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过程合规确认方法

文档序号:24562527发布日期:2021-04-06 12:1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处置过程合规确认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过程保障领域,特别是涉及将正确的药物或操作用给正确的患者,是一种对处置过程是否合规的核查及确认。



背景技术:

在医疗过程中,每个医生和患者都希望提供或接受符合规定过程的医疗服务,以降低风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出错仍可能发生,如何将错误减少到忽略不计,是每个医疗机构和患者都关注的问题。另外,也需要将一些处置过程记录下来,以明确责任。中国专利文献cn100483433c记载了一种医疗信息系统以及医疗信息处理方法能够通过医疗信息的显示辅助保障医疗行为的准确。但是该方案过于繁琐,而且相应反馈手段较为模糊,难以明确判别,并且与处置行为的关联度不高,难以作为保障医疗行为准确的反馈。尤其是,对于较为复杂的医疗行为,该方案难以起到现场指导和分析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置过程是否合规的核查及确认,能够非常明确的确保患者与处置过程相对应,处置者具有处置权限,以及处置过程符合规定。优选的方案中,能够对较为复杂的医疗行为,进行现场警示、指导和辅助分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处置过程合规确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处置过程合规数据库;

s2、将数据库与患者处置项目建立关联;

s3、确认患者;若是,下一步;若否,中止待处理;

s4、确认处置者;若是,下一步;若否,中止待处理;

s5、确认处置项目;

s6、弹出处置步骤及参数;

s7、识别并确认步骤及参数;若是,下一步;若否,中止待处理;

通过以上步骤,确保处置过程合规。

优选的方案中,处置过程数据由医师或护士、药师、技师确定;

或者由数据库推荐,医师或护士、药师、技师选择并确定。

优选的方案中,确认患者的步骤包括以终端扫描指纹、扫描人像、采集语音或扫描腕带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优选的方案中,确认处置者的步骤包括确认终端的步骤,还包括通过确认的终端扫描指纹、扫描人像、采集语音或扫描胸牌工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优选的案中,弹出处置步骤及参数包括,弹出药物使用浓度、剂量、时间、用法,基础或专科护理及仪器设备操作流程或参数等。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显示包括在显示屏上的显示或者投影的显示。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显示包括叠加在待处置部位的与处置结果一致的立体图像。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显示包括叠加在待处置部位的与处置过程一致的动态立体图像。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识别并确认参数、执行步骤,是指对步骤中的药物使用浓度、剂量、时间、用法,基础或专科护理及仪器设备操作流程或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加以核查。

优选的方案中,加以确认的步骤包括,采集药物的代码、采集操作的影像、采集参数或采集约定的动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处置过程合规确认方法,通过采用上述的方案,能够使处置过程非常明确和精准。通过显示提示,辅以反馈确认,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错误。优选的方案中,通过采用静态或动态的立体图像,尤其是叠加在待处置部位的静态或动态的立体图像能够现场指导复杂操作,或者辅助处置者对处置过程进行分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确认患者的流程图。

图3为确认处置者的流程图。

图4为识别并确认参数、执行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中,一种处置过程合规确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处置过程合规数据库;

s2、将数据库与患者处置项目建立关联;

s3、确认患者;若是,下一步;若否,中止待处理;

s4、确认处置者;若是,下一步;若否,中止待处理;

s5、确认处置项目;

s6、弹出处置步骤及参数;

s7、识别并确认步骤及参数;若是,下一步;若否,中止待处理;

通过以上步骤,确保处置过程合规。通过以上方案,能够非常明确的判断处置过程是否合规,并且当出现不合规的情形,能够引起足够慎重的对待,大幅降低出错的几率。

优选的方案中,处置过程数据由医师或护士确定;

或者由数据库推荐,医师或护士选择并确定。包括但不限于,用药数据,操作数据,相应参数数据,例如药物用量、给药时间及频次、操作步骤、操作时间、温度等参数。

优选的方案如图2中,确认患者的步骤包括以终端扫描指纹、扫描人像、采集语音或扫描腕带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由此结构,能够确保患者与数据库之间建立准确的联系。避免出现患者不对应而导致的处置错误。

优选的方案如图3中,确认处置者的步骤包括确认终端的步骤,还包括通过确认的终端扫描指纹、扫描人像、采集语音或扫描胸牌上工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首先,终端与处置者进行了绑定,在一定程度上,该终端即代表了处置者,这是为了确保处置者具有足够的技能,能够正确进行相应医疗过程的处置。

优选的方案中,弹出处置步骤及参数包括,根据反馈的逐步显示步骤,并显示该步骤下的药物使用浓度、剂量、时间、用法,仪器设备操作流程或参数,通过提示进一步降低出错的几率。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显示包括在显示屏上的显示或者投影的显示。由此方案,能够大幅降低出错几率。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显示包括叠加在待处置部位的与处置结果一致的立体图像。由此方案,通过立体图像,使相应处置结果更为直观,能够进一步避免出错。所述的立体图像,包括又偏振眼镜+投影构成的立体图像,也包括由三维rgb阵列光源构成的立体图像。当rgb阵列光源互相交叉,在交叉点的位置形成带颜色的高亮点,在空间中的高亮点的三维阵列布置即构成立体图像。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显示包括叠加在待处置部位的与处置过程一致的动态立体图像。当带颜色的高亮点,随着时间变化在空间中三维阵列动态布置即构成动态立体图像。

优选的方案如图4中,所述的识别并确认步骤及参数,是指对步骤中的药物使用浓度、剂量、时间、用法,仪器设备操作流程或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加以确认。例如对药品的确认、对器械的确认、对耗材的确认、对操作项目及流程的确认、对执行时间及频次的确认,确认方式包括扫码或者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由此确保判断准确。执行步骤的判断包括器械的识别,操作影像的录制及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给出明确的反馈信号,例如敲击回车,敲击屏幕,翻转手腕等。

优选的方案中,加以确认的步骤包括,采集人员(患者、医务人员)及药物、试管等物资的代码、采集操作的影像、采集参数或采集约定的动作。

实施例2:

应用场景中,包括服务器,服务器用于存储数据并运算,接收、反馈信息、显示信息等功能。终端,包括pda、电脑或智能手机。采集器,设置场所相应位置的图像采集、指纹采集、声音采集、指点设备等,显示装置。这些设备及相应支持软件均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3:

取药处置过程合规确认方法,患者接近,启动人像识别,显示并确认处置药品项目,弹出药物安全使用警示清单,根据清单确认药物使用浓度、剂量、时间、用法后发药。可选的话由患者或家属(适用于门诊患者)或护士(适用于住院患者)采集指纹、扫描门诊患者身份证或医保卡(适用于门诊患者)、护士工号(适用于住院患者)等方式加以确认,处置者为药师,终端显示药物安全使用警示清单、药房相应药品位置、库存数量,药师取药后扫描,放置在特定容器,相应容器例如纸袋,纸袋上有唯一码,扫码使纸袋临时的与患者(适用于门诊患者)或科室(适用于住院患者)绑定,将容器交给患者或家属(适用于门诊患者)或护士(适用于住院患者)交付前以终端扫描容器,以确保一致。

实施例4:

注射药物处置过程合规确认方法,患者接近,启动人像识别,显示并确认处置药品项目,弹出药物安全使用警示清单,根据清单确认注射药物使用浓度、剂量、时间、用法及注射给药操作步骤,实施规范注射给药操作。处置者为护士,(1)配药前,通过人像识别或指纹识别或住院号识别、工号识别,确认患者及处置者,通过屏幕显示确认需要处置的注射给药项目,根据弹出药物安全使用警示清单,确认该药物使用浓度、剂量、时间、用法后,护士扫描药品并配药,将配药容器,例如输液软袋、瓶贴、护士与患者临时绑定,使药品名称、给药途径、给药剂量、配药护士与患者准确对应;(2)配药后实施注射给药前,通过人像识别或指纹识别或腕带识别、工号识别,确认患者及处置者,通过屏幕显示确认需要处置的注射给药项目,根据弹出药物安全使用警示清单,再次确认该药物使用浓度、剂量、时间、用法后,使药品、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及频次、给药操作步骤、注射给药实施者与患者准确对应,最后护士按照显示的内容,在操作前评估及告知,并按照操作步骤、操作后注意事项及健康指导内容进行注射给药操作。

实施例5:

采血处置过程合规确认方法,护士使用工号登录pda,让pda与护士绑定,携带采血用物、pda到患者身边,扫描指纹、人脸识别或腕带确认患者,给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pda根据扫描输入,显示并确认该患者采血的任务清单,将采血任务清单与当前护士绑定,扫描试管条码信息,使试管临时与患者绑定,确认试管上的患者信息、采血项目、采血剂量及试管容器类型与pda上选择的患者采血任务清单、以及床边患者三者一致,护士依据pda上推送的采血操作步骤提示实施采血操作,采血结束后再次扫描试管,确认采血的项目、采血量、标本容器正确,确认患者正确,操作完毕。

实施例6:

超声、放射影像检查过程合规确定方法,患者接近,由超声、放射影像检查科室实施检查的技师以绑定的pda,启动指纹扫描、人像识别,或扫描住院患者腕带或门诊患者身份证或医保卡,在本科室就近显示装置上显示并确认超声或放射影像检查清单,根据弹框提示中的该项检查的仪器要求、患者要求清单确认检查仪器类型、检查部位及目的,患者检查前的准备事项,扫描仪器条码确认类型,根据仪器操作步骤提示逐一操作,检查结束后,超声医生打印检查报告后扫描,放置在特定容器,相应容器例如纸袋,纸袋上有唯一码,扫描使纸袋临时的与患者绑定,将容器交给患者。交付前以终端扫描容器,以确保一致。放射影像检查结束后,患者及家属自行在终端通过人像识别、或扫描患者腕带、医保卡或身份证、输入住院号或就诊卡号、或扫描检查单上的唯一二维码打印报告和影像片子。

实施例7:

手术处置过程合规确认方法,1)手术室与病房护士交接环节:终端扫描手术室护士及病房护士胸牌上工号确认交接双方护士,扫描患者腕带,或启动人像识别或采集指纹确认患者身份,处置者为手术室护士,终端显示该患者手术通知清单、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部位及标识、术前带药名称、剂量、皮试结果及给药执行单、术前准备、影像资料等,手术室护士根据终端上推送的患者的手术名称及部位标记、术前准备完成情况、术前带药、影像资料等逐一进行扫描确认,双方交接确认无误后方可将患者接至手术间;2)患者麻醉实施前:终端扫描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胸牌上工号确认参与麻醉前核查工作人员身份,扫描患者腕带,或启动人像识别或采集指纹确认患者身份,处置者为麻醉医师,终端显示该患者《麻醉实施前安全核查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麻醉医师根据终端上推送的上述内容逐一进行核查,并在终端上进行确认,以确保患者、手术部位及标识等内容一致,各项准备工作就绪,核查完毕确认无误后,麻醉医师填写纸质《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室护士及手术医生三方共同签字确认。3)患者手术开始前:终端扫描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胸牌上工号确认参与手术开始前核查工作人员身份,扫描患者腕带,或启动人像识别或采集指纹确认患者身份,处置者为主刀医师或第一助手医师,终端显示该患者《手术开始前安全核查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确认风险预警、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等内容,主刀医师或第一助手医师根据终端上推送的上述内容逐一进行核查,并在终端上进行确认,进一步的,以多源投影的方式将手术内容或操作过程叠加在待处置部位,构成与处置结果一致的立体图像。供医师进一步确认手术内容。确认无误后,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纸质表上立即签字确认,手术医师手术结束后签字。4)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终端扫描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胸牌上工号确认参与患者离开手术室工作人员身份,扫描患者腕带,或启动人像识别或采集指纹确认患者身份,处置者为手术室护士,终端显示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安全核查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及标识、引流管及标识、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手术室护士根据终端上推送的上述内容逐一进行核查,并在终端上进行确认,确定无误后,麻醉医师、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在《手术安全核查表》纸质表上三方共同签字确认。

实施例8:

建立数据库关联,以提高检索速度的方案还包括,终端与处置者建立关联后,即处置者登录终端后,终端即发送与处置者相关联的任务请求,相应与处置者关联的任务被发送至处置者终端,并构建成一个子数据库,其中包括有患者的确认数据,包括指纹数据、人脸数据或腕带数据等,也包括相应的处置流程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药数据,操作数据,相应参数数据,例如药物用量、给药时间及频次、操作步骤、操作时间、温度等参数。当以该终端进行扫描等操作时,优先从当前子数据库中检索数据,由此方案以提高数据库检索速度。

就近显示的方案,包括在每个科室设置有独立的网关,进入该网关覆盖范围内的设备,例如终端和显示装置以局域网的方式互相连接,或者按预设的业务关联关系,将相应的设备组建成单独的局域网或者网络小组,在网络小组内,信息被以较高的优先级进行发送和接收。还设有室内定位装置,室内定位装置采用超声定位或多点信号三角定位方式,确定终端所处的位置。由数据库查询室内定位装置中终端的位置,以及预设的显示装置的位置,将终端中需要显示的内容,例如处置流程数据,以就近的方式显示在显示装置中,以使患者也能够明确处置内容,就近显示采用人工智能模块,若显示方式被纠正,该纠正的方式即作为训练的输入,在纠正一次或多次后,人工智能模块更新为新的就近显示方式。在处置过程中处置者与终端的交互由语音、手势或延时完成,或者由终端采集处置结果的图片,然后有内置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模块识别后加以确认,例如采血的过程,即由拍摄采集试管的图像、拍摄采血针采血的图像、采集试管注入的图像辅助确认。由此方案,大幅提高处置过程的效率,避免大量的确认操作,干扰整个操作流程。本例中的所述的终端包括智能眼镜,所述的智能眼镜设有图像采集装置。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