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6529发布日期:2020-09-29 09:3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适应症为:①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②经胸腔穿刺术治疗,患者下肺无法复张者;③需使用机械通气或人工通气的气胸或血气胸者;④拔除胸腔引流管后气胸或血胸复发者;⑤开胸手术后;⑥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瘘。方法为:根据临床诊断确定安置引流管的位置,气胸引流一般在前胸壁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血胸引流则在腋中线与腋后线间第6或第7肋间隙,脓胸引流常选在脓液积聚的最低位。消毒后在局部胸壁全层作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层,经肋骨上缘置入带侧孔的胸腔引流管。引流管的侧孔应深入胸腔内2~3cm。引流管外接闭式引流装置,保证胸腔内气、液体能通畅引流出胸腔,而外界空气、液体不会吸入胸腔。术后经常挤压引流管以保持管腔通畅密切观察气体和液体引流情况,记录每小时或24小时引流量。引流后肺膨胀良好,已无气体和液体排出,可在病人深吸气屏气时拔除引流管,并封闭伤口。

目前临床上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通常仅在穿刺口缝针,此种方式固定引流管并不牢固,且现有的引流管上没有用于加强固定引流管的结构,易发生引流管脱出的情况,不仅影响引流效果增加患者二次置入引流管的痛苦,还可能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症状;除此之外,在患者下床活动、更换体位和搬运患者时,,引流管内的液体或气体存在倒流入患者体内的风险,加重患者体内感染,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临床上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通常仅在穿刺口缝针,此种方式固定引流管并不牢固,且现有的引流管上没有用于加强固定引流管的结构,易发生引流管脱出的情况,不仅影响引流效果增加患者二次置入引流管的痛苦,还可能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症状;除此之外,在患者下床活动、更换体位和搬运患者时,引流管内的液体或气体存在倒流入患者体内的风险,加重患者体内感染,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临床上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通常仅在穿刺口缝针,此种方式固定引流管并不牢固,且现有的引流管上没有用于加强固定引流管的结构,易发生引流管脱出的情况,不仅影响引流效果增加患者二次置入引流管的痛苦,还可能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症状;除此之外,在患者下床活动、更换体位和搬运患者时,引流管内的液体或气体存在倒流入患者体内的风险,加重患者体内感染,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

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其包括引流管和用于固定引流管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流管内设置单向阀;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允许引流管穿过的引流管通道以及用于将固定结构固定在患者身上的固定翼,固定结构与引流管组合连接,固定翼与固定结构一体连接。通过在引流管内设置单向阀,可以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或气体回流至患者体内,固定结构先和引流管组合连接,然后通过固定翼将固定结构固定在患者身上,从而将引流管固定,避免引流管脱出。

进一步,所述单向阀设置在引流管插入患者体内的一端;此种设置从引流管起始端开始避免气体或液体回流至患者体内。

进一步,所述单向阀设置为小型的气液两用单向阀,气液两用单向阀与引流管内壁一体连接;气液两用单向阀只允许气体和液体从患者体内流出至引流管,不允许引流管内的气体和液体进入患者体内,从而加重患者体内的感染,保证生命安全。

进一步,所述引流管通道设置为圆形的引流管通道;此种设置的引流管通道与引流管的形状吻合,便于使用。

进一步,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位于下固定板的上方,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组合连接;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中央设置所述引流管通道。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可以通过调整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的间距,使引流管从引流管通道脱离,然后根据需要调整固定结构的位置。

进一步,在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中央各设置一半圆形通道,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组合连接时两个半圆形通道形成所述圆形的引流管通道。

进一步,在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螺纹孔,上固定的螺纹孔和下固定板的螺纹孔相互连通,在螺纹孔内设置匹配的螺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通过螺钉组合连接。使用时将螺钉取出,可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分离,从而将固定结构从引流管上取出,或通过将螺钉旋出一定的距离,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分开一定的距离,从而移动固定结构的位置,可以在不同置管深度的情况下灵活调整固定结构的位置。

进一步,在所述螺钉上端设置一方便医护人员用力的t形把手,t形把手与螺钉一体连接;此种设置方便医护人员通过手握t形把手来拧紧或取出螺钉。

进一步,所述上固定板的下固定板均设置为矩形板;上固定板的长边的长度设置为3-5cm,短边的长度设置为3-5cm;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的长边长度和短边长度均相同;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整体体积较小,方便固定。

进一步,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采用无毒塑料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整体质量较小,不会加重患者负担且能够节约成本。

进一步,在所述下固定板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所述固定翼,固定翼设置为环状固定翼,环状固定翼与下固定板一体连接;使用时,将环状固定翼缝合在患者身体上,从而将固定结构固定在患者身体上。

进一步,在各个所述环状固定翼上设置固定带,固定带缠绕环状固定翼的环壁一周,固定带与环状固定翼固定连接;使用时,将固定带的游离端缠绕患者躯干,从而将固定结构固定在患者身上,避免缝合的痛苦。

进一步,在一侧所述固定带上设置魔术贴毛面,在另一侧固定带上设置对应的魔术贴钩面,左侧固定带和右侧固定带通过魔术贴组合连接;此种设置加强了固定带固定在患者身上的牢固性。

进一步,所述固定带采用柔软透气且吸渗性能好的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固定带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且能够吸收手术切口的渗血或渗液。

或者,在所述环状固定翼上设置粘贴带,粘贴带一端缠绕环状固定翼一周,粘贴带与环状固定翼固定连接;在粘贴带与患者接触的一面设置粘贴层,粘贴层上设置离型纸,离型纸覆盖粘贴层。使用时,将离型纸取下,将粘贴带粘贴在患者身上,从而将固定结构固定在患者身上。

进一步,所述粘贴带设置为横向的t形粘贴带;此种设置能够更加牢固的固定固定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下固定板底部设置一支撑板,支撑板与下固定板一体连接;支撑板的尺寸大于下固定板的尺寸;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固定结构的完整性。

进一步,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一避免压伤患者皮肤的缓冲软套,缓冲软套套设在支撑板上;此种设置能够增强患者的舒适性,避免患者皮肤出现压伤,且方便更换缓冲软套。

进一步,所述缓冲软套采用防压疮的水凝胶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缓冲软套可以预防患者皮肤出现压疮,且材质柔软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进一步,在所述引流管上设置2-4个所述固定结构;此种设置可以对引流管进行多点固定,增强固定效果。

使用时,首先将固定结构上的螺钉调松,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分离一定的距离,此时固定结构可以沿引流管运动,将胸腔引流管插入患者体内后,将固定结构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并通过缝合、固定带或粘贴带固定在患者身上;引流管内气液两用单向阀的设置可以阻止引流管内的气体或液体进入患者体内,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与现有技术的胸腔引流管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将引流管牢固的固定在患者身上,并可以根据置管的深度灵活调整固定结构的位置,从而保证最佳的固定效果;并且通过设置缓冲软套有效避免患者皮肤出现压疮,增强患者的舒适性;气液两用单向阀的设置保证了引流管内的气体或液体不会倒流至患者体内,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很好的技术效果,且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设置有固定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设置有固定带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的固定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固定结构未固定在引流管上的整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未设置支撑板和缓冲软套的固定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设置支撑板和缓冲软套的固定结构的放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设置有t形粘贴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设置有t形粘贴带的固定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设置气液两用单向阀处引流管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流管;11、气液两用单向阀;2、固定结构;21、上固定板;22、下固定板;23、引流管通道;24、螺钉;241、t形把手;25、环状固定翼;26、固定带;27、t形粘贴带;3、支撑板;4、缓冲软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气液两用单向阀为已经非常成熟的现有技术,魔术贴也为非常成熟且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因此本技术方案不存在公开不充分的问题。

实施例1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

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其包括引流管1和用于固定引流管1的固定结构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流管1内设置单向阀;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允许引流管1穿过的引流管通道23以及用于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上的固定翼,固定结构2与引流管1组合连接,固定翼与固定结构2一体连接。通过在引流管1内设置单向阀,可以防止引流管1内的液体或气体回流至患者体内,固定结构2先和引流管1组合连接,然后通过固定翼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上,从而将引流管1固定,避免引流管1脱出。

所述单向阀设置在引流管1插入患者体内的一端;此种设置从引流管1起始端开始避免气体或液体回流至患者体内。

所述引流管通道23设置为圆形的引流管通道23;此种设置的引流管通道23与引流管1的形状吻合,便于使用。

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上固定板21位于下固定板22的上方,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组合连接;在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中央设置所述引流管通道23。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2可以通过调整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之间的间距,使引流管1从引流管通道23脱离,然后根据需要调整固定结构2的位置。

在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中央各设置一半圆形通道,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组合连接时两个半圆形通道形成所述圆形的引流管通道23。

在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螺纹孔,上固定的螺纹孔和下固定板22的螺纹孔相互连通,在螺纹孔内设置匹配的螺钉24;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通过螺钉24组合连接,使用时将螺钉24取出,可使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分离,从而将固定结构2从引流管1上取出,或通过将螺钉24旋出一定的距离,使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分开一定的距离,从而移动固定结构2的位置,可以在不同置管深度的情况下灵活调整固定结构2的位置。

在所述下固定板2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所述固定翼,固定翼设置为环状固定翼25,环状固定翼25与下固定板22一体连接;使用时,将环状固定翼25缝合在患者身体上,从而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体上。

在所述引流管1上设置2个所述固定结构2;此种设置可以对引流管1进行多点固定,增强固定效果。

实施例2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

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其包括引流管1和用于固定引流管1的固定结构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流管1内设置单向阀;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允许引流管1穿过的引流管通道23以及用于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上的固定翼,固定结构2与引流管1组合连接,固定翼与固定结构2一体连接。通过在引流管1内设置单向阀,可以防止引流管1内的液体或气体回流至患者体内,固定结构2先和引流管1组合连接,然后通过固定翼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上,从而将引流管1固定,避免引流管1脱出。

所述单向阀设置在引流管1插入患者体内的一端;此种设置从引流管1起始端开始避免气体或液体回流至患者体内。

所述单向阀设置为小型的气液两用单向阀11,气液两用单向阀11与引流管1内壁一体连接;气液两用单向阀11只允许气体和液体从患者体内流出至引流管1,不允许引流管1内的气体和液体进入患者体内,从而加重患者体内的感染,保证生命安全。

所述引流管通道23设置为圆形的引流管通道23;此种设置的引流管通道23与引流管1的形状吻合,便于使用。

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上固定板21位于下固定板22的上方,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组合连接;在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中央设置所述引流管通道23。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2可以通过调整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之间的间距,使引流管1从引流管通道23脱离,然后根据需要调整固定结构2的位置。

在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中央各设置一半圆形通道,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组合连接时两个半圆形通道形成所述圆形的引流管通道23。

在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螺纹孔,上固定的螺纹孔和下固定板22的螺纹孔相互连通,在螺纹孔内设置匹配的螺钉24;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通过螺钉24组合连接,使用时将螺钉24取出,可使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分离,从而将固定结构2从引流管1上取出,或通过将螺钉24旋出一定的距离,使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分开一定的距离,从而移动固定结构2的位置,可以在不同置管深度的情况下灵活调整固定结构2的位置。

在所述螺钉24上端设置一方便医护人员用力的t形把手241,t形把手241与螺钉24一体连接;此种设置方便医护人员通过手握t形把手241来拧紧或取出螺钉24。

所述上固定板21的下固定板22均设置为矩形板;上固定板21的长边的长度设置为5cm,短边的长度设置为3cm;下固定板22与上固定板21的长边长度和短边长度均相同;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2整体体积较小,方便固定。

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均采用无毒塑料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2整体质量较小,不会加重患者负担且能够节约成本。

在所述下固定板2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所述固定翼,固定翼设置为环状固定翼25,环状固定翼25与下固定板22一体连接;使用时,将环状固定翼25缝合在患者身体上,从而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体上。

在所述引流管1上设置3个所述固定结构2;此种设置可以对引流管1进行多点固定,增强固定效果。

实施例3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

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其包括引流管1和用于固定引流管1的固定结构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流管1内设置单向阀;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允许引流管1穿过的引流管通道23以及用于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上的固定翼,固定结构2与引流管1组合连接,固定翼与固定结构2一体连接。通过在引流管1内设置单向阀,可以防止引流管1内的液体或气体回流至患者体内,固定结构2先和引流管1组合连接,然后通过固定翼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上,从而将引流管1固定,避免引流管1脱出。

所述单向阀设置在引流管1插入患者体内的一端;此种设置从引流管1起始端开始避免气体或液体回流至患者体内。

所述单向阀设置为小型的气液两用单向阀11,气液两用单向阀11与引流管1内壁一体连接;气液两用单向阀11只允许气体和液体从患者体内流出至引流管1,不允许引流管1内的气体和液体进入患者体内,从而加重患者体内的感染,保证生命安全。

所述引流管通道23设置为圆形的引流管通道23;此种设置的引流管通道23与引流管1的形状吻合,便于使用。

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上固定板21位于下固定板22的上方,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组合连接;在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中央设置所述引流管通道23。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2可以通过调整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之间的间距,使引流管1从引流管通道23脱离,然后根据需要调整固定结构2的位置。

在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中央各设置一半圆形通道,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组合连接时两个半圆形通道形成所述圆形的引流管通道23。

在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螺纹孔,上固定的螺纹孔和下固定板22的螺纹孔相互连通,在螺纹孔内设置匹配的螺钉24;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通过螺钉24组合连接,使用时将螺钉24取出,可使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分离,从而将固定结构2从引流管1上取出,或通过将螺钉24旋出一定的距离,使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分开一定的距离,从而移动固定结构2的位置,可以在不同置管深度的情况下灵活调整固定结构2的位置。

在所述螺钉24上端设置一方便医护人员用力的t形把手241,t形把手241与螺钉24一体连接;此种设置方便医护人员通过手握t形把手241来拧紧或取出螺钉24。

所述上固定板21的下固定板22均设置为矩形板;上固定板21的长边的长度设置为3cm,短边的长度设置为3cm;下固定板22与上固定板21的长边长度和短边长度均相同;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2整体体积较小,方便固定。

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均采用无毒塑料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2整体质量较小,不会加重患者负担且能够节约成本。

在所述下固定板2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所述固定翼,固定翼设置为环状固定翼25,环状固定翼25与下固定板22一体连接;使用时,将环状固定翼25缝合在患者身体上,从而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体上。

在各个所述环状固定翼25上设置固定带26,固定带26缠绕环状固定翼25的环壁一周,固定带26与环状固定翼25固定连接;使用时,将固定带26的游离端缠绕患者躯干,从而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上,避免缝合的痛苦。

在一侧所述固定带26上设置魔术贴毛面,在另一侧固定带26上设置对应的魔术贴钩面,左侧固定带26和右侧固定带26通过魔术贴组合连接;此种设置加强了固定带26固定在患者身上的牢固性。

所述固定带26采用柔软透气且吸渗性能好的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固定带26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且能够吸收手术切口的渗血或渗液。

在所述引流管1上设置4个所述固定结构2;此种设置可以对引流管1进行多点固定,增强固定效果。

实施例4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

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其包括引流管1和用于固定引流管1的固定结构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流管1内设置单向阀;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允许引流管1穿过的引流管通道23以及用于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上的固定翼,固定结构2与引流管1组合连接,固定翼与固定结构2一体连接。通过在引流管1内设置单向阀,可以防止引流管1内的液体或气体回流至患者体内,固定结构2先和引流管1组合连接,然后通过固定翼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上,从而将引流管1固定,避免引流管1脱出。

所述单向阀设置在引流管1插入患者体内的一端;此种设置从引流管1起始端开始避免气体或液体回流至患者体内。

所述单向阀设置为小型的气液两用单向阀11,气液两用单向阀11与引流管1内壁一体连接;气液两用单向阀11只允许气体和液体从患者体内流出至引流管1,不允许引流管1内的气体和液体进入患者体内,从而加重患者体内的感染,保证生命安全。

所述引流管通道23设置为圆形的引流管通道23;此种设置的引流管通道23与引流管1的形状吻合,便于使用。

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上固定板21位于下固定板22的上方,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组合连接;在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中央设置所述引流管通道23。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2可以通过调整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之间的间距,使引流管1从引流管通道23脱离,然后根据需要调整固定结构2的位置。

在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中央各设置一半圆形通道,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组合连接时两个半圆形通道形成所述圆形的引流管通道23。

在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螺纹孔,上固定的螺纹孔和下固定板22的螺纹孔相互连通,在螺纹孔内设置匹配的螺钉24;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通过螺钉24组合连接,使用时将螺钉24取出,可使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分离,从而将固定结构2从引流管1上取出,或通过将螺钉24旋出一定的距离,使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分开一定的距离,从而移动固定结构2的位置,可以在不同置管深度的情况下灵活调整固定结构2的位置。

在所述螺钉24上端设置一方便医护人员用力的t形把手241,t形把手241与螺钉24一体连接;此种设置方便医护人员通过手握t形把手241来拧紧或取出螺钉24。

所述上固定板21的下固定板22均设置为矩形板;上固定板21的长边的长度设置为5cm,短边的长度设置为5cm;下固定板22与上固定板21的长边长度和短边长度均相同;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2整体体积较小,方便固定。

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均采用无毒塑料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2整体质量较小,不会加重患者负担且能够节约成本。

在所述下固定板2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所述固定翼,固定翼设置为环状固定翼25,环状固定翼25与下固定板22一体连接;使用时,将环状固定翼25缝合在患者身体上,从而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体上。

在所述环状固定翼25上设置粘贴带,粘贴带一端缠绕环状固定翼25一周,粘贴带与环状固定翼25固定连接;在粘贴带与患者接触的一面设置粘贴层,粘贴层上设置离型纸,离型纸覆盖粘贴层。使用时,将离型纸取下,将粘贴带粘贴在患者身上,从而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上。

所述粘贴带设置为横向的t形粘贴带;此种设置能够更加牢固的固定固定结构2。

在所述引流管1上设置2个所述固定结构2;此种设置可以对引流管1进行多点固定,增强固定效果。

实施例5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

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其包括引流管1和用于固定引流管1的固定结构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流管1内设置单向阀;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允许引流管1穿过的引流管通道23以及用于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上的固定翼,固定结构2与引流管1组合连接,固定翼与固定结构2一体连接。通过在引流管1内设置单向阀,可以防止引流管1内的液体或气体回流至患者体内,固定结构2先和引流管1组合连接,然后通过固定翼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上,从而将引流管1固定,避免引流管1脱出。

所述单向阀设置在引流管1插入患者体内的一端;此种设置从引流管1起始端开始避免气体或液体回流至患者体内。

所述单向阀设置为小型的气液两用单向阀11,气液两用单向阀11与引流管1内壁一体连接;气液两用单向阀11只允许气体和液体从患者体内流出至引流管1,不允许引流管1内的气体和液体进入患者体内,从而加重患者体内的感染,保证生命安全。

所述引流管通道23设置为圆形的引流管通道23;此种设置的引流管通道23与引流管1的形状吻合,便于使用。

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上固定板21位于下固定板22的上方,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组合连接;在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中央设置所述引流管通道23。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2可以通过调整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之间的间距,使引流管1从引流管通道23脱离,然后根据需要调整固定结构2的位置。

在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中央各设置一半圆形通道,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组合连接时两个半圆形通道形成所述圆形的引流管通道23。

在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螺纹孔,上固定的螺纹孔和下固定板22的螺纹孔相互连通,在螺纹孔内设置匹配的螺钉24;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通过螺钉24组合连接,使用时将螺钉24取出,可使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分离,从而将固定结构2从引流管1上取出,或通过将螺钉24旋出一定的距离,使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分开一定的距离,从而移动固定结构2的位置,可以在不同置管深度的情况下灵活调整固定结构2的位置。

在所述螺钉24上端设置一方便医护人员用力的t形把手241,t形把手241与螺钉24一体连接;此种设置方便医护人员通过手握t形把手241来拧紧或取出螺钉24。

所述上固定板21的下固定板22均设置为矩形板;上固定板21的长边的长度设置为5cm,短边的长度设置为4cm;下固定板22与上固定板21的长边长度和短边长度均相同;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2整体体积较小,方便固定。

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均采用无毒塑料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2整体质量较小,不会加重患者负担且能够节约成本。

在所述下固定板2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所述固定翼,固定翼设置为环状固定翼25,环状固定翼25与下固定板22一体连接;使用时,将环状固定翼25缝合在患者身体上,从而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体上。

在各个所述环状固定翼25上设置固定带26,固定带26缠绕环状固定翼25的环壁一周,固定带26与环状固定翼25固定连接;使用时,将固定带26的游离端缠绕患者躯干,从而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上,避免缝合的痛苦。

在一侧所述固定带26上设置魔术贴毛面,在另一侧固定带26上设置对应的魔术贴钩面,左侧固定带26和右侧固定带26通过魔术贴组合连接;此种设置加强了固定带26固定在患者身上的牢固性。

所述固定带26采用柔软透气且吸渗性能好的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固定带26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且能够吸收手术切口的渗血或渗液。

在所述下固定板22底部设置一支撑板3,支撑板3与下固定板22一体连接;支撑板3的尺寸大于下固定板22的尺寸;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固定结构2的完整性。

在所述支撑板3上设置一避免压伤患者皮肤的缓冲软套4,缓冲软套4套设在支撑板3上;此种设置能够增强患者的舒适性,避免患者皮肤出现压伤,且方便更换缓冲软套4。

所述缓冲软套4采用防压疮的水凝胶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缓冲软套4可以预防患者皮肤出现压疮,且材质柔软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在所述引流管1上设置3个所述固定结构2;此种设置可以对引流管1进行多点固定,增强固定效果。

实施例6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

一种防脱管防逆流的胸腔引流管,其包括引流管1和用于固定引流管1的固定结构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流管1内设置单向阀;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允许引流管1穿过的引流管通道23以及用于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上的固定翼,固定结构2与引流管1组合连接,固定翼与固定结构2一体连接。通过在引流管1内设置单向阀,可以防止引流管1内的液体或气体回流至患者体内,固定结构2先和引流管1组合连接,然后通过固定翼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上,从而将引流管1固定,避免引流管1脱出。

所述单向阀设置在引流管1插入患者体内的一端;此种设置从引流管1起始端开始避免气体或液体回流至患者体内。

所述单向阀设置为小型的气液两用单向阀11,气液两用单向阀11与引流管1内壁一体连接;气液两用单向阀11只允许气体和液体从患者体内流出至引流管1,不允许引流管1内的气体和液体进入患者体内,从而加重患者体内的感染,保证生命安全。

所述引流管通道23设置为圆形的引流管通道23;此种设置的引流管通道23与引流管1的形状吻合,便于使用。

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上固定板21位于下固定板22的上方,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组合连接;在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中央设置所述引流管通道23。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2可以通过调整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之间的间距,使引流管1从引流管通道23脱离,然后根据需要调整固定结构2的位置。

在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中央各设置一半圆形通道,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组合连接时两个半圆形通道形成所述圆形的引流管通道23。

在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螺纹孔,上固定的螺纹孔和下固定板22的螺纹孔相互连通,在螺纹孔内设置匹配的螺钉24;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通过螺钉24组合连接,使用时将螺钉24取出,可使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分离,从而将固定结构2从引流管1上取出,或通过将螺钉24旋出一定的距离,使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分开一定的距离,从而移动固定结构2的位置,可以在不同置管深度的情况下灵活调整固定结构2的位置。

在所述螺钉24上端设置一方便医护人员用力的t形把手241,t形把手241与螺钉24一体连接;此种设置方便医护人员通过手握t形把手241来拧紧或取出螺钉24。

所述上固定板21的下固定板22均设置为矩形板;上固定板21的长边的长度设置为5cm,短边的长度设置为3cm;下固定板22与上固定板21的长边长度和短边长度均相同;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2整体体积较小,方便固定。

所述上固定板21和下固定板22均采用无毒塑料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固定结构2整体质量较小,不会加重患者负担且能够节约成本。

在所述下固定板2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所述固定翼,固定翼设置为环状固定翼25,环状固定翼25与下固定板22一体连接;使用时,将环状固定翼25缝合在患者身体上,从而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体上。

在所述环状固定翼25上设置粘贴带,粘贴带一端缠绕环状固定翼25一周,粘贴带与环状固定翼25固定连接;在粘贴带与患者接触的一面设置粘贴层,粘贴层上设置离型纸,离型纸覆盖粘贴层。使用时,将离型纸取下,将粘贴带粘贴在患者身上,从而将固定结构2固定在患者身上。

所述粘贴带设置为横向的t形粘贴带;此种设置能够更加牢固的固定固定结构2。

在所述下固定板22底部设置一支撑板3,支撑板3与下固定板22一体连接;支撑板3的尺寸大于下固定板22的尺寸;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固定结构2的完整性。

在所述支撑板3上设置一避免压伤患者皮肤的缓冲软套4,缓冲软套4套设在支撑板3上;此种设置能够增强患者的舒适性,避免患者皮肤出现压伤,且方便更换缓冲软套4。

所述缓冲软套4采用防压疮的水凝胶材料制作;此种设置的缓冲软套4可以预防患者皮肤出现压疮,且材质柔软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在所述引流管1上设置4个所述固定结构2;此种设置可以对引流管1进行多点固定,增强固定效果。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