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小型动物的肺动脉导管及肺动脉插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0815发布日期:2020-12-11 15:1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小型动物的肺动脉导管及肺动脉插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小型动物的肺动脉导管及肺动脉插管装置。



背景技术: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由于肺动脉阻塞,肺动脉血流受限和肺血管阻力增加而导致的综合征,最终导致心室衰竭。目前,有多种诊断和评估肺血管疾病的方法,但是右心导管检查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在实验研究中,肺动脉高压疾病模型的复制和相关评价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肺动脉插管已成为相关实验研究的重要环节。目前人体或大型动物的肺动脉插管多采用肺动脉漂浮导管,也称swan—ganz导管,顶端带有气囊的导管,通过血流带动顶端气囊漂至肺动脉,完成肺动脉插管。但是肺动脉漂浮导管只适用于人体使用,在动物实验中,只有狗、猪这类大动物有相应的swan—ganz导管,而实验常用动物兔、大鼠并没有此型号的swan—ganz导管,由于血管大小和血流动力等关系,这类动物不适合用带气囊的漂浮导管进行肺动脉插管,无法带动顶端气囊漂至肺动脉。常用于兔子一类的小动物的肺动脉插管方法包括开胸测量和x射线图像增强引导或超声引导插管。但是开胸测量会造成一定的外部创伤,对动物的伤害大,x射线图像增强引导或超声引导需要其他仪器设备辅助,辐射设备很昂贵并且需要特殊的防护设备,成本较高。

cn209091363u公开了具有气囊破损监测功能的血流动力学检测肺动脉漂浮导管,包括主导管,主导管内至少具有两个内腔导管,位于主导管前端的远端孔、远端孔后端安装有漂浮气囊,位于主导管末端处安装有管腔分管接管部,内腔导管的末端在管腔分管接管部延伸至外部分成至少两根导管接管,其中一根内腔导管为气囊充气管,另一根内腔导管为测量导管,气囊充气管的前端连接至漂浮气囊,气囊充气管的末端通过连接一个转换阀连接至充气注射器,所述转换阀连接有一个液位监测装置、转换阀的底部具有充气注射器接头,所述液位监测装置内置有指示液泡;本实用新型能监测漂浮气囊在充气状态下的气压值,实时监测漂浮气囊是否破损,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但是该肺动脉漂浮导管并未解决不适用于兔子等小动物的肺动脉插管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肺动脉漂浮导管不适用于兔子等小动物的肺动脉插管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型动物的肺动脉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肺动脉插管装置。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小型动物的肺动脉导管,包括中空导管和导丝,包括中空导管和导丝,所述中空导管和导丝可活动插拔连接,所述中空导管自然弯曲时的弯曲直径为2.0~2.3cm,弯曲弧度为160~200°,插入导丝后弯曲弧度≤90°。

为了解决现有小型动物肺动脉插管成功率不高,且插管耗时长,对实验动物造成不利影响和设备昂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用于小型动物的肺动脉导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高效。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小型动物的肺动脉导管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使用前中空导管和导丝处于分离状态,使用时插入导丝并向前送,使肺动脉导管头端由原来自然完全状态的160~200°弯曲至≤90°,将导管插进颈外静脉,结扎血管壁于导管上,松紧度以切口不漏血且导管能自由出入为度,导管头端朝向右侧,插入右心室;

插入右心室后取出导丝,使导管自然弯曲成初始弧度160~200°,停留片刻后,缓慢将导管在右心室血流的作用下送入1~2cm,便可顺流进入肺动脉,当检测到典型肺动脉压力波形时,将导管轻微拉出1~2mm,固定导管,采集数据,即可完成整个肺动脉插管操作。

其中,中空导管在插入右心室前需要弯曲至≤90°以下的原因为:从颈静脉到肺动脉的插管过程中需要经过3个生理弯曲,最终需要约180°的转弯进入肺动脉。但在进入右心室之前,如果导管前段弯曲弧度大于90°,从颈静脉插管过程中容易进入对侧颈静脉或者同侧腋静脉,而且极易进入下腔静脉或者卡于右心房,很难顺利进入右心室。

其中中空导管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取长度40cm铁丝,将铁丝穿入16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可用其他聚氨酯材料导管代替)内,导管末端弯曲300°,制备成直径为1.4cm的圆圈,置入80℃热水中10min,然后迅速置入冰水中30min,使之快速冷却成型,取出铁丝,热变型后的导管头端为直径2.0~2.3cm,弧度为160~200°的弯曲。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肺动脉导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用时短。累计插管12次,均在5min内插入肺动脉,平均用时2min,可用于实验小型动物进行肺动脉插管,快速、稳定、低成本,改变所需导管的管径同样可以进行大鼠、小鼠的肺动脉插管。

优选地,所述中空导管自然弯曲时的弯曲直径为2.1cm,弯曲弧度为180°。进入右心室后,导管头端弯曲180°左右时,更容易插进肺动脉。

优选地,所述中空导管插入导丝后弯曲弧度为≤90°。进右心室时,导管头端弯曲小于或等于90°,更容易插进右心室。

优选地,所述中空导管的管外径为1.5~2.5mm。

优选地,所述中空导管的管壁厚为0.3mm。

优选地,所述中空导管为聚氨酯导管。导管的硬度是插管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硬度过大难以通过生理弯曲部分,而且容易损伤血管壁计心脏,硬度过小则不利于导管的推入。聚氨酯材料的导管硬度适中,是肺动脉插管良好的导管材质。

优选地,所述导丝的直径小于等于中空导管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导丝为聚氨酯制备得到。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肺动脉插管装置,包括三通管、tba适配器、压力换能器和所述适用于小型动物的肺动脉导管,所述三通管分别与tba适配器、压力换能器和肺动脉导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肺动脉插管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肺动脉插管装置连接:将处理好的16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中空导管)、三通管、tba适配器、压力换能器按如下方法连接好,三通管分别与tba适配器、压力换能器和肺动脉导管连接,并在管内注入肝素钠,排走所有接头处的气泡,松开tba适配器,插入导丝并向前送,使静脉导管头端由原来的180°弯曲至90°;

将导管送入右心室:打开监护仪,暴露并分离颈外静脉,结扎远心端,夹闭近心端,剪开血管,将导管插进颈外静脉,结扎血管壁于导管上,松紧度以切口不漏血且导管能自由出入为度。导管头端朝向右侧,插入右心室后,此时监护仪的图像由右心房波形变为右心室波形;

将导管送入肺动脉:取出导丝,使静脉导管自然弯曲初始弧度,停留片刻后,缓慢将导管在右心室血流的作用下送入1~2cm,便可顺流进入肺动脉,当出现典型肺动脉压力波形时,将导管轻微拉出1~2mm,固定导管,采集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肺动脉漂浮导管不适用于兔子等小动物的肺动脉插管,研发了一种新型适用于小型动物的肺动脉导管,导管在进入进右心室前,导管头端弯曲小于或等于90°,更容易插进右心室,进入右心室后可恢复自然弯曲成160~200°,更容易插进肺动脉,肺动脉导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用时短,平均用时2min,可用于实验兔进行肺动脉插管,改变所需导管的管径同样可以进行大鼠、小鼠的肺动脉插管,具有快速、稳定、低成本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肺动脉导管的自然弯曲状态示意图。

图2为导管送入右心室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导管送入肺动脉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肺动脉插管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适用于小型动物的肺动脉导管1,包括中空导管1-1和导丝1-2,空导管和导丝可活动插拔连接,中空导管自然弯曲时的弯曲直径为r2.1cm,弯曲弧度为180°,插入导丝后弯曲弧度90°,中空导管的管外径2.5mm,中空导管的管壁厚为0.3mm,中空导管为聚氨酯导管16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导丝的直径等于中空导管的内径。

导管制备方法如下:

取长度40cm铁丝,将铁丝穿入16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内,导管末端弯曲300°,制备成直径为1.4cm的圆圈,置入80℃热水中10min,然后迅速置入冰水中30min,使之快速冷却成型,取出铁丝。热变型后的导管头端为直径2.5cm,弧度为180°的弯曲,如右图1。

实施例2

一种肺动脉插管装置,包括三通管2、tba适配器3、压力换能器4和肺动脉导管1,三通管分别与tba适配器、压力换能器和肺动脉导管连接,如图4。肺动脉导管为实施例1的肺动脉导管,如图1。

肺动脉插管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肺动脉插管装置连接:将处理好的16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中空导管)、三通管、tba适配器、压力换能器按如下方法连接好,三通管分别与tba适配器、压力换能器和肺动脉导管连接,并在管内注入肝素钠,排走所有接头处的气泡,松开tba适配器,插入导丝并向前送,使静脉导管头端由原来的180°弯曲至90°如图2;

将导管送入右心室:打开监护仪,暴露并分离颈外静脉,结扎远心端,夹闭近心端,剪开血管,将导管插进颈外静脉,结扎血管壁于导管上,松紧度以切口不漏血且导管能自由出入为度,导管头端朝向右侧,插入右心室后,此时监护仪的图像由右心房波形变为右心室波形;

将导管送入肺动脉:取出导丝,使静脉导管自然弯曲初始弧180°,如图3,停留片刻后,缓慢将导管在右心室血流的作用下送入1~2cm,便可顺流进入肺动脉,当出现典型肺动脉压力波形时,将导管轻微拉出1~2mm,固定导管,采集数据。

插管成功率高,插管用时短。累计插管12次,均在5min内插入肺动脉,平均用时2min。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