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科导管方向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5640发布日期:2021-04-06 12:13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科导管方向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醉科导管方向固定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麻醉科导管方向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麻醉科使用的导管,普遍结构简单,当导管插入到患者体内后,对麻醉导管用胶带进行固定,此行为让麻醉导管存在移动、滑动和脱落的风险;此外,无法根据需要对麻醉导管插入患者体内的漏液方向进行有效的调节,另一方面,还无法对麻醉导管插入深度进行有效的调节,从而降低了治疗的准确性,加了患者的治疗周期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由于以上缺陷,需要一种新的麻醉科导管固定装置来增加治疗的准确性,同时减少患者的治疗周期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麻醉科导管方向固定装置;有效解决了麻醉导管固定不稳、无法调节角度和无法调节深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麻醉科导管方向固定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试管套筒;所述试管套筒外套接有第一旋转块,所述第一旋转块与试管套筒转动连接;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一旋转块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所述本体上固接有蜗轮;所述本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与蜗轮相啮合;所述蜗轮下方本体上固接有连接滑柱;所述连接滑柱下方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可通过连接滑柱实现对试管套筒的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与试管套筒滑动连接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和本体固接;所述固定块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棘轮,所述本体内滑动连接有棘轮滑动连接的与棘轮相配合的棘爪;所述棘爪上固接有拉环;所述拉环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本体和棘爪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连接滑柱固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螺柱套筒,所述螺杆套筒内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转动与本体转动连接;第一螺杆转动可通过连接块、连接滑柱带动试管套筒进行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内设置有与连接滑柱相配合的轨道,所述棘轮内部设置有凸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功能全面,麻醉导管固定、麻醉导管角度调节和,麻醉导管角度调节的实现了医护人员对麻醉导管各方面的调节,满足了医护人员对麻醉导管的需求,实现了治疗过程的准确性,极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角度控制机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控制机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控制机构局部立体图

图中:1、试管套筒,2、第一旋转块,3、第一蜗杆,4、第一螺杆,5、连接块,6、连接滑柱,7、拉环,8、棘爪,9、第一弹簧,10、棘轮,11、固定块,12、第二弹簧,13、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麻醉科导管方向固定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内设置有试管套筒1;

试管套筒1外套接有第一旋转块2,第一旋转块2与试管套筒1转动连接;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一旋转块2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本体上固接有蜗轮13;本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3,第一蜗杆3与蜗轮13相啮合;蜗轮13下方本体上固接有连接滑柱6;连接滑柱6下方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可通过连接滑柱6实现对试管套筒1的升降。

如图1、2、3和4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在将麻醉导管适度放入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转动第一旋转块2通过第一控制机构实现对麻醉导管的固定;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可通过第一蜗杆3与蜗轮13的配合实现对麻醉导管角度的调节;此外,当需要对麻醉导管角度进行调节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升降机构实现对麻醉导管深度的调节;各个调节的设置满足了医护人员对麻醉导管的需求,增加了治疗过程的准确性。

第一控制机构包括与试管套筒1滑动连接的固定块11;固定块11上套接有第二弹簧12,第二弹簧12两端分别与固定块11和本体固接;固定块11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棘轮10,本体内滑动连接有棘轮10滑动连接的与棘轮10相配合的棘爪8;棘爪8上固接有拉环7;拉环7上套接有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两端分别与本体和棘爪8固接。

如图1、4和5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在将麻醉导管适度放入本实用新型后,医护人员转动第一旋转块2带动棘轮10的转动,在棘轮10的转动过程中实现对固定块11的限制,让固定块11在本体内进行滑动,在此过程中第二弹簧12收缩;另一方面,棘轮10在棘爪8的作用下进行固定。当需要对麻醉导管接触固定时,拉动拉环7带动棘爪8滑动收缩,解除对棘轮10的控制,在此过程中第一弹簧9收缩;然后,医护人员反向转动第一旋转块2解除对麻醉导管的固定。

升降机构包括与连接滑柱6固接的连接块5;连接块5上设置有螺柱套筒,螺杆套筒内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螺杆4;第一螺杆4转动与本体转动连接;第一螺杆4转动可通过连接块5、连接滑柱6带动试管套筒1进行上下滑动。

如图2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转动第一螺杆4,第一螺杆4转动带动连接块5在本实用新型内进行滑动;连接块5的滑动带动连接滑柱6的滑动,实现了对麻醉导管深度的调节。

升降机构内设置有与连接滑柱6相配合的轨道,棘轮10内部设置有凸圆。

如图1和4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升降机构内设置有与连接滑柱6的相配合的轨道,实现了连接滑柱6的滑动,从而实现了对麻醉导管高度的调节。棘轮10内部凸圆的设置,实现了棘轮10与固定块11的配合,从而实现了对麻醉导管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如图1、2、3、4和5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在将麻醉导管适度放入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转动第一旋转块2通过第一控制机构实现对麻醉导管的固定;此过程为:医护人员转动第一旋转块2带动棘轮10的转动,在棘轮10的转动过程中实现对固定块11的限制,让固定块11在本体内进行滑动,在此过程中第二弹簧12收缩;另一方面,棘轮10在棘爪8的作用下进行固定。当需要对麻醉导管接触固定时,拉动拉环7带动棘爪8滑动收缩,解除对棘轮10的控制,在此过程中第一弹簧9收缩;然后,医护人员反向转动第一旋转块2解除对麻醉导管的固定。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可通过第一蜗杆3与蜗轮13的配合实现对麻醉导管角度的调节;此外,当需要对麻醉导管深度进行调节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升降机构实现对麻醉导管深度的调节;此过程为:医护人员转动第一螺杆4,第一螺杆4转动带动连接块5在本实用新型内进行滑动;连接块5的滑动带动连接滑柱6的滑动,实现了对麻醉导管深度的调节。各个调节的设置满足了医护人员对麻醉导管的需求,增加了治疗过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升降机构内设置有与连接滑柱6的相配合的轨道,实现了连接滑柱6的滑动,从而实现了对麻醉导管高度的调节。棘轮10内部凸圆的设置,实现了棘轮10与固定块11的配合,从而实现了对麻醉导管的固定。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功能全面,麻醉导管固定、麻醉导管角度调节和,麻醉导管角度调节的实现了医护人员对麻醉导管各方面的调节,满足了医护人员对麻醉导管的需求,实现了治疗过程的准确性,极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周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