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具体涉及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0002]
痤疮主要是痤疮丙酸杆菌感染,除此,也有糠秕马拉色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感染。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广泛存于毛囊皮脂腺中,为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内源性感染。痤疮丙酸杆菌促发的炎症反应为痤疮的发病机制。痤疮丙酸杆菌分泌脂肪酶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形成的游离脂肪酸能刺激抗微生物的多肽(hβd1 和 2、抗菌肽和粒溶素)激活下游炎症反应。痤疮丙酸杆菌可直接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和炎症细胞的 toll 样受体——tlr2 和 tlr4,产生了炎症趋化因子,通过 il-8 将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聚集至毛囊内,随后促发的炎症反应导致毛囊壁破坏、巨噬细胞快速增殖,进一步释放大量 il-8和 il-12。tlr介导的细胞因子还能激活 ap-1,能产生金属蛋白酶,导致组织破坏、疤痕形成。tlr还能刺激抗微生物多肽分泌。痤疮丙酸杆菌通过产生整合素和中间丝相关蛋白,促进毛囊的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还能通过分泌多糖等成分形成生物膜,包裹自身以促进其在毛囊内附着,这种生物膜不仅能进一步促进角化过度,还能增加痤疮丙酸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曹纬国,刘志勤,邵云等.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 23(12):2241-2247)。
[0003]
目前,痤疮治疗方法以外用药物、化学疗法、物理治疗、口服中药等为主(鞠强.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09):583
-ꢀ
588)。外用药物有维a酸物、过氧化苯甲酰、维生素等,虽然这些外用药物作为痤疮治疗的一线药物甚至首选药物,但往往因导致局部泛红、脱屑、紧绷、产生灼烧感等皮肤刺激问题,且易产生交叉耐药、增加皮肤光敏感、色素沉着和用药部位皮肤轻度萎缩等后果,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另外,果酸等化学疗法以及光动力疗法(pdt)等方法虽然无毒无臭、渗透性强,但成本高、耗费精力,治疗后仍可能有局部出现红斑等面部问题。而口服中药有可能造成肝脏毒性,由于炮制、煎煮以及用药频率、治疗时间长等问题,病人的接受度普遍不高。中药治疗痤疮的历史由来已久,在治疗痤疮方面有一定的特色,且不良反应小,随着近年来对中医药的研究不断深入,中药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也得到了较好的解释。中医认为:痤疮的生成和肺胃湿热有密切的关系,饮食不节而损害脾胃这样的情况,均可能影响运化正常;而过甚喝酒,多食油腻鱼腥之品,可助湿、化热,导致皮质渗出旺盛、皮肤油腻发光,使得人的气血变为壅滞,向外发散至皮肤,会生成脓疱。日久,血瘀气滞,形成囊肿、结节等(马丽娜.痤清汤治疗青春期痤疮64例[j],陕西中医,2012,33(3):317-318)。传统的中药外用制剂中的药物,多难以透过角质化的皮肤,渗透性差,吸收率低,疗效差。
技术实现要素:[0004]
本发明公开了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克服了现有的痤疮治疗
药物毒副作用大、治疗周期长及致病菌产生耐药等问题,制备的新型外用制剂乳膏剂制成中药乳膏剂,具有对于皮肤附着力强,生物相容性高,可有效促进透过角质层,到达深层作用部位,发挥药效,不仅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剂量,保证疗效,且可避免局部的药物浓度过高引起的刺激性问题,使用方便、安全。因此,新型中药制剂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的研究很有意义。
[0005]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包括黄芩浸膏、荔枝草浸膏、辅料;辅料为水相辅料和油相辅料。
[0006]
本发明中,水相辅料为甘油、水、三乙醇胺的混合物;油相辅料为硬脂酸、凡士林、羊毛脂、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六醇的混合物。
[0007]
本发明中,100ml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中,黄芩浸膏的用量为2~3g;荔枝草浸膏的用量为2~3g。优选的,荔枝草浸膏的用量与黄芩浸膏的用量一致,都为2.5g。
[0008]
进一步的,100ml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含有以下辅料:1g硬脂酸、10g凡士林、8g羊毛脂、4g单硬脂酸甘油酯、8g十六醇、13g甘油、6g三乙醇胺、其余为水。
[0009]
本发明中,用乙醇提取荔枝草,浓缩后得到荔枝草浸膏;优选的,乙醇用量为荔枝草重量的12倍;提取的温度为60℃,为外加热温度;提取完成后,于60℃减压蒸馏,得到荔枝草浸膏。用乙醇提取黄芩,浓缩后得到黄芩浸膏,优选的,乙醇用量为黄芩重量的12倍;提取的温度为80℃,为外加热温度;提取完成后,于60℃减压蒸馏,浓缩至原体积的1/50~1/100,得到黄芩浸膏。优选的,乙醇为75vol%的乙醇水溶液(v/v)。
[0010]
本发明中,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由黄芩浸膏、荔枝草浸膏、辅料组成,其制备方法为,将硬脂酸、凡士林、羊毛脂、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六醇加热混合,得到油相;将甘油、三乙醇胺熔融混合,得到水相;将水相、油相、黄芩浸膏、荔枝草浸膏、水混合,得到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优选的,将水相加入油相中,再加入黄芩浸膏、荔枝草浸膏,最后加入水,得到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
[0011]
本发明公开了上述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在制备痤疮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荔枝草与黄芩复合物在制备痤疮治疗药物中的应用,具体的,荔枝草与黄芩复合物为荔枝草浸膏与黄芩浸膏的复合物。
[0012]
为了克服现有的痤疮治疗药物的问题,本发明从荔枝草、黄芩的药理作用和治疗特点入手,设计将二者的提取物制成乳膏剂进行痤疮治疗,将提取物制成新型外用制剂中药乳膏剂,具有对于皮肤附着力强,生物相容性高,可有效促进药物透过皮肤的角质层,到达作用部位发挥疗效,不仅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剂量,保证疗效,且可避免局部的药物浓度过高引起的刺激性问题,使用方便、安全。因此,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的研究思路可行,并且相关研究方法的各个技术环节均在现有工艺下能够实现。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高车前苷对照品hplc-uv色谱图;图2为供试品(荔枝草醇提物,荔枝草浸膏)hplc-uv色谱图;图3为黄芩苷对照品hplc-uv色谱图;图4为供试品(黄芩醇提物,黄芩浸膏)hplc-uv色谱图;
图5为不同浓度荔枝草醇提物的滤纸片法抑菌活性初步实验结果图,(乙:95%乙醇;0.5:0.5%荔枝草醇提物溶液;1.25:1.25%荔枝草醇提物溶液);图6为不同浓度荔枝草醇提物的滤纸片法抑菌活性初步实验结果图(青:青霉素;头:头孢拉定;丁:丁胺卡那;链:链霉素);图7为不同浓度荔枝草提取物溶液、黄芩醇提取物溶液、混合提取物溶液的滤纸片法对于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活性(h16:16%黄芩醇提物丙酮溶;h8:8%黄芩醇提物丙酮溶;h4:4%黄芩醇提物丙酮溶;h2:2%黄芩醇提物丙酮溶;h1:1%黄芩醇提物丙酮溶;h0.5:0.5%黄芩醇提物丙酮溶;l16:16%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l8:8%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l4:4%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l2:2%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l1:1%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l0.5:0.5%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hl4:1:8%黄芩醇提物与2%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hl2:1:6.7%黄芩醇提物与3.3%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hl1:1:5%黄芩醇提物与5%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hl1:2:3.3%黄芩醇提物与6.7%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hl4:1:2%黄芩醇提物与8%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图8为不同浓度荔枝草醇提物、黄芩醇提物与其混合醇提物的滤纸片法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h16:16%黄芩醇提物丙酮溶;h8:8%黄芩醇提物丙酮溶;h4:4%黄芩醇提物丙酮溶;h2:2%黄芩醇提物丙酮溶;h1:1%黄芩醇提物丙酮溶;h0.5:0.5%黄芩醇提物丙酮溶;l16:16%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l8:8%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l4:4%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l2:2%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l1:1%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l0.5:0.5%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hl4:1:8%黄芩醇提物与2%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hl2:1:6.7%黄芩醇提物与3.3%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hl1:1:5%黄芩醇提物与5%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hl1:2:3.3%黄芩醇提物与6.7%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hl4:1:2%黄芩醇提物与8%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图9为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离心结果;图10为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材料:荔枝草(南京上元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90704);黄芩(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批号:130617-1);三乙醇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痤疮丙酸杆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表皮葡萄球菌(atcc)、枯草芽孢杆菌(atcc)、白色葡萄球菌(atcc);甘油(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白凡士林(8009-03-8);羊毛脂(苏州格瑞特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单硬脂酸甘油酯(苏州科赛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十六醇(苏州泰斯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高车前苷对照品(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芩苷对照品(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硬脂酸(苏州泰斯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多胨(江苏氩氪氙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胰胨(苏州盛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酵母提取物(江苏氩氪氙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葡萄糖(苏州科赛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琼脂15(苏州泰斯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0015]
仪器:旋转蒸发仪;电热恒温水浴锅;离心机;超净工作台;电子分析天平;手动移液器;冰箱;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c18 280nm色谱柱(250mmx4.6mm,5μm);化学工作站;柱温箱;厌氧箱;超声波清洗器。
[0016]
本发明所有原料都是市售产品,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制备方法都是常规技术。本发明的创造性在于将黄芩浸膏、荔枝草浸膏组合,实现了痤疮丙酸杆菌的有效抑制,与医用辅
料混合,得到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
[0017]
实施例一取荔枝草干燥全草,常规粉碎后用12倍重量的75vol%乙醇热回流(60℃)提取,提取3次,每次2h;将3次的提取液合并,于60℃减压蒸馏,得到荔枝草浸膏,为1mg/ml,室温测试。
[0018]
取黄芩粉末干燥后,用12倍重量的75vol%乙醇浸泡2h后,热回流(80℃)提取,共提取3次,每次2h;将3次的提取液合并,于60℃减压蒸馏,得到黄芩浸膏,为1.01mg/ml,室温测试。
[0019]
将1g硬脂酸、10g凡士林、8g羊毛脂、4g单硬脂酸甘油酯、8g十六醇在水浴上加热85℃融化混合,作为油相备用;另取13g甘油、6g三乙醇胺,85℃融化混合后加入油相中,撤去加热,温度降至60℃以下时,加入浸膏上述2.5g黄芩浸膏和2.5g荔枝草浸膏,再加水定容至100ml,自然冷却,即得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上述制备在常规搅拌下进行。
[0020]
hplc方法测定醇提物中黄芩苷与高车前苷浓度相关溶液的配制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准称取对照品黄芩苷5mg、高车前苷5mg,置于10ml容量瓶中,用分析甲醇在超声条件下溶解并定容,得对照品贮存液,4℃冷藏。
[0021]
供试品溶液的处理:用前过0.45μm滤膜。
[0022]
荔枝草浓度的测定色谱条件选用c18 280nm色谱柱(250mmx4.6mm,5μm);流动相:0.1%磷酸水(a)-甲醇(b),梯度洗脱(0~8min时15%b~38%b,8~17min时38%b~56%b,17~28min时56%b~82%b,28~35min时82%b~95%b);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35nm;柱温:25℃;进样量:10μl。
[0023]
系统适用性: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量10μl。按照上述色谱条件分析,计算理论塔板数,均大于8000。
[0024]
黄芩苷浓度的测定色谱条件选用c18 280nm色谱柱(250mmx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梯度洗脱(0~8min时15%b~38%b,8~17min时38%b~56%b,17~28min时56%b~82%b,28~35min时82%b~95%b);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25℃;进样量:10μl。
[0025]
系统适用性: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量10μl。按照上述色谱条件分析,计算理论塔板数,均大于8000。
[0026]
附图1为高车前苷对照品hplc-uv色谱图;附图2为供试品(荔枝草醇提物,荔枝草浸膏)hplc-uv色谱图;附图3为黄芩苷对照品hplc-uv色谱图;附图4为供试品(黄芩醇提物,黄芩浸膏)hplc-uv色谱图。附图中,尖峰数值清楚,可以表示本发明浸膏具有对应的组分,其他数值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0027]
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的表征离心实验取乳膏剂10 g置离心管中,以4500 r/min 离心,旋转10 min,观察有无分层现象。
[0028]
耐热实验取乳膏剂,置于玻璃器皿中,置于恒温箱中,控制温度60 ℃,6h后,取出,室温观察其是否分层。
[0029]
耐寒实验
取乳膏剂,置于玻璃器皿中,置于-15 ℃冰箱中,24 h后取出,待本品恢复至室温后观察其是否有分层现象。
[0030]
乳膏的外观性状评价标准考察所制备的乳膏剂性状,以光泽感、细腻程度、砂粒感、涂布的性能为评判标准,按下表五个等级进行评分。
[0031]
表 1 乳膏的性状评价标准编号评分评价14-5外观细腻、有光泽、无砂粒感、易涂布23-4外观细腻、有光泽、无砂粒感、涂布性能一般32-3外观细腻、无显著光泽、轻微砂粒感、轻微油腻感41-2外观细腻、无显著光泽、轻微砂粒感、油腻感重50-1肉眼可见不溶物、无显著光泽、较明显砂粒感、油腻感重抑菌试验菌的复苏痤疮丙酸杆菌的复苏真空冷冻干燥菌种的恢复培养1、 安瓿开封:安瓿外表面需要使用75%酒精脱脂棉消毒,后用火焰加热其顶端,滴无菌水,被加热的安瓿顶端破裂,用镊子敲下已破裂的安瓿顶端。
[0032]
2、恢复培养:用一次性吸管(无菌)吸收0.3ml液体培养基(即cgmcc提供的建议培养基配方,不添加琼脂),滴入安瓿中,振荡,使其溶解,变为悬浮状态。吸取全部菌悬液,移植入培养基试管中,静置培养。
[0033]
注意事项1、菌种恢复培养前,将收到的菌种安瓿保存在6-10摄氏度的环境下;2、恢复培养厌氧菌时,保持厌氧条件;在制作培养基过程中,需使用厌氧螺口试管,并利用高纯nh3去除氧气。
[0034]
培养基配方见表2。
[0035]
表 2 0244 pyg培养基配方多胨5.0g胰胨5.0g酵母提取物10.0g葡萄糖10.0g盐溶液40.0ml蒸馏水960.0ml琼脂1515.0gph7.2
ꢀꢀ
盐溶液:
ꢀꢀ
cacl20.2g
mgso4·
7h2o0.4gk2hpo41.0gkh2po41.0gnahco310.0gnacl2.0g蒸馏水1.0l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的复苏受试菌种自-80℃超低温冰箱取出后接种至3 ml lb液体培养基,37℃培养过夜后转移至血平板活化。将活化的细菌分区划线接种至lb固体培养基,挑取单菌落做生化鉴定后用于实验;同时挑取单菌落,接种于lb斜面,4℃冷藏保存,以短期备用。实验前于lb平板上挑取单个菌落至3 ml lb液体培养基,于37 ℃低速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0036]
菌悬液的制备每种菌种分别取一环,用无菌水稀释,注意使菌浓度在105~106cfu/ml,备用。
[0037]
滤纸片法考察荔枝草、黄芩提取物对致病菌杆菌的抑制能力不同浓度荔枝草、黄芩醇提物的抑菌活性试验采用滤纸片法,来进行抑菌圈试验。将菌液用涂布法处理平板。其后,将已灭菌滤纸片分别贴于平板上,于培养平板上,等距离地放置3片滤纸片(3个重复);以丙酮作调配介质,配制不同浓度的提取物浸膏作为待测液,比如往2.5g荔枝草浸膏加入丙酮至100ml,得到2.5%荔枝草提取物溶液(荔枝草醇提物丙酮溶),往2.5g荔枝草浸膏与2.5g黄芩浸膏加入丙酮至100ml,得到2.5%荔枝草/2.5%黄芩提取物溶液。向滤纸片上分别滴加丙酮加无菌水、待测液。在37℃培养箱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有氧培养,痤疮丙酸杆菌无氧培养,24h后观察结果,具体为现有常规技术。以抑菌圈作抑菌活性指标,据抑菌圈试验判断标准:表3 抑菌圈试验判断标准图5为0.5%荔枝草提取物溶液、1.25%荔枝草提取物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结果,图6为阳性对照青霉素、头孢拉定、丁胺卡那、链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结果,采用标准试纸。由实验可知,荔枝草醇提物对于白色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圈明显、清晰可见,边缘规则,形状规整。推论可得,荔枝草醇提物具有良好抑菌活性。
[0038]
图7为不同浓度荔枝草提取物溶液、黄芩醇提取物溶液、混合提取物溶液的滤纸片法对于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活性;图8为不同浓度荔枝草提取物溶液、黄芩醇提取物溶液、混合提取物溶液的滤纸片法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
[0039]
由实验可知:黄芩醇提物浓度、荔枝草醇提物具有抑菌活性,部分抑菌圈明显、清晰可见,边缘规则,形状规整;黄芩醇提物浓度、荔枝草醇提物浓度与枯草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并不是正相关;对于枯草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初步得出黄芩与荔枝草协同效果不佳。见表4,其中“/”表示抑菌圈≤6mm,抑菌圈直径由三个重复样平均得到,且三个重复样之间相差小于0.1mm,也可以说明药物抑菌效果的稳定性好。
[0040]
表4 不同浓度荔枝草提取物溶液、黄芩醇提取物溶液、混合提取物溶液的滤纸片法对于枯草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
荔枝草提取物溶液、黄芩醇提取物溶液、混合提取物溶液的滤纸片法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活性。8%黄芩提取物溶液、5%黄芩提取物溶液、2.5%黄芩提取物溶液抑菌圈分别为9.12mm、8.51mm、7.9mm;8%荔枝草提取物溶液抑菌圈为6.89mm。5%荔枝草提取物溶液、2.5%荔枝草提取物溶液都小于6mm;2.5%黄芩/2.5%荔枝草提取物溶液抑菌圈为11.18mm,5%黄
芩/5%荔枝草提取物溶液抑菌圈为7.81mm。根据现有研究,荔枝草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tlr4/myd88/nf-k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黄芩及其有效成分作为天然产物,其抑菌机制通常是通过影响细菌细胞膜的形成及通透性,干扰菌体内蛋自质合成,抑制细菌代谢和dna拓扑异构酶等多条途径;两者联用的增效机制可能是两种药物各自抑菌机制的结合,有关联合用药的抑菌机理、增效机制以及是否对其他致病环节有调控作用等还需继续深入探讨和研究。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包括性激素水平、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的感染、免疫及炎症等因素,其中痤疮丙酸杆菌(p.acnes)的感染是引起座疮形成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证实,座疮患者皮疹处p.acnes增多,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p.acnes的数量减少,与临床症状的改善呈平行关系。
[0041]
本发明乳膏剂作为新型外用制剂,具有适用于表皮增厚,角化,皲裂等慢性皮损或某些感染性皮肤病早期,可促进药物仅有作用部位发挥疗效; 中药乳膏剂是中药外用给药的一种剂型,其通过皮肤、孔窍、经络及病变局部等部位治疗各种疾病的优良剂型,药物在油水两相的基质中均匀分布,到达作用部位再释放出来,不仅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剂量,保证疗效,且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引起的刺激性问题,使用方便、安全。
[0042]
本发明上述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离心结果如图9,乳膏(如图10)为棕色半固体,质地均匀细腻,涂布性良好,无明显颗粒感,符合要求。
[0043]
小结本发明以中药荔枝草、黄芩为原料,研究制备得到荔枝草黄芩复方痤疮乳膏剂,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测定透皮特性和抑菌能力,为进一步开发出高效、低毒、方便的中药复方痤疮新型外用制剂奠定基础。结果确定了对于荔枝草黄芩痤疮乳膏剂的提取条件:荔枝草为12倍量75%乙醇热回流(60℃)提取3次,每次2h。黄芩为12倍量75%乙醇浸泡2h后,热回流(80℃)提取3次,每次2h。黄芩醇、荔枝草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圈明显、清晰可见,边缘规则,形状规整。本发明公开的处方为黄芩浸膏2.5g、荔枝草浸膏2.5g、甘油13g、三乙醇胺6g、硬脂酸1g、凡士林10g、羊毛脂8g、单硬脂酸甘油酯4g、十六醇8g,水定容至100ml;乳膏为棕色半固体,质地均匀细腻,涂布性良好,无明显颗粒感,符合医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