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固定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4146发布日期:2021-03-23 10:5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固定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颈椎固定支具。



背景技术:

30%至25%的脊椎创伤是在急救或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只有持续、并在早期救护阶段使用有效的颈椎固定器才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通过使用正确的固定装置可使患者的颈椎始终保持在正确的位置。

目前现有的颈托结构复杂,患者在进行独立穿戴时不方便,常常需要人员帮忙穿戴。

为此,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改进,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8876940u提出的“一种颈托”,包括第一托板、第二托板以及颈部支撑硬板。第一托板的横截面呈弧形,第一托板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一铰接端和第一配合端。第二托板的横截面呈弧形,第二托板具有相互远离的第二铰接端和第二配合端。第一铰接端和第二铰接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配合端与第二配合端可拆卸地连接,颈托具有空置状态和工作状态。颈部支撑硬板,颈部支撑硬板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托板,当颈托呈工作状态时,颈部支撑硬板位于颈部承托空间中,虽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满足单人独立操作能轻易地佩戴的特点。

但是该申请文件中的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不足,如该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磁性配合,在使用该颈托时,需要将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磁性连接,再通过固定带与第二托板上的魔术贴配合,此操作过于繁琐,对于受伤的患者来说穿戴上仍然比较不便。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颈椎固定支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固定支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颈椎固定支具,包括横截面呈弧形的第一托板、第二托板,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两端均相互连接且围合形成颈部承托空间,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的一端相互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为活动端,两所述活动端分别设置有电磁铁与铁块,所述电磁铁与铁块沿活动端的高度方向上分布,所述电磁铁与铁块相互接近的一面分别设置有若干定位块以及与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第一托板外侧壁上设有与电磁铁电连接的电源和控制开关,当通电时,电磁铁与铁块相吸使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之间连接并围合形成颈部承托空间。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为截面呈梯形或弧形状且梯形的短边或弧形的圆边朝向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电磁铁外包裹设置有与之形状大小相适配的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颈部承托空间内部环绕设置有气囊且远离颈部的一侧固接于颈部承托空间的内侧壁上,所述气囊通过通气管连通有弹性打气球。

优选的,所述气囊靠近颈部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球状凸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沿高度方向上靠近下颌底端和胸腔顶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包边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远离颈部承托空间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包覆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包括横截面呈弧形的第一托板、第二托板,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两端均相互连接且围合形成颈部承托空间,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的一端相互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为活动端,两所述活动端分别设置有电磁铁与铁块,所述电磁铁与铁块沿活动端的高度方向上分布,所述电磁铁与铁块相互接近的一面分别设置有若干定位块以及与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第一托板外侧壁上设有与电磁铁电连接的电源和控制开关,当通电时,电磁铁与铁块相吸使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之间连接并围合形成颈部承托空间,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的活动端打开,并将颈部放入颈部承托空间中,再把活动端关闭,使电磁铁与铁块靠近,通过若干定位块以及定位槽使电磁铁与铁块之间相互啮合,通过控制开关将电源通电使电磁铁产生磁性并将铁块吸住,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围合形成的颈部承托空间将颈部固定住,通过简便的操作即可达到对颈椎进行固定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人体佩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凸显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凸显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托板;2、第二托板;3、颈部承托空间;4、活动端;5、电磁铁;6、铁块;7、定位块;8、定位槽;9、控制开关;10、包覆层;11、气囊;12、通气管;13、弹性打气球;14、凸起;15、包边层;16、透气孔;17、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颈椎固定支具,包括横截面呈弧形的第一托板1、第二托板2,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两端均相互连接且围合形成颈部承托空间3,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的一端相互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为活动端4,两活动端4分别设置有电磁铁5与铁块6,电磁铁5与铁块6沿活动端4的高度方向上分布,电磁铁5与铁块6相互接近的一面分别设置有若干定位块7以及与定位块7相配合的定位槽8,第一托板1外侧壁上设有与电磁铁5电连接的电源和控制开关9,当通电时,电磁铁5与铁块6相吸使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之间连接并围合形成颈部承托空间3。

如图2所示,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沿高度方向上靠近下颌底端和胸腔顶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包边层15,通过设置包边层15,可以使患者在佩戴过程中减少与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的直接接触,增加患者的使用舒适性。

如图2所示,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远离颈部承托空间3的一侧上分别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上的包覆层10,通过设置包覆层10,一方面能够使患者在使用上更具有舒适感,另一方面也能够在第一托板1、第二托板2与空气中增加一层保护层,提高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电磁铁5外包裹设置有与之形状大小相适配的绝缘层17,通过设置绝缘层17,能够防止电磁铁5在通电时发生漏电进而使患者产生触电情况,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

如图4所示,定位块7为截面呈梯形或弧形状且梯形的短边或弧形的圆边朝向定位槽8,本实施例中展示截面呈梯形状的定位块7,通过将定位块7设置为梯形状,可以使患者更加精确地将电磁铁5与铁块6扣合到一起。

如图4所示,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透气孔16,通过设置透气孔16,可以增加颈部与外界的空气流通,避免颈部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而产生湿疹等问题,使颈部保持透气与干爽。

如图5所示,颈部承托空间3内部环绕设置有气囊11且远离颈部的一侧固接于颈部承托空间3的内侧壁上,气囊11通过通气管12连通有弹性打气球13,当患者的脖子较细时,可通过捏放弹性打气球13往气囊11里鼓气,使气囊11鼓起直到脖子与气囊11完全贴合,以达到颈部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地,气囊11靠近颈部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球状凸起14,通过设置若干个球状凸起14,一方面可以起到对颈部进行按摩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颈部与气囊11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保证颈椎内部的透气性。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的活动端4打开,并将颈部放入颈部承托空间3中,再把活动端4关闭,使电磁铁5与铁块6靠近,通过定位块7与定位槽8使电磁铁5与铁块6之间相互啮合,其中定位块7为截面呈梯形状或弧形状,可以使患者更加精确地将电磁铁5与铁块6扣合到一起,通过控制开关9将电源通电,使电磁铁5产生磁性并将铁块6吸住,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围合形成的颈部承托空间3将颈部固定住,其中电磁铁5外设置有绝缘层17,能够防止电磁铁5发生漏电而导致患者触电的情况发生,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上下端的包边层15可以增加患者的佩戴舒适性,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侧壁上的透气孔16可以保持颈部的透气性,当患者的脖子较细时,可通过捏放弹性打气球13往气囊11里鼓气,使气囊11鼓起直到脖子与气囊11完全贴合,以达到颈部固定的作用,其中气囊11内部的球状凸起14可以对颈部起到按摩与保持透气的作用。

综上,通过第一托板1、第二托板2与活动端4上的电磁铁5和铁块6的结构,能够起到通过简便操作使患者可独立进行支具穿戴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