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老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8447发布日期:2020-10-30 21:34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老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助老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老年人辅助产品的设计和服务问题是老龄人口的重点和难点。老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腿部力量也逐渐减弱。由于在起身(尤其是久坐之后起身)或者坐下时不能够很好地控制速度和力量,十分容易就导致老人摔倒、摔伤、脊椎损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在日常观察老人的生活行为习惯时发现,大多数老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以及一些积累性疾病的影响,腿膝关节受到损伤,造成在其坐下时重心不稳,起身时感到吃力,尤其在坐下一定时间后起身问题尤其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老座椅,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座椅不便于老人起坐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助老座椅,包括座椅架、两扶手组件、坐垫和弹性件,坐垫前端转动连接在座椅架前端上,弹性件的前端转动连接在坐垫的底部上,弹性件的后端转动连接在座椅架的后端上,座椅架两侧上均设有扶手支架,两扶手组件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扶手支架上,扶手组件包括扶手和倾斜连接在扶手底部的坐垫限位部,坐垫限位部中开设有限位滑槽,坐垫的两侧上各设有一能滑设在限位滑槽中的限位凸起,使当下压扶手前端时通过坐垫限位部能带动坐垫的后端向上抬升。

进一步,所述坐垫的中后端底部设有一横向设置的连接部,连接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一凹槽,且连接部上穿设有一横向贯穿整个连接部的连接轴,弹性件的前端嵌入到凹槽中并转动连接在连接轴上,连接轴的两端略突出于连接部两侧形成能滑设在坐垫限位部的限位滑槽中的限位凸起。

进一步,所述座椅架前端两侧上各设有一铰接部,坐垫前端两侧通过转轴分别铰接在对应的铰接部上。

进一步,所述扶手组件的坐垫限位部相对扶手向后下方倾斜设置。

进一步,所述限位滑槽的长度方向与坐垫限位部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进一步,所述座椅架后端上设有靠背。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气弹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助老座椅,具有如下优点:

在座椅架上设有一个可相对座椅架转动的坐垫,且坐垫的前端转动连接在座椅架的前端上,在座椅架与坐垫之间连接有一弹性件,弹性件的前端转动连接在坐垫的底部上,弹性件的后端转动连接在座椅架的后端上,在座椅架的两侧的扶手支架上转动连接有扶手组件,且扶手组件的底部倾斜设置有一坐垫限位部,坐垫限位部中开设有限位滑槽,在坐垫的两侧上各设有一能滑设在限位滑槽中的限位凸起。初始状态下,坐垫的后端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将往上抬起,当人坐下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能对人体进行缓冲,避免其坐下时因重心不稳或动作猛烈导致坐下速度过快而受伤,而当需要起身时,只需下压扶手的前端,扶手将带动坐垫限位部同步运动,使得限位滑槽整体抬高,进而通过限位滑槽与坐垫两侧上的限位凸起的配合将坐垫后端向上抬升,从而达到助力起身的效果,同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能有效降低起身时下压扶手所需的力,在杠杆原理作用下,使得以手部较小的力量就能带动坐垫前端绕座椅架前端做定轴转动,进而使坐垫后端逐渐抬升,从而减小站起时对腿部力量的要求,以达到助力起身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座椅架1,扶手支架11,铰接部12,靠背13,扶手组件2,扶手21,坐垫限位部22,限位滑槽221,坐垫3,连接部31,凹槽311,连接轴312,弹性件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3,本实施例中,一种助老座椅,包括座椅架1、两扶手组件2、坐垫3和弹性件4,坐垫3前端转动连接在座椅架1前端上,弹性件4的前端转动连接在坐垫3的底部上,弹性件4的后端转动连接在座椅架1的后端上,座椅架1两侧上均设有扶手支架11,两扶手组件2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扶手支架11上,扶手组件2包括扶手21和倾斜连接在扶手21底部的坐垫限位部22,坐垫限位部22中开设有限位滑槽221,坐垫3的两侧上各设有一能滑设在限位滑槽221中的限位凸起,使当下压扶手21前端时通过坐垫限位部22能带动坐垫3的后端向上抬升。

本实施例中,在座椅架1上设有一个可相对座椅架1转动的坐垫3,且坐垫3的前端转动连接在座椅架1的前端上,在座椅架1与坐垫3之间连接有一弹性件4,弹性件4的前端转动连接在坐垫3的底部上,弹性件4的后端转动连接在座椅架1的后端上,在座椅架1的两侧的扶手支架11上转动连接有扶手组件2,且扶手组件2的底部倾斜设置有一坐垫限位部22,坐垫限位部22中开设有限位滑槽221,在坐垫3的两侧上各设有一能滑设在限位滑槽221中的限位凸起。初始状态下,坐垫3的后端在弹性件4的弹力作用下将往上抬起,当人坐下时,通过弹性件4的弹力作用能对人体进行缓冲,避免其坐下时因重心不稳或动作猛烈导致坐下速度过快而受伤,而当需要起身时,只需下压扶手21的前端,扶手21将带动坐垫限位部22同步运动,使得限位滑槽221整体抬高,进而通过限位滑槽221与坐垫3两侧上的限位凸起的配合将坐垫3后端抬升,从而达到助力起身的效果,同时,通过弹性件4的弹力作用,能有效降低起身时下压扶手21所需的力,在杠杆原理作用下,使得以手部较小的力量就能带动坐垫3前端绕座椅架1前端做定轴转动,进而使坐垫3后端逐渐抬升,从而减小站起时对腿部力量的要求,以达到助力起身的效果。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3,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坐垫3的中后端底部设有一横向设置的连接部31,连接部31中间位置处开设有一凹槽311,且连接部31上穿设有一横向贯穿整个连接部31的连接轴312,弹性件4的前端嵌入到凹槽311中并转动连接在连接轴312上,连接轴312的两端略突出于连接部31两侧形成能滑设在坐垫限位部22的限位滑槽221中的限位凸起。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滑槽221与连接轴312的两端部形成的限位凸起的配合,有效地限制了坐垫3的转动上限与下限,避免因坐垫转动角度过大而对老人造成伤害。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3,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座椅架1前端两侧上各设有一铰接部12,坐垫3前端两侧通过转轴分别铰接在对应的铰接部12上。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3,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扶手组件2的坐垫限位部22相对扶手21向后下方倾斜设置。优选地,限位滑槽221的长度方向与坐垫限位部22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3,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座椅架1后端上设有靠背13。

请参照附图2、附图3,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弹性件4为气弹簧。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4也可以是其他弹性结构,例如具有弹性的伸缩结构,或压缩弹簧等结构,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气弹簧,只要能对坐垫3形成缓冲作用以及起身助推作用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