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7886发布日期:2020-11-20 10:3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训练装置,特别是涉及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通常的结构方式是通过绑定小腿和大腿,并且将大腿和小腿之间连接可往复运动的机构,从而实现膝关节的康复训练。这种结构的膝关节康复训练,只能对膝关节进行锻炼,只能对局部结构进行锻炼,而想要做到更好的康复效果,不仅要对局部关节和肌肉进行锻炼,还需要对相关的肌肉群进行锻炼。现有技术的这种结构就没法做到肌肉群的锻炼和综合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其具有多关节和肌肉群的锻炼从而更好的达到康复训练的效果的优点。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第一臂杆组件、垫板、连接杆以及驱动组件;

所述第一臂杆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一从动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杆铰接,所述第一从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且所述垫板与所述第一从动杆紧固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可相对所述底座横向往复运动,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当驱动组件往复运动时,使得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一从动杆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撑杆摆动,且垫板随着连接杆往复运动。

本申请所述的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将脚放置在垫板上,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杆运动,进而带动第一臂杆组件的往复运动,从而使得腿部在运动过程中的行程受限,而且通过垫板带动运动,作用力在脚上,使得整个腿部的肌肉都能得到锻炼,康复效果好。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臂杆组件,该第二臂杆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臂杆组件对侧;

所述第二臂杆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和第二从动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杆铰接,所述第二从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所述垫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从动杆和所述第二从动杆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臂杆组件还包括第一衔接杆和第一衔接片,所述第一衔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杆端部铰接,所述第一衔接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衔接杆和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臂杆组件还包括第二衔接杆和第二衔接片,所述第二衔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杆端部铰接,所述第二衔接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衔接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丝杆以及套管,所述丝杆横向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丝杆连接并驱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套管套接在所述丝杆上,并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呈弧形,且连接杆的中部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壳和连接柱,该保护壳上形成有导槽,所述连接柱放置在该导槽内,并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套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呈弧形,并且中部为平面;所述垫板的中部形成有延伸平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绑带和托板,该托板通过绑带绑在所述第一从动杆和所述第二从动杆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与该控制器电连接。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本申请示例性的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本申请示例性的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主视图。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30、第一臂杆组件10、垫板50、连接杆40以及驱动组件(图中未示出);

所述第一臂杆组件10包括第一支撑杆11和第一从动杆12,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30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杆12铰接,所述第一从动杆1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40的一端固定,且所述垫板50与所述第一从动杆12紧固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30上,并可相对所述底座30横向往复运动,所述连接杆40的底部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当驱动组件往复运动时,使得所述连接杆40带动所述第一从动杆12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撑杆11摆动,且垫板50随着连接杆40往复运动。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臂杆组件20,该第二臂杆组件20设置在所述底座3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臂杆组件10对侧;

所述第二臂杆组件20包括第二支撑杆21和第二从动杆22,所述第二支撑杆21一端与所述底座30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杆22铰接,所述第二从动杆2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40固定连接;

所述垫板5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从动杆12和所述第二从动杆22紧固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臂杆组件10还包括第一衔接杆13和第一衔接片14,所述第一衔接杆13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杆12端部铰接,所述第一衔接片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衔接杆13和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中部铰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臂杆组件20还包括第二衔接杆23和第二衔接片24,所述第二衔接杆23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杆22端部铰接,所述第二衔接片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衔接杆23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1的中部铰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图未示)、丝杆(图未示)以及套管(图未示),所述丝杆横向设置在所述底座30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丝杆连接并驱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套管套接在所述丝杆上,并与所述连接杆40固定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40呈弧形,且连接杆40的中部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保护壳60和连接柱70,该保护壳60上形成有导槽,所述连接柱70放置在该导槽内,并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40和所述套管固定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垫板50呈弧形,并且中部为平面;所述垫板50的中部形成有延伸平面。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绑带(图中未示出)和托板(图中未示出),该托板通过绑带绑在所述第一从动杆12和所述第二从动杆22上。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所述驱动电机与该控制器电连接。

在一些进一步地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手柄(图中未示出),该控制手柄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申请示例性的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工作原理:

整个训练装置放置在地上或者床上,底座30贴地或贴床放置,人体坐在底座30旁,脚放置在垫板50上,并且最好将脚捆绑在垫板50上。同时,还可以将腿放置在托板上,并通过绑带将腿与托板绑紧。

通过操作控制手柄,使得控制器进行对应的自动控制。启动装置,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正转,驱动电机带动丝杆正转,套筒被限位而相对于丝杆沿轴线方向直线前进,使得套筒带动连接杆40向前行进,连接杆40带动第一臂杆组件10和第二臂杆组件20前移,并相对底座30摆动。到达丝杆的行程极限位置时,驱动电机反转,带动丝杆反转,并使得套筒沿着丝杆的轴线方向后退,连接杆40带动第一臂杆组件10和第二臂杆组件20后移,并相对底座30继续摆动,完成一个循环动作;然后重复上述动作,使得整个腿在这个过程中弯曲和拉伸,从而使得膝关节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康复。

本申请示例性的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通过绑定脚和腿,并通过作用在脚上的力,同时限定腿的行程范围,使得整个腿在训练过程中,尽量多的肌肉参与到康复训练中,从而使得康复训练的效果更好。同时,通过控制手柄与控制器的结合,能够实现多种操控模式,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和人性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