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0592发布日期:2021-02-09 13:28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措施,对残疾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减经致残因素造成的不便,以尽量提高其活动能力,达到基本生活能自理、重新参加社会活动等效果,其中在病人在外科手术后长期卧床导致肢体肌肉产生萎缩,需要使用康复护理装置对病人肢体进行按摩。
[0003]
但是,现有的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传统护理人员用手对病人按摩时护理强度较大,不能保证病人肢体在固定时的松紧程度,导致病人肢体护理按摩的质量较差的问题。
[0004]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病人肢体护理按摩的质量较好的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包括:一种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固定支板,所述固定支板顶端边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顶端卡接有按摩机构,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弧形支架、按摩辊、滑块、卡座和握柄,所述滑槽顶端卡接有弧形支架,所述弧形支架内壁底端等距离嵌入安装有按摩辊,所述弧形支架底端两侧与滑槽之间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弧形支架与滑块之间通过卡座固定连接,所述卡座边部一侧安装有握柄。
[0007]
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板顶端中部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托板、海绵垫套、支撑板、上卡套和下卡块,所述固定支板顶端中部安装有支撑托板,所述支撑托板与固定支板之间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边部安装有下卡块,所述下卡块与固定支板之间通过上卡套固定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下卡块表面两侧贯穿开设有调距孔,所述上卡套内壁一侧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筒、卡销、压缩弹簧和导向胶板,所述上卡套内壁一侧贯穿安装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顶端安装有卡销,所述卡销与固定筒之间通过压缩弹簧固定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上卡套内壁底端一侧安装有导向胶板。
[0010]
优选的,所述滑块顶端与卡座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板底端边部两侧均缝制有弹性扎带。
[0012]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按摩机构,陪护人员通过推动握柄,通过滑块在滑槽内部的移动,可以带动弧形支架在固定支板顶
端进行往复运动,通过弧形支架底端的按摩辊与患者肢体的接触按摩,从而解决了传统护理人员用手对病人按摩时护理强度较大的问题,同时改善了病人肢体护理按摩的质量。
[0014]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支撑机构,通过支撑托板和海绵垫套对病人肢体进行支撑,并根据实际病人的体型特点,通过下卡块在上卡套内部进行上下移动,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了病人肢体在固定时的松紧程度和舒适性。
[0015]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固定机构,当下卡块对支撑托板高度调节完成后,通过固定筒内部压缩弹簧对卡销的支撑,将卡销顶入至下卡块处的调距孔内部,从而实现了自动对支撑托板的调节后固定,装置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所示的按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图1所示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图1所示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标号:1、固定支板;2、按摩机构;201、弧形支架;202、按摩辊;203、滑块;204、卡座;205、握柄;3、滑槽;4、支撑机构;401、支撑托板;402、海绵垫套;403、支撑块;404、上卡套;405、下卡块;5、调距孔;6、固定机构;601、固定筒;602、卡销;603、压缩弹簧;604、导向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按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一种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固定支板1,固定支板1顶端边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滑槽3顶端卡接有按摩机构2,按摩机构2包括弧形支架201、按摩辊202、滑块203、卡座204和握柄205,滑槽3顶端卡接有弧形支架201,弧形支架201内壁底端等距离嵌入安装有按摩辊202,弧形支架201底端两侧与滑槽3之间通过滑块203滑动连接,弧形支架201与滑块203之间通过卡座204固定连接,卡座204边部一侧安装有握柄205,滑块203顶端与卡座204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通过紧固螺栓提高了弧形支架201底端在卡座204处安装的牢固性,同时便于定期将弧形支架201取出,对按摩辊202进行清洗和更换,固定支板1底端边部两侧均缝制有弹性扎带,通过弹性扎带可以将固定支板1与病床之间进行固定,提高了护理装置整体在使用时安装的牢固性。
[0023]
固定支板1顶端中部安装有支撑机构4,支撑机构4包括支撑托板401、海绵垫套402、支撑板403、上卡套404和下卡块405,固定支板1顶端中部安装有支撑托板401,支撑托板401与固定支板1之间通过支撑板403固定连接,支撑板403边部安装有下卡块405,下卡块405与固定支板1之间通过上卡套404固定连接。
[0024]
下卡块405表面两侧贯穿开设有调距孔5,上卡套404内壁一侧安装有固定机构6,
固定机构6包括固定筒601、卡销602、压缩弹簧603和导向胶板604,上卡套404内壁一侧贯穿安装有固定筒601,固定筒601顶端安装有卡销602,卡销602与固定筒601之间通过压缩弹簧603固定连接,上卡套404内壁底端一侧安装有导向胶板604,当将下卡块405插入至上卡套404内部时,通过导向胶板604对下卡块405侧进行支撑导向,减小了下卡块405与上卡套404之间的摩擦,解决了下卡块405在长时间使用后的容易磨损的问题,延长了下卡块405的实际使用寿命。
[002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6]
在工作时,通过弹性扎带可以将固定支板1与病床之间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支撑托板401和海绵垫套402对病人肢体进行支撑,并根据实际病人的体型特点,通过下卡块405在上卡套404内部进行上下移动,对支撑板403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了病人肢体在固定时的松紧程度和舒适性;
[0027]
接着,当下卡块405对支撑托板401高度调节完成后,通过导向胶板604对下卡块405侧进行支撑导向,减小了下卡块405与上卡套404之间的摩擦,并通过固定筒601内部压缩弹簧603对卡销602的支撑,将卡销602顶入至下卡块405处的调距孔5内部,从而实现了自动对支撑托板401的调节后固定,装置使用便捷;
[0028]
最后,陪护人员通过推动握柄205,通过滑块203在滑槽3内部的移动,可以带动弧形支架201在固定支板1顶端进行往复运动,通过弧形支架201底端的按摩辊202与患者肢体的接触按摩,从而解决了传统护理人员用手对病人按摩时护理强度较大的问题,同时改善了病人肢体护理按摩的质量,并通过紧固螺栓提高了弧形支架201底端在卡座204处安装的牢固性,同时便于定期将弧形支架201取出,对按摩辊202进行清洗和更换。
[0029]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0]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科用术后康复护理装置,陪护人员通过推动握柄,通过滑块在滑槽内部的移动,可以带动弧形支架在固定支板顶端进行往复运动,通过弧形支架底端的按摩辊与患者肢体的接触按摩,从而解决了传统护理人员用手对病人按摩时护理强度较大的问题,同时改善了病人肢体护理按摩的质量,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支撑机构,通过支撑托板和海绵垫套对病人肢体进行支撑,并根据实际病人的体型特点,通过下卡块在上卡套内部进行上下移动,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了病人肢体在固定时的松紧程度和舒适性,当下卡块对支撑托板高度调节完成后,通过固定筒内部压缩弹簧对卡销的支撑,将卡销顶入至下卡块处的调距孔内部,从而实现了自动对支撑托板的调节后固定,装置使用便捷。
[00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