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植入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承载部件。
背景技术:2.目前,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医生需要能够承载生物液体的具有多个孔洞的结构,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承载生物液体的具有多个孔洞的承载部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的承载部件。
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承载部件,包括:多个单胞结构,每个所述单胞结构至少与一个相邻的所述单胞结构相连接;
5.每个所述单胞结构包括:第一支撑弯曲杆、第二支撑弯曲杆、第一辅助弯曲杆和第二辅助弯曲杆;
6.所述第一支撑弯曲杆弯折形成第一凹口和第三凹口;所述第一凹口朝下,所述第三凹口朝上;
7.所述第二支撑弯曲杆弯折形成第二凹口和第四凹口;所述第二凹口朝下,所述第四凹口朝上;
8.所述第一凹口和所述第四凹口是相对且交错设置,所述第三凹口和所述第二凹口是相对且交错设置;
9.所述第一辅助弯曲杆穿过所述第一凹口和所述第四凹口;
10.所述第二辅助弯曲杆穿过所述第三凹口和所述第二凹口;
11.所述第一支撑弯曲杆的下端处于所述第一支撑弯曲杆的上端的左侧;所述第二支撑弯曲杆的上端处于所述第二支撑弯曲杆的下端的左侧;
12.所述第一辅助弯曲杆处于所述第二辅助弯曲杆的左侧;所述第一辅助弯曲杆的上端处于所述第二支撑弯曲杆的上端的前方;所述第一支撑弯曲杆的下端处于所述第一辅助弯曲杆的下端的前方;所述第一支撑弯曲杆的上端处于所述第二辅助弯曲杆的上端的前方;所述第二辅助弯曲杆的下端处于所述第二支撑弯曲杆的下端的前方;
13.当多个所述单胞结构沿着所述承载部件的左右方向依次设置时,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单胞结构中,处于左侧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弯曲杆的上端连接处于右侧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一辅助弯曲杆的上端;处于左侧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二辅助弯曲杆的上端连接处于右侧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撑弯曲杆的上端;处于左侧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二辅助弯曲杆的下端连接处于右侧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弯曲杆的下端;处于左侧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撑弯曲杆的下端连接处于右侧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一辅助弯曲杆的下端;
14.当多个所述单胞结构沿着所述承载部件的上下方向依次设置时,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单胞结构中,处于上方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二辅助弯曲杆的下端连接处于下方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弯曲杆的上端;处于上方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撑弯曲杆的下端连接处于下方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二辅助弯曲杆的上端;处于上方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弯曲杆的下端连接处于下方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一辅助弯曲杆的上端;处于上方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一辅助弯曲杆的下端连接处于下方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撑弯曲杆的上端;
15.当多个所述单胞结构沿着所述承载部件的前后方向依次设置时,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单胞结构中,处于前方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二辅助弯曲杆的上端连接处于后方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弯曲杆的上端;处于前方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撑弯曲杆的上端连接处于后方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一辅助弯曲杆的上端;处于前方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撑弯曲杆的下端连接处于后方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二辅助弯曲杆的下端;处于前方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一辅助弯曲杆的下端连接处于后方的所述单胞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撑弯曲杆的下端。
16.优选地,沿着所述承载部件的左右方向,多个所述单胞结构依次连接;沿着所述承载部件的上下方向,多个所述单胞结构依次连接;沿着所述承载部件的前后方向,多个所述单胞结构依次连接。
17.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弯曲杆、所述第二支撑弯曲杆、所述第一辅助弯曲杆和所述第二辅助弯曲杆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18.优选地,所述承载部件采用可植入人体的生物材料制成。
19.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件采用钛、钛合金、镁合金、不锈钢、钽、钴铬钼合金、钴镍铬钼合金、聚醚醚酮、聚乙烯、骨水泥、陶瓷材料或者硅胶制成。
20.优选地,所述承载部件采用纺织、编织、发泡、机加工或3d打印技术加工制造而成。
21.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承载部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发明的承载部件的单胞结构中,每个第一支撑弯曲杆弯折形成第一凹口和第三凹口,第二支撑弯曲杆弯折形成第二凹口和第四凹口,第一辅助弯曲杆穿过第一凹口和所述第四凹口,第二辅助弯曲杆穿过第三凹口和第二凹口;使得每个单胞结构为具有孔隙的结构,则承载部件能够承载生物液体;由于相邻的两个单胞结构是相连接的,则承载部件能够形成稳固的连接结构。
附图说明
23.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承载部件的单胞结构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承载部件的单胞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承载部件的单胞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承载部件的单胞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7.图5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承载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8.图6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承载部件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7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承载部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30.图8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承载部件的左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9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承载部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32.图10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承载部件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号说明
34.10
ꢀꢀꢀꢀꢀꢀꢀꢀꢀꢀꢀꢀꢀꢀꢀꢀꢀꢀꢀꢀꢀꢀ
单胞结构
35.11
ꢀꢀꢀꢀꢀꢀꢀꢀꢀꢀꢀꢀꢀꢀꢀꢀꢀꢀꢀꢀꢀꢀ
第一支撑弯曲杆
36.111
ꢀꢀꢀꢀꢀꢀꢀꢀꢀꢀꢀꢀꢀꢀꢀꢀꢀꢀꢀꢀꢀ
第一支撑弯曲杆的下端
37.112
ꢀꢀꢀꢀꢀꢀꢀꢀꢀꢀꢀꢀꢀꢀꢀꢀꢀꢀꢀꢀꢀ
第一支撑弯曲杆的上端
38.1101
ꢀꢀꢀꢀꢀꢀꢀꢀꢀꢀꢀꢀꢀꢀꢀꢀꢀꢀꢀꢀ
第一凹口
39.1102
ꢀꢀꢀꢀꢀꢀꢀꢀꢀꢀꢀꢀꢀꢀꢀꢀꢀꢀꢀꢀ
第三凹口
40.12
ꢀꢀꢀꢀꢀꢀꢀꢀꢀꢀꢀꢀꢀꢀꢀꢀꢀꢀꢀꢀꢀꢀ
第二支撑弯曲杆
41.121
ꢀꢀꢀꢀꢀꢀꢀꢀꢀꢀꢀꢀꢀꢀꢀꢀꢀꢀꢀꢀꢀ
第二支撑弯曲杆的下端
42.122
ꢀꢀꢀꢀꢀꢀꢀꢀꢀꢀꢀꢀꢀꢀꢀꢀꢀꢀꢀꢀꢀ
第二支撑弯曲杆的上端
43.1201
ꢀꢀꢀꢀꢀꢀꢀꢀꢀꢀꢀꢀꢀꢀꢀꢀꢀꢀꢀꢀ
第二凹口
44.1202
ꢀꢀꢀꢀꢀꢀꢀꢀꢀꢀꢀꢀꢀꢀꢀꢀꢀꢀꢀꢀ
第四凹口
45.21
ꢀꢀꢀꢀꢀꢀꢀꢀꢀꢀꢀꢀꢀꢀꢀꢀꢀꢀꢀꢀꢀꢀ
第一辅助弯曲杆
46.211
ꢀꢀꢀꢀꢀꢀꢀꢀꢀꢀꢀꢀꢀꢀꢀꢀꢀꢀꢀꢀꢀ
第一辅助弯曲杆的下端
47.212
ꢀꢀꢀꢀꢀꢀꢀꢀꢀꢀꢀꢀꢀꢀꢀꢀꢀꢀꢀꢀꢀ
第一辅助弯曲杆的上端
48.22
ꢀꢀꢀꢀꢀꢀꢀꢀꢀꢀꢀꢀꢀꢀꢀꢀꢀꢀꢀꢀꢀꢀ
第二辅助弯曲杆
49.221
ꢀꢀꢀꢀꢀꢀꢀꢀꢀꢀꢀꢀꢀꢀꢀꢀꢀꢀꢀꢀꢀ
第二辅助弯曲杆的下端
50.222
ꢀꢀꢀꢀꢀꢀꢀꢀꢀꢀꢀꢀꢀꢀꢀꢀꢀꢀꢀꢀꢀ
第二辅助弯曲杆的上端
具体实施方式
5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52.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53.在以下的说明中,单胞结构10的左侧是指相对于图2纸面的左侧,单胞结构10的右侧是指相对于图2的右侧,单胞结构10的前侧是指相对于图2的纸面的近前侧,单胞结构10的后侧是指相对于图2的纸面的里侧,单胞结构10的上侧是指相对于图2的纸面的上侧,单胞结构10的下侧是指相对于图2的纸面的下侧。
54.承载部件的左侧是指相对于图5纸面的左侧,承载部件的右侧是指相对于图5的右侧,承载部件的前侧是指相对于图5的纸面的近前侧,承载部件的后侧是指相对于图5的纸面的里侧,承载部件的上侧是指相对于图5的纸面的上侧,承载部件的下侧是指相对于图5的纸面的下侧。
5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承载部件,包括:多个单胞结构10,每个单胞结构10至少与一个相邻的单胞结构10相连接;
56.每个单胞结构10包括:第一支撑弯曲杆11、第二支撑弯曲杆12、第一辅助弯曲杆21和第二辅助弯曲杆22;
57.第一支撑弯曲杆11弯折形成第一凹口1101和第三凹口1102;第一凹口1101朝下,第三凹口1102朝上;
58.第二支撑弯曲杆12弯折形成第二凹口1201和第四凹口1202;第二凹口1201朝下,第四凹口1202朝上;
59.第一凹口1101和第四凹口1202是相对且交错设置,第三凹口1102和第二凹口1201是相对且交错设置;
60.第一辅助弯曲杆21穿过第一凹口1101和第四凹口1202;
61.第二辅助弯曲杆22穿过第三凹口1102和第二凹口1201;
62.第一支撑弯曲杆11的下端111处于第一支撑弯曲杆11的上端112的左侧;第二支撑弯曲杆12的上端122处于第二支撑弯曲杆12的下端121的左侧;
63.第一辅助弯曲杆21处于第二辅助弯曲杆22的左侧;第一辅助弯曲杆21的上端212处于第二支撑弯曲杆12的上端122的前方;第一支撑弯曲杆11的下端111处于第一辅助弯曲杆21的下端211的前方;第一支撑弯曲杆11的上端112处于第二辅助弯曲杆22的上端222的前方;第二辅助弯曲杆22的下端221处于第二支撑弯曲杆12的下端121的前方;
64.如图6所示,当多个单胞结构10沿着承载部件的左右方向依次设置时,左右相邻的两个单胞结构10中,处于左侧的单胞结构10的第一支撑弯曲杆11的上端112连接处于右侧的单胞结构10的第一辅助弯曲杆21的上端212;处于左侧的单胞结构10的第二辅助弯曲杆22的上端222连接处于右侧的单胞结构10的第二支撑弯曲杆12的上端122;如图5所示,处于左侧的单胞结构10的第二辅助弯曲杆22的下端221连接处于右侧的单胞结构10的第一支撑弯曲杆11的下端111;如图10所示,处于左侧的单胞结构10的第二支撑弯曲杆12的下端121连接处于右侧的单胞结构10的第一辅助弯曲杆21的下端211;
65.如图7所示,当多个单胞结构10沿着承载部件的上下方向依次设置时,上下相邻的两个单胞结构10中,处于上方的单胞结构10的第二辅助弯曲杆22的下端221连接处于下方的单胞结构10的第一支撑弯曲杆11的上端112;处于上方的单胞结构10的第二支撑弯曲杆12的下端121连接处于下方的单胞结构10的第二辅助弯曲杆22的上端222;如图5所示,处于上方的单胞结构10的第一支撑弯曲杆11的下端111连接处于下方的单胞结构10的第一辅助弯曲杆21的上端212;如图8所示,处于上方的单胞结构10的第一辅助弯曲杆21的下端211连接处于下方的单胞结构10的第二支撑弯曲杆12的上端122;
66.如图7所示,当多个单胞结构10沿着承载部件的前后方向依次设置时,前后相邻的两个单胞结构10中,处于前方的单胞结构10的第二辅助弯曲杆22的上端222连接处于后方的单胞结构10的第一支撑弯曲杆11的上端112;如图8所示,处于前方的单胞结构10的第二支撑弯曲杆12的上端122连接处于后方的单胞结构10的第一辅助弯曲杆21的上端212;如图7所示,处于前方的单胞结构10的第二支撑弯曲杆12的下端121连接处于后方的单胞结构10的第二辅助弯曲杆22的下端221;如图8所示,处于前方的单胞结构10的第一辅助弯曲杆21的下端211连接处于后方的单胞结构10的第一支撑弯曲杆11的下端111。
67.本发明的承载部件的单胞结构10中,每个第一支撑弯曲杆11弯折形成第一凹口1101和第三凹口1102,第二支撑弯曲杆12弯折形成第二凹口1201和第四凹口1202,第一辅助弯曲杆21穿过第一凹口1101和第四凹口1202,第二辅助弯曲杆22穿过第三凹口1102和第二凹口1201;使得每个单胞结构10为具有孔隙的结构,则承载部件能够承载生物液体;由于相邻的两个单胞结构10是相连接的,则承载部件能够形成稳固的连接结构;本发明的承载部件能够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加工。
68.如图1至图10所示,沿着承载部件的左右方向,多个单胞结构10依次连接;沿着承载部件的上下方向,多个单胞结构10依次连接;沿着承载部件的前后方向,多个单胞结构10依次连接。每个单胞结构10在左右方向上,至少与一个单胞结构10连接;每个单胞结构10在上下方向上,至少与一个单胞结构10连接;每个单胞结构10在前后方向上,至少与一个单胞结构10连接,则承载部件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69.第一支撑弯曲杆11、第二支撑弯曲杆12、第一辅助弯曲杆21和第二辅助弯曲杆22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以便于第一支撑弯曲杆11、第二支撑弯曲杆12、第一辅助弯曲杆21和第二辅助弯曲杆22的加工制造。
70.承载部件采用可植入人体的生物材料制成,所述承载部件采用钛、钛合金、镁合金、不锈钢、钽、钴铬钼合金、钴镍铬钼合金、聚醚醚酮、聚乙烯、骨水泥、陶瓷材料或者硅胶制成。,则承载部件所选用的材料使得承载部件能够安全地植入人体中。
71.承载部件采用纺织、编织、发泡、机加工或3d打印技术加工制造而成。承载部件可根据需求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制造。
72.本发明的承载部件包括多个单胞结构10,多个单胞结构10根据病患的需求按照一定规律或随机排布连结而成,以改变承载部件承载生物液体所需的孔隙及其它性能;每个单胞结构10100中的第一支撑弯曲杆11、第二支撑弯曲杆12、第一辅助弯曲杆21和第二辅助弯曲杆22提供了一定的结构强度的同时每个单胞结构10也形成了承载生物液体所需要的孔隙。承载部件采用纺织、编织、发泡、机加工或3d打印技术加工制造而成,特别是承载部件能够用3d打印技术制造,这就突破现有加工工艺的限制;本发明的承载部件能够做出对可载生物液体有利的各种形状,有效实现生物液体承载过程。
73.本实施例中,单胞结构10的左侧示意图和单胞结构10的右侧示意图结构相同,单胞结构10的主视示意图和单胞结构10的后视示意图结构相同,单胞结构10的俯视示意图和单胞结构10的仰视示意图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承载部件的左右方向上,单胞结构10为5个;承载部件的上下方向上,单胞结构10为5个;承载部件的前后方向上,单胞结构10为5个;承载部件的左侧示意图和承载部件的右侧示意图结构相同,承载部件的主视示意图和承载部件的后视示意图结构相同,承载部件的俯视示意图和承载部件的仰视示意图结构相同。
74.综上,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75.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