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肾内科导尿袋用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0191发布日期:2020-12-04 15:1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肾内科导尿袋用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肾内科导尿袋用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上,经由尿道插入导尿管到膀胱引流出尿液即为导尿。导尿分为导管留置性导尿及间歇性导尿二种。前者导尿管一直留置在病人体内,在病情许可应尽早拔掉管子,须定期更换。后者则每隔4-6小时导尿一次,在膀胱排空后即将导尿管拔出。针对留置性导尿,就需要用到导尿袋,导尿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定时的通过设置于导尿袋底部的放尿口进行放尿操作,避免因为导尿袋内的尿液积累过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患者卧床,无法实时观察导尿袋的情况,经常出现导尿袋满溢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肾内科导尿袋用存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肾内科导尿袋用存放装置,包括框架、放置盒和收纳盒,所述框架和放置盒均为敞口结构,所述放置盒设置于框架内部,且所述放置盒的周向外侧壁与所述框架之间设有若干第一弹簧,所述放置盒的底部外侧壁与所述框架之间设有若干第二弹簧,所述放置盒的底部外侧壁上设有金属块,所述框架的底部内侧壁设有金属感应器,所述金属感应器的位置与所述金属块的位置相匹配,所述放置盒的周向内侧壁靠近底部处设有承插接头,所述承插接头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所述第一液压泵的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液压泵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金属感应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泵和所述第二液压泵偏离所述承插接头的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液压泵上设有第一推块,所述第二液压泵上设有第二推块,所述承插接头处设有软管,所述软管一端与承插接头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框架的外壁和所述收纳盒的外壁且设置于所述收纳盒的内部,所述收纳盒与所述框架通过卡扣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置盒的周向内侧壁靠近敞口处设有挂钩。

优选的,所述框架远离收纳盒的一侧设有凹形卡板,所述凹形卡板与框架一体成型,所述凹形卡板的开口背离框架,所述凹形卡板上部贯穿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钉。

优选的,所述卡扣包括公扣和母扣,所述公扣和母扣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销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肾内科导尿袋用存放装置在放置盒的周向外侧壁与框架之间设置的若干第一弹簧,加强了放置盒的缓冲减震能力,当框架遭遇外力的时候,第一弹簧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保证了放置盒内部的导尿袋不会因外力的作用而导致破裂;

(2)通过金属感应器与液压泵的协同作用,在导尿袋中的尿液量达到饱和状态之前即通过软管将多余的尿液排出,不会出现导尿袋被撑坏的情况;

(3)收纳盒与框架是卡扣连接,患者可以经常将收纳盒卸下进行清洗,避免尿液的异味污染空气;

(4)放置盒的周向内侧壁靠近敞口处设有挂钩,患者可以将导尿袋挂在挂钩上,方便取用;

(5)凹形卡板的设置可以让肾内科导尿袋用存放装置挂在病床的扶手上,方便患者尤其是卧床不便的患者观察导尿袋或者收纳盒中尿液的情况;

(6)通孔和销钉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收纳盒与框架连接处的稳定性,使得收纳盒不易脱落,在需要卸下收纳盒的时候,只需将销钉拔出即可自由拆卸收纳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肾内科导尿袋用存放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肾内科导尿袋用存放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肾内科导尿袋用存放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肾内科导尿袋用存放装置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11-第一弹簧、12-第二弹簧、13-金属感应器、14-卡扣、141-公扣、142-母扣、143-通孔、144-销钉、15-凹形卡板、151-螺纹孔、152-螺钉、2-放置盒、21-金属块、22-承插接头、23-第一液压泵、231-第一推块、24-第二液压泵、241-第二推块、25-软管、26-挂钩、3-收纳盒、4-放尿管、41-释放阀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肾内科导尿袋用存放装置,包括框架1、放置盒2和收纳盒3,所述框架1和放置盒2均为敞口结构,所述放置盒2设置于框架1的内部,且所述放置盒2的周向外侧壁与所述框架1之间设有若干第一弹簧11,所述放置盒2的底部外侧壁与所述框架1之间设有若干第二弹簧12,所述放置盒2的底部外侧壁上设有金属块21,所述框架1的底部内侧壁设有金属感应器13,所述金属感应器13的位置与所述金属块21的位置相匹配,所述放置盒2的周向内侧壁靠近底部处设有承插接头22,所述承插接头2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液压泵23和第二液压泵24,所述第一液压泵23的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液压泵24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金属感应器1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泵23和所述第二液压泵24偏离所述承插接头22的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液压泵23上设有第一推块231,所述第二液压泵24上设有第二推块241,所述承插接头22处设有软管25,所述软管25一端与承插接头22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框架1的外壁和所述收纳盒2的外壁且设置于所述收纳盒3的内部,所述收纳盒3与所述框架1通过卡扣连接。

放置盒2设置为敞口结构,患者能够方便的将导尿袋放入至放置盒2或从放置盒2中取出,在放置盒2的周向外侧壁与框架1之间设置的若干第一弹簧11,加强了放置盒2的缓冲减震能力,当框架1遭遇外力的时候,第一弹簧11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保证了放置盒2内部的导尿袋不会因外力的作用而导致破裂;随着导尿袋内的尿液量逐渐增多,设置在放置盒2底部的第二弹簧慢慢被压缩,当压缩至金属块21与金属感应器13接触时,此时金属感应器13向第二液压泵24发出指令,第二液压泵24驱动第二推块241,在液压动力的作用下推动导尿袋的放尿管4端口处的呈十字形的释放阀手柄41,使得释放阀手柄41逆时针转动,导尿袋下部的放尿管4开启,将尿液通过软管25导入至设置于一旁的收纳盒3中,当导尿袋中的尿液被排出一定的量以后,设置于放置盒2底部的第二弹簧12慢慢释放,使得设置于放置盒2的底部外侧壁上金属块21和设置于框架1的底部内侧壁的金属感应器13分离开,此时金属感应器13向第一液压泵23发出指令,第一液压泵23驱动第一推块231,在液压动力的作用下推动导尿袋的放尿管4端口处的呈十字形的释放阀手柄41,使得释放阀手柄41顺时针转动,导尿袋下部的放尿管4关闭;收纳盒2为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患者或者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收纳盒2里是否有尿液来判断导尿袋的装液情况,及时处理导尿袋里的尿液;由于收纳盒2与框架1是卡扣14连接,患者可以经常将收纳盒2卸下进行清洗,避免尿液的异味污染空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放置盒2的周向内侧壁靠近敞口处设有挂钩26。患者可以将导尿袋挂在挂钩26上,方便取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框架1远离收纳盒2的一侧设有凹形卡板15,所述凹形卡板15与框架1一体成型,所述凹形卡板15的开口背离框架1,所述凹形卡板15上部贯穿设有螺纹孔151,所述螺纹孔151内设有螺钉152。凹形卡板15的设置可以让肾内科导尿袋用存放装置挂在病床的扶手上,方便患者尤其是卧床不便的患者观察导尿袋或者收纳盒2中尿液的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卡扣14包括公扣141和母扣142,所述公扣141和母扣142均设有通孔143,所述通孔143内设有销钉144。通孔143和销钉144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收纳盒2与框架1连接处的稳定性,使得收纳盒2不易脱落,在需要卸下收纳盒2的时候,只需将销钉144拔出即可自由拆卸收纳盒。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