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7176发布日期:2021-03-23 11:0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颈内静脉置管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颈内静脉置管术,即从右颈内静脉将中心静脉导管插入,至上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处,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成功率高等优点,因此成为血透患者临时性血管通路的首选。

在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后,需要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固定,目前在临床上常使用胶布将导管粘贴在患者的耳后或者颈部;或者使用一次性手术帽套在患者的头上,利用帽子的松紧带勒住中心静脉导管;这两种固定方式均无法稳定地勒住导管,使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导管易脱出,从而需要反复调整,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同时也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颈内静脉处的导管进行有效、稳定固定的装置,使得医护人员方便护理,且有效增加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固定颈内静脉导管时,导管易脱出,需要反复进行调整,导致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增加医护人员心里负担的问题,提供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固定颈内静脉导管时,导管易脱出,需要反复进行调整,导致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增加医护人员心里负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

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其包括头部固定组件和导管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固定组件设置在头部固定组件的一侧外边缘,两者一体连接;所述导管固定组件与头部固定组件垂直设置;所述导管固定组件包括用于放置导管的固定环,以及用于防止导管上下移动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设置在固定环的上端和/或中端和/或下端;使用时,将头部固定组件固定在患者头部,再将导管放置在固定环内部,并通过调节固定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导管发生上下移动,从而有效解决现有的导管固定方式不牢固,导管易脱出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头部固定组件设置为封闭环形设置的松紧带;此种设置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

或者,所述头部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带和弹性带,固定带和弹性带围成封闭环形套于患者头部;此种设置不仅可以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还可以保证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或者,所述头部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带,弹性带和调节带,调节带包括第一调节带和第二调节带,第一调节带一端与固定带或弹性带一体连接,第二调节带一端与弹性带或固定带一体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带/第二调节带另一端边缘设置供第二调节带/第一调节带穿过的固定孔,且第二调节带/第一调节带另一端边缘处顺序设置粘带毛面和粘带刺面;通过此种方式先将第二调节带/第一调节带穿过固定孔,再翻折回将粘带毛面紧贴粘带刺面,实现对头部固定组件直径的调节,从而保证患者头部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所述固定孔的数目设置3-5个,优选设置4个;此种设置可以适应头径不同的患者。

进一步,所述头部固定组件的宽度为3-4cm,此种宽度会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不会因为过窄过紧造成受力面积小而引起压迫。

进一步,所述固定环设置为一带有弯曲度的c形环,且在c形环外围设置固定结构以防止导管在c形环内部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一能够围绕c形环外侧壁的扎带,扎带一端与c形环外侧壁一体连接且其上设有母扣,扎带另一端设置与母扣配合使用的公扣;通过公扣与母扣的连接实现对固定环内导管的二次固定。

进一步,所述母扣的数量设置为3-5个,优选设置4个;公扣的数量设置1-2个,优选设置2个;此种设置既可以保证扎带的固定效果,又避免患者佩戴时产生不适感。

或者,所述固定环设置为一圆形环,且在圆形环的上端和/或下端设置防止导管上下移动的固定结构。

进一步,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一带有圆形空腔的约束环,以及小于圆形空腔直径的约束绳,约束环与圆形环上端和/或下端一体连接;另外,在固定环上连接头部固定组件的对面设置供约束绳穿入和穿出的穿入孔和穿出孔,穿入孔和穿出孔与圆形空腔连通;通过此种方式将约束绳先伸入穿入孔,经过圆形空腔后再从穿出孔伸出,并通过调节调节绳实现固定导管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固定环内部设置与固定环尺寸匹配的防滑垫,以加强导管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在所述固定环靠近皮肤一侧设置防压疮软膜,以防止佩戴时间长导致患者面部出现压疮。

进一步,所述导管固定组件采用硬质弹性材料,软硬适中,以保证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另外,所述头部固定组件采用透气材料,从而保证透气性。

与现有技术的器械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头部固定组件和导管固定组件实现稳定固定导管的效果,减少了反复脱戴的重复操作;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在固定颈内静脉导管时,导管易脱出,需要反复进行调整,导致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增加医护人员心里负担的问题,操作简单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固定环为c形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扎带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头部固定组件为松紧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头部固定组件为调节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头部固定组件为调节式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固定环为圆形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约束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约束环的局部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松紧带;2、固定带;3、弹性带;4、调节带;41、第一调节带;42、第二调节带;43、固定孔;44、粘带毛面;45、粘带刺面;5、c形环;6、扎带;61、母扣;62、公扣;7、圆形环;71、约束环;72、圆形空腔;73、约束绳;74、穿入孔;75、穿出孔;8、防滑垫;9、防压疮软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

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其包括头部固定组件和导管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固定组件设置在头部固定组件的一侧外边缘,两者一体连接;所述导管固定组件与头部固定组件垂直设置;所述导管固定组件包括用于放置导管的固定环,以及用于防止导管上下移动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设置在固定环的上端和/或中端和/或下端;使用时,将头部固定组件固定在患者头部,再将导管放置在固定环内部,并通过调节固定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导管发生上下移动,从而有效解决现有的导管固定方式不牢固,导管易脱出的问题。

所述头部固定组件设置为封闭环形设置的松紧带1;此种设置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

所述固定环设置为一带有弯曲度的c形环5,且在c形环5外围设置固定结构以防止导管在c形环5内部上下移动。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一能够围绕c形环5外侧壁的扎带6,扎带6一端与c形环5外侧壁一体连接且其上设有母扣61,扎带6另一端设置与母扣61配合使用的公扣62;通过公扣62与母扣61的连接实现对固定环内导管的二次固定。

所述固定环内部设置与固定环尺寸匹配的防滑垫8,以加强导管的固定效果。

在所述固定环靠近皮肤一侧设置防压疮软膜9,以防止佩戴时间长导致患者面部出现压疮。

实施例2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

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其包括头部固定组件和导管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固定组件设置在头部固定组件的一侧外边缘,两者一体连接;所述导管固定组件与头部固定组件垂直设置;所述导管固定组件包括用于放置导管的固定环,以及用于防止导管上下移动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设置在固定环的上端和/或中端和/或下端;使用时,将头部固定组件固定在患者头部,再将导管放置在固定环内部,并通过调节固定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导管发生上下移动,从而有效解决现有的导管固定方式不牢固,导管易脱出的问题。

所述头部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带2和弹性带3,固定带2和弹性带3围成封闭环形套于患者头部;此种设置不仅可以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还可以保证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所述固定环设置为一带有弯曲度的c形环5,且在c形环5外围设置固定结构以防止导管在c形环5内部上下移动。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一能够围绕c形环5外侧壁的扎带6,扎带6一端与c形环5外侧壁一体连接且其上设有母扣61,扎带6另一端设置与母扣61配合使用的公扣62;通过公扣62与母扣61的连接实现对固定环内导管的二次固定。

所述固定环内部设置与固定环尺寸匹配的防滑垫8,以加强导管的固定效果。

在所述固定环靠近皮肤一侧设置防压疮软膜9,以防止佩戴时间长导致患者面部出现压疮。

实施例3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

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其包括头部固定组件和导管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固定组件设置在头部固定组件的一侧外边缘,两者一体连接;所述导管固定组件与头部固定组件垂直设置;所述导管固定组件包括用于放置导管的固定环,以及用于防止导管上下移动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设置在固定环的上端和/或中端和/或下端;使用时,将头部固定组件固定在患者头部,再将导管放置在固定环内部,并通过调节固定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导管发生上下移动,从而有效解决现有的导管固定方式不牢固,导管易脱出的问题。

所述头部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带2,弹性带3和调节带4,调节带4包括第一调节带41和第二调节带42,第一调节带41一端与固定带2或弹性带3一体连接,第二调节带42一端与弹性带3或固定带2一体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带41/第二调节带42另一端边缘设置供第二调节带42/第一调节带41穿过的固定孔43,且第二调节带42/第一调节带41另一端边缘处顺序设置粘带毛面44和粘带刺面45;通过此种方式先将第二调节带42/第一调节带41穿过固定孔43,再翻折回将粘带毛面44紧贴粘带刺面45,实现对头部固定组件直径的调节,从而保证患者头部的固定效果。

所述固定孔43的数目设置3-5个,优选设置4个;此种设置可以适应头径不同的患者。

所述头部固定组件的宽度为3-4cm,此种宽度会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不会因为过窄过紧造成受力面积小而引起压迫。

所述固定环设置为一带有弯曲度的c形环5,且在c形环5外围设置固定结构以防止导管在c形环5内部上下移动。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一能够围绕c形环5外侧壁的扎带6,扎带6一端与c形环5外侧壁一体连接且其上设有母扣61,扎带6另一端设置与母扣61配合使用的公扣62;通过公扣62与母扣61的连接实现对固定环内导管的二次固定。

所述母扣61的数量设置为3-5个,优选设置4个;公扣62的数量设置1-2个,优选设置2个;此种设置既可以保证扎带6的固定效果,又避免患者佩戴时产生不适感。

所述固定环内部设置与固定环尺寸匹配的防滑垫8,以加强导管的固定效果。

在所述固定环靠近皮肤一侧设置防压疮软膜9,以防止佩戴时间长导致患者面部出现压疮。

实施例4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

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其包括头部固定组件和导管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固定组件设置在头部固定组件的一侧外边缘,两者一体连接;所述导管固定组件与头部固定组件垂直设置;所述导管固定组件包括用于放置导管的固定环,以及用于防止导管上下移动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设置在固定环的上端和/或中端和/或下端;使用时,将头部固定组件固定在患者头部,再将导管放置在固定环内部,并通过调节固定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导管发生上下移动,从而有效解决现有的导管固定方式不牢固,导管易脱出的问题。

所述头部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带2,弹性带3和调节带4,调节带4包括第一调节带41和第二调节带42,第一调节带41一端与固定带2或弹性带3一体连接,第二调节带42一端与弹性带3或固定带2一体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带41/第二调节带42另一端边缘设置供第二调节带42/第一调节带41穿过的固定孔43,且第二调节带42/第一调节带41另一端边缘处顺序设置粘带毛面44和粘带刺面45;通过此种方式先将第二调节带42/第一调节带41穿过固定孔43,再翻折回将粘带毛面44紧贴粘带刺面45,实现对头部固定组件直径的调节,从而保证患者头部的固定效果。

所述固定孔43的数目设置3-5个,优选设置4个;此种设置可以适应头径不同的患者。

所述头部固定组件的宽度为3-4cm,此种宽度会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不会因为过窄过紧造成受力面积小而引起压迫。

所述固定环设置为一圆形环7,且在圆形环7的上端和/或下端设置防止导管上下移动的固定结构。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一带有圆形空腔72的约束环71,以及小于圆形空腔72直径的约束绳73,约束环71与圆形环7上端和/或下端一体连接;另外,在固定环上连接头部固定组件的对面设置供约束绳73穿入和穿出的穿入孔74和穿出孔75,穿入孔74和穿出孔75与圆形空腔72连通;通过此种方式将约束绳73先伸入穿入孔74,经过圆形空腔72后再从穿出孔75伸出,并通过调节调节绳实现固定导管的效果。

所述固定环内部设置与固定环尺寸匹配的防滑垫8,以加强导管的固定效果。

在所述固定环靠近皮肤一侧设置防压疮软膜9,以防止佩戴时间长导致患者面部出现压疮。

所述导管固定组件采用硬质弹性材料,软硬适中,以保证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另外,所述头部固定组件采用透气材料,从而保证透气性。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