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治疗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7345发布日期:2021-04-13 21:1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发热治疗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热治疗组件。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膏药贴或者艾灸贴等药贴通过发热层等发热件产生的热量来促进皮肤毛孔打开,加快和增强皮肤对药物成分的透皮吸收能力。
3.但是,该类药贴存在药物吸收较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治疗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药物吸收较慢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发热治疗组件,包括:
6.药贴,药贴厚度方向的一侧侧壁连接于发热面,另一侧侧壁与人体皮肤连接,且药贴具有药芯层,药芯层具有至少一个沿药贴厚度方向延伸且贯穿药芯层的第一通孔。
7.可选的,发热件与药贴可分离地配合。
8.可选的,药贴还包括:
9.粘贴层,粘贴层设置于药芯层朝向发热件的一侧,且粘贴层的中部具有贯穿粘贴层的第二通孔,发热面在粘贴层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通孔内;
10.其中,发热件通过粘贴层与药贴可分离地配合。
11.可选的,发热件设置为发热片,且发热片与药贴固定连接。
12.可选的,发热件设置为石墨烯发热片、碳纤维发热片或者托玛琳发热片中的任一种。
13.可选的,药贴还包括:
14.基材层,基材层设置于药芯层朝向发热件的一侧表面;
15.其中,基材层具有至少一个沿药贴的厚度方向延伸且贯穿基材层的第三通孔,每个第三通孔与对应的第一通孔连通。
16.可选的,药贴还包括:
17.至少一层防渗纸层,防渗纸层设置于药芯层的一侧表面;
18.其中,防渗纸层具有沿药贴的厚度方向延伸且贯穿防渗纸层的第四通孔,每个第四通孔与对应的第一通孔连通。
19.可选的,还包括:
20.导热片,导热片设置于发热面,且导热片具有至少一个沿药贴厚度方向延伸且贯穿导热片的第五通孔;
21.其中,每个第五通孔与对应的第一通孔连通。
22.可选的,导热片朝向药贴的一侧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
23.药贴朝向导热片的一侧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定位凸起与定位孔可分离地
配合。
24.可选的,药贴设置为艾灸贴或膏药贴。
25.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药贴的药芯层开设至少一个沿药贴厚度方向延伸且贯穿药芯层的第一通孔,从而在药贴贴合于人体的患处皮肤上时,发热件发出的远红外光或者热量穿过药芯层上的第一通孔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或者发热件散发的热量没有经过药芯层阻碍而直接通过第一通孔内的空气传递至人体皮肤,促进人体患处的血液循环,增强代谢能力,从而加快人体皮肤对药芯层中的药物的吸收。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发明发热治疗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发热治疗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发明发热治疗组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药贴为膏药贴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发明药贴为艾灸贴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6.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
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7.相关技术中,膏药贴或者艾灸贴等药贴通过发热层或者发热件产生的热量来促进皮肤毛孔打开,加快和增强皮肤对药物成分的透皮吸收能力。但是发热件设置于药贴远离人体表皮的一侧,发热件需要首先作用在药贴的药芯层上,而较为密实的药芯层会阻碍发热件产生的远红外光或者延缓发热件产生的热量作用到皮肤上,使得人体表皮不能及时接收到发热件产生的热量来促进毛孔打开。
38.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治疗组件。该发热治疗组件的药贴的药芯层具有至少一个沿所述药贴厚度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药贴的第一通孔,从而在药贴粘贴于人体表皮时,发热件产生的热量或者远红外光可以直接通过第一通孔作用于人体表皮上,促进人皮表皮下面的血液循环,促使人体表皮在受热后充分打开毛孔,从而增强对药芯层的药物的吸收能力。
3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一些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治疗组件。
40.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治疗组件。
41.本实施例中,发热治疗组件包括发热件100以及药贴200。
42.发热件100,发热件100具有发热面;以及
43.药贴200,药贴200厚度方向的一侧侧壁连接于发热面,另一侧侧壁与人体皮肤连接,且药贴200具有药芯层210,药芯层210具有至少一个沿药贴200厚度方向延伸且贯穿药芯层210的第一通孔211。
44.药贴200用于贴合于人体患处皮肤,发热件100位于药贴200的外侧,用于将药贴200加热。其中,药贴200的药芯层210内包括有具有药效的药物成分,可以是由凝胶跟多种药材混合炼制而成的膏药。此时,发热治疗组件为自热膏药贴。或者,药芯层210还可以是艾粉包,此时,发热治疗组件为艾灸贴。值得一提的是,发热件100可以为石墨烯发热片、碳纤维发热片或者托玛琳发热片中的任一种。发热件100可以为石墨烯发热膜、碳纤维发热膜或者托玛琳发热膜的任一种。发热件100还可以是独立的远红外发热装置。
45.具体而言,该发热治疗组件的发热件100与药贴200相互配合。在药贴200贴合于人体的患处皮肤上时,发热件100发出的远红外光或者热量穿过第一通孔211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或者发热件100散发的热量没有被药芯层210阻碍而直接通过第一通孔211内的空气传递至人体皮肤,促进人体患处的血液循环,增强代谢能力。从而加快人体皮肤对药贴200中的药物的吸收。
46.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11包括一个,第一通孔211的设置于药芯层2010的几何中心处。即该一个第一通孔211设置于发热面的集合中心处,利于用户在使用发热治疗组件时,将第一通孔211对准患处,从而将药贴200对准患处皮肤,进而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第一通孔211包括多个,多个第一通孔211呈阵列设置。多个第一通孔211在药贴200上均匀阵列设置,以便于多个第一通孔211均匀地将热量直接传递至人体皮肤,同时也使得药贴200整体均匀地吸收热量,从而促进人体患处的全部皮肤表面都更好地吸收药贴200中的药物成分。容易理解的,多个第一通孔211也可散乱分布与药芯层210上。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件100与药贴200可分离地配合。也即是两者可在使用时连接到一起,在不使用时,两者分离。或者其中的药贴200为可替换部件,可在一个药贴使用手
丢弃,而将另一新的药贴200与发热件100配合。容易理解的,发热件100与药贴200可分离地配合可以是通过卡扣连接,或者魔术贴连接或者其他等同方式连接。
49.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选择,参阅图3,药贴还包括:
50.粘贴层240,粘贴层240设置于药芯层210朝向发热件100的一侧,且粘贴层240的中部具有贯穿粘贴层的第二通孔241,发热面在粘贴层240的正投影位于第二通孔241内。
51.其中,发热件100通过粘贴层240与药贴200可分离地配合。
52.例如,发热件为一半球形的远红外发热装置,远红外发热装置的发热面构造为金属网。此时,药贴200的粘贴层上240还可覆盖一层离型纸,在需要将发热件100与药贴200连接配合时,将粘贴层240上的离型纸撕下来,并将发热件100的金属网发热面与粘贴层连接,从而使得发热件100与药贴200连接配合。而在药贴200使用完成后,可将药贴200从发热件100上撕下即可。
53.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选择,参阅图1和图2,发热件100设置为发热片,且发热片与药贴200固定连接。即两者为一体结构。在使用时不可分离,使用后两者一起丢弃。
54.此时,发热片为层状结构,即发热片还可以是与药贴固定连接的发热膜或者发热层。发热件100可以为石墨烯发热片、碳纤维发热片或者托玛琳发热片中的任一种。
55.本实施例中,发热件100与药贴200的外形一致,两者的外形可以是圆形、三角形、矩形或者多边形,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件100与药贴200的外轮廓均设置为圆形。且发热件100与药贴200的药芯层210的直径一致。
57.在一些实施例中,药贴还包括:基材层220,基材层220设置于药芯层210朝向发热件100的一侧表面。
58.基材层220为药贴的基材层,用于承载药芯层。基材层材质可包括tpe(热塑性弹性体)、无纺布和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本实施例中,基材层220具有至少一个沿药贴的厚度方向延伸且贯穿基材层的第三通孔221,每个第三通孔221与对应的第一通孔211连通。此时,发热件100发出的远红外光或者热量依次穿过第三通孔、第一通孔211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或者发热件100散发的热量没有被药芯层210阻碍而直接依次通过第三通孔以及第一通孔211内的空气传递至人体皮肤,促进人体患处的血液循环,增强代谢能力。从而加快人体皮肤对药贴200中的药物的吸收。
59.其中,第三通孔221和第一通孔211可相对且连通,每个第三通孔221与对应的第一通孔211同轴设置。
60.药贴的药芯层可不设置有防渗纸层,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为了更好的保护药芯层,避免药芯层210在存储过程中失效,药贴200还包括:
61.至少一层防渗纸层230,防渗纸层230设置于药芯层210的一侧表面;
62.其中,防渗纸层230具有沿药贴200的厚度方向延伸且贯穿防渗纸层的第四通孔231,每个第四通孔231与对应的第一通孔211连通。
63.本实施例中,药芯层210朝向发热件100的一侧表面可具有防渗纸层230,或者药芯层210背离发热件100的一侧表面可具有防渗纸层230,或者两面均具有防渗纸层230。
64.本实施例中,防渗纸层230具有至少一个沿药贴的厚度方向延伸且贯穿防渗纸层的第四通孔231,每个第四通孔231与对应的第一通孔211连通。此时,发热件100发出的远红
外光或者热量依次穿过第四通孔、第一通孔211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或者发热件100散发的热量没有被药芯层210阻碍而直接依次通过第四通孔以及第一通孔211内的空气传递至人体皮肤,促进人体患处的血液循环,增强代谢能力。从而加快人体皮肤对药贴200中的药物的吸收。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和图5,发热治疗组件还包括导热片300。导热片300设置于发热面,且导热片300具有至少一个沿发热件100厚度方向延伸且贯穿导热片300的第五通孔310。其中,第一通孔211与第五通孔310对应设置。
66.即位于发热件100与药贴200之间。导热片300可以是由导热较好的铜材铝材等材料制成的片状物,例如圆形的铜片,铜片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31。或者,导热片300还可以设置为导热网。
67.具体而言,由发热件100发出的远红外光的一部分直接依次穿过导热片300上的第二通孔131、药芯层10上的第一通孔211后直接作用在人体的患处皮肤上,发热件100上的另一部分直接做用在导热片300上,导热片300吸收后热量迅速在导热片300上传递,使得导热片300均匀受热,然后,均匀受热后的导热片300再将热量均匀地传递至药贴200上。
68.容易理解的,相关技术中,托玛琳发热治疗组件或者石墨烯发热片等发热件100的发热不均匀,一般为发热件100的其中部分区域首先开始发热。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发热件100与药贴200之间的导热片300来将发热件100产生的热量均匀地传递至药贴200,从而提高药贴200的药物吸收效果。
69.进一步的,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导热片300的外轮廓与发热治疗组件的外轮廓一致,使得导热片300完全覆盖发热件100,进而更好地将发热件100产生的热量均匀地传递至药贴200,从而提高药贴200的药物吸收效果。。
7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导热片300上的第二通孔131与药贴200上的第一通孔211相互错开,导热片300朝向药贴200的一侧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
71.药贴200朝向导热片300的一侧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定位凸起与定位孔可分离地配合。
72.本实施例中,通过定位凸起132与定位孔(未示出)完成导热片300与药贴200之间的定位,便于导热片300与药贴200之间的装配与制造。
73.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发热治疗组件中的药贴可以是膏药贴。此时,药贴还包括一层剥离层400,其中,膏药贴的剥离层200可以是离型纸或者易撕贴纸,用于在未使用前保护药贴200,同时在使用膏药贴时将其从药贴上剥离下来。本实施例提供的膏药贴贴合于人体的患处皮肤上时,发热件100发出的远红外光穿过第一通孔211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或者发热件100散发的热量没有经过药贴200阻碍而直接通过第一通孔211内的空气传递至人体皮肤,促进人体患处的血液循环,增强代谢能力,从而加快人体皮肤对药贴200中的药物的吸收。
74.或者,参阅图5,本实施例的发热治疗组件还可以是艾灸贴,此时,基材层的两翼包括粘贴部222,粘贴部222用于贴合于人体皮肤。例如,药芯层可呈岛状设置基材层400的中部,基材层的两侧延伸形成两翼,两翼即为粘贴部。艾灸贴在使用时通过粘贴部222粘贴于人体皮肤处。本实施例提供的艾灸贴贴合于人体的患处皮肤上时,发热件100发出的远红外光穿过第一通孔211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或者发热件100散发的热量没有经过药贴200阻
碍而直接通过第一通孔211内的空气传递至人体皮肤,促进人体患处的血液循环,增强代谢能力,从而加快人体皮肤对药贴200中的药物的吸收。
7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