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杞菊地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131308发布日期:2021-03-02 18:0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杞菊地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杞菊地黄口服液的新的制备方法,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杞菊地黄口服液是目前已经上市的中药制剂产品,由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具有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视物昏花的功效。根据药典,杞菊地黄口服液各中药原料药的重量配比如下:枸杞子33g 菊花33g 熟地黄130g 山茱萸(制)65g 牡丹皮50g 山药65g 茯苓50g 泽泻50g
[0003]
其制备方法如下:
[0004]
以上八味,菊花、牡丹皮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适量,另器保存;药渣加水煎煮1.5小时,滤过,药液备用。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菊花、牡丹皮水煎液合并,浓缩至约880ml,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将蒸馏液与上述各药液合并,加甜菊素1g、防腐剂适量,加水至1000ml,搅匀,滤过,灌封,即得。
[0005]
优于该口服液原料药材品种多,来源复杂,故所得提取液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现有的过滤方法对不能有效的过滤掉药液中的一些高分子物质,如鞣质、淀粉、蛋白质、树胶、粘液质、多糖、色素等,它们均可影响口服液的澄明度,在生产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澄明度不合格产品。
[0006]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以分离膜为核心,进行分离、浓缩和提纯物质的一门新兴技术。具有选择性强,操作过程简单,适用范围广,能耗低、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
[0007]
为改善上述出现的沉淀问题,本发明使用膜分离技术对杞菊地黄口服液的药液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去除部分高分子物质的目的,从而改善其澄明度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8]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杞菊地黄口服液新的制备方法。
[0009]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通过对药液加水量的控制,提高了有效成分转移率,同时对提取的药液采用膜分离技术处理,经过进一步加工得到本发明的杞菊地黄口服液。
[0010]
本发明所述的杞菊地黄口服液,所述口服液的中药配方如下:
[0011][0012]
本发明所述的杞菊地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13]
以上八味,菊花、牡丹皮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适量,另器保存;药渣加水煎煮1.5小时,滤过,药液备用。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菊花、牡丹皮水煎液合并,浓缩至约880ml,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将蒸馏液与上述各药液合并,加甜菊素1g、防腐剂适量,加水至1000ml,搅匀,滤过,灌封,即得。
[0014]
其中,在煎煮加水时,加水为药材量的8倍量。
[0015]
其中,所有过滤步骤,均采用膜分离的方法对滤液进行处理。
[0016]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经过筛选获得的,筛选过程以芍药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筛选如下:
[0017]
方案1.将牡丹皮、菊花药材加药材量4倍量水煎煮一次,每次1.5小时,收得清膏,批号200226-1,送检。
[0018]
方案2.将牡丹皮、菊花药材加药材量6倍量水煎煮一次,每次1.5小时,收得清膏,批号200226-1,送检。
[0019]
方案3.将牡丹皮、菊花药材加药材量8倍量水煎煮一次,每次1.5小时,收得清膏,批号200226-1,送检。
[0020]
结果如下:
[0021]
批号芍药苷含量(mg/g)芍药苷转移率(%)190315-10.2037.0190315-20.2444.4190315-30.2546.3
[0022]
由上表可以看出,190315-3芍药苷的转移率最高,因此确定加水量为药材量8倍量的方法为最优工艺。
[0023]
本发明在对提取工艺进行了改进后,还需要对药液的过滤方式进行筛选,以改进现有口服液中的诸多问题,筛选如下:
[0024]
过滤方式分为滤布过滤、滤纸过滤、0.65μm滤膜过滤、膜分离方法过滤。
[0025]
方案1.菊花、牡丹皮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适量,另器保存;药渣加水煎煮1.5
小时,药液备用。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煎液与菊花、牡丹皮水煎液合并,使用滤布过滤处理后,浓缩至约880ml,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将蒸馏液与上述各药液合并,加甜菊素1g、防腐剂适量,加水至1000ml,搅匀,滤过,灌封,留样观察,批号为200325-1.
[0026]
方案2.菊花、牡丹皮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适量,另器保存;药渣加水煎煮1.5小时,药液备用。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煎液与菊花、牡丹皮水煎液合并,使用滤纸过滤处理后,浓缩至约880ml,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将蒸馏液与上述各药液合并,加甜菊素1g、防腐剂适量,加水至1000ml,搅匀,滤过,灌封,留样观察,批号为200325-2.
[0027]
方案3.菊花、牡丹皮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适量,另器保存;药渣加水煎煮1.5小时,药液备用。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煎液与菊花、牡丹皮水煎液合并,使用0.65μm滤膜过滤处理后,浓缩至约880ml,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将蒸馏液与上述各药液合并,加甜菊素1g、防腐剂适量,加水至1000ml,搅匀,滤过,灌封,留样观察,批号为200325-3.
[0028]
方案4.菊花、牡丹皮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适量,另器保存;药渣加水煎煮1.5小时,药液备用。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煎液与菊花、牡丹皮水煎液合并,使用膜分离过滤处理后,浓缩至约880ml,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将蒸馏液与上述各药液合并,加甜菊素1g、防腐剂适量,加水至1000ml,搅匀,滤过,灌封,留样观察,批号为200325-4.
[0029]
其结果见下表:
[0030]
批号杞菊地黄口服液质量情况190405-1前一个月加速样品出现少许沉淀,加速3、6个月出现大量沉淀。190405-2前一个月加速样品出现少许沉淀,加速3、6个月出现大量沉淀。190405-3前一个月加速样品澄清,加速3个月出现少量沉淀。190405-4加速6个月样品澄清。
[0031]
由上表可以看出,膜分离方法对杞菊地黄口服液澄清度具有显著的效果。
[0032]
因此,本发明最优选的制备方法如下:
[0033]
菊花、牡丹皮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适量,另器保存;药渣加药材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药液备用。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煎液与菊花、牡丹皮水煎液合并,使用膜分离过滤处理后,浓缩至约880ml,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茯苓加水煎煮二
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将蒸馏液与上述各药液合并,加甜菊素1g、防腐剂适量,加水至1000ml,搅匀,滤过,灌封,即得。
[0034]
其中,在煎煮加水时,加水为药材量的8倍量。
[0035]
其中,所有过滤步骤,均采用膜分离的方法对滤液进行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37]
实施例1:
[0038]
一种杞菊地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所述口服液配方如下:
[0039][0040]
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如下:
[0041]
以上八味,菊花、牡丹皮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适量,另器保存;药渣加水煎煮1.5小时,滤过,药液备用。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菊花、牡丹皮水煎液合并,浓缩至约880ml,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静置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将蒸馏液与上述各药液合并,加甜菊素1g、防腐剂适量,加水至1000ml,搅匀,滤过,灌封,即得。
[00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煎煮加水时,加水为药材量的8倍量。
[004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滤液过滤时采用膜分离的方法对滤液进行处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