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操作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6052发布日期:2021-01-23 07:5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口腔操作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装置,特别是口腔检查和取样过程中使用的口腔操作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口腔检查是口腔科、呼吸内科、儿科、耳鼻喉科等科室的常规检查手段,目前的常规流程是患者张开嘴部,医护人员根据需要进行直视观察或者利用压舌板将舌体下压后观察咽喉部及周边腺样体的状态,在需要时,医护人员需要对局部进行标本取样后进行化验。
[0003]
而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常规状态是佩戴口罩进行防护,当患者患有传染性疾病,尤其是患有可通过飞沫或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时,在检查过程中,经患者的呼吸、说话或意外咳嗽、打喷嚏等行为,非常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严重者甚至造成医护人员的感染。
[0004]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口腔检查和取样过程进行进一步的防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对口腔检查过程进行防护,但又能进行口腔检查、取样等操作的防护板。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之口腔操作防护装置,通过防护板和操作孔的配合作用,在防止患者检查过程中飞沫等传播的同时,还能通过操作孔对口腔内部进行检查和取样,保证口腔检查过程安全的同时保证了检查过程操作的便利性。
[0006]
本实用新型之口腔操作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腔操作防护装置100含防护板1和至少1个操作孔2;所述防护板1能阻挡口腔检查和/或操作过程中的飞沫喷溅;所述操作孔2设置在所述防护板1上,能让器械通过并在口腔内进行操作。
[0007]
使用过程中,所述防护板1放置在患者口腔前部,所述防护板1整体用透明材料制成,或者所述操作孔2设置成透明窗口,医护人员可以透过所述防护板1或所述操作孔2对口腔内进行直视观察,在需要时,将器械3,如血管夹、持针钳等的操作部从所述操作孔2中穿过后夹持压舌板、取样棉签等在口腔内进行压舌、取样等操作。所述防护板1可以有效阻挡检查和操作过程中,经患者的呼吸、说话或意外咳嗽、打喷嚏等行为而可能造成的飞沫喷溅,有效避免临床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意外伤害,并将飞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临床使用过程更加安全。
[0008]
所述防护板1的面积大于脸部,能完全遮挡住患者脸部。所述防护板1的面积大于脸部,可以保证能完全遮挡住患者的脸部,临床应用过程更加安全。
[0009]
所述防护板1是长方形,具有圆滑的倒角。所述防护板1通常选用长方形,可以更好地遮挡住患者口鼻处,为防止尖锐的边角造成意外损伤,对所述防护板的边角可进行倒角处理,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防护板1还可以塑形成弧形,更加贴合脸部轮廓。当然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形状,申请人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但都不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10]
所述防护板1上设有2个所述操作孔2。所述防护板1上设有的2个所述操作孔2,可以从1个所述操作孔2中伸入所述器械3,夹持住压舌板将舌体下压,另1个所述操作孔2中伸入所述器械3,对咽部等位置进行标本取样。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在所述防护板1上设置多个所述操作孔2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申请人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但都不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11]
所述操作孔2上设有固定装置21。所述固定装置21设置在所述操作孔2的周边,可以对所述器械3进行固定,防止在操作过程中,所述器械3和所述防护板1之间出现来回滑动或脱落。同时,所述固定装置21还可以对所述器械3进行密封,更好地防止飞沫从所述操作孔2中泻出。
[0012]
所述固定装置21是硅胶密封座21-1。所述硅胶密封座21-1采用弹性硅胶制成,可以很好地包裹住所述器械3,一方面对所述器械3进行有效地固定,另一方面构成密封圈,有效防止飞沫从所述操作孔2中泻出。
[0013]
所述操作孔2是非圆形操作孔2-1。非圆形的设计可以更好地保证所述防护板1的方向性,实际应用中,所述防护板1不会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生转动。
[0014]
所述操作孔2是切口2-2。所述操作孔2还可以是切口2-2,所述切口2-2的边缘在所述器械3穿过时发生变形,翻折的切边22可以对所述器械3进行有效固定,防止所述器械3在操作过程中从所述操作孔2中脱落。
[0015]
所述切口2-2由直线和/或曲线构成。所述切口2-2可以是由一根或多根直线段、曲线段或二者组合而成。
[0016]
所述切口2-2是米字切口2-21、h字型切口、一字型切口、或哑铃型切口2-22、多边形型切口。优选的,所述切口2-2是米字切口2-21和哑铃型切口2-22。当然,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不同形状的切口,申请人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但都不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17]
所述米字切口2-21由放射状的切边22构成,当所述器械3从所述切口2-2穿过时,所述切边22呈放射状张开,环抱住所述器械3,这种环抱型的设计,能够对所述器械3形成一个良好的各向同性的环抱力,尤其对圆形操作杆的器械可以形成良好的固定效果。
[0018]
所述哑铃型切口2-22在中心切边22-1两端设置有发散型的端部切边22-2。使用时,将所述器械3沿所述中心切边22-1穿过,此时,所述端部切边22-2发生变形,在两端对所述器械3进行固定。由于设计有所述中心切边22-1,对于夹持钳等非圆形操作杆的器械可以根据操作方向对所述器械3进行良好的方向性固定。
[0019]
所述防护板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防护板1通常采用医用透明材料整体制造而成,在临床应用中,医护人员可以透过所述防护板1直接进行观察,观察效果比观察孔或观察窗的效果更好。
[0020]
临床应用时,将所述防护板1放置在患者口腔前部,保证所防护板1完全遮挡住患者的口鼻处,当单纯进行口腔观察时,将所述器械3,如持针钳或止血夹经所述操作孔2穿过,然后用所述器械3夹持住压舌板,将舌体下压,即可对口腔和咽部及周边腺样体进行观察。当需要同时在口腔或咽部进行取样时,可以选择在所述防护板1上设置2个或2个以上所述操作孔2,将取样器械从另一个所述操作孔2中穿过,在观察的同时进行口腔或咽部标本的取样。为便于观察,还可以在所述器械3上设置照明装置4,所述照明装置4设置在所述防
护板1的内侧,可以透过所述防护板1或观察窗对口腔内进行照明。
[0021]
本实用新型之口腔操作防护装置含防护板1和至少1个操作孔2;所述防护板1能阻挡口腔检查和/或操作过程中的飞沫喷溅;所述操作孔2设置在所述防护板1上,能让器械通过并在口腔内进行操作。使用过程中,将所述防护板1放置在患者口腔前部,所述防护板1整体用透明材料制成,或者所述操作孔2设置成透明窗口,医护人员可以透过所述防护板1或所述操作孔2对口腔内进行直视观察,在需要时,将器械3,如血管夹、持针钳等的操作部从所述操作孔2中穿过在口腔内进行压舌、取样等操作。所述防护板1可以有效阻挡检查和操作过程中,经患者的呼吸、说话或意外咳嗽、打喷嚏等行为而可能造成的飞沫喷溅,有效避免临床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意外伤害,并将飞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临床使用过程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含2个非圆形操作孔的本实用新型之口腔操作防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1-1是图1主视图。
[0024]
图1-2是器械插入操作孔时的本实用新型之口腔操作防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3是图1的工作原理图。
[0026]
图2是含1个哑铃型切口的本实用新型之口腔操作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1是器械插入切口时的本实用新型之口腔操作防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是含1个哑铃型切口和1个米字切口的本实用新型之口腔操作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1是器械插入图3的切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
上述图中:
[0031]
100为本实用新型之口腔操作防护装置。
[0032]
1为防护板,2为操作孔,3为器械,4为照明装置。
[0033]
2-1为非圆形操作孔,2-2为切口;2-21为米字切口,2-22为哑铃型切口。
[0034]
21为固定装置,21-1硅胶密封座;22为切边,22-1为中心切边,22-2为端部切边;41为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实施例1:操作孔型本实用新型之口腔操作防护装置
[0036]
参考图1至图1-2,本实施例之口腔操作防护装置含防护板1和至少1个操作孔2;所述防护板1能阻挡口腔检查和/或操作过程中的飞沫喷溅;所述操作孔2设置在所述防护板1上,能让器械通过并在口腔内进行操作。
[0037]
参考图1和图1-1,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孔2是非圆形操作孔2-1。非圆形的设计可以更好地保证所述防护板1的方向性,实际应用中,所述防护板1不会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生转动。
[0038]
所述防护板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医护人员可以透过所述防护板1直接进行观察,观察效果比观察孔或观察窗的效果更好。
[0039]
所述防护板1的面积大于脸部,可以保证能完全遮挡住患者的脸部,尤其是保证患者的口鼻处能被完全遮挡,临床应用过程更加安全。
[0040]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1是长方形,具有圆滑的倒角。长方形的设计,可以更好地遮挡住患者口鼻处,为防止尖锐的边角造成意外损伤,对所述防护板的边角可进行倒角处理,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
[0041]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防护板1还可以塑形成弧形,更加贴合脸部轮廓。当然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形状,申请人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但都不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42]
参考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1上设有2个所述操作孔2,可以从1个所述操作孔2中伸入所述器械3,如持针钳或止血钳,夹持住压舌板将舌体下压,另1个所述操作孔2中伸入所述器械3,对咽部等位置进行标本取样。实际应用中,当所述口腔操作防护装置100只需要进行口腔观察或检查时,所述防护板1上可以只设置1个所述操作孔2。
[0043]
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在所述防护板1上设置多个所述操作孔2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申请人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但都不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44]
所述操作孔2上设有固定装置21。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21是硅胶密封座21-1,由弹性硅胶制成。所述固定装置21设置在所述操作孔2的周边,弹性硅胶可以很好地包裹住所述器械3,对所述器械3进行有效固定,防止在操作过程中,所述器械3和所述防护板1之间出现来回滑动或脱落。同时,所述硅胶密封座21-1构成密封圈,还可以对所述器械3进行密封,更好地防止飞沫从所述操作孔2中泻出。
[0045]
参考图1-3,临床应用时,将所述防护板1放置在患者口腔前部,保证所防护板1完全遮挡住患者的口鼻处,将所述器械3,如持针钳或止血夹经1个所述操作孔2穿过,然后用所述器械3夹持住压舌板,将舌体下压,即可对口腔和咽部及周边腺样体进行观察,将取样器械从另一个所述操作孔2中穿过,在观察的同时进行口腔或咽部标本的取样。为便于观察,还可以在所述器械3上设置照明装置4,所述照明装置4设置在所述防护板1的内侧,可以透过所述防护板1或观察窗对口腔内进行照明。为便于所述照明装置4的定位,在所述防护板1上可设置定位槽41。
[0046]
本实施例之口腔操作防护装置由于设计有所述防护板1,可以有效阻挡检查和操作过程中,经患者的呼吸、说话或意外咳嗽、打喷嚏等行为而可能造成的飞沫喷溅,有效避免临床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意外伤害,并将飞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临床使用过程更加安全。所述硅胶密封座21-1的设计,不但能对所述器械3进行良好的固定,还能形成密封效果,更好地防止飞沫从所述操作孔2中泻出。透明材料的设计,可以让医护人员很方便地对口腔内进行观察,使用过程非常方便。
[0047]
实施例2:切口型的本实用新型之口腔操作防护装置
[0048]
参考图2至图3-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孔2是切口2-2。
[0049]
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口2-2是米字切口2-21和哑铃型切口2-22。
[0050]
参考图3和图3-1,所述米字切口2-21由放射状的切边22构成,当所述器械3从所述切口2-2穿过时,所述切边22呈放射状张开,环抱住所述器械3,这种环抱型的设计,能够对所述器械3形成一个良好的各向同性的环抱力,尤其对圆形操作杆的器械可以形成良好的
固定效果。
[0051]
参考图2和图2-1,所述哑铃型切口2-22在中心切边22-1两端设置有发散型的端部切边22-2。使用时,将所述器械3沿所述中心切边22-1穿过,此时,所述端部切边22-2发生变形,在两端对所述器械3进行固定。由于设计有所述中心切边22-1,对于夹持钳等非圆形操作杆的器械可以根据操作方向对所述器械3进行良好的方向性固定。
[0052]
申请人在本实施例中,只具体举例说明了所述米字切口2-21和所述哑铃型切口2-22,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h字型切口、或一字型切口、或多边形型切口等不同形状的切口,申请人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但都不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53]
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1由透明医用材料制成,所述防护板1上设置有1个所述米字切口2-21和1个所述哑铃型切口2-22。
[0054]
临床使用时,将所述器械3沿所述中心切边22-1穿过,此时,所述端部切边22-2发生变形,在两端对所述器械3进行固定,保证所述器械3的固定方向不发生变化。所述器械3可夹持住压舌板,将舌体下压,即可对口腔和咽部及周边腺样体进行观察。然后将所述器械3从所述切口2-2穿过,所述切边22呈放射状张开,环抱住所述器械3,所述器械3端部的取样拭子即可进行口腔或咽部标本的取样。
[0055]
本实施例中,只具体举例说明了1个所述米字切口2-21和1个所述哑铃型切口2-22的组合方式,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在所述防护板1上只设置1个所述切口2-2,参考图2和图2-1,或者进行不同形状的所述切口2-2的组合,申请人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
[0056]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孔2是切口2-2,制造过程非常简单,制造成本更低,而且所述切边22翻折后的固定效果非常好,使用过程非常方便。
[0057]
应该注意,本文中公开和说明的结构可以用其它效果相同的结构代替,同时本实用新型所介绍的实施例并非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唯一结构。虽然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例已在本文中予以介绍和说明,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都清楚知道这些实施例不过是举例说明而己,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无数的变化、改进和代替,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因此,应按照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来的界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