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摔式背背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8106发布日期:2020-12-25 08:1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防摔式背背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背佳,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摔式背背佳。



背景技术:

背背佳作为人体身姿的重要产品,现有的背背佳产品,不仅被用于少年,还有大部分的中年人为了矫正背部与腰部的形变,大量使用背背佳产品;而专门为矫正身姿的独特设计,可以让使用背背佳的人,能够改善脊柱变形、缓解肢体疲劳,除此,佩戴背背佳还可以挺胸,使人看上去更有气质,拥有挺拔的身姿。

背背佳现在已经作为一款日常用品,由于背背佳的材料较为厚实,对碰撞时的人体腰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故现有很多中老年人常穿戴背背佳作为保护衣,当中老年人意外滑到时,背背佳对摔倒人的腰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这类仅仅依靠背背佳本身厚实的材料,对摔倒时人体的保护作用还是较为薄弱;且传统的背背佳难以保护到人体臀部的骨骼,故现市面上需要一种新的背背佳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摔式背背佳,达到在矫正人体背部的同时起到良好的防摔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摔式背背佳,包括设置有肩带与背板的背背佳本体,背背佳本体设有环绕人体腰部固定的下部气囊,下部气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连接有第一气体发生器,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连接有触发器。

较佳的,所述下部气囊包括腰部气囊和由所述腰部气囊向下延伸的臀部气囊。

较佳的,所述腰部气囊为与人体贴合的弧形结构,所述臀部气囊为若干棒状气囊组合形成。

较佳的,背背佳本体的上端还设有头部气囊,头部气囊沿着人体颈部环绕设置,头部气囊连接有第二气体发生器,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与触发器连接。

较佳的,头部气囊为环抱式气囊。

较佳的,背背佳本体的上端设有绕人体后颈部的环状护板,环状护板开设有供颈部滑入的缺口。

较佳的,下部气囊与头部气囊均卷绕收纳或折叠收纳。

较佳的,背板至少由两块贴合于两侧腰部的硬板组成。

较佳的,触发器均包括陀螺仪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触发器连接有报警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背板对人体的腰部与脊椎具有良好的支撑与矫正效果,更加优异的效果在于,对一些腰部扭伤或腰椎患者而言,气囊迅速膨胀时,膨胀的气囊会对腰部造成挤压冲击,对腰部的肌肉或腰椎造成冲击,会对一些人员的腰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在采用背板之后,背板对膨胀的气囊具有一定的刚性隔挡作用,使得气囊对腰部的挤压冲击力度变小,故可以有效保护人体脆弱的腰部。

环状护板将人体颈部的后部与两侧环绕,其作用是当头部气囊迅速膨胀时,膨胀的气囊会对脆弱的颈部造成挤压冲击,使得颈部向一侧扭动,而对于一些颈椎病比较严重的患者,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采用环状护板之后,环状护板对气囊一定的隔挡作用,使得气囊对颈的挤压冲击力度变小,故可以有效保护人体的颈部;头部气囊在未膨胀时,头部气囊围绕使用者的脖子,此时环状护板对使用者的脖子起到限位作用,限制使用者的脖子快速的扭动,对脖子起到矫正与定位作用,环状护板的设置对扭伤的脖子还具有一定的康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中触发器、气体发生器与气囊之间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

11、背背佳本体;12、肩带;13、背板;131、硬板;

2、下部气囊;21、腰部气囊;22、臀部气囊;

3、头部气囊;31、环状护板;

4、进气口;

51、第一气体发生器;52、第二气体发生器;

16、触发器;17、传感器;18、处理器;

19、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与图2所示,防摔式背背佳,包括:背背佳本体11,背背佳本体11设有肩带12,肩带12用于和人体肩部固定;背背佳本上安装有收缩的头部气囊3和下部气囊2,头部气囊3和下部气囊2均设有扣带,扣带可以解开,且扣带使得头部气囊3和下部气囊系固在使用者的脖子与腰部,以便头部气囊3可以环绕人体脖子设置,以便下部气囊2可以环绕人体腰部设置;头部气囊3安装于背背佳本体11的上端,下部气囊2安装于背背佳本体11的下端,头部气囊3和下部气囊2两者的进气口4相互连通;头部气囊3用于保护人体头部,下部气囊2用于保护人体腰部、臀部以及臀部以下的部分腿部,从而对人体进行多角度保护。

头部气囊3环绕形成,能够保护头部还能对颈部形成保护,使头部气囊3进一步贴合头部形状。下部气囊2包括腰部气囊21和由所述腰部气囊21向下延伸形成的臀部气囊22,进一步保护腰骨、髋骨、骶骨、尾骨和股骨;通过同一进气装置同时通过进气口4对头部气囊3和下部气囊2进行充气,气囊快速展开对人体形成全方位保护,为保证保护气囊的保护效果。

气囊充气后,腰部气囊21的长度小于所述臀部气囊22的长度,臀部气囊22从臀部一直延伸至膝盖处,有效保护到人体的臀部和腿部以避免气囊使用者在摔倒后受伤,所述腰部气囊21充气后为与人体贴合的弧形结构,绕在腰间,所述臀部气囊22为若干棒状气囊组合形成,由于腰部气囊21为弧形结构,因此当充气后,臀部气囊22向外张开形成裙装结构,扩大保护范围。

在头部气囊3未充气时,头部气囊3卷绕收纳成环状,折叠后的保头部气囊3细长,不影响人体穿戴的美观;充气时,头部气囊3的长度方向迅速膨胀展开,以最快的速度冲破上部气囊的上部存储装置,冲破上部存储装置后,头部气囊3沿头部两侧迅速顺延展开,全面包裹头部,形成对背部、颈部和头部的全面保护。

在下部气囊2未充气时,所述腰部气囊21折叠收纳,所述臀部气囊22向所述腰部气囊21方向卷绕收纳,腰部气囊21叠加于臀部气囊22之上,充气时,采用折叠方式的腰部气囊21迅速膨胀展开,以最快的速度冲破下部气囊2的下部存储装置,冲破下部存储装置后,臀部气囊22沿腰部向臀部方向迅速顺延展开,全方位保护臀部和髋骨等部位。

触发器16包括传感器17与处理器18,本实施例中传感器17为陀螺仪传感器,用于检测穿戴者偏前倾倒或偏后倾倒,且陀螺仪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18的输入端电连接;处理器18,用于根据陀螺仪传感器检测出穿戴者偏前倾或偏后倾实现控制前高空防摔气囊打开或后高空防摔气囊打开,处理器18的控制输出端与气体发生器的控制输入端电连接;当人体摔倒时,陀螺仪传感器与处理器18启动气体两个发生器发出气体,该气体迅速进入到头部气囊3与下部气囊2。其他实施例中,陀螺仪传感器也可以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或重力传感器;且处理器18还连接有报警器19,当人摔倒时,处理器18还会给抱紧器产生电信号从而发出蜂鸣声,使得周边的人能够快速注意到摔倒人员,可以快速对摔倒人员进行救治。下部气囊2与头部气囊3都为环形的带状且带状体的中间通过卡扣连接。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传感器、处理器18以及气体发生起与气囊组成,传感器17与处理器18根据外部的反馈信号进行判断,反馈信号可以是人体重心的偏移、竖直方向加速的增加等信号,然后对气体发生起触发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大量气体,气体进入气囊,使得的气囊在10分之1秒内发生迅速膨胀。进一步的优化在于,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机上的app调整传感起与处理器18根据外部的反馈信号强弱,从而选择外界的最小冲击强度来对气囊充气。

背背佳本体11内设有背板13,背板13包括两个硬板131,硬板131为不锈钢板,不锈钢板为长条状,两个不锈钢板置于人体脊椎两侧,两个不锈钢板对人体的腰部起到良好的支撑与保护作用。当腰部气囊21充气时,鼓起的气囊将会撞击到不锈钢板,故气囊快速的膨胀时的冲击力不会对人体的腰部造成剧烈挤压,从而使得人体的腰部保护的更加到位。

背背佳本体11的上端设有环状护板31,环状护板31将人体颈部的后部与两侧环绕,其作用是,第一对人体的颈部进行矫正与支撑;第二是,当头部气囊3迅速膨胀时,膨胀的气囊会对脆弱的颈部造成挤压冲击,使得颈部向一侧扭动,而对于一些颈椎病比较严重的患者,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采用环状护板31之后,环状护板31对气囊一定的隔挡作用,使得气囊对颈的挤压冲击力度变小,故可以有效保护人体的颈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