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位控制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92309发布日期:2021-03-09 15:3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位控制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位控制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2.临床上有许多药物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在光照下会吸收光能,发生分解、氧化等反应,导致药物成分发生改变,降低或失去应有疗效。因此,在输液过程中必须对药液进行遮光处理,遮光处理会导致医护人员不便于观测药液输送状况,输液完成后未及时更换药液或针管不及时拔出会导致血液回流,容易产生皮下筋脉血栓,若要更换药液必须对患者再次扎针,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疼痛。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在遮光条件下监测药液的液位情况的输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液位控制输液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液位控制输液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输液瓶、瓶塞穿刺针和引流管;还包括控制器和用于固定输液瓶进行输液操作的遮光套,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呈圆柱状的所述遮光套两端开口,所述输液瓶设于所述遮光套内且所述输液瓶的瓶口朝向重力所指方向,所述遮光套位于所述输液瓶瓶口一端的开口收缩至所述输液瓶的瓶颈处,所述遮光套的圆柱部外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一列用于固定引流管的卡环,所述卡环的一侧开口,所述引流管靠近所述瓶塞穿刺针的一段为横截面为方形的液位检测管,所述液位检测管的一对相对外侧壁上夹持设有电容夹,所述电容夹上与所述液位检测管贴合的两个面上均设有若干金属片;所述控制器包括供电装置和分别由供电装置供电的电容感应电路板、微处理器、显示屏、蜂鸣器和指示灯,每个所述金属片分别与电容感应电路板连接,所述电容感应电路板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二信号输出端和第三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蜂鸣器的信号输出端、显示屏的信号输出端和指示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6.遮光套内放置输液瓶,防止光线照射使得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变化改变药效;遮光套外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一列用于固定引流管的卡环,卡环的一侧开口,方便将引流管卡入卡环内进行固定,固定好的引流管中的液位和输液瓶中的液位水平相等;引流管靠近瓶塞穿刺针的一端为横截面呈方形的液位检测管,方形结构方便电容夹夹持在液位检测管上;电容夹上相对侧面上设置的金属片为电容的两个电极,金属片与控制器中的电容感应电路板相连接,采集电容感应信号提供给电容感应电路板后通过微处理器处理后测得液位检测管内的液位变化情况;微处理器在检测到液位检测管中的液位平面低于警戒线后,微处理器发送信号到蜂鸣器和指示灯,蜂鸣器发出警报,指示灯发出灯光信号,提醒患者或医护人员更换药液或及时拔出静脉输液针;同时微处理器将检测到的电容信号经过处
理后实时发送到显示屏上,直观显示输液瓶中的液位高度。
7.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准确检测输液瓶中液位高度、防止输液完成后未及时更换药液或针管不及时拔出会导致血液回流的优点。
8.优选的,所述金属片表面设有屏蔽层,该屏蔽层与所述供电装置的地线相连接。
9.由于通过金属片形成的电容之间的信号很微弱,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检测出现误差或者失灵,因此设置屏蔽层使得电容感应电路板能够获得更好的信噪比。
10.优选的,所述屏蔽层与所述金属片之间设有绝缘层。
11.绝缘层在金属片和屏蔽层之间起到绝缘作用,防止电容漏电影响检测效果。
12.优选的,该装置还包括自动止水夹子,所述自动止水夹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四信号输出端连接。
13.所述自动止水夹为电控机械锁紧装置,安装于与输液滴斗的出液端连接的软管侧壁上,微处理器在检测到液位平面低于设定位置时发送电信号控制所述自动止水夹锁紧软管,起到防止静脉血液回流的作用。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遮光套内放置输液瓶,防止光线照射使得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变化改变药效;遮光套外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一列用于固定引流管的卡环,卡环的一侧开口,方便将引流管卡入卡环内进行固定,固定好的引流管中的液位和输液瓶中的液位水平相等;引流管靠近瓶塞穿刺针的一端为横截面呈方形的液位检测管,方形结构方便电容夹夹持在液位检测管上;电容夹上相对侧面上设置的金属片为电容的两个电极,金属片与控制器中的电容感应电路板相连接,采集电容感应信号提供给电容感应电路板后通过微处理器处理后测得液位检测管内的液位变化情况;微处理器在检测到液位检测管中的液位平面低于警戒线后,微处理器发送信号到蜂鸣器和指示灯,蜂鸣器发出警报,指示灯发出灯光信号,提醒患者或医护人员更换药液或及时拔出静脉输液针;同时微处理器将检测到的电容信号经过处理后实时发送到显示屏上,直观显示输液瓶中的液位高度;
16.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准确检测输液瓶中液位高度、防止输液完成后未及时更换药液或针管不及时拔出会导致血液回流的优点;
17.2、由于通过金属片形成的电容之间的信号很微弱,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检测出现误差或者失灵,因此设置屏蔽层使得电容感应电路板能够获得更好的信噪比;
18.3、绝缘层在金属片和屏蔽层之间起到绝缘作用,防止电容漏电影响检测效果;
19.4、所述自动止水夹为电控机械锁紧装置,安装于与输液滴斗的出液端连接的软管侧壁上,微处理器在检测到液位平面低于设定位置时发送电信号控制所述自动止水夹锁紧软管,起到防止静脉血液回流的作用。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中所述输液装置的结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所述输液装置的a部中液位检测管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中所述的供电装置的输出电流流向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中所述的各元件的信号流向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输液瓶;2、瓶塞穿刺针;3、引流管;4、遮光套;5、卡环;6、液位检测管;7、电容夹;8、金属片;9、控制器;901、供电装置;902、电容感应电路板;903、微处理器;904、蜂鸣器;905、显示屏;906、指示灯;10、屏蔽层;11、绝缘层;12、自动止水夹。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7.实施例1:
28.如图1-4所示,一种液位控制输液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输液瓶1、瓶塞穿刺针2和引流管3;还包括控制器9和用于固定输液瓶1进行输液操作的遮光套4,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呈圆柱状的所述遮光套4两端开口,所述输液瓶1设于所述遮光套4内且所述输液瓶1的瓶口朝向重力所指方向,所述遮光套4位于所述输液瓶1瓶口一端的开口收缩至所述输液瓶1的瓶颈处,所述遮光套4的圆柱部外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一列用于固定引流管3的卡环5,所述卡环5的一侧开口,所述引流管3靠近所述瓶塞穿刺针2的一段为横截面为方形的液位检测管6,所述液位检测管6的一对相对外侧壁上夹持设有电容夹7,所述电容夹7上与所述液位检测管6贴合的两个面上均设有若干金属片8;所述控制器9包括供电装置901和分别由供电装置901供电的电容感应电路板902、微处理器903、显示屏905、蜂鸣器904和指示灯906,每个所述金属片8分别与电容感应电路板902连接,所述电容感应电路板902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90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二信号输出端和第三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蜂鸣器904的信号输出端、显示屏905的信号输出端和指示灯906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29.遮光套4内放置输液瓶1,防止光线照射使得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变化改变药效;遮光套4外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一列用于固定引流管3的卡环5,卡环5的一侧开口,方便将引流管3卡入卡环5内进行固定,固定好的引流管3中的液位和输液瓶1中的液位水平相等;引流管3靠近瓶塞穿刺针2的一端为横截面呈方形的液位检测管6,方形结构方便电容夹7夹持在液位检测管6上;电容夹7上相对侧面上设置的金属片8为电容的两个电极,金属片8与控制器9中的电容感应电路板902相连接,采集电容感应信号提供给电容感应电路板902后通过微处理器903处理后测得液位检测管6内的液位变化情况;微处理器903在检测到液位检测管6中的液位平面低于警戒线后,微处理器903发送信号到蜂鸣器904和指示灯906,蜂鸣器904发出警报,指示灯906发出灯光信号,提醒患者或医护人员更换药液或及时拔出静脉输液针;同时微处理器903将检测到的电容信号经过处理后实时发送到显示屏905上,直观显示输液瓶1中的液位高度。
30.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准确检测输液瓶1中液位高度、防止输液完成后未及时更换药液或针管不及时拔出会导致血液回流的优点。
31.实施例2:
32.如图2所示,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金属片8表面设有屏蔽层10,该屏蔽层10与所述供电装置901的地线相连接。
33.由于通过金属片8形成的电容之间的信号很微弱,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检测出现误差或者失灵,因此设置屏蔽层10使金属片8能够获得更好的信噪比。
34.实施例3:
35.如图2所示,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屏蔽层10与所述金属片8之间设有绝缘层11。
36.绝缘层11在金属片8和屏蔽层10之间起到绝缘作用,防止电容漏电影响检测效果。
37.实施例4:
38.如图2所示,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该装置还包括自动止水夹12子,所述自动止水夹12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微处理器903的第四信号输出端连接。
39.所述自动止水夹12为电控机械锁紧装置,安装于与输液滴斗出液端连接的软管侧壁上,微处理器903在检测到液位平面低于设定位置时发送电信号控制所述自动止水夹12锁紧软管,起到防止静脉血液回流的作用。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