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咽拭子配套使用的痰样本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7830发布日期:2021-01-05 17:5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咽拭子配套使用的痰样本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与咽拭子配套使用的痰样本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吸痰器,是由一名护士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喉咙部十五厘米左右,手扶着吸痰管,另一名护理人员拉动吸桶产生吸力,将痰吸出后进入大直径口杯内,再将大直径口杯内的痰倒入咽拭子内,这种操作方式不符合院感要求,标准是最好将痰直接进入咽拭子内,如果中间再倒一次就有可能影响检测精确度,而且现有的吸痰器吸力较大,不能调控,吸力太大会影响喉内组织引起并发症,怎样解决以上难题,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出一种与咽拭子配套使用的痰样本提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与咽拭子配套使用的痰样本提取装置,与现有的咽拭子匹配使用,将痰吸出后直接进入咽拭子内,符合院感要求,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痰样本的检测精确度,而且吸痰器吸力可以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调节,保护了患者喉内组织。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与咽拭子配套使用的痰样本提取装置,是由:锥形过渡器、流出管、塞头、下流管、进管、进接管、上流管、出管、出接管、连杆、文丘里管、畅口空腔、汇聚通道、挡痰板、吸痰管、外壳、接头、扶正管、外管、活塞、内杆、密封碗、调节旋钮、竖支杆、横支杆、指环、围板、密封板、支杆、定位柱、阀片、咽拭子构成;锥形过渡器为锥形容器,锥形过渡器正下方的尖部设置流出管,流出管外周设置塞头,塞头塞入咽拭子上端口部,锥形过渡器顶面左侧与水平向的进管右端之间设置倾斜的下流管,进管左端设置进接管,吸痰管上端与进接管密封对接,锥形过渡器顶面右侧与水平向的出管左端之间设置倾斜的上流管,出管右端设置出接管,下流管和上流管的上端之间设置水平向的连杆,出接管与吸桶对接。

所述的吸桶的结构为:圆柱体的外壳两端通过端板封闭,外壳左端端板外表面的中心设置接头,出接管与接头密封对接,接头内设置吸入单向止流组件,外壳右端端板外表面的中心设置扶正管,外管的左端透过扶正管插入外壳内,外管的左端设置活塞,活塞为圆台体结构,活塞的左端面直径小于右端面直径,外管内螺纹连接内杆,外管右端设置竖支杆,活塞的左侧设置橡胶制成的密封碗,密封碗的底面位于活塞左侧,密封碗的内表面的锥面包裹在活塞外周,密封碗的右侧碗口面直径大于活塞右端面直径,内杆左端透过活塞中心的预留孔与密封碗中心对接,内杆右端依次透出外管和竖支杆中心的预留孔设置调节旋钮,竖支杆两端均垂直设置横支杆构成u形支架,u形支架的开口端设置圆形的指环,外壳右端端板外表面上下方均设置圆形的指环。

所述的吸入单向止流组件的结构为:环形的围板内表面下端设置环形的密封板,密封板内周设置三个支杆,相邻两根支杆的夹角为120度,围板内设置圆形的阀片,阀片下表面的中心点与三个支杆的交汇点之间设置定位柱,阀片的直径小于围板的内周直径且大于密封板的内周直径,未使用状态时,阀片下表面边缘与密封板上表面接触;吸入单向止流组件的三个支杆朝向出管。

所述的锥形过渡器的顶面下表面中部设置竖向的挡痰板。

所述的上流管内设置文丘里机构,文丘里机构的结构为:文丘里管内设置汇聚通道,文丘里管的两端设置圆锥形的畅口空腔,两个圆锥形的畅口空腔与汇聚通道相通。

所述的塞头为橡胶或硅胶制成,塞头为漏斗形结构。

所述的水平向的进管与倾斜的下流管交汇处为圆弧形,水平向的出管与倾斜的上流管交汇处为圆弧形。

操作原理:使用时,将吸痰管上端与进接管密封对接,吸痰管的左端插入患者喉咙部十五厘米左右,大拇指插入u形支架圆形的指环内,食指和无名指分别插入外壳右端端板位于上下方的两个圆形的指环内,大拇指带动活塞和密封碗向右移动,u形支架的开口端圆形的指环的移动行程通常为8-15cm,在外壳内产生吸力,外壳及其内的密封碗与老式打气桶内移动皮塞产生吸力的原理相同,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的吸桶,能够产生吸力即可,痰在吸力作用下依次进入吸痰管、进管、下流管、锥形过渡器、流出管,最后进入咽拭子内成为痰样本,所述的锥形过渡器的顶面表面为向下凹陷的弧面。锥形过渡器的顶面表面为向下凹陷的弧面使痰沿弧面向下流向中心,遇到挡痰板后再下流进入流出管内,通常情况下痰不会向上流入出管,作为优选方案可以增加挡痰板,挡痰板能够起到以防万一保障痰不会向上流入出管内的作用,文丘里机构能够使挡痰板左侧部分产生更大的吸力;

吸气时,气流将阀片边缘顶起由缝隙进入外壳内,吸入单向止流组件能够阻止已经通过吸入单向止流组件的空气返回流出管内;

通过正向或反向旋转调节旋钮,调节密封碗与塞头的距离,密封碗与塞头的距离近时,密封碗的边缘与外壳内壁接触紧密,外壳内产生的吸力较大,密封碗与塞头的距离远时,密封碗的边缘与外壳内壁接触紧密度减小,外壳内产生的吸力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咽拭子匹配使用,将痰吸出后直接进入咽拭子内,符合院感要求,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痰样本的检测精确度,而且吸痰器吸力可以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调节,保护了患者喉内组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价格低廉,小巧玲珑,便于拆卸,便于携带,使用效果理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图1中箭头所指为吸力气流流动方向;

图2是图1中吸入单向止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吸入单向止流组件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2、3中:锥形过渡器1-1、流出管1-2、塞头1-3、下流管1-4、进管1-41、进接管1-42、上流管1-5、出管1-51、出接管1-52、连杆1-6、文丘里管1-7、畅口空腔1-8、汇聚通道1-9、挡痰板1-10、吸痰管2、外壳3、接头3-1、扶正管3-2、外管4-1、活塞4-2、内杆4-3、密封碗4-4、调节旋钮4-5、竖支杆4-6、横支杆4-7、指环4-8、围板5-1、密封板5-2、支杆5-3、定位柱5-4、阀片5-5、咽拭子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锥形过渡器1-1为锥形容器,锥形过渡器1-1正下方的尖部设置流出管1-2,流出管1-2外周设置塞头1-3,塞头1-3塞入咽拭子6上端口部,锥形过渡器1-1顶面左侧与水平向的进管1-41右端之间设置倾斜的下流管1-4,进管1-41左端设置进接管1-42,吸痰管2上端与进接管1-42密封对接,锥形过渡器1-1顶面右侧与水平向的出管1-51左端之间设置倾斜的上流管1-5,出管1-51右端设置出接管1-52,下流管1-4和上流管1-5的上端之间设置水平向的连杆1-6,出接管1-52与吸桶对接。

所述的吸桶的结构为:圆柱体的外壳3两端通过端板封闭,外壳3左端端板外表面的中心设置接头3-1,出接管1-52与接头3-1密封对接,接头3-1内设置吸入单向止流组件,外壳3右端端板外表面的中心设置扶正管3-2,外管4-1的左端透过扶正管3-2插入外壳3内,外管4-1的左端设置活塞4-2,活塞4-2为圆台体结构,活塞4-2的左端面直径小于右端面直径,外管4-1内螺纹连接内杆4-3,外管4-1右端设置竖支杆4-6,活塞4-2的左侧设置橡胶制成的密封碗4-4,密封碗4-4的底面位于活塞4-2左侧,密封碗4-4的内表面的锥面包裹在活塞4-2外周,密封碗4-4的右侧碗口面直径大于活塞4-2右端面直径,内杆4-3左端透过活塞4-2中心的预留孔与密封碗4-4中心对接,内杆4-3右端依次透出外管4-1和竖支杆4-6中心的预留孔设置调节旋钮4-5,竖支杆4-6两端均垂直设置横支杆4-7构成u形支架,u形支架的开口端设置圆形的指环4-8,外壳3右端端板外表面上下方均设置圆形的指环4-8。

所述的吸入单向止流组件的结构为:环形的围板5-1内表面下端设置环形的密封板5-2,密封板5-2内周设置三个支杆5-3,相邻两根支杆5-3的夹角为120度,围板5-1内设置圆形的阀片5-5,阀片5-5下表面的中心点与三个支杆5-3的交汇点之间设置定位柱5-4,阀片5-5的直径小于围板5-1的内周直径且大于密封板5-2的内周直径,未使用状态时,阀片5-5下表面边缘与密封板5-2上表面接触;吸入单向止流组件的三个支杆5-3朝向出管1-51。

所述的锥形过渡器1-1的顶面下表面中部设置竖向的挡痰板1-10。

所述的上流管1-5内设置文丘里机构,文丘里机构的结构为:文丘里管1-7内设置汇聚通道1-9,文丘里管1-7的两端设置圆锥形的畅口空腔1-8,两个圆锥形的畅口空腔1-8与汇聚通道1-9相通。

所述的塞头1-3为橡胶或硅胶制成,塞头1-3为漏斗形结构。

所述的水平向的进管1-41与倾斜的下流管1-4交汇处为圆弧形,水平向的出管1-51与倾斜的上流管1-5交汇处为圆弧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