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吸收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2.生物医用材料是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新技术材料,其中止血材料也随着交通意外、严重的烧烫伤以及重大灾害等事故的增多、外科手术的需求增加逐渐引起医学界的关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止血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快的进展,各种新型止血材料不断出现,性能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常用的局部止血材料有纤维蛋白胶、凝血酶粉、明胶海绵、胶原蛋白海绵、壳聚糖海绵、氧化纤维素、微纤维胶原、海藻酸纤维、沸石、氰基丙烯酸酯、植物多糖粉等。止血效果优异、使用方便、生物相容性好、能控制降解速率的生物医用止血材料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主要对象。
3.常用的止血材料的形态包括多种形式,有粉状的,如凝血酶冻干粉、植物多糖粉、沸石粉、微纤维胶原粉;有溶液型的,如氰基丙烯酸酯、壳聚糖溶液;有液体型但在创面能形成凝胶或胶体的,如纤维蛋白胶、戊二醛-白蛋白bioglue;有膜状的,如壳聚糖膜、聚乳酸膜;还有海绵状的,如胶原蛋白海绵、明胶海绵、微纤维胶原海绵、纤维蛋白贴等。各种形态的止血材料各有其优点,也有各自的应用优势,主要根据创面类型和临床治疗方式进行选择。
4.现有技术中,粉状的止血材料主要是多糖微球或淀粉颗粒,通过超声波法、湿热法、微波法、机械法或酶穿孔等技术来实现材料表面的多微孔化,提升材料的比表面积和亲水性能,在伤口表面起分子筛的作用,通过吸附血液中的水分来提升凝血因子的浓度,加速凝血机制的发生,从而实现止血作用。在编织和非编织的纤维材料中,由于材料蓬松,密度低,为了制备高振实密度,流动性好的止血粉,需要对纤维材料进行多道工艺的纤维粉碎,堆积处理,从而导致制备过程繁琐,且制粉的时间长,发热量大,导致材料热降解,产品的货架寿命较短,并且粉剂的粒径范围很难控制,导致收率低的问题。
5.引用文献1公开了一种纤维素聚集体的制备方法,采用编织物作为原材料,经过多道的切割、研磨工序后获得可吸收止血粉。其制粉的步骤多,繁琐,并且切割、研磨属于机械粉碎,多次的研磨粉碎容易产生过热,造成材料的热降解,导致材料稳定性下降。
6.引用文献2公开了一种通过球磨或锤磨的方法,把氧化再生纤维素材料磨成粉末。采用机械磨粉的方式,需要把材料打碎,然后再物理堆积压实制粉,往往磨粉的时间长,发热量大,导致材料热降解,材料稳定性下降。该方法球磨时间长,并且磨出的粉末也难以达到粒径范围可控,存在产品收率低的问题。
7.引用文献:
8.引用文献1:cn 108348633 a
9.引用文献2:cn 104321085a
技术实现要素:10.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11.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可吸收止血粉,本发明的可吸收止血粉的止血效果好,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使用方便,并且产品性能稳定。
12.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可吸收止血粉能够很好的与生物体组织表面或者实质性脏器表面进行粘合,在创面形成有效的物理封堵作用,可应用于对毛细血管、静脉和动脉止血。
13.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吸收止血粉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好,产品收率高,并且由于制粉时间短,发热量低,解决了材料热降解的问题。
1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5.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吸收止血粉,所述可吸收止血粉包含止血颗粒,其中,所述止血颗粒源自于亲水性纤维材料,所述止血颗粒的表面和/或内部不具有纤维丝形态,并且
16.所述止血颗粒的粒径不大于500μm;其中,以所述可吸收止血粉的总质量计,所述止血颗粒的粒径在75μm以下的含量为5~35%。
17.进一步地,以所述可吸收止血粉的总质量计,所述止血颗粒的粒径为100μm~250μm的含量不小于40%。
18.进一步地,所述可吸收止血粉的振实密度不小于0.55g/cm3,优选为0.60~1.10g/cm3,更优选为0.60~0.90g/cm3;和/或,所述可吸收止血粉的休止角为1~10
°
,优选为2~8
°
,更优选为2~5
°
。
19.进一步地,所述止血颗粒的表面和/或内部的亲水性纤维材料融合为一体;和/或,所述止血颗粒是通过对亲水性纤维材料进行加湿处理并压制成型,再经粉碎后制备得到。
20.进一步地,所述亲水性纤维材料包括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纤维,海藻酸或其衍生物纤维,纤维素类或其衍生物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21.进一步地,所述亲水性纤维材料的线密度为1.0~5.0cn/dtex,优选为2.0~4.0cn/dtex。
2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可吸收止血粉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23.对亲水性纤维材料进行加湿处理,得到湿态纤维;
24.将所述湿态纤维压制成型,得到成型体;
25.对所述成型体进行粉碎并筛分,得到可吸收止血粉。
26.进一步地,所述加湿处理是使所述亲水性纤维材料的加湿量为所述亲水性纤维材料质量的21~50%,优选为25~40%。
27.进一步地,所述成型体的密度不小于1g/cm3,优选为1g/cm3~3g/cm3;和/或,通过辊压、液压或垂直压的方式获得所述成型体。
28.本发明又提供一种止血制品,其包括本发明所述的可吸收止血粉,或者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可吸收止血粉。
29.发明的效果
30.本发明的可吸收止血粉的止血效果好,并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方便使用。本发明的可吸收止血粉能够很好的与生物体组织表面或者实质性脏器表面进行粘合,或在创伤表面形成有效的物理封堵作用,可应用于组织渗血或者实质性脏器渗血的领域。
31.本发明的可吸收止血粉的制备方法步骤较为简便,可操作性好,产品收率高,并且制粉时间短,产生的热量低,获得的最终产品收率高,性能稳定,适合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32.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可吸收止血粉颗粒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以下所记载的技术特征的说明基于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案、具体例子而进行,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案、具体例子。需要说明的是:
34.本说明书中,使用“数值a~数值b”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包含端点数值a、b的范围。
35.本说明书中,如没有特殊声明,则“多”、“多种”、“多个”等中的“多”表示2或以上的数值。
36.本说明书中,所述“基本上”、“大体上”或“实质上”表示于相关的完美标准或理论标准相比,误差在5%以下,或3%以下或1%以下。
37.本说明书中,如没有特别说明,则“%”均表示质量百分含量。
38.本说明书中,使用“可以”表示的含义包括了进行某种处理以及不进行某种处理两方面的含义。
39.本说明书中,“任选的”或“任选地”是指接下来描述的事件或情况可发生或可不发生,并且该描述包括该事件发生的情况和该事件不发生的情况。
40.本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具体/优选的实施方案”、“另一些具体/优选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等是指所描述的与该实施方案有关的特定要素(例如,特征、结构、性质和/或特性)包括在此处所述的至少一种实施方案中,并且可存在于其它实施方案中或者可不存在于其它实施方案中。另外,应理解,所述要素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在各种实施方案中。
41.《第一方面》
42.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吸收止血粉,所述可吸收止血粉包括止血颗粒,所述止血颗粒源自于亲水性纤维材料,所述止血颗粒的表面和/或内部不具有纤维丝形态,其中,
43.所述止血颗粒的粒径不大于500μm;其中,以所述可吸收止血粉的总质量计,粒径为75μm以下的止血颗粒的含量为5-35%。
44.本发明的可吸收止血粉的粒径合适,且流动性好,止血效果佳。本发明的可吸收止血粉能够很好的与生物体组织表面或者实质性脏器表面进行粘合,或在创伤表面形成有效的物理封堵作用,可应用于组织渗血或者实质性脏器渗血的领域。
45.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所述可吸收止血粉包括止血颗粒。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止血颗粒表面的亲水性纤维材料已经融合为一体,即纤维与纤维之间不再有分界限,单根纤维的纤维轮廓消失。本发明的止血颗粒的表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止血颗粒的表面更加平整,仅有一些止血颗粒的表面由于研磨、切割等操作引起的不规整结构。
46.具体地,在本发明中,所述可吸收止血粉可以包含多个止血颗粒,该可吸收止血粉
可以由多个止血颗粒堆积而成,且所述止血颗粒与所述止血颗粒之间可以具有孔隙。
47.本发明的止血颗粒的粒径不大于500μm,具体地,止血颗粒的粒径可以是50μm~500μm,可以是100μm~450μm,可以是150μm~400μm,还可以是200μm~350μm,也可以是250μm~300μm等;合适的粒径分布既有利于止血,同时又具有高收率。
48.具体地,在本发明中,以所述可吸收止血粉的总质量计,粒径为75μm以下的止血颗粒的含量为5~35%,例如:8%、10%、12%、15%、18%、20%、22%、25%、18%、30%等。当粒径为75μm以下的止血颗粒的含量低于5%时,400~500μm的颗粒比例会增加,在使用辅助器械时容易堵管;当粒径为75μm以下的止血颗粒的含量大于35%时,止血效果较差。
49.进一步,以所述可吸收止血粉的总质量计,所述止血颗粒的粒径为100μm~250μm的含量不小于40%,例如:45%、50%、55%、60%、65%、70%、75%、80%、85%、90%等,优选为60%~80%。当止血颗粒的粒径为100μm~250μm的含量小于40%时,粒径为75μm以下的止血颗粒的含量会过多,例如大于35%,导致止血效果较差。
50.进一步,在本发明中,所述止血颗粒源自于亲水性纤维材料。具体地,本发明可以通过对亲水性纤维材料进行加湿处理并压制成型,再经粉碎后制备得到本发明的止血颗粒。
51.具体地,所述加湿处理是使亲水性纤维材料的加湿量为纤维材料质量的21~50%,例如:22%、24%、26%、28%、30%、35%、38%、40%、42%、45%、48%等;当所述亲水性纤维材料的加湿量为所述亲水性纤维材料纤维质量的21~50%时,能够制备得到本发明的没有纤维丝形态的止血颗粒。
52.进一步,在本发明中,所述可吸收止血粉的振实密度不小于0.55g/cm3,优选为0.60~1.10g/cm3,更优选为0.60~0.90g/cm3,例如:0.65g/cm3、0.7g/cm3、0.75g/cm3、0.8g/cm3、0.85g/cm3、0.95g/cm3、1g/cm3、1.05g/cm3等。本发明的可吸收止血粉的振实密度较大,止血效果好。
53.进一步,所述可吸收止血粉的休止角为1~10
°
,优选为2~8
°
,更优选为2~5
°
,例如:3
°
、4
°
、6
°
、7
°
、9
°
等。本发明的可吸收止血粉具有适宜的流动性,既方便医生用喷粉器械在临床上的使用,又可以使止血粉在创面上喷洒均匀,提高止血效果。
54.本发明的亲水性纤维材料具有纤维丝结构。该亲水性纤维材料可以是氧化再生纤维或非氧化再生纤维。对于氧化再生纤维,本发明不作特别限定,只要其能够制备得到本发明的止血颗粒即可。其中,对于氧化再生纤维的来源,本发明不作特别限定,可以是使用天然常见纤维进行氧化得到。
5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亲水性纤维材料包括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纤维,海藻酸或其衍生物纤维,纤维素类及其衍生物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56.对于壳聚糖或其衍生物,包括但不限于取代化壳聚糖(例如:羧甲基壳聚糖(又称羧甲基纤维素,cmc)、羟丙基壳聚糖(hpcs))、壳聚糖盐类(例如:壳聚糖盐酸盐、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乳酸盐、壳聚糖谷氨酸盐等)、壳聚糖硫酸酯、壳聚糖寡糖、类透明质酸壳聚糖等,以及上述壳聚糖作为接枝原料的共聚物等。
57.对于海藻酸或其衍生物,其可以是海藻酸盐,例如海藻酸钠、海藻酸钾等。
58.对于纤维素类及其衍生物纤维,其可以是纤维素纤维、羧基纤维素纤维、或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对于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可以通过zl201611004985.0的方法制备得到。
59.作为优选,在本发明中,所述亲水性纤维材料的线密度为1.0~5.0cn/dtex,例如:1.5cn/dtex、2cn/dtex、2.5cn/dtex、3cn/dtex、3.5cn/dtex、4cn/dtex、4.5cn/dtex等。当所述亲水性纤维材料的线密度为1.0~5.0cn/dtex时,有利于制备得到所需振实密度的可吸收止血粉。本发明提供的亲水性纤维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快速地被生物体降解吸收。
60.《第二方面》
61.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可吸收止血粉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62.对纤维进行加湿处理,得到湿态纤维;
63.将所述湿态纤维压制成型,得到成型体;
64.对所述成型体进行制粉,得到可吸收止血粉。
65.本发明的可吸收止血粉的制备方法步骤较为简便,可操作性好,大大缩短了制粉的时间,且产生的热量低,获得的最终产品的收率高,粒径范围可控,适合大批量生产。
66.对于加湿处理的方式,本发明不作特别限定,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一些加湿处理的方式。例如喷雾、浸渍、喷淋等方式。为了使加湿处理更加均匀,且不影响后续工艺,本发明可以使用雾化器等对纤维进行加湿处理。
67.具体地,所述加湿处理是使所述亲水性纤维材料的加湿量为所述亲水性纤维材料质量的21~50%,优选为25~40%,例如:22%、24%、26%、28%、30%、35%、38%、40%、42%、45%、48%等。本发明人发现,当所述亲水性纤维材料的加湿量为所述亲水性纤维材料纤维质量的21~50%时,有利于后续的压片成型,提高压片后材料的密度,当低于21%时,压片成型不均匀,密度不均匀,当高于50%时,压片不好成型,容易破碎,密度很难提高。
68.对于加湿处理时所使用的液体,本发明不作特别限定,可以水或者含有生物活性材料的水溶液等。优选地,所述生物活性材料包括粘性多糖、胶原、生长因子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通过使用生物活性材料,可以进一步促进创面防粘连和愈合等,具体地,所述粘性多糖可以是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当使用的溶液为含有生物活性材料的水溶液时,可以使止血颗粒中含有生物活性材料。
69.对于压制成型的方式,本发明也不作特别限定,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一些方式。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辊压、液压或垂直压的方式进行压制成型,从而获得成型体。通过压制成型,可以使得所述成型体的密度不小于1g/cm3,例如:1.1g/cm3、1.2g/cm3、1.3g/cm3、1.4g/cm3、1.5g/cm3、1.6g/cm3、1.8g/cm3、2g/cm3、2.1g/cm3、2.4g/cm3、2.5g/cm3、2.8g/cm3、3g/cm3、3.2g/cm3等。所述成型体中的亲水性纤维材料之间连接严密,没有纤维轮廓。
70.对于本发明的成型体的形状,本发明不作特别限定,一般可以是片状(膜状)、块状等。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压制成型的压力为300~700kg,例如:350kg、400kg、450kg、500kg、550kg、600kg、650kg等;压制成型的时间为2~60min,例如: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35min、40min、45min、50min、55min等。当压力和时间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时,能够更容易获得密度不小于1g/cm3,且纤维之间连接严密,没有纤维轮廓的成型体。
71.一般而言,进行压制成型后,所述成型体的含水量已经降低至成型体质量的10~30%。如果成型体的含量仍然高于30%,则可以对成型体进行干燥处理。通过干燥处理,进
一步将所述成型体的含水量降低至成型体质量的10~30%。对于干燥的方式,本发明不作特别限定,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干燥方式,例如升温干燥等。
72.进一步,通过对成型体进行制粉并筛分,从而得到可吸收止血粉。对于制粉工艺,本发明不作特别限定,可以是本领域常用一些制粉工艺,例如:研磨,球磨,剪切等中的一种或两种进行制粉。
73.将制粉后得到的产物再进行筛分,获得多个粒径不大于500μm的止血颗粒,即为本发明的可吸收止血粉。
74.《第三方面》
75.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止血制品,其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可吸收止血粉,或者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可吸收止血粉。
76.具体地,本发明的止血制品可以是止血封堵制品。本发明的止血制品可用于在组织渗血时的止血和组织缺损的填充修复,和/或实质性脏器渗血止血和封堵修复。在应用在腔隙渗血时的止血和修复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于辅助配套器械将其应用于腔隙等部位的渗血,或者医生可以根据经验,将本产品与其他市售产品联用,比如止血海绵,止血纱布等产品,从而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77.本发明的止血制品,由于止血颗粒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在伤口表面形成粘附能力较好的凝胶,进行良好的物理封堵而实现压迫止血。同时,由于具有超高比表面积以及亲水性的聚合物材料的选择,在出血创面能迅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从而提高血液中红细胞、凝血因子等的浓度,加速内源性凝血机制,提高止血效果。
78.实施例
7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获得的常规产品。
80.海藻酸纤维,青岛邦特纤维有限公司;壳聚糖纤维,山东荣宜达纤维有限公司;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公司自发研制(根据专利zl201611004985.0的方法制备得到,在此不再赘述)。
81.实施例1
82.选取线密度为1.7cn/dtex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利用雾化器进行加湿处理,通过加湿处理,使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加湿量达到该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质量的35%,然后对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压片,压片是采用液压机进行,液压机的压力为500kg,压片时间为30分钟。压片后成型体的密度为1.5g/cm3,材料整体连接紧密。对所述成型体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将成型体置于剪切机内进行粉碎,剪切的速度为5000转/分钟,剪切的时间为2min。剪切机内带有500μm孔径的筛网,剪切过程中小于500μm的颗粒可以自动通过筛网,完成筛分过程。收集过筛后的颗粒进行杀菌处理,得到用于止血的止血粉产品。
83.实施例2
84.选取线密度为3.0cn/dtex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利用雾化器进行加湿处理,通过加湿处理,使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加湿量达到21%,然后对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压片,压片是采用液压机进行,液压机的压力为500kg,压片时间为30分钟。压片后成型体的
密度为1.3g/cm3,材料整体连接紧密。然后将成型体置于剪切机内进行粉碎,剪切的速度为4000r/min,剪切的时间为3min。剪切机内带有500μm孔径的筛网,剪切过程中小于500μm的颗粒可以自动通过筛网,完成筛分过程。收集过筛后的颗粒进行杀菌处理,得到用于止血的止血粉产品。
85.实施例3
86.选取线密度为5.0cn/dtex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利用雾化器进行加湿处理,通过加湿处理,使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加湿量达到该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质量的50%,然后对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压片,压片是采用液压机进行,液压机的压力为400kg,压片时间为30分钟。压片后成型体的密度为1.1g/cm3,材料整体连接紧密。对所述成型体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将成型体置于剪切机内进行粉碎,剪切的速度为5000r/min,剪切的时间为2min。剪切机内带有500μm孔径的筛网,剪切过程中小于500μm的颗粒可以自动通过筛网,完成筛分过程。收集过筛后的颗粒进行杀菌处理,得到用于止血的止血粉产品。
87.实施例4
88.选取线密度为1.2cn/dtex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利用雾化器进行加湿处理,通过加湿处理,使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加湿量达到该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质量的30%,然后对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压片,压片是采用液压机进行,液压机的压力为500kg,压片时间为30分钟。压片后成型体的密度为1.6g/cm3,材料整体连接紧密。然后将成型体置于研磨机内进行粉碎。球磨的速度为500转/分钟,球磨的时间为10min。研磨后用500μm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收集小于500μm的颗粒。收集过筛后的颗粒进行杀菌处理,得到用于止血的止血粉产品。
89.实施例5
90.选取线密度为4.0cn/dtex的壳聚糖纤维,利用雾化器进行加湿处理,通过加湿处理,使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加湿量达到该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质量的40%,然后对壳聚糖纤维进行压片,压片是采用液压机进行,液压机的压力为500kg,压片时间为30分钟。压片后成型体的密度为1.7g/cm3,材料整体连接紧密。对所述成型体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将成型体置于球磨机内进行粉碎,球磨的速度为300转/分钟,球磨的时间为15min。球磨后用500μm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收集小于500μm的颗粒。收集过筛后的颗粒进行杀菌处理,得到用于止血的止血粉产品。
91.实施例6
92.选取线密度为2.5cn/dtex的海藻酸纤维,利用雾化器进行加湿处理,通过加湿处理,使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加湿量达到该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质量的45%,然后对海藻酸纤维进行压片,压片是采用液压机进行,液压机的压力为500kg,压片时间为30分钟。压片后成型体的密度为1.6g/cm3,材料整体连接紧密。对所述成型体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将成型体置于球磨机内进行粉碎,球磨的速度为300转/分钟,球磨的时间为30min。球磨后用500μm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收集小于500μm的颗粒。收集过筛后的颗粒进行杀菌处理,得到用于止血的止血粉产品。
93.对比例1
94.选取线密度为1.7cn/dtex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利用雾化器进行加湿处理,通过加湿处理,使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加湿量达到该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质量的35%,然
后对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压片,压片是采用液压机进行,液压机的压力为500kg,压片时间为30分钟。压片后成型体的密度为1.5g/cm3,材料整体连接紧密。对所述成型体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将成型体置于剪切机内进行粉碎,剪切的速度为1500剪切的时间为10min。剪切机内带有500μm孔径的筛网,剪切过程中小于500μm的颗粒可以自动通过筛网,完成筛分过程。收集过筛后的颗粒进行杀菌处理,得到用于止血的止血粉产品。
95.对比例2
96.选取线密度为1.7cn/dtex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利用雾化器进行加湿处理,通过加湿处理,使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加湿量达到该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质量的35%,然后对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压片,压片是采用液压机进行,液压机的压力为500kg,压片时间为30分钟。压片后成型体的密度为1.4g/cm3,材料整体连接紧密。对所述成型体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将成型体置于剪切机内进行粉碎,剪切的速度为1500转/分钟剪切的时间为30s。剪切机内带有500μm孔径的筛网,剪切过程中小于500μm的颗粒可以自动通过筛网,完成筛分过程。收集过筛后的颗粒进行杀菌处理,得到用于止血的止血粉产品。
97.对比例3
98.选取线密度为1.7cn/dtex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不进行加湿处理,直接对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压片,压片是采用液压机进行,液压机的压力为500kg,压片时间为30分钟。压片后材料整体松散,难以形成成型体,材料保持纤维形态。然后将压片后的材料置于剪切机内进行粉碎,剪切的速度为1500转/分钟剪切的时间为30s。剪切机内带有500μm孔径的筛网,剪切过程中小于500μm的颗粒可以自动通过筛网,完成筛分过程。收集过筛后的颗粒进行杀菌处理,得到用于止血的止血粉产品。
99.对比例4
100.选取线密度为1.7cn/dtex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利用雾化器进行加湿处理,通过加湿处理,使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加湿量达到该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质量的15%,然后对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压片,压片是采用液压机进行,液压机的压力为500kg,压片时间为30分钟。压片后成型体的密度为1.4g/cm3,电镜下可见成型体的表面和内部由纤维构成形。然后将压片后的材料置于剪切机内进行粉碎,剪切的速度为1500转/分钟剪切的时间为30s。剪切机内带有500μm孔径的筛网,剪切过程中小于500μm的颗粒可以自动通过筛网,完成筛分过程。收集过筛后的颗粒进行杀菌处理,得到用于止血的止血粉产品。
101.对比例5
102.选取线密度为1.7cn/dtex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利用雾化器进行加湿处理,通过加湿处理,使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加湿量达到该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质量的60%,然后对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压片,压片是采用液压机进行,液压机的压力为500kg,压片时间为30分钟。压片后的密度为1.4g/cm3。对所述成型体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将压片后的材料置于剪切机内进行粉碎,剪切的速度为3000转/分钟剪切的时间为30s。剪切机内带有500μm孔径的筛网,剪切过程中小于500μm的颗粒可以自动通过筛网,完成筛分过程。收集过筛后的颗粒进行杀菌处理,得到用于止血的止血粉产品。
103.对比例6
104.市场购买的止血粉产品——速即纱止血粉,其原料为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通过电镜观察,可见其颗粒由多根纤维聚集构成,颗粒表面及其内部具有纤维丝形态。
105.性能测试
106.1.粒径分布
107.测试方法:粒径分布检测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0932粒度和粒度分布手动筛分法测定,称取供试品,置规定号的药筛中(筛下配有密合的接收容器),筛上加盖。按水平方向旋转振摇至少3分钟,并不时在垂直方向轻叩筛。取筛下的颗粒及粉末,称定重量,计算其所占比例(%),其中,选用的筛网目数分别为目筛(355μm)60目筛(250μm)150目筛(100μm)和200目筛(75μm),结果如表1所示。
108.2.振实密度
109.测试方法:按照gb/t 21354-2008粉末产品振实密度测定通用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110.3.休止角
111.测试方法:休止角按照gb/t 11986-1989表面活性剂粉体和颗粒休止角的测量中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112.4.产品收率(w)
113.按照公式w=m1/m0进行计算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
114.其中:m1为制粉后样品重量,m0为制粉前材料重量,单位均为g。
115.5.止血有效性测试
116.测试方法:采用兔子肝脏渗血模型,剪去腹部兔毛,标准的正中开腹,游离、暴露肝脏;在肝脏相同部位形成10
×
10
×
2mm的伤口;用纱布清理创面,用相同重量的止血产品覆盖创口表面,并在上面覆盖明胶海绵,按压,移除海绵并观察创口渗血情况。记录止血时间,评价止血有效性;具体结果如下表1所示。
117.表1
118.119.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6的可吸收止血粉的粒径分布合适,粒径在75μm以下的颗粒含量为5~35质量%,粒径为100μm~250μ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40质量%;振实密度为0.55g/cm3以上;并且产品的收率在80%以上,休止角为1
°
~10
°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且本发明的可吸收止血粉的止血时间短,止血效果好。
120.对比例1中,制得的止血粉粒径在75μm以下的颗粒含量大于35%,产品收率过低,并且止血粉的流动性较差,止血时间长,止血效果较差。
121.对比例2中,制得的止血粉粒径在75μm以下的颗粒含量小于5%,产品收率较低,而且400μm以上的大颗粒含量增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堵塞器械,妨碍正常使用。
122.对比例3中未进行加湿处理,制得的止血粉粒径在75μm以下的颗粒含量大于35%,产品收率非常低,而且止血粉的流动性差,振实密度过低,止血时间非常长,止血效果差。
123.对比例4的加湿处理后,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加湿量仅为该氧化再生纤维素材料质量的15%,导致粒径为100μm~250μm的颗粒含量小于40质量%,产品收率低,止血粉的振实密度低,止血时间长,止血效果差。
124.对比例5的加湿处理后,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加湿量达到该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质量的60%,导致粒径为100μm~250μm的颗粒含量小于40质量%,产品收率低,止血时间长,止血效果差。
125.对比例6是对现有的市售产品进行测试,结果其止血时间较长,止血效果不如本发明的可吸收止血粉。
126.6.加速老化测试(材料稳定性)
127.把样品放置在烘箱内,设置温度为60℃条件下,分别加速老化0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后,分别取样,测试样品的流动性,结果如下表2所示。
128.表2
[0129][0130]
上述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产品休止角较低,在加速老化1~6个月之后,依然保持较低的休止角。由于休止角越小,表示产品的流动性越好,因此,上述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产品的流动性好,而且稳定性较高。因为如果产品不稳定,在储存或老化过程中止血颗粒会发生破碎或者分解,导致产品的休止角变大,产品流动性下降。
[0131]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具体实例介绍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应不限于此。
[0132]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
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