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作的外科护理的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6036发布日期:2021-02-09 17:52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操作的外科护理的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操作的外科护理的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护理是一门运用科学,分为家庭护理和有偿护理。有偿护理必须按照卫生部、卫健委、医政部所规定的法律法规相关条文执行开展相应的护理项目,有条理、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基础或常规护理,观察了解病人体表体重基础情况,根据病情变化监测或获取病情数据,以配合医生完成对病人的治疗,在医生进行巡视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工作。
[0003]
但是现有的翻身装置还存在着在进行患者翻身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推动工作,不方便进行头部转动翻转和不方便进行手臂支撑工作以及不方便支撑腿部弯曲支撑的问题。
[0004]
因此,发明一种便于操作的外科护理的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外科护理的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翻身装置还存在着在进行患者翻身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推动工作,不方便进行头部转动翻转和不方便进行手臂支撑工作以及不方便支撑腿部弯曲支撑的问题。一种便于操作的外科护理的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包括床体,支撑腿,移动刹车轮,第一推动杆,可旋转顶动推送杆结构,可转动翻转头部支架结构,可调节滑动手臂支板结构,可转动弯曲腿部支架结构,第一固定槽,推送孔,第二固定槽,第三固定槽,支撑滑孔,底板,储存箱,分隔板和推动板,所述的支撑腿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床体的下端四角位置;所述的移动刹车轮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腿的下端;所述的第一推动杆的下端分别螺栓连接在床体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可旋转顶动推送杆结构分别安装在床体的下端前面中间位置和下端后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转动翻转头部支架结构安装在第一固定槽的内部;所述的可调节滑动手臂支板结构安装在第三固定槽的内部;所述的可转动弯曲腿部支架结构安装在第二固定槽的内部;所述的第一固定槽开设在床体的上端左侧;所述的推送孔分别开设在床体的前面左右两侧和后面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二固定槽分别开设在推动板的上端右侧前面和上端右侧后面;所述的第三固定槽分别开设在推动板的上端中间位置左侧前面和上端中间位置左侧后面;所述的支撑滑孔分别开设在推动板的正表面左侧和后表面左侧;所述的底板螺栓连接在支撑腿的内壁下部;所述的储存箱螺栓连接在底板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分隔板分别螺栓连接在储存箱的内壁左侧和内壁右侧;所述的推动板插接在第二固定槽的内部;所述的可旋转顶动推送杆结构包括u型架,第一连接座,按压板,旋转推动杆,推动滑孔,第二推动杆和固定孔,所述的u型架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第一连接座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推动杆分别贯穿固定孔且滑动轴接设置;所述的旋转推动杆一端分别轴接在按压板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推动杆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推动杆的下端;所述的推动滑孔分别开设在旋转推动杆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推动
杆下端设置在不锈钢杆滑动贯穿推动滑孔;所述的固定孔分别开设在u型架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
[0006]
优选的,所述的可转动翻转头部支架结构包括u型支架,插接杆,转动盘,固定管和硅胶辊,所述的插接杆轴接在u型支架的内壁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盘螺栓连接在插接杆的外壁左侧;所述的固定管螺栓连接在插接杆的外壁右侧;所述的硅胶辊套接在固定管的外壁中间位置。
[0007]
优选的,所述的可调节滑动手臂支板结构包括手臂支架,支撑槽,支撑杆,旋转管和转动座,所述的支撑槽开设在手臂支架的下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轴接在支撑槽的内部中间位置和内部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管的上端螺纹连接在支撑杆的下端外壁;所述的旋转管的下端轴接在转动座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
[0008]
优选的,所述的可转动弯曲腿部支架结构包括斜撑板,支撑板,第二连接座,支撑块,支撑卡槽和转动支杆,所述的第二连接座焊接在支撑板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板通过第二连接座安装在斜撑板的左侧;所述的第二连接座轴接在斜撑板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块分别螺栓连接在斜撑板的下端中间位置左侧和支撑板的下端中间位置右侧;所述的支撑卡槽开设在支撑板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支杆的上端轴接在支撑卡槽的内壁左侧。
[0009]
优选的,所述的第三固定槽和支撑滑孔连通设置;所述的推送孔分别与第二固定槽连通设置;所述的第三固定槽设置在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之间。
[0010]
优选的,所述的按压板采用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的不锈钢板且设置在u型架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连接座采用左右两侧内部开设有安装孔的不锈钢板。
[0011]
优选的,所述的u型架通过第一连接座分别安装在床体的下端前面和下端后面;所述的第二推动杆的上端分别贯穿推送孔且分别螺栓连接在推动板下端的前面左右两侧和下端后面左右两侧。
[0012]
优选的,所述的转动盘设置在固定管的左侧;所述的硅胶辊的外壁套接有硅胶套带;所述的转动盘设置在u型支架的左侧内壁上部;所述的固定管设置在u型支架的右侧内壁上部。
[0013]
优选的,所述的u型支架插接在第一固定槽的内部底端且螺栓连接设置;所述的硅胶辊设置在床体的上端左侧。
[0014]
优选的,所述的旋转管分别设置在手臂支架的下端且上端插接在支撑槽的下侧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转动座采用下端设置为弧形的不锈钢座。
[0015]
优选的,所述的手臂支架插接在第三固定槽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座分别轴接在第三固定槽的内壁中间位置和内壁左侧中间位置。
[0016]
优选的,所述的转动支杆采用z型的不锈钢杆;所述的斜撑板和支撑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圈。
[0017]
优选的,所述的斜撑板的左端轴接在第二固定槽的内壁左侧;所述的支撑板插接在第二固定槽的内部右侧。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中,所述的u型架,按压板,旋转推动杆,推动滑孔,第二推动杆,床体,推送孔和推动板相互配合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踩踏按压板,然后压动旋转推动杆
的一端,使旋转推动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推动杆推动推动板,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患者身体进行推动翻身工作。
[0019]
2.本发明中,所述的u型支架,插接杆,转动盘,固定管和硅胶辊以及床体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抓住转动盘进行转动,同时带动固定管和硅胶辊进行转动,然后通过硅胶辊外壁设置的硅胶套带动患者头部进行转动,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患者头部翻转工作。
[0020]
3.本发明中,所述的手臂支架,支撑杆,旋转管,转动座,第三固定槽和推动板相互配合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转动手臂支架,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患者手臂进行支撑工作。
[0021]
4.本发明中,所述的斜撑板,支撑板,第二连接座,支撑块,支撑卡槽和转动支杆以及推动板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斜撑板和第二连接座轴接设置,转动斜撑板和支撑板的角度,方便在支撑患者腿部的过程中使患者腿部进行弯曲工作。
[0022]
5.本发明中,所述的手臂支架,支撑槽,支撑杆,旋转管和转动座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转动旋转管,然后通过旋转管和支撑杆螺纹连接设置,方便在支撑患者手臂的过程中调节手臂支架的高度,增加调节功能。
[0023]
6.本发明中,所述的u型支架,插接杆,转动盘,固定管和硅胶辊以及硅胶辊外壁设置的硅胶套相互配合,有利于在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防护工作,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患者头部受到碰撞。
[0024]
7.本发明中,所述的斜撑板,支撑板,第二连接座,支撑块,支撑卡槽和转动支杆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转动支杆的上端卡接在支撑卡槽的内部,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斜撑板和支撑板进行固定工作,防止斜撑板和支撑板晃动影响患者腿部支撑工作。
[0025]
8.本发明中,所述的床体,支撑腿,移动刹车轮,第一推动杆,底板和推动板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推动床体,进行移动,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加移动功能。
[0026]
9.本发明中,所述的斜撑板,支撑板,第二连接座,支撑块,床体和第二固定槽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支撑块支撑斜撑板和支撑板,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保持床体上端的水平,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影响患者康复工作。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发明的可旋转顶动推送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是本发明的可转动翻转头部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是本发明的可调节滑动手臂支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5是本发明的可转动弯曲腿部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中:1、床体;2、支撑腿;3、移动刹车轮;4、第一推动杆;5、可旋转顶动推送杆结构;51、u型架;52、第一连接座;53、按压板;54、旋转推动杆;55、推动滑孔;56、第二推动杆;57、固定孔;6、可转动翻转头部支架结构;61、u型支架;62、插接杆;63、转动盘;64、固定管;65、硅胶辊;7、可调节滑动手臂支板结构;71、手臂支架;72、支撑槽;73、支撑杆;74、旋转管;75、转动座;
8、可转动弯曲腿部支架结构;81、斜撑板;82、支撑板;83、第二连接座;84、支撑块;85、支撑卡槽;86、转动支杆;9、第一固定槽;10、推送孔;11、第二固定槽;12、第三固定槽;13、支撑滑孔;14、底板;15、储存箱;16、分隔板;17、推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便于操作的外科护理的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包括床体1,支撑腿2,移动刹车轮3,第一推动杆4,可旋转顶动推送杆结构5,可转动翻转头部支架结构6,可调节滑动手臂支板结构7,可转动弯曲腿部支架结构8,第一固定槽9,推送孔10,第二固定槽11,第三固定槽12,支撑滑孔13,底板14,储存箱15,分隔板16和推动板17,所述的支撑腿2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床体1的下端四角位置;所述的移动刹车轮3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腿2的下端;所述的第一推动杆4的下端分别螺栓连接在床体1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可旋转顶动推送杆结构5分别安装在床体1的下端前面中间位置和下端后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转动翻转头部支架结构6安装在第一固定槽9的内部;所述的可调节滑动手臂支板结构7安装在第三固定槽12的内部;所述的可转动弯曲腿部支架结构8安装在第二固定槽11的内部;所述的第一固定槽9开设在床体1的上端左侧;所述的推送孔10分别开设在床体1的前面左右两侧和后面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二固定槽11分别开设在推动板17的上端右侧前面和上端右侧后面;所述的第三固定槽12分别开设在推动板17的上端中间位置左侧前面和上端中间位置左侧后面;所述的支撑滑孔13分别开设在推动板17的正表面左侧和后表面左侧;所述的底板14螺栓连接在支撑腿2的内壁下部;所述的储存箱15螺栓连接在底板14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分隔板16分别螺栓连接在储存箱15的内壁左侧和内壁右侧;所述的推动板17插接在第二固定槽11的内部;所述的可旋转顶动推送杆结构5包括u型架51,第一连接座52,按压板53,旋转推动杆54,推动滑孔55,第二推动杆56和固定孔57,所述的u型架51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第一连接座52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推动杆54分别贯穿固定孔57且滑动轴接设置;所述的旋转推动杆54一端分别轴接在按压板53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推动杆54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推动杆56的下端;所述的推动滑孔55分别开设在旋转推动杆54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推动杆56下端设置在不锈钢杆滑动贯穿推动滑孔55;所述的固定孔57分别开设在u型架51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进行使用时,抓住第一推动杆4推动床体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使患者躺在床体1的上端,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翻身时,用脚踩动按压板53,通过旋转推动杆54和u型架51轴接设置,使旋转推动杆54的左右两端推动第二推动杆56向上进行移动,推动推动板17,同时推动患者的身体一侧,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辅助患者进行翻身工作。
[0034]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转动翻转头部支架结构6包括u型支架61,插接杆62,转动盘63,固定管64和硅胶辊65,所述的插接杆62轴接在u型支架61的内壁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盘63螺栓连接在插接杆62的外壁左侧;所述的固定管64螺栓连接在插接杆62的外壁右侧;所述的硅胶辊65套接在固定管64的外壁中间位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头部进行翻转工作时,抓住转动盘63的上端进行转动,同时带动固定管64和硅胶辊65和进行转动,然后通过硅胶辊65外壁设置的硅胶套带动患者头部进行转动,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患者头部进行转动工作。
[0035]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可调节滑动手臂支板结构7包括手臂支架71,支撑槽72,支撑杆73,旋转管74和转动座75,所述的支撑槽72开设在手臂支架71的下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杆73的上端分别轴接在支撑槽72的内部中间位置和内部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管74的上端螺纹连接在支撑杆73的下端外壁;所述的旋转管74的下端轴接在转动座75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需要对患者的手臂进行转动和支撑时抬动手臂支架71,通过手臂支架71和支撑杆73轴接设置,然后通过转动座75和推动板17轴接设置,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患者手臂进行支撑工作,需要时通过支撑杆73和旋转管74螺纹连接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工作。
[0036]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5所示,所述的可转动弯曲腿部支架结构8包括斜撑板81,支撑板82,第二连接座83,支撑块84,支撑卡槽85和转动支杆86,所述的第二连接座83焊接在支撑板82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板82通过第二连接座83安装在斜撑板81的左侧;所述的第二连接座83轴接在斜撑板81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块84分别螺栓连接在斜撑板81的下端中间位置左侧和支撑板82的下端中间位置右侧;所述的支撑卡槽85开设在支撑板82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支杆86的上端轴接在支撑卡槽85的内壁左侧;必要时,转动斜撑板81和支撑板82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支撑工作,在支撑患者腿部的过程中通过斜撑板81和第二连接座83轴接设置,调整好支撑板82的角度,方便在支撑患者腿部的过程中使患者的腿部进行弯曲,进而完成肢体抬起支撑以及翻转工作。
[0037]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三固定槽12和支撑滑孔13连通设置;所述的推送孔10分别与第二固定槽11连通设置;所述的第三固定槽12设置在第一固定槽9和第二固定槽11之间。
[0038]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按压板53采用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的不锈钢板且设置在u型架5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连接座52采用左右两侧内部开设有安装孔的不锈钢板。
[0039]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u型架51通过第一连接座52分别安装在床体1的下端前面和下端后面;所述的第二推动杆56的上端分别贯穿推送孔10且分别螺栓连接在推动板17下端的前面左右两侧和下端后面左右两侧。
[0040]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转动盘63设置在固定管64的左侧;所述的硅胶辊65的外壁套接有硅胶套带;所述的转动盘63设置在u型支架61的左侧内壁上部;所述的固定管64设置在u型支架61的右侧内壁上部。
[0041]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u型支架61插接在第一固定槽9的内部底端且螺栓连接设置;所述的硅胶辊65设置在床体1的上端左侧。
[0042]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旋转管74分别设置在手臂支架71的下端且上端插接在支撑槽72的下侧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转动座75采用下端设置为弧形的不锈钢座。
[0043]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手臂支架71插接在第三固定槽12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座75分别轴接在第三固定槽12的内壁中间位置和内壁左侧中间位置。
[0044]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转动支杆86采用z型的不锈钢杆;所述的斜撑板81和支撑板82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圈。
[0045]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斜撑板81的左端轴接在第二固定槽11的内壁左侧;所述的支撑板82插接在第二固定槽11的内部右侧。
[0046]
工作原理本发明中,进行使用时,抓住第一推动杆4推动床体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使患者躺在床体1的上端,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翻身时,用脚踩动按压板53,通过旋转推动杆54和u型架51轴接设置,使旋转推动杆54的左右两端推动第二推动杆56向上进行移动,推动推动板17,同时推动患者的身体一侧,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辅助患者进行翻身工作,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头部进行翻转工作时,抓住转动盘63的上端进行转动,同时带动固定管64和硅胶辊65和进行转动,然后通过硅胶辊65外壁设置的硅胶套带动患者头部进行转动,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患者头部进行转动工作,需要对患者的手臂进行转动和支撑时抬动手臂支架71,通过手臂支架71和支撑杆73轴接设置,然后通过转动座75和推动板17轴接设置,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患者手臂进行支撑工作,需要时通过支撑杆73和旋转管74螺纹连接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工作,必要时,转动斜撑板81和支撑板82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支撑工作,在支撑患者腿部的过程中通过斜撑板81和第二连接座83轴接设置,调整好支撑板82的角度,方便在支撑患者腿部的过程中使患者的腿部进行弯曲,进而完成肢体抬起支撑以及翻转工作。
[0047]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