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72061发布日期:2020-11-10 12:2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载具技术,尤指一种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



背景技术:

对于身障者的生活起居的照护,大都是在床和轮椅之间做重复性的搬移和置放,如此将让照护者的体力的耗损相当巨大,于是有业者针对此问题陆续开发出,可减轻照护者的体力耗损的各种医疗照护用的升降载具。

现存的升降载具,如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130019401a1,其揭露一种用于运送患者的升降机,具有升降机元件和一体式柔性承重支撑构件,柔性承重支撑构件可缩回到升降机元件中,并且具有集成的承重、数据通信和动力元件,以将数据和/或动力传递到升降机元件。

另一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100064432a1,其所揭露一种用于患者提升装置中的支撑构件,支撑构件包括提升带,提升带具有内部芯和外部塑料层,提升带通过引导提升带的线轴元件和压缩提升带并将其固定到位的皮带夹组件,固定到患者的提升设备上。

又一美国专利公告号us5456655,其所揭露一种为患者提供支持的门诊支持系统,支撑系统包括高架系统,其允许支撑载体在其范围内行进,使得它可以随时位于患者上方,系统还提供了被动跌倒中断装置,该装置可阻止患者自由下落。

然而,现有的升降载具,虽然可对身障者做搬移和置放,但在实际的使用上却存在以下的问题点,有部分的升降载具因为结构上的设计不良,造成输送带在收回过程中导致输送带卷曲、缠绕,而无法顺利收回。另外有部分的升降载具,由于其吊挂装置不仅体积庞大且重量重亦或是使用了重量较重的挂钩,利用挂钩的重量使输送带维持在拉伸状态,却经常导致挂钩对患者或照护者造成碰撞,因而导致患者或照护者受伤等不良情况。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实用新型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其可在挂钩被轻量化设计后,位于卷带轮和转送轮之间的输送带又能够保持在紧绷型态。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用以供一负载挂设,包括一基架、一驱动机构、一预压机构及一输送机构,该驱动机构固定在该基架上;该预压机构包括一压轮和一弹性体,该压轮可移动性地连接在该基架,该弹性体的一端连接该压轮;该输送机构包括一卷带轮、一转送轮和一输送带,该卷带轮枢接在该基架并受该驱动机构的驱使而转动,该转送轮轴接在该基架并形成在该压轮的一侧边,该输送带卷绕在该卷带轮并朝着该转送轮的方向做延伸跨设,且被弹性夹持在该转送轮和该压轮之间;其中该输送带在承受所述负载做移动时,该压轮将被该输送带朝着远离该转送轮方向做推移,该输送带在未承受所述负载做移动时,该压轮受到该弹性体的作用而与该转送轮共同夹持该输送带。

其中,该转送轮包括一从动轮及与该从动轮能离合地连接的一单向转轮,该卷带轮通过一惰轮传动该从动轮,该输送带绕设该单向转轮。

其中,该卷带轮在对该输送带做放线的旋转过程中,该单向转轮跟随该从动轮做旋转,该卷带轮在对该输送带做收线的旋转过程中,该单向转轮脱离与该从动轮的连动而不旋转。

其中,该基架包括一前板及与该前板间隔设置的一后板,在该前板和该后板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一条形槽,该压轮包括一滚轮及自该滚轮的中心朝两侧延伸的一轴杆,各该轴杆能移动性地穿接在各该条形槽中。

其中,其还包括一导引机构,该导引机构安装在该基架且形成在该转送轮和该压轮的下方位置。

其中,该导引机构包括一第一导引组件,该第一导引组件包括一导带座、一过带构件和一微动开关,该导带座能移动地连接在该基架,该过带构件架设在该导带座的上方,该微动开关固定在该基架且形成在该导带座的上方,该输送带则穿出该导带座和该过带构件。

其中,该驱动机构包括一第一电动机和一第二电动机,该输送机构包括一第一输送机构和一第二输送机构,该第一电动机通过一减速齿轮组对该第一输送机构做驱动,该第二电动机通过另一减速齿轮组对该第二输送机构做驱动。

其中,该预压机构包括一第一预压机构和一第二预压机构,该第一预压机构对应于该第一输送机构做配置,该第二预压机构对应于该第二输送机构做配置。

其中,其还包括一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该驱动机构。

其中,其还包括一承载杆和一过载保护单元,该承载杆固定在该基架上,该过载保护单元装设在该承载杆且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

其中,其还包括一位置感测单元,在该输送带固定于该卷带轮的邻近处设有一色条,该位置感测单元装设在该基架并且对应于该色条的移动路径上,该位置感测单元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

其中,其还包括一备用电力供给单元,该备用电力供给单元装设在该基架并且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

其中,该输送机构还包括一挂钩,该挂钩连接在该输送带远离该卷带轮的一端。

其中,该弹性体的另一端固定在该基架。

其中,其还包括一剎车机构,该剎车机构设置在该卷带轮和该基架之间。

其中,该剎车机构包括一卡柱、一拉簧及一制动片,该基架包括一前板,该卡柱固定在该前板,该拉簧的二端分别固定在该卷带轮和该制动片的一端,该制动片的另一端则枢接于该卷带轮。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功效,借由从动轮和单向转轮的可离合地连接,如此可让位在卷带轮和转送轮之间的输送带,保持在一紧绷的状态。通过导引机构的设计,在输送带在卷收上升时,挂钩在到达过带构件的位置后,将推动过带构件朝上方移动而碰触微动开关,借以达成防撞击的机制。借由过载保护单元的设置,在负载超过额定重量时,由控制单元令驱动机构不产生运作。利用位置感测单元与输送带的色条设置,借以有效地控制输送带传送的极限位置。通过备用电力供给单元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电力中断的情况下,仍能够提供驱动机构一次性的电力,从而让负载能够下降到低点位置。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组合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另一方向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组合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使用状态剖视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使用状态剖视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方块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剎车机构结合卷带轮组合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剎车机构前视图。

图10为图8的剎车机构使用状态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基架

11:前板

111、121:条形槽

12:后板

13:连接杆

14:底板

20:驱动机构

21:第一电动机

22:第二电动机

23:减速齿轮组

231:驱动轮

30:预压机构

31:第一预压机构

311:压轮

312:滚轮

313:轴杆

315:弹性体

32:第二预压机构

33:螺杆

40:输送机构

41:第一输送机构

411:卷带轮

412:转送轮

4121:从动轮

4122:单向转轮

413:输送带

4131:色条

414:惰轮

42:第二输送机构

43:挂钩

50:导引机构

51:第一导引组件

511:导带座

512:过带构件

513:微动开关

52:第二导引组件

55:承载杆

60:控制单元

61:过载保护单元

62:位置感测单元

63:备用电力供给单元

70:外壳体

80:剎车机构

81:卡柱

82:拉簧

83:制动片

831:穿孔

w: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其主要包括一基架10、一驱动机构20、一预压机构30及一输送机构40。

基架10主要包括一前板11、一后板12、多个连接杆13和一底板14,前板11与后板12的形状大致相同,两者间隔并列且通过各连接杆13予以固定,底板14则连接在前板11和后板12的底部,在前板11和后板12的二侧边位置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一条形槽111、121。

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20主要包括一第一电动机21和一第二电动机22,第一电动机21是固定在前板11右侧的下部,第一电动机21是通过一减速齿轮组23来进行驱动,减速齿轮组23则轴接在前板11和后板12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电动机22是固定在后板12左侧的下部,其中第一电动机21和第二电动机22可通过与一控制单元60的电性连接,借以达成同步的运作。由于第二电动机22的各组成元件与第一电动机21相同,也是通过一减速齿轮组23来进行驱动,因此不再一一重复做说明。

本实施例的预压机构30主要包括一第一预压机构31和一第二预压机构32,第一预压机构31主要包括一压轮311和一弹性体315,压轮311主要包括一滚轮312及一轴杆313,轴杆313是自滚轮312的中心朝向两侧延伸形成,轴杆313是可移动性地连接在前述的条形槽111、121中。本实施例的弹性体315为一拉伸弹簧,但不此种型态为限;弹性体315的数量可为二条,其中之一弹性体315的一端连接在轴杆313的一端,弹性体315的另一端通过一螺杆33固定在前板11上,且此弹性体315是形成在前板11的外侧。另一弹性体315的一端亦通过一螺杆33固定在后板12上,另一弹性体315的另一端则连接在轴杆313的一端,且另一弹性体315是形成在后板12的外侧(如图3所示)。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预压机构32的各组成元件与第一预压机构31相同,且第二预压机构32与基架10和螺杆33的连接和作用关系,大致皆与第一预压机构31相同,因此不再一一重复做说明。

本实施例的输送机构40主要包括一第一输送机构41、一第二输送机构42和二挂钩43,第一输送机构41主要包括一卷带轮411、一转送轮412和一输送带413,卷带轮411是枢接在前板11和后板12之间,并受第一电动机21和减速齿轮组23的驱使而转动,转送轮412是轴接在前板11和后板12之间,并形成在前述压轮311的一侧边,卷带轮411通过一惰轮414传动转送轮412,借以使卷带轮411和转送轮412的旋转方向相同。输送带413是卷绕在卷带轮411并朝着转送轮412和压轮311的方向做延伸跨设,且被弹性夹持在转送轮412和压轮311之间,输送带413在远离卷带轮411的一端连接有前述挂钩43,此挂钩43可以质地轻盈的金属(如铝、镁或其合金)或塑料材料(如p.o.m或pc等)所制成。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转送轮412主要包括一从动轮4121及与从动轮4121可离合地连接的一单向转轮4122,此单向转轮4122仅能做单一方向的转动;即是,当卷带轮411受到驱动机构20的驱动,以顺时针方向做旋转时(即放线),卷带轮411是通过惰轮414带动从动轮4121和单向转轮4122一起旋转。反之,当卷带轮411受驱动机构20的驱动,以逆时针方向做旋转时(即收线),卷带轮411是通过惰轮414带动从动轮4121旋转,此时的从动轮4121和单向转轮4122是脱离传动关系,如此可让位在卷带轮411和转送轮412之间的输送带413,保持在一紧绷的状态。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输送机构42的各组成元件与第一输送机构41相同,且第二输送机构42与驱动机构20的连接和传动关系皆与第一输送机构41大致相同,因此不再一一重复做说明。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还包括一导引机构50,其是安装在前板11和后板12之间且形成在转送轮412和压轮311的下方位置,此导引机构50主要包括一第一导引组件51和一第二导引组件52,第一导引组件51主要包括一导带座511、一过带构件512和一微动开关513(如图5所示),导带座511是通过一螺栓可移动地连接在前板11和后板12之间,过带构件512架设在导带座511的上方,微动开关513通过一螺丝固定在基架10且形成在导带座511的上方,导带座511和过带构件512是供前述输送带413穿设,在输送带413受到卷带轮411的卷收而上升时,且挂钩43到达导带座511的位置后,挂钩43将推动导带座511朝上方移动,在导带座511碰触到微动开关513后,由微动开关513发出一电气信号给控制器60(如图7所示),控制器60再令驱动机构20停止运转,借以达成防撞击的机制。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导引组件52的各组成组件与第一导引组件51相同,且第二导引组件52与基架10、预压机构30和输送机构40的连接和传动关系皆与第一导引组件51大致相同,因此不再一一重复做说明。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还包括一承载杆55,承载杆55是固定在基架10的底板14上,且向上延伸凸伸出前板11和后板12的顶端,此承载杆55是用以将升降载具连接到天花板的导轨上(图未示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还包括一控制单元60,此控制单元60是电性连接驱动机构20,用以控制驱动机构20的运转或停止运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还包括一过载保护单元61,此过载保护单元61可为一电子秤,其是装设在承载杆55的中心位置,过载保护单元61电性连接控制单元60,借以侦测负载的重量,经由控制单元60传送至显示单元(图未示)予以显示,并且在负载超过额定重量时,由控制单元60发出一电气讯号,而令驱动机构20不产生运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还包括一位置感测单元62,在输送带413固定于卷带轮411的邻近位置设有一色条4131(如图6所示),位置感测单元62装设于基架10并且位于输送带413的移动路径上,且位置感测单元62是电性连接控制单元60,在位置感测单元62侦测到前述色条4131时,将一电气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60,并控制单元60由发出一电气信号,而令驱动机构20停止运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还包括一备用电力供给单元63,此备用电力供给单元63是装设在基架10的前板11一侧边,并且电性连接控制单元60,在各输送带413移动过程中,若遇到电力突然中断的情况下,此备用电力供给单元63能够提供驱动机构20一次性电力,从而让负载w(如图4所示)能够安全地下降到低点位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还包括一外壳体70,此外壳体70是罩设在基架10的外部,且各输送带413和各挂钩43则延伸向下并且穿出外壳体70的外部(如图4所示)。

借由上述各元件的组合,操作过程中,由驱动机构20的第一电动机21和第二电动机22分别通过各减速齿轮组23对输送机构40的第一输送机构41和第二输送机构42进行驱动,各卷带轮411受驱动后将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且其一方面对各输送带413做放线,另一方面通过各惰轮414带动各转送轮412的从动轮4121和单向转轮4122做旋转,并通过单向转轮4122的旋转来协助输送带413做输送。在上升的操作过程中,各电动机21、22做反向旋转,各卷带轮411受驱动后将产生逆时针方向旋转,且其一方面对各输送带413做收线,另一方面通过各惰轮414带动各转送轮412的从动轮4121做旋转,此时的单向转轮4122因脱离与从动轮4121的传动关系而不旋转。

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各输送带413在承受一负载w(如图6所示)后做移动时,由于负载w受到重力的作用下,将使输送带413沿着铅直方向做垂放,此时各压轮311将被各输送带413朝着远离各转送轮412方向做推移。反之,各输送带413在未承受负载w做移动时(如图5所示),由于各压轮311受到各弹性体315的拉力作用下,从而使各压轮311分别朝向各转送轮412方向做贴靠,进而与各转送轮412共同夹持各输送带413,以令输送带413保持在紧绷型态。

请参阅图8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医疗照护的升降载具还包括一剎车机构80,前述的减速齿轮组23除了具有与前述第一电动机21啮合传动的一从动轮,还包括与卷带轮411相互啮合传动的一驱动轮231,剎车机构80是设置在前述卷带轮411和前述基架10之间,且其主要包括一卡柱81、一拉簧82及一制动片83,卡柱81是固定在基架10的前板11内侧,其是不会随着卷带轮411旋转而转动的固定点。拉簧82的一端固定在卷带轮411。制动片83的一端借由一螺栓枢接于卷带轮411,制动片83的另一端具有一穿孔831,此穿孔831是用以供拉簧82的另一端连接。

同理,也可以将此剎车机构80设置于卷带轮411的另一侧,其中卡柱81则是固定在前述基架10的后板12的内侧。也可以在卷带轮411的前后二侧和前板11、后板12之间皆设置有剎车机构80。

在正常状态下,拉簧82通过勾住制动片83的穿孔831,使得制动片83维持在抵靠卷带轮411的轴心位置,卷带轮411则处于正常旋转状态。

在没有设置剎车机构80时,当吊挂负载w且卷带轮411的各啮齿发生崩牙,卷带轮411的各啮齿无法与前述减速齿轮组23的驱动轮231相互啮合,此时负载w的重量会使卷带轮411产生高速旋转(或称失速),且快速地释放输送带413,并导致负载w呈重力加速度下坠。

通过剎车机构80的设置,在卷带轮411的各啮齿发生崩牙,在卷带轮411产生高速旋转时,将使卷带轮411的旋转离心力大于拉簧82的弹性拉力,制动片83无法再被拉簧82拉住而外侧甩开(如图10所示),被甩开后的制动片83会跟随着卷带轮411做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制动片83碰触到卡柱81后,让卷带轮411无法继续旋转,进而达成剎车的目的。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