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眼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01280发布日期:2021-05-11 14:5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鼻眼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鼻眼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通过点燃艾炷、艾条熏烤人来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具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等作用。

现有技术中,专门针对鼻眼位置的眼鼻艾灸仪,通常仪器的治疗部位与人体眼鼻位置的皮肤表面相贴合,进而才能起到灸疗的作用。但是,也因此该种眼鼻艾灸仪的治疗位置和部位固定,无法调整眼鼻艾灸仪来治疗其它的穴位,甚至有些眼鼻周围的穴位根本接触不到、治疗不到。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眼鼻艾灸仪的治疗位置固定、无法调整艾灸位置、无法治疗其它穴位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眼灸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眼鼻艾灸仪存在的治疗位置固定、无法调整艾灸位置、无法治疗其它穴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鼻眼灸装置,包括:

两个灸疗组件,均包括上端敞口的灸筒以及可拆卸地扣合在所述灸筒上端的灸盖,两个所述灸筒的下端分别对应使用者的眼鼻两侧的穴位,且两个所述灸盖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灸材的固定结构,两个所述灸疗组件上设有透气孔;

固定组件,用于固定两个所述灸疗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套在使用者头部的头箍、与所述头箍相连接的两个固定杆以及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灸筒外周上的两个套箍,两个所述套箍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杆上。

优选地,两个所述固定杆均包括端部相连接的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且二者呈“l”型结构,两个所述第一杆部与所述头箍均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套箍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杆部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杆部的端部沿自身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套箍连接有吊杆,所述吊杆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能够与各个所述第一通孔通过紧固件相连接、以使所述套箍沿所述第二杆部的延伸方向位移。

优选地,两个所述灸筒和两个所述灸盖均呈圆柱状,所述灸筒可转动地套设于对应的所述灸盖的外部,且所述灸筒的内侧壁与对应的所述灸盖的外侧壁接触,两个所述灸筒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灸筒的周向均匀分布,且两个所述灸盖上均设有排烟孔。

优选地,所述灸疗组件还包括分别可拆卸设置在两个所述灸筒下端的两个灸座,两个所述灸座上均设有所述透气孔,两个所述灸座分别套在两个所述灸筒的外周,两个所述灸筒的内部均设置有防护网,所述灸座和对应的所述灸筒内的所述防护网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药草的隔物空间。

优选地,两个所述灸座的侧壁均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灸座的周向均匀分布,且所述灸座上的所述第二开口与对应的所述灸筒上的所述第一开口一一对应连通。

优选地,两个所述灸座的底部均设有硅胶片。

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灸盖上的安装孔以及用于固定艾柱的推送器,所述推送器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并将所述安装孔密封。

优选地,所述推送器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艾柱的空腔,所述推送器的下端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第三开口,且所述第三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卡住艾柱的燃烧端的凸起,所述空腔内设有位于艾柱上方的弹簧,当所述凸起卡住艾柱时,所述弹簧发生弹性形变。

优选地,所述头箍和所述套箍的材质均为弹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鼻眼灸装置包括两个灸疗组件和用于固定两个灸疗组件的固定组件,其中,两个灸疗组件均包括灸筒和灸盖,灸筒的上端敞口,灸盖可拆卸地扣合在灸筒的上端,两个灸盖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灸材的固定结构,通过固定结构将灸材固定在灸盖上后,将灸材充分点燃,然后将灸盖扣合在灸筒上,两个灸筒的底面分别对应使用者的眼鼻两侧的相应穴位的皮肤上,且两个灸疗组件上均设有透气孔,故艾烟通过透气孔作用于眼鼻两侧相应穴位的皮肤上,从而进行艾灸治疗;固定组件包括头箍、两个固定杆和两个套箍,其中,头箍套在使用者的头部,两个固定杆与头箍相连接,两个套箍分别套设在两个灸筒的外周,且两个套箍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两个固定杆上。如此设置,两个固定杆、头箍均相对使用者的头部固定,移动某一个套箍相对对应的固定杆的位置,即可改变灸疗组件中某个灸筒所对应的眼鼻一侧的位置,艾烟通过透气孔作用的穴位就会改变,故治疗位置可以改变,能够调整艾灸作用于眼鼻两侧的穴位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鼻眼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鼻眼灸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灸疗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灸盖和推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灸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中:

1、灸筒;2、灸盖;201、盖体;202、内筒;3、灸座;301、套筒;302、固定板;4、头箍;5、固定杆;501、第一杆部;502、第二杆部;6、套箍;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紧固件;10、第一开口;11、第二开口;12、推送器;13、凸起;14、弹簧;15、第三开口;16、防护网;17、透气孔;18、硅胶片;19、吊杆;20、排烟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眼灸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眼鼻艾灸仪存在的治疗位置固定、无法调整艾灸位置、无法治疗其它穴位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鼻眼灸装置包括两个灸疗组件和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用来将两个灸疗组件固定在鼻眼两侧位置的穴位上,其中,两个灸疗组件均包括灸筒1和灸盖2,如图4所示,灸筒1为上端敞口的筒状结构,灸盖2为下端敞口的筒状结构,灸盖2可拆卸地扣合在灸筒1的上端,这样一来灸筒1与灸盖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灸材的容纳空间,且两个灸盖2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灸材的固定结构,通过固定结构将灸材固定在灸盖2上后,灸材位于容纳空间内,灸材可以为艾柱、艾条等,使用时,将灸材充分点燃,然后将灸盖2扣合在对应的灸筒1上,两个灸筒1的底面分别对应贴合在使用者眼鼻两侧的相应穴位的皮肤上,且两个灸疗组件上均设有透气孔17,燃烧产生的艾烟和热量通过透气孔17作用于相应穴位的皮肤上,从而进行艾灸治疗。优选地,透气孔17可以设置在灸筒1上。如图1所示,固定组件包括头箍4、两个固定杆5和两个套箍6,其中,头箍4套在使用者的头部,两个固定杆5与头箍4均相连接,两个套箍6分别套设在两个灸筒1的外周,且两个套箍6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两个固定杆5上。这样一来,当需要调整治疗眼鼻某一侧的相应穴位的位置时,只需调整所需要的某个套箍6的位置即可,即移动某个套箍6相对对应的固定杆5的位置,即可改变灸筒1的治疗位置。优选地,头箍4和套箍6的材质为弹性材料,从而使头箍4顺畅的套在头部上,套箍6也顺畅地套在灸筒1上。头箍4可以采用开口的弹性钢圈,以适应不同的头围,同样的,套箍6也可以采用开口的弹性套箍6,以套固不同直径的灸筒1。

如此设置,两个固定杆5、头箍4均相对使用者的头部固定,移动某一个套箍6相对对应的固定杆5的位置,即可改变灸疗组件中某一个灸筒所对应的眼鼻一侧的位置,艾烟通过透气孔17作用的眼鼻侧部的穴位就会改变,故治疗位置可以改变,能够调整艾灸作用于眼鼻两侧的穴位位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固定杆5均包括第一杆部501和第二杆部502,第一杆部501和第二杆部502的端部相连接,且二者呈“l”型结构,两个第一杆部501与头箍4均固定连接,第一杆部501水平设置,第二杆部502竖直设置,两个套箍6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两个第二杆部502的端部,套箍6能够相对对应的第二杆部502的延伸方向位移。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杆部502的端部沿自身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第一通孔7,套箍6的上方连接有吊杆19,吊杆19上设有第二通孔8,第二通孔8能够与各个第一通孔7通过紧固件9相连接,从而使套箍6能够沿第二杆部502的延伸方向位移,紧固件9可以为螺栓螺母,螺栓穿过第二通孔8与不同的第一通孔7并用螺母上紧,即可使套箍6移动。

优选地,套箍6不仅能够相对对应的第二杆部502的延伸方向位移,还能够相对对应的第二杆部502转动。具体地,吊杆19可设置为柱状结构,而第二杆部502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且第二杆部的下端开口,且第二杆部502的侧壁上设有连通中空结构的螺纹孔,吊杆19能够由第二杆部502下端的开口伸入中空结构内,从第二杆部的外部通过紧固件比如螺栓穿过螺纹孔、抵在吊杆19上并上紧,从而实现套箍6与固定杆5的相对固定;当需要移动套箍6时,旋松紧固件,吊杆19既能够沿第二杆部502的延伸方向上下移动,也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使套箍6到达合适的穴位。

如此设置,套箍6和灸疗组件不仅能够沿第二杆部502的延伸方向上下移动位移,还能够转动,使得灸疗组件的可移动范围更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两个灸筒1和两个灸盖2均呈圆柱状,灸筒1可转动地套设于对应的灸盖2的外部,且灸筒1的内侧壁与对应的灸盖2的外侧壁接触,具体地,两个灸盖2均包括盖体201和套设在盖体201内部的内筒202,灸筒1的上端伸入盖体201内并与盖体201固定连接,内筒202的下端延伸至盖体201的外部并伸入对应的灸筒1内。优选地,两个灸筒1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10,用于供气体进入对应的灸筒1内,第一开口10沿灸筒1的周向均匀分布。优选的,两个灸盖2上均设有排烟孔20,排烟孔20设置在盖体201上,用于供灸材燃烧后的烟排出。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开口10可以进一步增加灸盖2与灸筒1内部的空气量,同时排烟孔20排烟,有利于促进灸材的燃烧;多个第一开口10均匀分布,保证了灸筒1内部各个方位的供气量一致,有利于灸材的均匀燃烧以及产生的艾烟和热量分布均匀。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6所示,灸疗组件还包括分别可拆卸设置在两个灸筒1下端的两个灸座3,两个灸座3上均设有透气孔17,两个灸座3分别套在两个灸筒1的外周。具体地,灸座3与对应的灸筒1的连接方式与灸盖2与对应的灸筒1的连接方式相同,灸座3也可相对灸筒1转动,两个灸座3均包括上下两端均敞口的套筒301、与套筒301的底端固定连接的固定板302,套筒301的外侧壁与对应的灸筒1的内侧壁相接触,如图6所示,固定板302上设有多个透气孔17,从而使艾烟和热量通过透气孔17扩散至灸座3外部,进而作用于使用者的相应穴位上。优选地,如图4所示,两个灸筒1的内部均设置有防护网16,避免灸材燃烧的碎屑落入灸座3或使用者皮肤上,且灸座3和对应的灸筒1内的防护网16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药草的隔物空间。

如此设置,可以在该隔物空间内放置相应的药材,如姜片、蒜片或附子饼等,从而进行隔物灸,配合艾灸治疗,效果更好。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灸座3的套筒301足够高,会遮挡住灸筒1上的第一开口10,两个灸座3的套筒301侧壁上均设有多个第二开口11,第二开口11沿套筒301的周向均匀分布,且灸座3上的各个第二开口11与对应的灸筒1上的各个第一开口10一一对应连通。具体地,第二开口11与套筒301的下边缘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开口10与灸筒1下端之间的距离,使得灸筒1的下端抵在固定板302上时,各个第一开口10和各个第二开口11正好相对应,有利于在转动灸座3时,保证灸座3与灸筒1沿灸筒1轴向发生相对位移。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在灸筒1未与灸盖2的内筒202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开口10,无需再设置第二开口11。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0和第二开口11可以设置为条形孔,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沿灸筒1或灸座3的周向延伸,第二开口11的长度大于第一开口10的长度,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1相靠近的一端沿灸座3周向的距离大于第一开口10沿灸筒1周向的长度。灸座3的底面固定在使用者眼鼻位置相应穴位的皮肤上时,灸座3可以相对于灸筒1进行转动。这样一来,在第一开口10与第二开口11完全对应时,第一开口10处于完全开启的状态;第一开口10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1之间时,第一开口10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当灸盖2转动至使第二开口11与第一开口10部分交叉时,第一开口10处于部分开启状态。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开口10和第二开口11的对应程度,调整进气孔的整个大小,能够控制灸筒1内部的空气量的多少,进而控制灸材的燃烧充分程度。

优选地,如图2所示,两个灸座3的底部均设有硅胶片18,这一来,在硅胶片18的作用下,灸座3与皮肤接触时无缝隙,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在其它实施例中,无灸座3的情况下,硅胶片18设置在灸筒1的底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两个灸盖2上均设有固定结构,两个固定结构均包括安装孔和推送器12,其中,安装孔设置在灸盖2上,推送器12用于固定艾柱,艾柱是灸材的一种,艾柱呈柱状结构,推送器12可拆卸地固定在安装孔内,从而将安装孔密封。具体地,推送器12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艾柱的空腔,推送器12的下端设有连通空腔的第三开口15,且第三开口15处设置有用于卡住艾柱的燃烧端的凸起13,避免艾柱脱离空腔,且空腔内设有弹簧14,弹簧14位于艾柱的上方,当凸起13卡住艾柱时,弹簧14发生弹性形变,弹簧14的弹力作用于艾柱,从而使艾柱的燃烧端始终位于空腔的第三开口15处。

如此设置,在使用时,将艾柱固定在推送器12内、并点燃艾柱,再将推送器12固定在安装孔内,并保持艾柱的燃烧端处于灸盖2的内部,这样一来,无需手动调节艾柱的位置,艾柱的燃烧端始终位于空腔的第三开口15处,艾灸理疗效果恒定,不会减弱,而且省时省力。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孔内设置有内螺纹,且推送器12的外侧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即通过螺纹连接实现推送器12的拆卸与安装,操作简单方便。

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对本鼻眼灸装置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实施例中,鼻眼灸装置包括两个灸筒1、两个灸盖2、两个灸座3、头箍4、两个固定杆5和两个套箍6,其中,两个灸筒1和两个灸盖2均呈圆柱状,灸筒1的上端敞口,两个灸盖2分别可拆卸地扣合在两个灸筒1的上端,灸筒1可转动地套设于对应的灸盖2的外部,灸筒1的内侧壁与对应的灸盖2的外侧壁接触,两个灸座3分别可拆卸设置在两个灸筒1下端,两个灸座3上均设有透气孔17。两个灸筒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口10,两个灸座3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二开口11,灸座3上的各个第二开口11与对应的灸筒1上的各个第一开口10一一对应连通,两个灸盖2上均设有排烟孔20和安装孔,安装孔内可拆卸地安装有推送器12,安装孔内设有内螺纹,推送器12外侧设有相配合的外螺纹,推送器12内设有容纳艾柱的空腔,且推送器12的下端设有连通空腔的第三开口15,第三开口15处设有用于卡住艾柱的燃烧端的凸起13,空腔内设有弹簧14,弹簧14位于艾柱上方、以卡住艾柱。两个灸筒1的内部均设有防护网16,且灸座3和对应的灸筒1内的防护网16之间形成容纳药草的隔物空间。头箍4套在使用者的头部,两个固定杆5均包括成“l”型结构的第一杆部501和第二杆部502,两个第一杆部501与头箍4均相连接,两个第二杆部502的端部分别沿自身延伸方向设有多个第一通孔7,两个套箍6分别套设在两个灸筒1的外周,且两个套箍6均连接有吊杆19,吊杆19上设有第二通孔8,吊杆19上的第二通孔8能够与对应的第二杆部502上的各个第一通孔7通过紧固件9相连接、以使套箍6沿对应的第二杆部502的延伸方向位移。

如此设置,移动套箍6相对固定杆5的位置,即可改变灸疗组件相对眼鼻的位置,艾烟通过透气孔17作用的穴位就会改变,故治疗位置可以改变,能够调整艾灸穴位。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