上现有的转运医用床提供的主要还是转移输送的功能,而对病患的上下床方式并无改变。

采用人工的方式将病患向转运医用床上进行转移以及从转运医用床上向其它病床/护理床上进行转移存在诸多的弊端:首先,在床与床之间转移病患的操作通常十分费力,尤其是对于刚做完手术处于全身麻醉状态的病患或者自身活动能力有限的病患来说,转运操作更是费时费力,通常需要强壮的护理人员或者家属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对人力的依赖度较高;其次,由于缺少规范、有效的转移手段,病患在上述转运操作中会受到强烈的扰动,导致身体姿态和位置发生变化,导致病患不舒适或者受到痛苦;再者,现有的转运医用床设施难以保证病患在完成转运后身体在病床/护理床上具有理想的位置,因此在撤离转运床之后还需要对病患的位置进行二次调整,这进一步增加了操作的难度以及费力程度。

因此,需要对转运医用床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令转运医用床具备更合理的辅助转运功能,降低医护人员以及家属的操作负担,降低病患在转运过程中受到的扰动与痛苦,提升病患转移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便捷省力、减轻病患在转移过程中受到痛苦、提升转移效率的的折叠式转运医用床。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转运医用床包括底部带有刹车滚轮的支撑架,在支撑架上铰接安装有床架,在床架的中部安装有前后两个转移装置;转移装置包括长方形的、顶部敞口的箱体,在顶部敞口上安装有上盖板,在箱体的前部和后部均安装有转移组件;转移组件包括安装在箱体端口位置的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在主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之间设有内侧输送带,还包括驱动主动皮带轮的第一驱动机构;主动皮带轮的转轴均为空心转轴且在空心转轴内插装有摆角转轴,在摆角转轴的外端安装有轮毂电机,还包括驱动摆角转轴作摆角倾转动作的第二驱动机构;在轮毂电机的机壳上安装有向外侧延伸的罩板,在罩板的外端安装有外侧皮带轮,在轮毂电机与其外侧皮带轮之间设有外侧输送带;在床架的床头位置安装有床头床垫、床尾位置安装有床尾床垫,在每个转移装置的上盖板上安装有内侧床垫,在每个转移装置的罩板之间安装有外侧床垫,在两个转移装置之间安装有t形床垫。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折叠式转运医用床,与现有的转运医用床的结构相比,本发明中通过在床的中部设置前后两个转移装置,实现了对病患进行转移时的主动干预和辅助。通过设置转移装置由前后两个转移组件等构成,并且转移组件包括内侧输送带和外侧输送带,实现了对病患身体的电动化方式的转移移动操作。转移装置以电动化运转的方式来完成现有场景下由护理人员对病患实施的转移操作,极大地减轻了医护人员实施转移操作时的劳动强度,同时转移装置产生的相关动作与人工操作的动作相比更加简洁高效,因此能够实现病患向转运床上以及从转运床向其它床上的高效转移移动。同时,本电动化的转运床也充分避免了病患由于被施加推拉、搬移等转移操作时受到的痛苦,提升了病患在转移过程中的舒适度。再者,前后两个转移装置还能够对病患的身体位置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节,令病患以更合理的姿势转移到其它病床/护理床设施上,而无需二次调整,进一步减轻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负担。

本发明中的转运床设施通过设置床架与支撑架之间铰接连接,令床架及其附属部件能够整体以铰接位置为中心作倾转转动,这样在作为一般转运床使用时或者对具有一定行动能力的病患(自主行动能力有限)使用时,可以通过将床架立起来以提升向转运床上移动时的便利性。在非实用状态下,两个转移装置的外侧部分可以向下折叠起来,减少对空间的占用。

优选地:床架包括侧部边框,在侧部边框的前端安装有床头边框、后端安装有床尾边框、中前部安装有床头横梁,中后部安装有床尾前部横梁和床尾后部横梁。

优选地:在床头边框的端部设有床头轴座边框、床尾边框的端部安装有床尾轴座边框;位于前部的转移装置的前部的轮毂电机的机壳通过转轴与床头轴座边框内的轴座连接,位于后部的转移装置的后部的轮毂电机的机壳通过转轴与床尾轴座边框内的轴座连接。

优选地:支撑架包括底部框架,在底部框架的床头位置安装有床头支撑立柱、床尾位置安装有床尾支撑立柱,床尾后部横梁与床尾支撑立柱之间铰接连接,在床尾前部横梁与底部框架之间安装有推杆电机。

优选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固定在箱体内的驱动减速箱和驱动电机,在驱动减速箱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传动皮带轮,在主动皮带轮的内侧安装有从驱动皮带轮,主传动皮带轮与从驱动皮带轮采用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对皮带进行张紧的张紧器,张紧器包括一个与箱体固定的基座,在基座上铰接安装有带有压杆的门型架,在门型架与基座之间设有扭簧。

优选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固定在箱体内的摆动减速箱和摆动电机。

优选地:各轮毂电机上的罩板设置有内外两个,将轮毂电机与外侧皮带轮夹持在内部;外侧床垫位于内侧的两个罩板之间;两个转移装置的相邻近的两个罩板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床头边框上还安装有折叠护栏。

优选地:在支撑架的底部框架上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包括控制单元、电源处理单元以及接线端子单元,推杆电机、各驱动电机和各摆动电机均采用线束与接线端子单元电连接,还包括带有控制按钮的操作手柄,槽作手柄通过导联线与控制器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为折叠状态;

图4是图5中转移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5中转移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去掉上盖板;

图6是图5中后部的转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前部的转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转移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中转移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折叠护栏;

2、床架;2-1、床头边框;2-2、床头轴座边框;2-3、侧部边框;2-4、床尾轴座边框;2-5、床尾边框;2-6、床头横梁;2-7、床尾前部横梁;2-8、床尾后部横梁;

3、支撑架;3-1、底部框架;3-2、床头支撑立柱;3-3、床尾支撑立柱;3-4、稳定框架;

4、刹车滚轮;

5、转移装置;5-1、上盖板;5-2、内侧输送带;5-3、外侧输送带;5-4、箱体;5-5、张紧器;5-6、驱动电机;5-7、驱动减速箱;5-8、摆动电机;5-9、摆动减速箱;5-10、从动皮带轮;5-11、中部压轮;5-12、轮毂电机;5-13、罩板;5-14、外侧皮带轮;5-15、皮带;5-16、主动皮带轮;5-17、侧部托轮;5-18、从驱动皮带轮;5-19、主传动皮带轮;

6、推杆电机;7、床头床垫;8、床尾床垫;9、内侧床垫;10、外侧床垫;11、t型床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的折叠式转运医用床包括底部带有刹车滚轮4的支撑架3,在支撑架3上铰接安装有床架2,在床架2的中部安装有前后两个转移装置5。

其中,转移装置5用于提供对病患向本转运床上移动的功能以及从本转运床上向其它病床/护理床上移动的功能,通过设置床架2与支撑架3之间铰接连接,令床架2及其附属组件能够以铰接点为中心倾转转动,因而床架2及其附属组件能够从水平状态转变为起立的状态,这样便于具有一定行动能力的病患上下床,采用刹车滚轮4的目的是令本转运床在移动就位后能够驻停,有效防止在病患的转移移动过程床体发生移动,保证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请参见图1至图3,可以看出:

床架2包括侧部边框2-3,在侧部边框2-3的前端安装有床头边框2-1、后端安装有床尾边框2-5、中前部安装有床头横梁2-6,中后部安装有床尾前部横梁2-7和床尾后部横梁2-8。前部的转移装置5安装在床头横梁2-6上,后部的转移装置5安装在床尾前部横梁2-7和床尾后部横梁2-8上。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安全性,在床头边框2-3上还安装有折叠护栏1。折叠护栏1在非使用状态下可以折叠收起来,在使用状态下展开,为病患提供侧向防护功能,防止从床上跌落。

支撑架3包括底部框架3-1,各刹车滚轮4分别安装在底部框架3-1的四角位置。在底部框架3-1的床头位置安装有床头支撑立柱3-2、床尾位置安装有床尾支撑立柱3-3,床尾后部横梁2-8与床尾支撑立柱3-3之间铰接连接,在床尾前部横梁2-7与底部框架3-1之间安装有推杆电机6。

其中,床头支撑立柱3-2与床架2的床头横梁2-6位置对应,这样当床架2放平时,床头横梁2-6搭接在床头支撑立柱3-2上。

在推杆电机6的驱动作用下,床架2及其附属组件以铰接位置为中心作倾转转动,因而床架2及其附属组件能够转变为倾斜的状态,这样具有一定行动能力的病患(自主行动能力有限)能够更方便地贴靠在床架2及其转移装置上,待床架2恢复放平状态后,病患即转移到了本转运床上。

考虑到当床架2倾转至最大限度时,本转运床的中心发生变化而产生潜在的翻覆风险,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架3的底部框架3-1的床尾位置设有一个门形的稳定框架3-4,当床架2转变为倾斜状态时,稳定框架3-4在床尾位置产生支撑作用,保证整个转运床的操作稳定性。

请参见图4和图5,可以看出:

转移装置5包括长方形的、顶部敞口的箱体5-4,在顶部敞口上安装有上盖板5-1,在箱体5-4的前部和后部均安装有转移组件。其中,箱体5-4作为转移装置5的主体部分,装置的驱动组件安装在箱体5-4的内部,通过安装上盖板5-1进行整体封装,前后两个转移组件提供对病患肢体关键位置的平移功能。

如图中所示,位于前部的转移装置5的前部的转移组件与病患的大概头部位置对应,位于后部的转移装置5的后部的转移组件与病患的大概脚部位置对应,位于前部的转移装置5的后部的转移组件以及位于后部的转移装置5的前部的转移组件与病患的大概臀部位置对应,也就是说当病患以规范的躺卧姿势在本转运床上转移移动时,其头部位于前部的转移装置5的前部的转移组件上,其臀部前部的转移装置5的后部的转移组件以及位于后部的转移装置5的前部的转移组件上,其脚部位于后部的转移装置5的后部的转移组件上。

请参见图6至图9,可以看出:

转移组件包括安装在箱体5-4端口位置的主动皮带轮5-16和从动皮带轮5-10,在主动皮带轮5-16与从动皮带轮5-10之间设有内侧输送带5-2,还包括驱动主动皮带轮5-16的第一驱动机构。

具体地,在箱体5-4的端口底壁上安装有左右两个轴座,主动皮带轮5-16和从动皮带轮5-10分别安装在一个轴座上,当驱动主动皮带轮5-16作正转或者反转时,内侧输送带5-2作正向移动或者反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固定在箱体5-4内的驱动减速箱5-7和驱动电机5-6,驱动电机5-6的电机轴与驱动减速箱5-7的输入轴对接连接,驱动减速箱5-7和驱动电机5-6的配合保证转动驱动的驱动力。在驱动减速箱5-7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传动皮带轮5-19,在主动皮带轮5-16的内侧安装有从驱动皮带轮5-18(从驱动皮带轮5-18与主动皮带轮5-16采用螺钉固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主传动皮带轮5-19与从驱动皮带轮5-18采用皮带5-15传动连接。

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对皮带5-15进行张紧的张紧器5-5,张紧器5-5包括一个与箱体5-4固定的基座,在基座上铰接安装有带有压杆的门型架,在门型架与基座之间设有扭簧,压杆压持在皮带5-15上令其保持张紧效果,保证驱动的传递可靠性。

进一步地,为了令内侧输送带5-2处于良好的张紧状态同时保证良好的支撑强度,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内侧输送带5-2之间设置中部压轮5-11和侧部托轮5-17。如图8中所示,中部压轮5-11为一个、侧部托轮5-17为两个,两个侧部托轮5-17分别位于中部压轮5-11的左右两侧,中部压轮5-11和侧部托轮5-17的轮支座均安装固定在上盖板5-1的边缘位置,中部压轮5-11位于上盖板5-1的边缘下方,侧部托轮5-17位于上盖板的边缘上方。

主动皮带轮5-16的转轴均为空心转轴且在空心转轴内插装有摆角转轴,在摆角转轴的外端安装有轮毂电机5-12,还包括驱动摆角转轴作摆角倾转动作的第二驱动机构。由于摆角转轴从空心转轴穿心而过,因此摆角转轴与主动皮带轮5-16两者各自的转动互不影响。当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摆角转轴作往复摆动动作时,其外端的轮毂电机5-12整体随之作往复摆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固定在箱体5-4内的摆动减速箱5-9和摆动电机5-8,摆动减速箱5-9与摆动电机5-8的配合保证摆动驱动的驱动力。

轮毂电机5-12包括位于内部的带机壳主体与位于外部的转轮,当主体部分通电时,外部的转轮回转转动。

在轮毂电机5-12的机壳上安装有向外侧延伸的罩板5-13,在罩板5-13的外端安装有外侧皮带轮5-14,在轮毂电机5-12与其外侧皮带轮5-14之间设有外侧输送带5-3。在轮毂电机5-12的正向/反向驱动作用下,外侧输送带5-3作正向/反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各轮毂电机5-12上的罩板5-13设置有内外两个,将轮毂电机5-12与外侧皮带轮5-14夹持在内部,能够有效避免病患肢体以及其它物品进入内部,保证安全性。

在床架2的床头位置安装有床头床垫7、床尾位置安装有床尾床垫8,在每个转移装置5的上盖板5-1上安装有内侧床垫11,在每个转移装置5的罩板5-13之间安装有外侧床垫9,在两个转移装置5之间安装有t形床垫10。具体地,每个转移装置5的外侧床垫9位于内侧的两个罩板5-13之间,两个转移装置5的相邻近的两个罩板5-13之间(也就是前部的转移装置5的后部的转移组件的后部的罩板5-13与后部的转移装置5的前部的转移组件的前部的罩板5-13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因此两个转移装置5上的外侧床垫9作同步倾转动作。

为了保证前后两个转移装置与床架2之间的结合强度,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床头边框2-1的端部设有床头轴座边框2-2、床尾边框2-5的端部安装有床尾轴座边框2-4,位于前部的转移装置5的前部的轮毂电机5-12的机壳通过转轴与床头轴座边框2-2内的轴座连接,位于后部的转移装置5的后部的轮毂电机5-12的机壳通过转轴与床尾轴座边框2-4内的轴座连接。进一步地,可以将位于前部的转移装置5的后部的轮毂电机5-12的机壳与位于后部的转移装置5的前部的轮毂电机5-12的机壳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床头床垫7、床尾床垫8、各内侧床垫11、t型床垫10和各外侧床垫9的结构相同,形状不同。在结构上均包括位于下方的硬质基层(可以为木质材质或者金属孔板/网板材质等)以及位于上方的软质表层(如海绵材质等),下方的硬质基层与床架2、上盖板5-1和罩板5-13固定连接。

其中,床头床垫7、床尾床垫8、各内侧床垫11和t型床垫10均是固定式床垫,因此正常安装固定即可。图8中给出了外侧床垫9与所在的罩板5-13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具体地,在外侧床垫9的前后边缘的下方设置连接耳板,采用螺栓将各连接耳板与相应的罩板5-13固定连接。由于外侧床垫9在倾转转动的过程中其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会显露出来,因此为了避免病患肢体伸入以及避免其他物品进入,可以令外侧床垫9的硬质基层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均成向下延伸的弧形形状,这也有利于提升外观的美观性。

如图中所示,各床垫的轮廓形状根据具体的安装位置进行设定,如床头床垫7和床尾床垫8两者均为矩形形状,t型床垫10整体为t型形状,各内侧床垫11和各外侧床垫9均为矩形形状。各床垫安装后,两个转移装置5的内侧输送带5-2和外侧输送带5-3均露出来,并且各床垫的软质表层与输送带的表面平齐或者略低于输送带的表面,以保证病患身体与输送带之间的可靠接触。可以想到的是,由于床垫的软质表层受压而收缩,因此当病患躺卧、俯卧在床垫上时,能够保证身体与输送带之间可靠接触。

在支撑架3的底部框架3-1上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包括控制单元、电源处理单元以及接线端子单元,其中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指令的输入并控制器件进行响应动作,接线端子单元用于进行器件的电路连接。

推杆电机6、各驱动电机5-6和各摆动电机5-8均采用线束与接线端子单元电连接。还包括带有控制按钮的操作手柄,槽作手柄通过导联线与控制器电连接,使用者通过操作手柄进行功能的调用。

使用方式:

(1)将病患向本转运床上转移

当病患具备一定的自主活动能力时(自主活动能力较弱),可以通过控制器操作床架2整体倾转一定角度,令其从水平状态转变为倾转升起的状态,之后病患由医护人员扶住并倚靠在床架2上;之后通过控制器操作床架2恢复水平状态,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将病患的身体扶稳,避免发生意外;当床架2恢复水平状态时,医护人员辅助病患移动身体至床架2的近似中心位置,令头部落在前部的转移组件上、脚部位于后部的转移组件上、臀部落在中部的转移组件上;

当病患躺在另一病床/护理床/手术床上时,首先将本转运床转移到病床/护理床/手术床的侧方位,通过控制器操作两个转移装置5的外侧床垫9向下倾转,直至外侧床垫9的外侧边缘落在床面上;之后医护人员辅助将病患的身体侧部抬升一些高度,朝向病床/护理床/手术床的方向再次推动本转运床使之移动一定距离,则此时两个转移装置5的外侧床垫9的外侧边缘就嵌入了床与病患的身体之间;

之后通过控制器启动两个转移装置5的转移组件同步运转,则内侧输送带5-2和外侧输送带5-3同步移动,由于病患的身体压持在前中后三组转移组件上(以中部那组转移组件为主),因此病患被横向转移移动;当病患身体的大部分转移到了外侧床垫9上时暂停移动,通过控制器操作外侧床垫9向上倾转恢复水平,之后操作内侧输送带5-2和外侧输送带5-3继续移动,则病患转移到了内侧床垫11的中部。

(2)将病患从本转运床上转移至病床/护理床上

推动本转运床设施载着病患移动至病床/护理床的侧方位,通过控制器操作内侧输送带5-2和外侧输送带5-3反向移动,则病患由内侧床垫11的中部位置转移至外侧床垫9的中部位置,暂停转移;之后通过控制器操作外侧床垫9向下倾转直至外侧边缘抵靠在床面上,继续启动内侧输送带5-2和外侧输送带5-3移动,则病患从外侧床垫9向病床/护理床上转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由医护人员全程辅助,避免发生意外的同时对病患落在床上的位置进行掌握;当病患身体的大部分已经落在床面上时,将本转运医用床从侧方位撤离。

(3)非使用状态

当本转运床处于非使用状态时,通过控制器操作外侧床垫9向下倾转折叠,直至外侧床垫9的外侧边缘与底部框架3-1接近,减小对空间的占用。

考虑到不同病患的身体特征存在差异,因此为了令本护理床设施的转移装置5更好地发挥效果,可以为转移装置5设置一些垫块/垫条,垫块/垫条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发泡材质制作,在操作使用转移装置5时将垫块/垫条塞入病患的身体与转移装置5的输送带之间(主要是与头部位置的转移组件的输送带之间以及脚部位置的输送带之间,由于臀部位置的内侧输送带5-2和外侧输送带5-3与病患的臀部能够保持良好的接触,因此通常无需设置垫块/垫条)并在操作完成后撤除垫块/垫条,输送带与垫块/垫条之间依靠摩擦传递运动,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转移装置5对病患身体的移动效果。

另一方面,出于对病患的保护目的,在转移的操作过程中,也可以连同病患身下的床单或者薄床垫一同转移,此时病患的身体并不与两个转移装置5直接接触。此时在进行病患的转移操作时,医护人员可以在转运床的侧方位对床单或者薄床垫施加辅助的牵拉整理操作,保证病患与床单或者薄床垫一同转移移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