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加速臀部及背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垫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81726发布日期:2021-01-30 01:0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加速臀部及背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垫子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加速臀部及背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垫子,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需切除肛门,缝合伤口,并放置引流管(盆腔引流管或伤口皮下引流管),而术后患者仰卧位或者坐位时常常压迫伤口和引流管,导致伤口迁延不愈,引流管弯折或被压闭,使引流不通畅,伤口或盆腔引流液不能尽早被引流出而引发伤口感染或盆腔感染,甚至部分患者因此需长期卧床,造成压疮,给患者术后康复带来极大挑战,另外,肛周脓肿手术以及背部痈手术后部分患者也需要放置引流管而产生上述问题。
[0003]
常规的垫子在使用过程中,主要起到隔离患者与病床的作用,患者通常的大片皮肤直接压在垫子、床上,从而造成上述的术后康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加速臀部及背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垫子,具有便于术后护理的优势,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上设有:通孔,与坐垫本体同轴设置且贯穿坐垫本体;镂空槽,设置于坐垫本体侧壁上,且贯穿坐垫本体、与通孔连通。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上设有:通孔,与坐垫本体同轴设置且贯穿坐垫本体;镂空槽,设置于坐垫本体侧壁上,且贯穿坐垫本体、与通孔连通,所述坐垫本体设置为回转体,且轴向长度小于径向长度。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上设有:通孔,与坐垫本体同轴设置且贯穿坐垫本体;镂空槽,设置于坐垫本体侧壁上,且贯穿坐垫本体、与通孔连通,所述坐垫本体设置为回转体,且轴向长度小于径向长度,所述坐垫本体设置为圆柱体,镂空槽环形阵列于坐垫本体的外圆表面上。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上设有:通孔,与坐垫本体同轴设置且贯穿坐垫本体;镂空槽,设置于坐垫本体侧壁上,且贯穿坐垫本体、与通孔连通,所述镂空槽设置为椭圆形,椭圆的长轴平行于坐垫本体的端面。
[000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上设有:通孔,与坐垫本体同轴设置且贯穿坐垫本体;镂空槽,设置于坐垫本体侧壁上,且贯穿坐垫本体、与通孔连通,所述坐垫本体与患者接触的端面上设有缓冲垫。
[0009]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上设有:通孔,与坐垫本体同轴设置且贯穿坐垫本体;镂空槽,设置于坐垫本体侧壁上,且贯穿坐垫本体、与通孔连通,所述坐垫本体与患者接触的端面上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为与坐垫本体同轴的环形。
[001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上设有:通孔,与坐
垫本体同轴设置且贯穿坐垫本体;镂空槽,设置于坐垫本体侧壁上,且贯穿坐垫本体、与通孔连通,所述坐垫本体与患者接触的端面上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为与坐垫本体同轴的环形,所述缓冲垫的外径大于坐垫本体端面的外径,所述缓冲垫的内径小于通孔的内径。
[001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上设有:通孔,与坐垫本体同轴设置且贯穿坐垫本体;镂空槽,设置于坐垫本体侧壁上,且贯穿坐垫本体、与通孔连通,所述坐垫本体与患者接触的端面上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为与坐垫本体同轴的环形,所述缓冲垫的外径大于坐垫本体端面的外径,所述缓冲垫的内径小于通孔的内径,所述缓冲垫呈空心圆柱状设置,且缓冲垫的外径比坐垫本体的外径小至少1cm,所述缓冲垫的内径比坐垫本体的内径大至少1cm。
[001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上设有:通孔,与坐垫本体同轴设置且贯穿坐垫本体;镂空槽,设置于坐垫本体侧壁上,且贯穿坐垫本体、与通孔连通,所述通孔内径为坐垫本体内径的0.3倍。
[001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上设有:通孔,与坐垫本体同轴设置且贯穿坐垫本体;镂空槽,设置于坐垫本体侧壁上,且贯穿坐垫本体、与通孔连通,所述坐垫本体与患者接触的端面上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为与坐垫本体同轴的环形,所述缓冲垫设置为医用凝胶垫圈或者记忆海绵垫圈。
[0014]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势:
[0015]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坐垫本体、通孔、缓冲垫和镂空槽,既避免了患者术后压迫伤口和引流管,加速患者康复,而且方便引流管通过,使引流管保持通畅。
[0016]
2、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坐垫本体为扁圆柱体,与患者接触的面是扁圆柱体的端面,相当于患者仍然躺或坐在某一平面上,使得患者在使用时,异物感低。
[0017]
3、本实用新型中的镂空槽是环形阵列设置的,任一根引流管从任一个镂空槽中引出,与位于中心轴线位置的通孔之间的夹角几乎保持不变,也就不存在压迫、扭转,或两根引流管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
[0018]
4、本实用新型中的镂空槽为椭圆形,相较于圆形,椭圆两端的更小的空间其实就限制了引流管的窜动范围,对引流管起到进一步限位。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坐垫本体、2-通孔、3-缓冲垫、4-镂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且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
一种能加速臀部及背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垫子,如图1所示,包括坐垫本体1,所述坐垫本体1的端面上同轴开设有通孔2,在坐垫本体1的上端面还设有缓冲垫3,坐垫本体1上还开设有镂空槽4。本实施例中设置四个镂空槽4,且镂空槽4环形阵列于坐垫本体1的外圆表面,镂空槽4为椭圆形,且长轴、短轴之差较大,本实施例中,长轴的取值范围为10-12cm,节
点值可选11cm,短轴尺寸只需能够允许导流管穿过即可,由于术后病人引流管通常为一根或两根,这样的设置可以使不同的引流管通过不同的镂空槽,便于引流管及引流袋通过、便于观察不同部位的引流情况。
[0023]
本实施例中,坐垫本体1设置为中空的扁圆柱体,镂空槽4与通孔2连通。需要将盆腔引流管或伤口皮下引流管从患者伤口处引出时,引流管一端与伤口相接,另一端从穿入通孔2处,再穿过镂空槽4引至收集位置。
[0024]
本实施例中的坐垫本体1是由硬质的板材构成的,比如塑料,木头,因此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受到外力时不产生形变或仅有轻微形变,方便引流管通过,使引流管保持通畅。通孔2的内径为坐垫本体1内径的0.3倍,因为臀部及背部手术切口一般在15cm以内,切口旁边2-3cm左右处会留置引流管,通孔边缘距离切口和引流管至少需3cm左右,因此本实施例中通孔内径范围为15-20cm,可选节点值17或18cm。
[0025]
在坐垫本体1面向患者的端面上即为缓冲垫3,缓冲垫3也呈空心圆柱状设置,与坐垫本体1同轴设置。缓冲垫3的外径比坐垫本体1的外径大1cm,缓冲垫3的内径比坐垫本体1的内径小1cm,以此使缓冲垫3能够包覆坐垫本体1的两条环形棱边,避免了硬材质的坐垫本体对患者的影响。
[0026]
为了便于固定缓冲垫3,本实施例公开两种固定方式,或者在坐垫本体1的顶端面开设有凹槽,缓冲垫3通过凹槽嵌设在坐垫本体1的顶端面内侧,这种设置便于对缓冲垫3进行防护,或者将缓冲垫3黏附于坐垫本体1顶面。本实施例中的缓冲垫3是医用凝胶垫圈或者记忆海绵垫圈制成,能够保证患者使用的舒适性,有效避免压疮形成,保护患者皮肤。
[0027]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在坐垫本体1上安装缓冲垫3,然后将病人身体上连接的引流管通过通孔2穿过镂空槽4,操作时注意引流管不要急剧弯折或扭转;使用过程中,整个垫子垫置在臀部下侧,从而有效的避免压迫伤口和引流管,加速了患者康复,而且坐垫本体1和镂空槽4的设置,有效的避免了对引流管的挤压,保证了引流管的通畅。
[0028]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