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0470发布日期:2020-10-02 08:29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



背景技术:

在对患者胸腔部手术中,为了方便手术操作,往往需要将患者体位进行抬升,现有的抬升方式多采用在患者背部垫上软质手术巾等以将患者某一侧抬升。此种操作方式较为原始同时存在较大弊端,其一是调整过程较为耗时、需要大量手术巾、固体物等支撑;同时,在对患者一侧手术完成后需要将本侧下垫物取出替换至另一侧,这就需要大量的术前准备时间。但在心脏手术中每分每秒都显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本装置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保证气垫组件之间独立发生转动,采用模块化气囊结构,以抬高患者体位,并可实现快速定位,可节省大量术前准备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包括体位垫本体,所述体位垫包括主体垫和可翻折连接在主体垫两侧的侧垫,其中所述侧垫为充气的气囊结构,且所述侧垫中的气囊结构具有上下分布的多层,每层气囊充气饱满状态下其厚度自气囊与主体垫连接端至外端均匀增大;每层气囊上均设置有充气口和泄气阀,每个充气口处均连接有气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体位垫对应放置于胸腔背部,主体垫为实心或可充气的气囊,主体垫与侧垫呈弧线交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垫上侧面上铺设有啫喱垫层,啫喱垫层上具有防滑条,防滑条沿侧垫的宽度方向设置,每个侧垫远离其与主体垫交接端设置有防护气囊,防护气囊上同样连接有气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垫中的气囊结构具有上下分布的三层,每层气囊结构饱满状态下其上侧面与下侧面夹角呈15°。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垫中的气囊结构具有上下分布的四层,其中位于最底层的气囊充盈状态下其上侧面与下侧面夹角呈30°;其余三层气囊充盈状态下其上侧面与下侧面夹角呈5°。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的进一步改进:每层气囊结构内设置有多个紧密排布的气囊单体,多个气囊单体其充盈状态下厚度依次增大,每层气囊单体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泄气阀连通至气囊单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泵采用手动或电动气泵加压,所述侧垫气囊上可连接设置有气压监测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的进一步改进:两侧垫在非充气状态下其上侧面与主体垫上侧面平齐。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本装置占地小,结构简单,适用于腔镜二尖瓣置换手术等胸腔手术中,使用时将本装置平铺于患者背部,通过气泵加压可快速实现气囊支撑患者胸腔部翻折至特定角度,极大改善现有的在患者背部增加垫片抬升体位操作繁琐、术前需要大量准备工作的状况。

第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本装置中侧垫中设置有多层气囊结构,每层气囊充盈状态下抬升角度确定,通过不同层数气囊的充气,实现不同翻转角度的设定,能够快速将患者体位抬升至指定角度,以暴露手术眼,大大节省了术前准备时间。

第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侧垫上侧面采用啫喱垫层,提高患者舒适度,防止出现压疮;防滑条可防止在抬升状态下患者在倾斜面上滑动,以保证患者在术中体位稳定;位于抬升侧垫对侧的防护气囊在体位垫抬升时工作,有效对患者进行二次防护,防止患者侧翻落床。

第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侧垫中的气囊结构由多个紧密排布的气囊单体组成,提高侧垫稳定性,防止在侧垫抬升、术中发生弹性回弹的现象,保证手术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体位垫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体位垫工作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2中侧垫内气囊结构的俯视结构图;

图4是实施例3中体位垫的侧面结构图;

图中标记:1、主体垫,101、防护气囊,2、侧垫,201、气囊单体,202、气泵,203、泄气阀,204、充气口,205、气囊,301、啫喱垫层,302、防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手术用可调体位垫,包括体位垫本体,所述体位垫本体包括主体垫1和可翻折连接在主体垫1两侧的侧垫2,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垫1为填充软质材料实心垫体,实心垫体的上侧面设置有防褥疮的啫喱垫层301。主体垫1两侧与侧垫2交接处呈弧形设计,主体垫1与侧垫2的上侧面之间通过网布连接,即可实现侧垫2相对于主体垫1的翻折;所述侧垫2为可充气的气囊结构,且所述气囊结构具有上下分布的多层,每层气囊205之间独立配备气泵202设置,以实现各气囊205的独立工作,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每层气囊205在瘪气状态下,其上侧面与下侧面之间紧贴,气囊205外侧侧边为收纳状态的褶皱,且气囊205在充气饱满状态下其厚度自气囊205与主体垫1连接端至外端均匀增大,即保证在充气下气囊205上侧面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自气囊205与主体垫1连接端至外端倾斜向上。每层气囊205上均设置有充气口和泄气阀203,气泵202连接至充气口上,本实施例中气泵202可为手动压缩气泵202。两侧垫2在非充气状态下其上侧面与主体垫1上侧面平齐,即在瘪气状态下体位垫作可作为软质垫铺设在患者与床体之间,在提高患者舒适度、防止压疮的前提下,可在需要手术时快速实现抬升到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体位垫中侧垫2具有上下分布的三层,且每层气囊205在充气饱满状态下其上侧面与下侧面夹角呈15°,此结构设计保证本实施例体位垫的侧垫2可在0°-45°之间翻折,且能快速定位至15°、30°和45°,此三种角度适用于大多数成人在腔镜二尖瓣置换手术中充分暴露手术眼,便于医生操作,极大地缩减了术前的准备时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侧垫2上侧面上铺设有啫喱垫层301,且啫喱垫层301还可设置有防滑条302以增加患者与侧垫2之间的摩擦力,所述防滑条302沿侧垫2的宽度方向设置,防止患者在倾斜侧垫2上滑动,以提高手术的稳定性;每个侧垫2的上侧面远离其与主体垫1交接端设置有连接气泵202的防护气囊101,在一侧侧垫2抬升时,其对侧侧垫2上的防护气囊101充气,以作为患者在防护垫上的防护,进一步防止患者在倾斜侧垫2上滑动。

本实施例中的体位垫在使用时对应放置在患者胸腔背部,其主体垫1位于患者脊柱处,侧垫2位于脊柱两侧的背部,在一侧侧垫2抬升时,侧垫2抬升将患者对应位置的一侧倾斜抬升,以暴露手术眼。本实施例中在侧垫2抬升时,根据所需抬升角度,待抬升一侧侧垫2内位于最上端的气囊205充气,以抬升15°;待抬升一侧侧垫2内位于最上端及中间的气囊205充气,将体位垫中的侧垫2抬升30°;待抬升一侧侧垫2内气囊205全部充气,将体位垫中的侧垫2抬升4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体位垫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体位的垫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每层气囊结构内设置有多个紧密排布的气囊单体201,多个气囊单体201其充盈状态下厚度依次增大,每层气囊单体201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泄气阀203连通至气囊单体201。气囊单体201充盈状态下其直径/厚度的均匀增加,同样保证了侧垫2整体上侧面在充盈状态下上侧面倾斜设置;多个气囊单体201提高了侧垫2气囊结构的稳定性,降低或避免出现气囊充盈后发生弹性压缩现象而影响手术。

本实施例中所述体位垫,连接在侧垫2内每层气囊结构的气泵202共用一台气泵202,气泵202与气囊结构之间的连接充气管上设置有分气阀,本实施例中的气泵202可为电动气泵202。本实施例中的体位垫简洁化,所需配备装置更少,更利于操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体位垫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2中所述的体位垫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侧垫2中的气囊结构具有上下分布的四层,其中位于最底层的气囊充盈状态下其上侧面与下侧面夹角呈30°;其余三层气囊充盈状态下其上侧面与下侧面夹角呈5°。本实施例中的体位垫将侧垫2结构进一步精细化,在使用时本装置中的侧垫2可在0°-45°翻折,且可将患者体位快速定位至5°、10°、15°、30°、35°、40°及45°,具体来讲,在位于最底层的气囊未充气状态下,分别调节位于上层的三层气囊,可实现5°、10°和15°的调整;在位于最底层的气囊充盈状态下,分别调节位于上层的三层气囊,可实现对侧垫2在35°、40°及45°的定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