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静脉穿刺套管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7372发布日期:2020-12-22 11:3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静脉穿刺套管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静脉穿刺套管针。



背景技术:

动静脉穿刺套管针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是静脉输液、动脉穿刺测压的常规工具。

目前临床所用的动静脉穿刺套管针设计较简单,存在以下缺陷:

1.钢针刺伤发生率高;置管成功后,钢针需要作为医疗垃圾丢弃,由于钢针尖锐,常常会出现扎伤医务人员及周围工作人员的情况。另外,废弃的钢针储存在锐器盒内,回收时也经常出现工作人员被扎伤的情况。更有甚者,社会上经常出现钢针被随便丢弃的现象,从而造成医疗污物外流,危害垃圾回收工作人员的安全。

2.回血窗较小;临床中判断穿刺套管针是否已经穿入动静脉,需要用针尾后的回血窗观察,如果血液顺利流入回血窗,说明钢针置于血管内,此时可以借助钢针的引导将外套管置入血管内完成穿刺置管。但是,目前临床中所用的套管针回血窗很小,在出现穿刺过程中因为血管较细、固定不良等原因造成钢针在血管内移位,而此时回血窗已满的现象时,不能准确判断针是否仍在血管内,从而造成置管失败。

3.血液外溅污染严重;穿刺置管以后,需要将外套管留置在血管内,将穿刺钢针拔出。此时,血液会顺着外套管向外界溅射,造成血液污染。而目前艾滋、梅毒等血液传染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这也增加了医务人员感染的几率,同时造成穿刺周围环境的污染。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常用解决方法是用手压迫套管前方的血管,造成血管闭塞,减少血液外溅。但是,由于动脉压力过高以及按压的位置不当,导致效果不理想。

因此,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动静脉穿刺套管针,以提高置管率,防止血液污染以及避免钢针误伤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的一种动静脉穿刺套管针,包括针头、外套管、外壳、储血池以及用于限定储血池与外壳之间位置关系的限位、解锁装置。

所述储血池设置于外壳内,一端从外壳端部伸出与针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收缩弹簧与外壳远离针头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解锁装置包括挡块、限位槽、限位器以及限位解锁器;所述挡块为固定安装于储血池外壁、与储血池外壁形状相匹配的弧形块;所述限位槽为安装于外壳内壁上、位置与储血池位于初始状态时挡块设置位置相匹配的弧形槽;所述限位器一端为与限位槽相匹配的弧形板,嵌设于限位槽内,另一端为套设于储血池外、与挡块配合作用、用于阻止储血池在收缩弹簧作用下回缩的半圆形限位块;所述限位解锁器为与限位器匹配设置的半圆形解锁块,所述限位解锁器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限位器上方,用于按压限位器,使其相应下移,解锁挡块,所述限位解锁器半径与限位器半径一致。

优选的,所述外壳侧壁沿储血池移动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限位解锁器远离限位器的一端设置有按钮,所述按钮穿过第一滑槽,暴露于外壳表面。

优选的,所述套管针还包括导丝装置,所述导丝装置包括导丝以及导丝推送按钮;所述导丝移动设置于针头内,一端可伸出针头,另一端置于储血池内;所述导丝推送按钮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内,其底部成型有一连接端;所述储血池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滑槽相对应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由中部开口的橡胶密封;所述连接端穿过第二滑槽与导丝伸入储血池中的一端固定连接,移动导丝推送按钮,可带动导丝于针头内前后移动。

优选的,所述限位解锁器与导丝推送按钮通过塑料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解锁器通过第一支撑弹簧固定连接于限位器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弹簧一端连接限位解锁器,另一端连接储血池。

优选的,所述限位器与限位解锁器半径大于储血池外径小于外壳内径;所述限位、解锁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限位器至指定高度的第二支撑弹簧,所述第二支撑弹簧一端与限位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槽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弹簧压缩后高度与限位器中弧形板高度之和等于限位槽高度,所述第二支撑弹簧伸长后高度与限位器中弧形板高度之和等于外壳内径与储血池外径之差。

优选的,所述限位器朝向挡块的一侧设置有与挡块位置、形状相匹配的弧形横板,所述弧形横板设置于限位器上边缘处,所述弧形横板厚度小于挡块厚度;所述限位槽高度、弧形横板厚度与挡块厚度之和等于外壳内径与储血池外径之差,所述挡块厚度为限位槽高度的1/5。

优选的,所述外壳表面设置有用于记录导丝移动位置的刻度标识。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与储血池外表面固定连接、用于保证储血池平衡位置的储血池支撑装置,所述储血池支撑装置为环形,其内径与储血池外径一致,其外径与外壳内径一致,所述储血池支撑装置随储血池的移动而移动。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套设于针头上,其连接针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封闭外套管的活瓣,所述活瓣包括至少三个瓣;插入针头时,活瓣在针头的按压作用下沿针头插入方向单向打开,拔出针头时,活瓣复位封闭外套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动静脉穿刺套管针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限位、解锁装置,在置管成功后,按压限位解锁器上的按钮,即可将储血池快速解锁,针头和储血池在收缩弹簧的带动下可快速收缩至外壳内,以避免扎伤医务人员及周围工作人员。

2.本实用新型中按压限位解锁器上的按钮,即可将储血池快速解锁,操作简单,且只有在限位器与限位解锁器位置上对应后,才能触发解锁,有效避免误操作。

3.本实用新型设置导丝装置,使其与储血池结合,快速判断穿刺套管针置管成功与否,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减少了置管时间。

4.本实用新型中外套管连接针头的一端设置有活瓣,针头插入时按压活瓣,拔出时压力取消,活瓣复位,封闭外套管,从而可有效防止血液外溅,减少血液污染,降低了医务人员感染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实施例1立体图。

图2为针头、储血池、外壳连接结构图。

图3为储血池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导丝装置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1中限位、解锁装置结构图。

图6为外套管结构图。

图7为实施例2主视图。

图8为图7中a处放大图。

图9实施例2中限位、解锁装置结构图。

图10为实施例3立体图。

图11为实施例3中限位、解锁装置结构图。

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零部件名称为:

1-外壳;11-第一滑槽;12-过孔;2-针头;3-储血池;31-第二滑槽;4-收缩弹簧;5-导丝装置;51-导丝;52-导丝推送按钮;6-限位、解锁装置;61-限位器;611-半圆形限位块;612-弧形板;613-弧形横板;62-限位解锁器;63-挡块;64-限位槽;65-第一支撑弹簧;66-第二支撑弹簧;7-储血池支撑装置;8-外套管;9-活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简要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动静脉穿刺套管针,包括针头2、外套管8、外壳1、储血池3以及用于限定储血池3与外壳1之间位置关系的限位、解锁装置6。

储血池3设置于外壳1内,一端从外壳1端部伸出与针头2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收缩弹簧4与外壳1远离针头2的一端固定连接。

如图5所示,限位、解锁装置6包括挡块63、限位槽64、限位器61以及限位解锁器62。其中,挡块63为固定安装于储血池3外壁、与储血池3外壁形状相匹配的弧形块。限位槽64为安装于外壳1内壁上、位置与储血池3位于初始状态时挡块63设置位置相匹配的弧形槽。限位器61一体成型,一端为与限位槽64相匹配的弧形板612,嵌设于限位槽64内,另一端为套设于储血池3外、与挡块63配合作用、用于阻止储血池3在收缩弹簧4作用下回缩的半圆形限位块611。限位解锁器62为与限位器61匹配设置的半圆形解锁块,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限位器61上方,按压限位解锁器62即可使得限位器61相应下移,解锁其对于挡块63的限制,在收缩弹簧4的作用下收缩针头2和储血池3。该限位解锁器62半径与限位器61半径一致。初始状态时,针头2与储血池3在挡块63与限位器61的配合作用下伸出外壳1并固定位置,收缩弹簧4呈伸长状态;置管成功后,按压限位解锁器62,使其下移按压限位器61,限位器61相应下移,解除其对于挡块63的限位,针头2与储血池3即可在收缩弹簧4的作用下回缩至外壳1内,以避免扎伤医务人员及周围工作人员。具体的,外壳1侧壁沿储血池3移动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1,限位解锁器62远离限位器61的一端设置有按钮,按钮穿过第一滑槽11,暴露于外壳1表面,方便按压限位解锁器62;外壳1靠近针头2的一端开设有用于通过挡块63、与挡块63形状相匹配的过孔12。

如图6所示,外套管8套设于针头2上,其连接针头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封闭外套管8、由柔性橡胶制作而成的活瓣9,活瓣9包括三或六个瓣。插入针头2时,活瓣9在针头2的按压作用下沿针头2插入方向单向打开,拔出针头2时,压力取消,活瓣9于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复位,封闭外套管8,从而可有效防止血液外溅,减少血液污染,降低了医务人员感染的几率。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套管针还包括用于确定置管成功与否的导丝装置5,该导丝装置5包括导丝51以及导丝推送按钮52。导丝51移动设置于针头2内,一端可伸出针头2,另一端置于储血池3内。导丝推送按钮52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11内,其底部成型有一连接端。储血池3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滑槽11相对应的第二滑槽31,第二滑槽31由中部开口的橡胶密封,连接端穿过第二滑槽31与导丝51伸入储血池3中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滑槽11内移动导丝推送按钮52,即可带动导丝51于针头2内的前后移动。针头2插入动静脉血管后,储血池3内出现回血,此时于第一滑槽11内向前移动导丝推送按钮52,带动导丝51于针头2内前移,伸出针头2,如果导丝51可正常前移,说明针头2位于动静脉血管内,导丝51的移动可引导外套管8的置入;如果导丝51不能正常前移,说明针头2已不在血管内,置管失败。因此,导丝装置5的设置提高了置管成功率,节约了置管时间。具体的,外壳1表面设置有用于记录导丝51移动位置的刻度标识。该刻度标记至少包括三个刻度线,分别为初始刻度线、测试刻度线以及终点刻度线,其中,初始刻度线为导丝51位于针头2内未伸出时导丝推送按钮52所处的位置;测试刻度线为导丝51略微伸出针头2端部一定距离时,导丝推送按钮52所处的位置,用于确定导丝51是否能够伸出针头2,针头2的端部是否通畅;终点刻度线为导丝51伸出针头2最大距离时导丝推送按钮52所处的位置,如果导丝推送按钮52能够移动至终点刻度线位置,说明置管成功,如果不能,说明针头2已不在血管内,置管失败。置管成功回收套管针时,导丝装置可在储血池的带动下、沿第一滑槽回缩至外壳内。

第二滑槽31处由中部开口的橡胶密封,在能够供连接端通过的基础上,封闭储血池3,避免其内部血液由第二滑槽31处外溢,减少血液污染。

进一步的,限位解锁器62与导丝推送按钮52通过塑料板固定连接,使得限位解锁器62可旋于储血池3上方,并随导丝装置5的移动而移动。在置管成功后,按压限位解锁器62解锁限位器61时,限位解锁器62还可在塑料板的弹性作用下快速复位,避免阻碍储血池3的回缩。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限位、解锁装置6还包括用于支撑限位器61至指定高度的第二支撑弹簧66,该第二支撑弹簧66一端与限位器6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槽64底面固定连接,用于支撑限位器61至指定高度,限制挡块63的位置,阻碍储血池3的移动。具体的,第二支撑弹簧66压缩后高度与限位器61中弧形板612高度之和等于限位槽64高度,以避免限位、解锁装置6解锁状态时限位器61妨碍挡块63移动;第二支撑弹簧66伸长后高度与限位器61中弧形板612高度之和等于外壳1内径与储血池3外径之差,以实现限位器61上升至挡块63高度,保证其阻止挡块63移动的有效性。限位器61与限位解锁器62半径大于储血池3外径小于外壳1内径。

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外壳1内还设置有与储血池3外表面固定连接、用于保证储血池3平衡位置的储血池支撑装置7,该储血池支撑装置7为环形,其内径与储血池3外径一致,其外径与外壳1内径一致,该储血池支撑装置7随储血池3的移动而移动。

实施例2

如图7、8、9所示,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限位器61朝向挡块63的一侧设置有与挡块63位置、形状相匹配的弧形横板613,弧形横板613设置于限位器61上边缘处,厚度小于挡块63厚度。限位槽64高度、弧形横板613厚度与挡块63厚度之和等于外壳1内径与储血池3外径之差,挡块63厚度为限位槽64高度的1/5,从而保证限位状态时,限位器61中弧形板612的绝大部分置于限位槽64中,增加限位器61之于挡块63的阻力,保证其限位功能的有效性。

实施例3

如图10、11所示,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限位解锁器62通过第一支撑弹簧65固定连接于限位器61的上方,第一支撑弹簧65一端连接限位解锁器62,另一端连接储血池3。按压限位解锁器62可解锁限位器61,而第一支撑弹簧65可实现限位解锁器62的复位,避免阻碍储血池3的回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动静脉穿刺套管针,通过设置限位、解锁装置,在置管成功后,按压限位解锁器上的按钮,即可将储血池快速解锁,针头和储血池在收缩弹簧的带动下可快速收缩至外壳内,以避免扎伤医务人员及周围工作人员。同时设置导丝装置,使其与储血池结合,能够快速判断穿刺套管针置管成功与否,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减少了置管时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方式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