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72492发布日期:2020-11-10 12:2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

除了位于体内的导管以及枕头之外,留置针上一般还设置有延长管、夹紧件、各类压接头等等结构,此类结构随体内部分长期留置在病患注射部位,虽然能够有效减少注射穿刺的次数减轻治疗过程的痛苦,但可能妨碍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同时存在安全隐患,为此留置针使用时需要有严格的护理要求,同时部分厂商还配套研制了各类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各类夹板式、托板式、护套式等结构,其中单手夹类夹板式结构仅用于简单临时固定,固定效果较差,托板式一般固定使用,对病人限制过多,体验不好,护套式结构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但在使用过程中妨碍对穿刺区的观察,同时遮盖面积大,长期留置后患者舒适度降低,还可能导致手部僵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同时便于观察穿刺区状态,能够缓解注射时手部酸胀或僵化状态,避免或缓解水肿等不利现象发生,降低对患者日常起居影响的留置针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可套设在腕部位的松紧腕带1、松紧腕带1的顶部设有连接带2;

连接带2水平向手指方向延伸,连接带2的末端设置有弹性拉伸带3,弹性拉伸带3朝向手指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可套设在手指上的指环4;

弹性拉伸带3朝向手背的端面设有多个软质防滑件,软质防滑件与指环4一一对应设置。

连接带2上或者与连接带2与弹性拉伸带3之间设置有操作窗5。

对前述留置针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优化,连接带2和弹性拉伸带3总长度可覆盖手背区域,且满足其中l1为连接带2长度,l2为弹性拉伸带3长度。

对前述留置针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优化,软质防滑件是指摩擦带或者魔力胶8。

对前述留置针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优化,操作窗5的边缘经过加强处理,或者嵌设有环形硬质框架7。

对前述留置针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优化,指环4至少包括可套设在食指、中指或者无名指中其中两个手指上的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

对前述留置针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优化,连接带2靠近松紧腕带1的一侧设置有附件安装槽2a。

对前述留置针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优化,还包括可插入附件安装槽2a上的束线板6,束线板6的底部设有可插入附件安装槽2a中的连接部,束线板6的顶部设有多个卡槽6a。

对前述留置针固定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优化,还包括可插入附件安装槽2a上的保温装置保温装置的底部设有可插入附件安装槽2a中的连接部,保温装置上设置有电发热元件。

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留置针固定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能够提高留置针使用更换时的效率,防止意外破坏,同时在不借助额外装置或医护人员的前提下,能够在注射过程中利用患者简单自主的抓握动作,协助病患活动手背位置的皮肤肌肉,防止僵化水肿,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患的不适。

附图说明

图1是留置针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留置针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留置针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留置针固定装置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具体适用于手背区浅静脉注射,一般适用于儿童、肢体障碍、水肿或者肥胖等不便于进行静脉注射的患者,留置针在设置好以后,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维护,防止留置针被患者无意间破坏,降低患者不适度,因此配置合适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十分必要,现有问题是部分留置针固定装置使用不便,限制了患者日常起居,同时大部分固定装置一般仅考虑固定效果和保护性,但忽视了灵活性以及对患者注射部位的影响。例如大部分留置针患者经常需要长时间的持续静脉注射,时间长了以后患者手部容易僵硬肿胀,部分持续受压或者接触区域表皮损伤或者病变,同时目前基础医疗中,受成本和医疗资源的限制,注射时一般较少配备保温装置维持温度,患者长期注射时身体容易不适,并引起注射区僵化甚至痉挛等现象影响留置针使用,降低患者治疗体验,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导致留置针的使用效果难以保证,留置针的推广应用常常受到限制,不利于留置针的应用以及保证治疗效果。

基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可以方便的套设在患者手腕部位的松紧腕带1、松紧腕带为主要的连接固定结构之一,一般由软质材料制成,以可方便的使用。本实施例中,其下端设置有可调节周长或收紧的装置,例如可调带扣、排扣、纽扣等结构以便于连接固定。

如图2~3所示,松紧腕带1的顶部设有连接带2;连接带2水平向手指方向延伸,连接带2的末端设置有弹性拉伸带3,弹性拉伸带3朝向手指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可套设在手指上的指环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松紧腕带1可与连接带2一体加工做做,弹性拉伸带通过连接件或者塑胶熔融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在一般情况下,松紧腕带,连接带,可采用高硅橡胶、乳胶等等弹性材料的材质。

基于前述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离用松紧腕带将留置针固定装置套设在手腕部位,同时前端通过指环4结构套设固定在手指上,防止脱落,根据需要,指环4至少包括可套设在食指、中指或者无名指中其中两个手指上的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或者更多,弹性拉伸带3朝向手背的端面设有多个软质防滑件,软质防滑件位于指环4一一对应设置。

通过此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以通过弯曲手指使得弹性拉伸3带产生伸缩变形,在此过程中,固定在拉伸带3背侧的防滑件会随之在手背上前后移动,利用防滑件的抓取附着力缓慢拉动背部肌肉以及皮肤产生位移,在滞留针设置或者更换时,可以让患者或者协助患者弯曲手指,以使防滑部带动后拉紧扩张手背部的皮肤,提高浅静脉的可见度,便于穿刺注射。在患者长时间注射过程中,可以通过挖金或者张开手掌,使得背部皮肤得到牵引按摩,防止长时间的注射导致肌肉或皮肤的僵化或破坏。

较优的是,采用摩擦带或者魔力胶8等材质制作软质防滑件,此类材料可以在受压时贴紧人体皮肤加大摩擦力,同时不会对皮肤产生不良刺激,提高使用体验。

为便于注射,以及便于观察注射区域是否产生水中等现象,在连接带2上或者与连接带2与弹性拉伸带3之间设置有操作窗5,操作窗还可以用于更换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前侧的弹性拉伸带会拉伸变形,为防止操作窗5变形导致影响留置针的使用,妨碍病区观察,本实施例中,还对操作窗5的边缘进行了加强处理,或者也可以在其边缘嵌设环形硬质框架7,以保证操作窗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有形状。

进一步地,为防止拉伸带过长,导致背部后侧的皮肤或者肌肉整体移动,导致滞留针枕头与体内的血管产生错位,因此刺穿等风险,在连接带2和弹性拉伸带3总长度可覆盖手背区域的同时,满足其中l1为连接带2长度,l2为弹性拉伸带3长度。以保证弹性拉伸带可以带动位于手背前侧的皮肤及肌肉运动而不会导致整个背部皮肤的滑动。

为便于使用,保证在抓握过程中能够保证背部皮肤或者肌肉的运动,本实施例中,指环4至少应当包括可套设在食指、中指或者无名指中其中两个手指上的第一指环和第二指环至少两个,在必要时,也可以设置多个,以使拉伸带可以收到向前的多个拉力作用。

为便于固定留置针上的管线等配件或者配合其他治疗,在连接带2靠近松紧腕带1的一侧设置有附件安装槽2a。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固定附件,包括可插入附件安装槽2a上的束线板6,束线板6的底部设有可插入附件安装槽2a中的连接部,束线板6的顶部设有多个卡槽6a。卡槽6a可以用于固定管线或者针管等结构。

还提供一种保温附件,包括可插入附件安装槽2a上的保温装置保温装置的底部设有可插入附件安装槽2a中的连接部,保温装置上设置有电发热元件。电发热元件可以是直接取电或者使用蓄电池的电热丝/电热板等元件,或者其他可以小型化便于使用的保温加热装置。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