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湿疹的中药复方及缓释剂、制备方法、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05778发布日期:2021-03-26 17:0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解湿疹的中药复方及缓释剂、制备方法、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缓解湿疹的中药复方及缓释剂、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2.药物传递系统(dds)时代,药物制剂在经历了常规制剂、长效和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和靶向制剂阶段后,又进入了智能给药系统阶段。制剂不再仅仅是一个具有一定剂型的药物“配方”,而是一个输送和传递药物的“装置”。纳米载体技术是用一种纳米尺度的分子材料作为载体材料来承载药物,使药物吸附或包被在纳米载体内。纳米化后药物性质显著变化,主要是活性增强甚至产生新的药理作用。对于某些难溶性成分,其粒径减小至纳米级后,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借助高分子纳米粒作载体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药物的缓释、控释。利用不同大小粒子在人体内分布的特异性可以达到被动靶向,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还可以达到主动靶向,使药物到达特定的器官、组织和细胞;通过降低纳米粒子被免疫系统识别的特性,可以使药物具有较长的体内循环时间从而延长药物在组织的驻留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3.传统的中药制剂剂型简单、粗糙,服用繁琐,生物利用度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和疾病治疗、护肤的多种需求。将中药制成纳米制剂,或纳米级粉针剂,或将水溶性小及难溶的药物加工成纳米脂质体或纳米乳,可提高肌体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优良的中药纳米制剂具有较高的负载量,可容纳较大分子的能力,适合于中药尤其是复方中多种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成分的装载。药物的释放可以通过改变载体的结构或形成的条件进行调控。药物被装载过程中不涉及任何有机溶剂和高温。纳米复方中药缓释系统(sustained

release system of nanometer compound chinese medicine),简称scn技术。纳米技术对中药及其制剂性能的改善是纳米粒径的科技。纳米化是使用表面效应和尺寸效应等达到与常态完全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效应。利用这些效应来提升和改善中药制剂性能。
4.将中药纳米化处理的优势有:
5.1增强中药的原有作用,产生新功效纳米中药大的比表面积和小尺寸效应将增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从而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加快药物起效时间,增强原药药效。与原药相比,纳米中药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药理效应发生变化,甚至产生新的功效,拓展治疗范围。另外,将中药加工至纳米尺度后,可使中药材细胞内原有不能被释放的某些活性成分由于破壁而被释放出来,促使新药效的产生。牛黄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的作用,周云中等将牛黄加工到纳米级水平,其理化性质和疗效发生变化,具有极强的靶向作用。灵芝通过纳米级处理,可将孢子破壁,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出灵芝孢子的脂质活性物质,从而增强了抗肿瘤活性。
6.2提高生物利用度,节约中药资源中药材大部分源于天然动植物,一些品种是珍稀物种,有的甚至濒临灭绝。纳米中药可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减少用药量,缓解有限中药资
源的无限开发,进而起到保护物种数量,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的作用。如灵芝和松花粉等有很强的抗肿瘤和保健作用,但是其破壁率不高,有效成分被天然结构包裹,疗效不能完全发挥。通过纳米处理技术可以成功地将孢子和花粉破壁,结合相应的提取分离手段,将更多的有效成分富集纯化,制成相应剂型,减少服用量,发挥更大的药效。
7.3使药物达到缓释、控释的目的从狭义讲,纳米控释系统指单纯的纳米缓控释制剂,即延长药物释放时间及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的速度释放药物。从广义上说,既包括缓控释制剂,也包括纳米定位释放制剂和纳米靶向制剂。一些半衰期短的药物因需要每天重复给药,可能会因患者的顺应性较差或无意识的漏服而影响疗效。借助高分子纳米粒作载体等技术手段,可实现药物的缓释、控释。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固体纳米脂质粒有良好的缓释、控释功能。
8.4利于中药标准化、国际化传统中药及其剂型单一,加工工艺繁琐落后,质量标准可控性差,国际市场销售份额很小。将纳米技术引入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利于中药制剂的规范化、标准化,在纳米中药的制备技术、药效学、毒理学等方面建立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创新方法,将提升我国中药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9.研究表明,中药产生的药理效应不能唯一地归功于该药特有的化学组成,还与药物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当中药被制备成纳米级别后,其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可能发生较大变化,产生新的药效。与传统中药相比,纳米中药不仅大大增加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加强了靶向作用,还降低了不良反应,这些为以后中药研究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但目前制备纳米化中药的过程中,存在制备繁琐、稳定性较差、缓释效果不均匀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缓解湿疹的中药复方,所述中药复方的制备原料由黄芩、黄连、防风和苍术组成。
11.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药复方的制备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黄芩10

20份、黄连10

20份、防风10

20份、苍术10

20份。
12.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药复方的制备原料经过粉碎、加水超声、过滤、浓缩,得到中药复方。
13.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缓释剂,包括如上所述的中药复方和凝胶载体。
14.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凝胶载体和中药复方的重量比为(45~60):(10~15)。
15.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凝胶载体选自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腈、聚酰胺、聚醚酰胺、聚乙烯胺、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碳乙烷、聚乙烯酮、聚乙烯卤化物、聚亚乙烯卤化物、聚乙烯醚、聚芳族乙烯酯、聚乙烯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甲醛、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聚烯烃弹性体、聚异丁烯、氟硅酮、羧甲基甲壳素、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戊酸酯、纤维素、人造丝、乙基乙烯基乙酸酯共聚物、聚砜、环氧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乙烯丙烯二烯胶、硅酮、聚乙烯卤素、聚乙烯卤素共聚物、甲壳素、聚乳酸、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16.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凝胶载体包括聚丙烯酸酯、聚乳酸、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两种。
17.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丙烯酸酯、聚乳酸、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的重量比为(20~25):(10~15):(15~20)。
18.本发明第三个方面提供所述的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凝胶载体和中药复方混合、均质,得到所述缓释剂。
19.本发明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的缓释剂在中药制剂上的应用。
2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通过将中药纳米化后,得到的中药复方的性能有显著变化,有利于溶出增加、生物利用度提高、药效增强,且利用凝胶效应改变中药原来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和酸、苦、甘、辛、咸以及升、降、浮、沉等基本性质,达到更好的功效。
22.(2)将中药纳米化后,对于某些难溶性成分,其粒径减小至纳米级后,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增强中药的原有作用,产生新功效,纳米中药大的比表面积和小尺寸效应将增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从而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加快药物起效时间,增强原药药效。
23.(3)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节约中药资源中药材大部分源于天然动植物,尤其是对于一些珍稀物种,有的甚至濒临灭绝,通过中药纳米化后,可在较少中药使用情况下达到好的湿疹缓解效果。
24.(4)使用一种纳米尺度的分子材料作为载体材料来承载药物,使药物吸附或包被在纳米载体内,可延长药物释放时间及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的速度释放药物。
25.(5)通过提高中药活性成分的溶出速度,可增加了药物剂型的种类,有助于开发多项产品,如凝胶膏、喷雾、乳液等。
26.(6)通过使用合适的凝胶载体,在使用时,可促进中药复方渗透进相应的表皮细胞进入靶标,提高缓解湿疹的药效,减少溶出不均造成缓解湿疹的药效不稳定。
27.(7)提高缓释剂的稳定性,使在酸、碱、盐或者在高温均可保持稳定性。
28.(8)通过进一步调整特定组分的用量得到的用于缓解湿疹的纳米中药缓释制剂,具有疗效稳定、安全可靠、药量恒定,局部给药缓释均匀,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29.(9)利于中药标准化、国际化,克服传统中药及其剂型单一,加工工艺繁琐落后,质量标准可控性差,国际市场销售份额很小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30.参选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31.如本文所用术语“由

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32.连接词“由

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
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

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
33.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至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至4”、“1至3”、“1至2”、“1至2和4至5”、“1至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34.单数形式包括复数讨论对象,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明。“任选的”或者“任意一种”是指其后描述的事项或事件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而且该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情形和事件不发生的情形。
35.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近似用语用来修饰数量,表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具体数量,还包括与该数量接近的可接受的而不会导致相关基本功能的改变的修正的部分。相应的,用“大约”、“约”等修饰一个数值,意为本发明不限于该精确数值。在某些例子中,近似用语可能对应于测量数值的仪器的精度。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范围限定可以组合和/或互换,如果没有另外说明这些范围包括其间所含有的所有子范围。
36.此外,本发明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
37.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但不局限于以下给出的具体实施例。
38.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中药复方,所述中药复方的制备原料由黄芩、黄连、防风和苍术组成。
3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中药复方的制备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黄芩10

20份、黄连10

20份、防风10

20份、苍术10

20份。
40.优选地,本发明所述中药复方的制备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黄芩15份、黄连15份、防风15份、苍术15份。
41.本发明中药组方中,各组分互相支持,具有以下活性和功能。
42.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43.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44.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45.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
46.更优选地,本发明所述中药复方的制备原料经过粉碎、加水超声、浓缩,得到中药复方。进一步优选地,本发明所述中药复方的制备原料经过超微细气流粉碎、加水超声、过
滤、浓缩,得到中药复方。更进一步优选地,本发明所述中药复方,和黄芩、黄连、防风和苍术总重量的重量比为1:(0.5~1.5),可列举的有,1:0.5、1:0.6、1:0.7、1:0.8、1:0.9、1:1、1:1.1、1:1.2、1:1.3、1:1.4、1:1.5。
47.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缓释剂,包括如上所述的中药复方和凝胶载体。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凝胶载体和中药复方的重量比为(45~60):(10~15),可列举的有,45:10、60:15、50:12、55:14。
48.优选地,本发明所述凝胶载体选自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腈、聚酰胺、聚醚酰胺、聚乙烯胺、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碳乙烷、聚乙烯酮、聚乙烯卤化物、聚亚乙烯卤化物、聚乙烯醚、聚芳族乙烯酯、聚乙烯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甲醛、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聚烯烃弹性体、聚异丁烯、氟硅酮、羧甲基甲壳素、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戊酸酯、纤维素、人造丝、乙基乙烯基乙酸酯共聚物、聚砜、环氧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乙烯丙烯二烯胶、硅酮、聚乙烯卤素、聚乙烯卤素共聚物、甲壳素、聚乳酸、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49.为了提高凝胶载体对中药复方的吸附和包被效果,申请人发现,需要使用和中药复方具有好的相容性和相互作用的凝胶载体,且因为中药复方中多种活性成分的结构、酸碱性不同,影响了凝胶剂的稳定性和载体骨架的稳定性,申请人发现,通过使用聚丙烯酸酯、聚乳酸、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共同作为凝胶载体,有利于提高凝胶剂的稳定性,且有利于中药复方渗透进相应的表皮细胞进入靶标,提高缓解湿疹的药效,减少溶出不均造成缓解湿疹的药效不稳定。更优选地,本发明所述凝胶载体包括聚丙烯酸酯、聚乳酸、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两种。进一步优选地,本发明所述凝胶载体包括聚丙烯酸酯、聚乳酸、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更进一步优选地,本发明所述聚丙烯酸酯、聚乳酸、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的重量比为(20~25):(10~15):(15~20),可列举的有,20:10:15、25:15:20、22:12:18。
50.聚丙烯酸酯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酸酯为本领域熟知的丙烯酸树脂,作为聚丙烯酸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德固赛的4410,荷兰dsm帝斯曼neocryl

bt

10、neocryl a

1120、韩国韩华的r

20、r

20b、r90、rv

4916、rx

20。
51.聚乳酸,又称聚丙交酯,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酯类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如玉米)所提出的淀粉原料制成。淀粉原料经由糖化得到葡萄糖,再由葡萄糖及一定的菌种发酵制成高纯度的乳酸,再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这对保护环境非常有利,是公认的环境友好材料。作为聚乳酸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美国nature works的2002d、2003d、3001d、4032d,浙江海正的plabios30、plabios50、revode101、revode190、revode201、revode213s、revode2 90、revode703、revode711,日本尤尼卡的te

8210,上海光合的gh401、gh402、gh501、gh601、gh701。
52.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又称聚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由两种单体——乳酸和羟基乙酸随机聚合而成,是一种可降解的功能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良好的成囊和成膜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医用工程材料和现代化工业领域。plga的降解产物是乳酸和羟基乙酸,同时也是人代谢途径的副产物,所当它应用在医药和生物材料中时不会有毒副作用。当然,乳糖缺陷者除外。通过调整单体比,进而改变plga的
降解时间,这种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中,如:皮肤移植,伤口缝合,体内植入,微纳米粒等。本发明不对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的厂家做具体限定,可购自上海古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萌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53.本发明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凝胶载体和中药复方混合、均质,得到所述缓释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均质的转速为2000~4000r/min,可列举的有,2000r/min、2200r/min、2500r/min、2800r/min、3000r/min、3200r/min、3500r/min、3800r/min、4000r/min,均质的时间为5~15min,可列举的有,5min、6min、7min、8min、9min、10min、11min、12min、13min、14min、15min。
54.本发明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稀释剂在中药制剂上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稀释剂可用于多种中药制剂中,如凝胶膏剂、喷雾、乳液等,不做具体限定。
55.凝胶膏剂主要采用亲水物质为基质,其含水量与动物(人)的皮肤含水量接近,可以增强皮肤角质层的水合作用,使角质软化,形成孔隙通道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与橡胶贴膏相比凝胶膏膏与水溶性、脂溶性药物相容性均较好,因此基质载药量更大,非常适合中药成分多,剂量大的特点。且凝胶膏剂使用方便,反复敷贴,仍能保持原有黏性,且不污染衣物。将纳米脂质中药载入凝胶骨架中,构建新型经皮给药系统,可有效缓解湿疹的不适感。
56.在喷雾中添加中药进行纳米化处理,得到的凝胶剂,可有效解决中药某些成分不溶于水或溶解度较差影响水剂外观的问题。增加保湿剂,可缓解水剂喷雾使用后皮肤干燥的情况。纳米中药保湿喷雾的制备在缓解湿疹皮肤瘙痒不适的同时也带来较好的使用体验。
57.实施例
58.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59.实施例1
60.本例提供一种中药复方,所述中药复方的制备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黄芩20份、黄连10份、防风20份、苍术10份;所述中药复方的制备原料经过超微细气流粉碎、加水超声、过滤、浓缩,得到中药复方,所述中药复方,和黄芩、黄连、防风和苍术总重量的重量比为1:1。
61.本例还提供一种缓释剂,包括如上所述的中药复方和凝胶载体。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凝胶载体和中药复方的重量比为45:10;所述凝胶载体包括聚丙烯酸酯、聚乳酸、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重量比为20:15:15。
62.所述聚丙烯酸酯购自德固赛的4410。
63.所述聚乳酸购自美国nature works的2003d。
64.所述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购自上海萌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5.本例还提供如上所述的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凝胶载体和中药复方混合、在3000r/min均质10min,得到所述缓释剂。
66.本例还提供一种纳米中药凝胶膏,所述纳米中药凝胶膏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聚丙烯酸钠5份,甘油15份,甘羟铝0.2份,缓释剂15份,酒石酸0.2份,苯氧乙醇0.3份,水64.3份。
67.所述凝胶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称好的聚丙烯酸钠、甘羟铝、甘油混合均匀,再将缓释剂、酒石酸、水混合搅拌完全溶解后,倒入聚丙烯酸钠、甘羟铝、甘油中,快速搅拌,搅拌至料液呈均匀的凝胶状,再将凝胶均匀倒在无纺布上摊平,再覆盖一层珠光膜,放在通风阴凉处固化,待珠光膜可以完全揭开后,收到密封袋子中。使用时可根据需求剪切出不同大小,不同造型的凝胶膏,揭掉珠光膜防粘层,将凝胶面贴于皮肤使用。
68.本例还提供一种纳米中药保湿喷雾,所述保湿喷雾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缓释剂15份,甜菜碱1份,苯氧乙醇0.3份,水83.7份。
69.所述保湿喷雾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保湿喷雾的制备原料搅拌混合均匀完全溶解。最终呈淡黄色透明液体。
70.本例还提供一种纳米中药乳液,所述中药乳液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a相:黄原胶0.5份,甘油8g;b相:辛酸癸酸甘油酯3份、16/18醇2份、蜂蜡3份;c相:缓释剂15份、苯氧乙醇0.3份。
71.所述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a相的黄原胶、甘油混合均匀加入水,b相辛酸癸酸甘油酯、16/18醇、蜂蜡加热至80摄氏度完全融化,将b相倒入a相中快速搅拌至料液呈白色均匀乳状,冷却至室温,加入缓释剂,苯氧乙醇,搅拌均匀,使用均质机均质3分钟。
72.实施例2
73.本例提供一种中药复方,所述中药复方的制备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黄芩10份、黄连20份、防风10份、苍术20份;所述中药复方的制备原料经过超微细气流粉碎、加水超声、过滤、浓缩,得到中药复方,所述中药复方,和黄芩、黄连、防风和苍术总重量的重量比为1:1。
74.本例还提供一种缓释剂,包括如上所述的中药复方和凝胶载体。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凝胶载体和中药复方的重量比为60:15;所述凝胶载体包括聚丙烯酸酯、聚乳酸、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重量比为20:10:15。
75.所述聚丙烯酸酯购自德固赛的4410。
76.所述聚乳酸购自美国nature works的2003d。
77.所述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购自上海萌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78.本例还提供如上所述的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凝胶载体和中药复方混合、在3000r/min均质10min,得到所述缓释剂。
79.本例还提供一种纳米中药凝胶膏,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
80.本例还提供一种纳米中药保湿喷雾,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
81.本例还提供一种纳米中药乳液,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
82.实施例3
83.本例提供一种中药复方,所述中药复方的制备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黄芩15份、黄连15份、防风15份、苍术15份;所述中药复方的制备原料经过超微细气流粉碎、加水超声、过滤、浓缩,得到中药复方,所述中药复方,和黄芩、黄连、防风和苍术总重量的重量比为1:1。
84.本例还提供一种缓释剂,包括如上所述的中药复方和凝胶载体。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凝胶载体和中药复方的重量比为60:15;所述凝胶载体包括聚丙烯酸酯、聚乳酸、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重量比为25:15:20。
85.所述聚丙烯酸酯购自德固赛的4410。
86.所述聚乳酸购自美国nature works的2003d。
87.所述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购自上海萌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88.本例还提供如上所述的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凝胶载体和中药复方混合、在3000r/min均质10min,得到所述缓释剂。
89.本例还提供一种纳米中药凝胶膏,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
90.本例还提供一种纳米中药保湿喷雾,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
91.本例还提供一种纳米中药乳液,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
92.实施例4
93.本例提供一种中药复方,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
94.本例还提供一种缓释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不包括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
95.本例还提供一种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
96.本例还提供一种纳米中药凝胶膏,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
97.实施例5
98.本例提供一种中药复方,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
99.本例还提供一种缓释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不包括聚乳酸。
100.本例还提供一种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
101.本例还提供一种纳米中药凝胶膏,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
102.实施例6
103.本例提供一种中药复方,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
104.本例还提供一种缓释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不包括聚丙烯酸酯。
105.本例还提供一种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
106.本例还提供一种纳米中药凝胶膏,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
107.实施例7
108.本例提供一种中药复方,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
109.本例还提供一种缓释剂,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替换成壳聚糖,所述壳聚糖购自山东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0.本例还提供一种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
111.本例还提供一种纳米中药凝胶膏,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3。
112.性能评价
113.将实施例提供的作为实验组进行下述实验。
114.1、缓解湿疹效果:选取240名患有婴儿湿疹的志愿者,随机分成8组,其中7组作为观察组,涂抹实施例提供的凝胶膏于患处,最后一组作为对照组,涂抹硅油霜(主要成分为二甲硅油和凡士林),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参照文献黄向红.蛇肤外洗方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1,43(6):75

76.自拟疗效评价方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
100%。(1)痊愈:疗
效指数≥95%;(2)显效:疗效指数60%~94%;(3)有效:疗效指数20%~59%;(4)无效:疗效指数<20%。
[0115]
参照easi对治疗前后湿疹婴儿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皮损情况按(0~6分)进行评分,(1)0分:无皮损。(2)1分:<10%。(3)2分:≥10%。(4)3分:皮损面积≥20%。(5)4分:≥50%。(6)5分:≥70%。(7)6分:90%~100%。皮损形态评分,辨别患儿红斑、丘疹、糜烂、渗出、结痂等形态发生程度。瘙痒程度按照(0~3分)进行评分,(1)0分:无瘙痒感。(2)1分:轻度瘙痒、不使人烦躁。(3)2分:明显瘙痒、使人烦躁。(4)3分:影响睡眠的剧烈瘙痒,结果见表1。可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从观察组的数据可看出,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但是使用聚丙烯酸酯、聚乳酸和乳酸

乙醇酸共聚物作为凝胶载体的实施例1~3的痊愈志愿者更多,更有利于促进中药复方渗透进相应的表皮细胞进入靶标,提高缓解湿疹的药效,减少溶出不均造成缓解湿疹的药效不稳定。
[0116]
表1缓解湿疹效果
[0117][0118]
2、短期复发率:治疗1、6个月后随访,痊愈患儿原部位再次出现皮疹及临床症状并符合湿疹诊断标准或显效、好转患儿停药后原有皮损、症状加重即视为复发。复发率=复发例数/随访总例数
×
100%,结果见表2。可发现观察组患儿在治疗结束后1/6个月的短期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119]
表2短期复发率
[0120]
组别1个月6个月实施例312对照组68
[0121]
3、稳定性:将实施例提供的缓释剂在5000rpm下离心15min,观察是否出现沉淀,其中1级为不出现沉淀,2级为略有沉淀,3级为沉淀一般,4级为沉淀明显,结果见表3。
[0122]
表3稳定性
[0123][0124][0125]
4、不良反应情况:实施例1~3的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无志愿者出现轻微红肿,对照组出现4例红肿现象,未有明显皮肤色素沉着等其他不良反应出现。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学具有统计学意义。
[0126]
由表测试结果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具有高的缓解湿疹的效果,且通过使用添加本发明的缓释剂,可促进缓释和生物溶出度,提高缓解湿疹的稳定性。
[0127]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一些数值范围也包括了在其之内的子范围,这些范围中的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