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高原生命救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7387发布日期:2020-09-15 19:2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高原生命救援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原救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高原生命救援箱。



背景技术:

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中国高原地域辽阔,仅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和青海,每年从内地到高原的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然而,高原恶劣地自然环境,严重影响进入高原人群的健康,据统计,生活在平原的人在快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时,有60%-90%的人会发生急性高原病,制约了高原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现有的急性高原病主要表现在数小时内发病,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促、乏力、睡眠障碍,重者出现恶心、呕吐、紫绀、少尿或血尿等症状,在出现急性高原病后,需要立即进行治疗,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佳,在高原地区患急性高原病后,都是通过人员携带救援箱进行救援,但是由于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在部分地区,只能通过人员步行赶路,但人员在携带救援箱后,爬坡较为困难,从而直接影响救援时间,延误最佳治疗时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携式高原生命救援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能辅助医务人员爬坡、缩短救援时间的生命救援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高原生命救援箱,包括箱体和连接板,所述箱体设有两个,且两个箱体内侧通过连接板固定,两个所述箱体之间安装有辅助医务人员爬坡赶路用的辅助支撑组件,且箱体顶部固定有拿持件。

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撑组件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连接板两侧,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底部开有卡槽,且连接板底端外侧固定有移动侧板,所述固定杆底端外侧和两个移动侧板外侧开有l型滑动口,且l型滑动口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外端固定套有支撑件,通过辅助支撑组件实现对箱体的支撑作用。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套,所述支撑套一端与移动杆固定,且另一端螺纹套有封盖,所述支撑套内设有支撑腿,且支撑腿尾端与支撑套外端内壁均刻有相互啮合的螺纹,通过支撑件的的折叠伸缩,实现对箱体的支撑,使得在爬坡时,能够充当拐杖的作用,便于医务人员爬坡。

优选的,所述拿持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固定有多个连接柱,且通过多个连接柱与两个箱体顶部固定,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有l型握把,通过l型握把方便提拉箱体。

优选的,两个所述箱体两侧均固定有l型卡块,且两个箱体之间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尾端固定有卡板,且通过卡板与l型卡块卡接,通过l型卡块与卡板卡接,实现对支撑块的限位,并完成对支撑杆的限位。

优选的,所述支撑套靠近移动杆一端外侧固定有橡胶环,通过橡胶环与卡槽内壁卡接实现对插入后支撑套的限位,防止脱离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辅助支撑组件内的支撑件折叠伸缩,并通过医务人员手握拿持件,实现将生命救援箱改变成拐杖形态,在高原地区救援赶路途中,可以充当拐杖功能,便于人员在崎岖坡路上更加快速方便的赶路,缩短赶路时间,也同时在救援过程中,使得对救援箱的携带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呈支撑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辅助支撑组件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1-箱体;2-连接板;3-辅助支撑组件;4-拿持件;5-固定杆;6-卡槽;7-移动侧板;8-l型滑动口;9-移动杆;10-支撑件;11-支撑套;12-封盖;13-支撑腿;14-支撑板;15-连接柱;16-l型握把;17-l型卡块;18-支撑块;19-卡板;20-橡胶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图示中的一种便携式高原生命救援箱,包括箱体1和连接板2,箱体1与现有普通箱子一样,箱体1设有两个,且两个箱体1内侧通过连接板2固定,两个箱体1之间安装有辅助医务人员爬坡赶路用的辅助支撑组件3,且箱体1顶部固定有拿持件4。

辅助支撑组件3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连接板2两侧,辅助支撑组件3包括固定杆5,固定杆5底部开有卡槽6,且连接板2底端外侧固定有移动侧板7,固定杆5底端外侧和两个移动侧板7外侧开有l型滑动口8,且l型滑动口8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杆9,移动杆9外端固定套有支撑件10,在折叠支撑件10时,通过移动杆9在l型滑动口8内安轨迹滑动,实现将支撑件10方向的改变,并同时插入卡槽6内;

其中,支撑件10包括支撑套11,支撑套11一端与移动杆9固定,且另一端螺纹套有封盖12,支撑套11内设有支撑腿13,且支撑腿13尾端与支撑套11外端内壁均刻有相互啮合的螺纹,利用支撑套11内的支撑腿13伸出,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使伸出后的支撑腿13与支撑套11外端内壁螺纹卡接,使得支撑件10与固定杆5配合,起到拐杖作用。

拿持件4包括支撑板14,支撑板14底部固定有多个连接柱15,且通过多个连接柱15与两个箱体1顶部固定,支撑板14顶部固定有l型握把16,通过l型握把16使得拿捏更加方便。

两个箱体1两侧均固定有l型卡块17,且两个箱体1之间设有支撑块18,支撑块18尾端固定有卡板19,且通过卡板19与l型卡块17卡接,通过l型卡块17和卡板19的配合作用,实现对支撑块18的限位,从而起到对折叠后的支撑件10进行限位,同时,支撑套11靠近移动杆9一端外侧固定有橡胶环20,利用橡胶环20与卡槽6内壁挤压卡接,实现对支撑套11的限位处理。

本方案中:在高原地区患者出现急性高原病后,医务人员携带救援箱前往救援,由于高原地区道路崎岖,人员携带救援箱步行十分不便,此时,通过取下支撑块18,并将支撑套11旋转折叠,使得移动杆9沿着l型滑动口8移动至顶端,同时使支撑套11插入卡槽6内,并通过橡胶环20实现卡接,之后再拧开封盖12,取出支撑腿13,并通过支撑腿13与支撑套11螺纹卡接,实现对支撑腿13的伸出,利用支撑腿13、支撑套11和固定杆5的配合作用,使其具有拐杖的功能,使得医务人员手握l型握把16既可以较为方便的在崎岖道路赶路,便于人员在崎岖坡路上更加快速方便的赶路,缩短赶路时间,也同时在救援过程中,使得对救援箱的携带更加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